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胸腰筋膜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应福其 李岩 靳仕信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49-151,共3页
对34例胎儿尸体的胸腰筋膜后层,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胎儿的胸腰筋腰后层由浅、深两层构成。浅层主要来自背阔肌的腱膜纤维、深层纤维除部分为正中线向下外走行的深筋膜纤维外,多数由对侧背阔肌腱膜纤维越过正中线延续而... 对34例胎儿尸体的胸腰筋膜后层,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观察。发现胎儿的胸腰筋腰后层由浅、深两层构成。浅层主要来自背阔肌的腱膜纤维、深层纤维除部分为正中线向下外走行的深筋膜纤维外,多数由对侧背阔肌腱膜纤维越过正中线延续而来。本文观察表明,胸腰筋膜后层的双层交叉排列结构在胎儿时期即已形成;每一背阔肌腱膜也都是双层构筑,两层纤维相互垂直,是组成胸腰筋膜后层纤维的主要成分。这使得胸腰筋膜的后层,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连接肌肉的韧带系统,在屈腰时帮助维持腰段脊柱的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筋膜 纤维 韧带 运动器官 后层 胎儿 背阔肌 正中线 固有筋膜 解剖观察
下载PDF
胎儿膈肌中心腱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应福其 靳仕信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34例胎儿及2例成人尸体的膈肌标本,进行了观察。膈肌中心腱三叶均为3层构筑,且中心腱的纤维束大都呈人字形分劈,形成2个方向不同的腱膜纤维层。中心腱的前叶纤维,大部分越过正中线,与对边和侧叶的深、浅层腱纤维相延续... 在解剖显微镜下,对34例胎儿及2例成人尸体的膈肌标本,进行了观察。膈肌中心腱三叶均为3层构筑,且中心腱的纤维束大都呈人字形分劈,形成2个方向不同的腱膜纤维层。中心腱的前叶纤维,大部分越过正中线,与对边和侧叶的深、浅层腱纤维相延续,整个膈肌在前后、左右之间形成了二腹肌样的排列结构。这种构筑提示中心腱不是膈肌周围肌性部分的止点,而是膈肌中间腱膜互相交叉延续的共同区域。本文观察表明,膈肌中心腱纤维束的分劈及其规则排列,在胎儿时期即已形成。这对增加膈的弹性和韧性,有利于膈的呼吸运动,具有重要的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腱 胎儿
下载PDF
第Ⅻ届国际解剖学学术会议简讯
3
作者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77-78,共2页
大连医学院张书琴讲师冬加了第Ⅻ届国际解剖学学术会议。本刊特约张书琴老师将会议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并承张书琴老师的支持,本刊在第1卷第1、2朗将陆续刊登这次会议的神经解剖学方面的论文题目,供国内同道们参考。
关键词 会议简讯 学术会议 解剖学 学术论文 学术交流 科学交流
下载PDF
胎儿腹前壁的解剖观察
4
作者 应福其 傅家珏 常宝林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对44例妊娠3个月至足月胎儿尸体腹前壁标本,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观察。胎儿腹前壁的腱膜都是双层结构,每一个腹直肌鞘的前、后壁由3层腱膜组成。6层腱膜全部是斜行的,在正中线附近,两侧腱膜相互交叉编织,形成下列延续关系,即两侧... 对44例妊娠3个月至足月胎儿尸体腹前壁标本,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了解剖观察。胎儿腹前壁的腱膜都是双层结构,每一个腹直肌鞘的前、后壁由3层腱膜组成。6层腱膜全部是斜行的,在正中线附近,两侧腱膜相互交叉编织,形成下列延续关系,即两侧腹外斜肌的2层腱膜,两侧腹横肌的2层腱膜,一侧内斜肌的腱膜与对侧外斜肌腱膜(深层)和腹横肌腱膜(前层)。此外,脐以下的部分腹横肌腱膜纤维穿过同侧腹内斜肌腱膜,与外斜肌腱膜纤维融合。脐环处还有少量纤维束附于脐索的深筋膜上。本文观察表明,腹前壁扁肌腱膜的再分层及其规则排列,在胎儿时期即已形成,这对增加腹壁的弹性和韧性,并利于腹直肌在鞘内的收缩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前壁 腱膜 胎儿
下载PDF
右胸膜后界的应用解剖
5
作者 陈要武 吴海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47-50,共4页
本文观察了59例成年尸体右胸膜后界的位置、行径以及与此有关的奇静脉食管隐窝的形态。结果表明:右胸膜后界并非为沿脊柱右缘垂直下降的一条直线,其上段主要位于A、B两区,中、下段主要位于B、C两区。行径呈现为逐渐突向左侧的一条弧线... 本文观察了59例成年尸体右胸膜后界的位置、行径以及与此有关的奇静脉食管隐窝的形态。结果表明:右胸膜后界并非为沿脊柱右缘垂直下降的一条直线,其上段主要位于A、B两区,中、下段主要位于B、C两区。行径呈现为逐渐突向左侧的一条弧线。奇静脉食管隐窝均突向左侧。对观察结果以及有关的临床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 奇静脉食管隐窝
下载PDF
国内外近年研究方向分析及对我国解剖学发展的意见
6
