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免疫治疗小鼠H_(22)腹水瘤的研究——Ⅰ.不同病毒治疗H_(22)腹水瘤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敏 郑崇龙 +2 位作者 张卓然 凌茂英 刘希风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5-58,共4页
用NDV和副流感病毒腹腔注射治疗小鼠H_(22)腹水瘤,效果比较明显。NDV治疗组存活率为40%,NDV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鼠存活时间延长1.7倍。副流感病毒治疗组存活率为4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鼠存活时间延长2倍。
关键词 肿瘤抗原性 病毒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615小鼠可移植性乳癌Ca761不同途径转移能力初步探讨
2
作者 徐丽华 张众 朱逢春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将第215代Ca761脚掌移植的同一小鼠所产生的腘窝或腹股沟淋巴结与肺转移瘤分别移植于两组健康小鼠脚掌,同时取第215代Ca761腋部皮下移植的肺转移瘤移植于第三组健康小鼠,如此循环5代以上,获得Ca761-FL、Ca761-FP、Ca76l-AP三个亚株... 本文将第215代Ca761脚掌移植的同一小鼠所产生的腘窝或腹股沟淋巴结与肺转移瘤分别移植于两组健康小鼠脚掌,同时取第215代Ca761腋部皮下移植的肺转移瘤移植于第三组健康小鼠,如此循环5代以上,获得Ca761-FL、Ca761-FP、Ca76l-AP三个亚株。对照实验表明:淋巴结转移率,Ca761-FL高于Ca761-FP。肺转移率,Ca761-FP高于Ca761-FL。结果显示Ca761肿瘤细胞向淋巴道与血道转移途径的选择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质有关。此外,Ca761-AP_7脚掌移植组淋巴结转移高于Ca761-AP_7腋下移植组,提示移植部位对转移途径的选择有影响。本实验早期及晚期带瘤小鼠的肺和淋巴结转移灶可同时或单独出现,提示瘤细胞可自移植部位分别进入淋巴道或血道。转移早期,肺转移为肺泡间隔型和胸膜下型的微小病灶;晚期,肺泡间隔型和胸膜下型的病灶增大,并出现支气管肺动脉支周围转移灶。提示经血道到肺的转移瘤也可穿出肺泡壁毛细血管进入淋巴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转移能力 肺转移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新生儿胎儿口腔前庭粘膜乳头状结构的初步观察
3
作者 杨云宁 谢丰培 +2 位作者 郑仁恕 张喆 刘桂薷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73-75,共3页
本文介绍部分胎儿及新生儿口腔前庭粘膜所见的与正常粘膜色泽相同的乳头状突起的观察结果。资料包括22例胎儿与4例新生儿的尸体及287例新生儿的口腔前庭粘膜所见。287例新生儿中粘膜有乳头状结构者120例。男性142例中阳性者61例(42.9%)... 本文介绍部分胎儿及新生儿口腔前庭粘膜所见的与正常粘膜色泽相同的乳头状突起的观察结果。资料包括22例胎儿与4例新生儿的尸体及287例新生儿的口腔前庭粘膜所见。287例新生儿中粘膜有乳头状结构者120例。男性142例中阳性者61例(42.9%);女性145例中阳性者59例(40.7%)。男女总例数与阳性数之比均约1:1,无明显性别差。此结构在上、下唇的分布不均,下唇多于上唇,双侧基本对称。从随访及胎儿的观察结果表明此结构在妊娠3~4个月即已出现,随孕龄增长乳头逐渐发育生长,其表面被覆与周围相延续的鳞状上皮,有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伸入组成中轴,其结构与舌背丝状乳头相似,在生后10天左右此结构即渐消退。对此结构我们尚未在书刊中查到有关资料,其生物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新生儿 口腔前庭 乳头状突起
原文传递
小鼠腹水型子宫颈癌U_(14)经比重梯度离心分离细胞群转移能力的比较
4
作者 刘福军 张众 谢丰培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7-63,共7页
本文将在615小鼠腹腔保种传代的一株具有淋巴道和血道高转移能力的小鼠子宫颈癌U_(14)腹水瘤应用Ficoll和泛影葡胺配制之分层液2层比重梯度离心法分离出A、B两群癌细胞。A、B两群细胞及未经分离的细胞群均分别接种于BaLB/C近交系小鼠右... 本文将在615小鼠腹腔保种传代的一株具有淋巴道和血道高转移能力的小鼠子宫颈癌U_(14)腹水瘤应用Ficoll和泛影葡胺配制之分层液2层比重梯度离心法分离出A、B两群癌细胞。A、B两群细胞及未经分离的细胞群均分别接种于BaLB/C近交系小鼠右腋部皮下。肺与淋巴结转移率:在12天处死之荷瘤鼠A、B两群细胞肺转移率分别为50%(4/8)和10%(1/10),17天处死鼠分别为90%(8/9)和40%(4/10)。12天处死鼠A、B两群细胞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小鼠数和转移阳性淋巴结数全部为0。17天处死鼠A、B两群细胞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小鼠数分别为22%和0%;转移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3%和0%。认为A、B两群细胞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别,是反映了亲代U_(14)腹水瘤在转移能力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能力 梯度离心
原文传递
小鼠腹水型肝癌肺转移亚株与淋巴结转移亚株若干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5