作者 金永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我国十年动乱时期科学文化战线上“万马齐喑”的暗淡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指导下,又迎来了我国科学界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情激愤,重又勤奋地投入工作,为补偿失误的时间,... 一九七六年,结束了我国十年动乱时期科学文化战线上“万马齐喑”的暗淡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指导下,又迎来了我国科学界的春天,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情激愤,重又勤奋地投入工作,为补偿失误的时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赶超要有目标,必须“知己知彼”。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近年来的工作成就作一次分析;同时对国际向动向进行观察、研究和了解,从而获得信息,寻觅我们的失误和差距,找出今后工作中应予纠正和补偿的问题所在,使我们的工作能更快地获得更好的成果,在科学的百花园中开出更多绚丽的花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解剖学会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解剖学 大体解剖 分析对比 胚胎学 生物学 形态学
下载PDF
中国人前臂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应福其 李名扬 +2 位作者 刘绍壮 马晓凯 宫瑾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2-26,共5页
取10例(男7,女3)3~69岁死后12h内的人体两侧前臂各肌共600个肌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研究前臂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人类前臂肌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在45%~59%之间。从总体看,前臂肌中慢缩纤维占半数以上,其中屈肌群Ⅰ型... 取10例(男7,女3)3~69岁死后12h内的人体两侧前臂各肌共600个肌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研究前臂各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结果表明人类前臂肌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在45%~59%之间。从总体看,前臂肌中慢缩纤维占半数以上,其中屈肌群Ⅰ型纤维占49.8%,伸肌群占55.3%,伸肌群的慢缩纤维高于屈肌群,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同一肌群中,深、浅层肌间两型纤维构成的百分率各占50%左右,无显著差异。女性拇指的伸肌和展肌、指浅屈肌的第2、3两指和指伸肌第2、3指肌腹的Ⅰ型纤维百分率显著高于男性,前臂其余各肌未见明显的性别差异。结合肌电图和手的功能,分析讨论了这些差异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型 骨骼肌 前臂 肌球蛋白
下载PDF
针刺镇痛中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及胞吐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孔祥玉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本文首次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致密核心小泡(LDV)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和胞吐的动态过程。电镜下观察了在针刺镇痛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出现的各阶段的胞吐影像。据此认为,胞吐是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的:1.LDV趋近... 本文首次采用形态与机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致密核心小泡(LDV)非突触部位的胞吐和胞吐的动态过程。电镜下观察了在针刺镇痛中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出现的各阶段的胞吐影像。据此认为,胞吐是按下列过程连续进行的:1.LDV趋近并伸出一细颈与质膜接触、融合,融合后形成只有一层单位膜的隔,进而隔部分地开放,小的通道形成。2.通道进一步扩大,此时LDV是典型的“Ω”断面像,递质开始排入细胞间隙。3.随通道的进一步扩大,LDV内腔完全开放于细胞间隙,成为间隙的一部分。4.LDV的膜并入终末质膜,仅呈弧形弯曲,其凹侧仍留有少量致密物质,随胞吐物质的弥散,弯曲部分的质膜展平,胞吐的痕迹消失。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实验组动物出现的非突触部位胞吐影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两组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1),从而有力地说明与痛觉相关的神经元主要是通过非突触部位胞吐LDV内的递质而参与镇痛过程的。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针刺镇痛机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LDV非突触部位胞吐可能是神经肽释放的主要方式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止痛 核心小泡 胞吐
下载PDF