作者 吕申 张众 朱逢春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实验用小鼠腹水型肝癌(Hca) 分别经腹水→足垫→淋巴结→腹水……,与腹水→尾静脉→肺→腹水……循环传代10次,得到淋巴结筛选型(HcaSL_(10))和肺筛选型(HcaSP_(10))。将两者均分别向足垫和尾静脉注射,观察各自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肺转... 本实验用小鼠腹水型肝癌(Hca) 分别经腹水→足垫→淋巴结→腹水……,与腹水→尾静脉→肺→腹水……循环传代10次,得到淋巴结筛选型(HcaSL_(10))和肺筛选型(HcaSP_(10))。将两者均分别向足垫和尾静脉注射,观察各自的淋巴结转移率和肺转移率。发现HcaSL_(10)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HcaSP_(10);HcaSP_(10)肺转移率明显高于HcaSP_(10)并对两者进行了细胞形态学,细胞电泳率,促血小板聚集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其结果提示HcaSL_(10)与HcaSP_(10)细胞性质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肺转移亚株 淋巴结转移株
原文传递
小鼠腹水型肝癌不同转移倾向瘤细胞亚株的筛选
6
作者 张一薇 张众 张朝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0-57,共8页
本实验用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Hca-F_(25))尾静脉接种所产生的肺转移瘤和淋巴结转移瘤分别重复循环筛选10次(即肺瘤结→尾静脉→肺瘤结……;和淋巴结瘤结→尾静脉→淋巴结瘤结……)得到同一肿瘤内具有不同转移倾向的两个瘤细胞亚群P_... 本实验用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Hca-F_(25))尾静脉接种所产生的肺转移瘤和淋巴结转移瘤分别重复循环筛选10次(即肺瘤结→尾静脉→肺瘤结……;和淋巴结瘤结→尾静脉→淋巴结瘤结……)得到同一肿瘤内具有不同转移倾向的两个瘤细胞亚群P_(10)(肺转移瘤第10代)和L_(10)(淋巴结转移瘤第10代)。随着循环筛选代数增加,肺转移亚群的肺转移率显著升高,淋巴结转移亚群也有相似变化。经尾静脉,腋皮下和脚掌三途径接种,在前两途径接种中,P_(10)的肺转移率均显著高于L_(10);L_(10)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_(10)。脚掌接种,P_(10)和L_(10)的转移率无显著差别。两亚群的肺转移灶大多形成于小血管或小支气管周围。细胞侵袭性试验表明P_(10)和L_(10)各自对肺和淋巴结粘附,侵袭增强,可很快侵入深部组织生长。本实验结果提示肿瘤转移的器官亲和性不仅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状有关,也与肿瘤移植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肺转移 腹水型 肝癌
原文传递
不同转移倾向小鼠肝癌瘤株与冰切组织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伟东 张众 +2 位作者 鲁质博 焦敏华 窦肇华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64-68,共5页
本实验利用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的肺转移倾向亚株(H_(22)SP_(10))与淋巴结转移倾向亚株(H_(22)SL_(10))和小鼠的心、肺、肝、肾、淋巴结冰切组织于体外混合培养,观察了不同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间的相互作用。于混合培养24、... 本实验利用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的肺转移倾向亚株(H_(22)SP_(10))与淋巴结转移倾向亚株(H_(22)SL_(10))和小鼠的心、肺、肝、肾、淋巴结冰切组织于体外混合培养,观察了不同转移能力的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间的相互作用。于混合培养24、48h后,计数冰切组织上粘附的肿瘤细胞,肝、肾、淋巴结上粘附的H_(22)细胞多于其它脏器。H_(22)SP_(10)主要粘附于肝、肾、肺,而H_(22)SL_(10)则主要粘附于淋巴结,几乎不粘附于肺组织。混合培养后的生长曲线表明加入的正常组织对三种瘤细胞生长具有不同作用,加入的五种组织对H_(22)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加入心、肝、肾组织使H_(22)SP_(10)细胞于培养48h之前呈递增趋势,而加入肺、淋巴结组织使H_(22)SP_(10)细胞生长数低于对照组,加入心脏组织96h后H_(22)SL_(10)细胞数开始高于对照组,而加入其它组织均使H_(22)SL_(10)细胞数低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在活体中呈器官倾向性转移的瘤细胞在体外具有与相应组织特异性粘附的能力,而且这些细胞与不同宿主组织间存在不同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转移亚株 淋巴结转移株 肝癌
原文传递
不同转移倾向肿瘤亚株细胞内的微核观察
8
作者 张伟东 张众 +2 位作者 窦肇华 鲁质博 曾汉英 《大连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69-72,共4页
为了探讨恶性肿瘤转移与微核现象间的关系,本实验首次运用微核试验(MT)检测了小鼠腹水型肝癌(N_(22))及其肺转移倾向亚株(H_(22)SP_(10))、淋巴结转移倾向亚株(N_(22)SL_(10))。小鼠子宫颈癌(U_(14))及其肺转移倾向亚株(U_(14)AP_(11))... 为了探讨恶性肿瘤转移与微核现象间的关系,本实验首次运用微核试验(MT)检测了小鼠腹水型肝癌(N_(22))及其肺转移倾向亚株(H_(22)SP_(10))、淋巴结转移倾向亚株(N_(22)SL_(10))。小鼠子宫颈癌(U_(14))及其肺转移倾向亚株(U_(14)AP_(11))瘤细胞内的微核。比较了经活体筛选的上述亚株与未经筛选的原瘤株的微核细胞率(MNF)、总微核率,结果上述两项指标H_(22)SP_(10)及H_(22)SL_(10)均显著高于H_(22)(P值分别为<0.002、<0.005;<0.005、<0.001);U_(14)AP_(11)也显著高于U_(14)(P分别为<0.001、<0.001),而H_(22)SL_(10)与H_(22)SP_(10)(P>0.05、>0.05)。它表明在异质性N_(22)及U_(14)细胞群体中具有器官倾向性转移的细胞染色体畸变较重,可能为肿瘤演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亚株 微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