人小脑内部微血管构筑——酶组织化学结合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有伟 宫瑾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1-26,共6页
本文应用酶组织化学(碱性磷酸酶血管染色法)结合体视学对成人小脑内部微血管构型及定量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如下:毛细血管的配布在各层内存在着特有的排列.小脑深核内的微血管构型显示出与核细胞的构筑相一致.描述了毛细血管与神... 本文应用酶组织化学(碱性磷酸酶血管染色法)结合体视学对成人小脑内部微血管构型及定量进行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如下:毛细血管的配布在各层内存在着特有的排列.小脑深核内的微血管构型显示出与核细胞的构筑相一致.描述了毛细血管与神经细胞的关系,可分为三型:1 全包绕型;2 半包绕刑;3 壁贴边犁.神经细胞与毛细血管壁之间的最短距离为3.1±0.52μm.在小叶沟底部可见到放射性排列的皮质内微静脉.本文测量了小脑皮质各层内、髓质和小脑深核内的微血管密度参数.为神经放射学、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形态计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微血管 组织化学 体视学
下载PDF
人指屈肌和指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及年龄差异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志义 李名扬 +2 位作者 薛黔 应福其 刘绍壮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用尸检取材(死后24小时内),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检测了不同年龄组(共18例,3~69岁)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和指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结果表明:中青年组各肌的Ⅰ型纤维比例分别为指浅屈肌47.2%,指深屈肌44.7%,指伸肌47.7%,各肌之间无明显差异... 用尸检取材(死后24小时内),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检测了不同年龄组(共18例,3~69岁)指浅屈肌、指深屈肌和指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结果表明:中青年组各肌的Ⅰ型纤维比例分别为指浅屈肌47.2%,指深屈肌44.7%,指伸肌47.7%,各肌之间无明显差异.肌纤维型构成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变化,各肌Ⅰ型纤维比例均表现为少儿组较高,中青年组较低,而老年组又明显增高,三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文中还讨论了肌纤维型构成与年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屈肌 指伸肌 肌球蛋白 ATP酶 年龄
下载PDF
针刺过程中有衣小泡的形成、形态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孔祥玉 赵淑敏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4,共6页
针刺大鼠“人中”、“四白”穴使之产生明显镇痛效果后,再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1、2、4、6、8、10、12h,到预定时间立即将动物灌流杀死取材,采用定量电镜方法观察计数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各种有衣小泡的数量、形态以及在... 针刺大鼠“人中”、“四白”穴使之产生明显镇痛效果后,再将针刺时间分别延长至1、2、4、6、8、10、12h,到预定时间立即将动物灌流杀死取材,采用定量电镜方法观察计数了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各种有衣小泡的数量、形态以及在不同针刺时间内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与针刺时间无明显正比例关系;而双壁有衣小泡则显然与之不同,它不仅形态多样,数目也随针刺时间而改变。本文将观察到的双壁有衣小泡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1、尚未与相邻两终末质膜脱离的孤立存在者。2、游离于终末内孤立存在者。3、与终末质膜相连且融合而成簇存在者;4、游离于终末内融合成簇者;5、树突棘凸入另一轴突或树突内并与之共同形成的不典型的双壁有衣小泡簇。本研究还发现,在针刺过程中双壁有衣小泡在1~8h内的形成与时间成正比,即1h时开始增多,4h显著增多,8h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10h已恢复到4h的水平,到12h恢复到针刺前的状态。对照组仅见少数孤立的双壁有衣小泡,其形成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本文认为双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是较大单壁有衣小泡的形成更为有效地继大致密核心小泡非突触部位胞吐之后膜再循环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有衣小泡 针刺 三叉神经
下载PDF
猫丘脑腹后内侧核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隋鸿锦 张书琴 宫瑾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电镜下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该核内的轴突终末主要有3种类型:(1)含有圆形小泡的小轴突终末;(2)含有圆形小泡的大轴突终末;(3)含有扁平小泡的轴突终末.该核内的树突主要为不含突触小泡的Ⅰ型树突,此外... 在电镜下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进行了观察.该核内的轴突终末主要有3种类型:(1)含有圆形小泡的小轴突终末;(2)含有圆形小泡的大轴突终末;(3)含有扁平小泡的轴突终末.该核内的树突主要为不含突触小泡的Ⅰ型树突,此外还可见到少量含有突触小泡的Ⅱ型树突. 丘脑腹后内侧核内以轴树突触居多,同时还存在少量轴体,树-树突触和轴-轴-树及轴-树-树连续性突触.此外,在该核内还存在大量以树突为中心的汇聚型突触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腹后内侧核 突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类腓肠肌外侧头的肌纤维型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名扬 薛黔 +1 位作者 朱道立 杨在林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试以亚部化的原则,按神经肌支在肌内的第一级分支分布的规律,将人体的腓肠肌外侧头分成三个亚部,并研究各亚部内两型肌纤维分布的特点和各亚部间纤维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腓肠肌外侧头的外侧浅、深二亚部之间在纤维型的比例方面没... 本文试以亚部化的原则,按神经肌支在肌内的第一级分支分布的规律,将人体的腓肠肌外侧头分成三个亚部,并研究各亚部内两型肌纤维分布的特点和各亚部间纤维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腓肠肌外侧头的外侧浅、深二亚部之间在纤维型的比例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快缩纤维在男性占43.67%,在女性占33.68%。但是,在一例6岁男孩的内侧亚部中,发现其快缩纤维的比例显著增高,达63.25%。作者认为这是先天决定的,并假设内旋亚部可能是肌纤维型变异最多的部分,因此内侧亚部值得进一步研究。另一事实是在腓肠肌外侧头的原肌束内,快缩纤维在肌束的周缘部更为集中,与中央部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的差异,这是腓肠肌外侧头肌纤维型分布的另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头 神经 肌纤维型 纤维比例 人类 肌束 股外侧肌 快缩纤维 腓肠肌 骨骼肌
下载PDF
8~15岁健康女性儿童性征的调查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飞 付家珏 靳仕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8-70,共3页
本文调查326名8~15岁健康女性儿童的乳房发育程度、月经初潮和阴毛开始生长年龄.结果表明:乳房发育的高峰年龄为10岁、13岁和14岁.最早发育年龄为8岁,10岁时近半数已开始发育,其中约有20%达Ⅲ度.13~15岁时约有80~90%已开始发育,并有... 本文调查326名8~15岁健康女性儿童的乳房发育程度、月经初潮和阴毛开始生长年龄.结果表明:乳房发育的高峰年龄为10岁、13岁和14岁.最早发育年龄为8岁,10岁时近半数已开始发育,其中约有20%达Ⅲ度.13~15岁时约有80~90%已开始发育,并有80%以上发育为Ⅲ度,约5%发育为Ⅳ度.月经初潮一般在13~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07岁,最早的开始于1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月经 阴毛 女性 儿童 调查
下载PDF
儿童左心室壁微血管的立体构筑——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有伟 陈以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34-239,共6页
本实验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对25例正常儿童心脏左心室壁3层的微血管立体构筑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儿童左室壁从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萝卜根样”和“人参根样... 本实验用微血管铸型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墨汁灌注光镜观察法,对25例正常儿童心脏左心室壁3层的微血管立体构筑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儿童左室壁从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后微静脉→“萝卜根样”和“人参根样”汇集微静脉这一微循环单位三维空间排列的真实构型资料。儿童左心室壁3层中的微动脉构型各有其形态学特点:心外膜呈弯曲状,似网状分布;心肌内呈树枝样分布;心内膜呈丛样分布。毛细血管网的空间构型也各有特点,心外膜有密集的毛细血管网;心肌内呈拱顶形、旋涡形和呈平行排列的毛细血管网;心内膜毛细血管局部密集成片样。微动脉铸型表面可见内皮细胞核压述,中间微动脉起端和真毛细血管起端有环状压痕。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构型在3层中各有差别:心外膜的徽静脉类似“萝卜根样”;心肌和心内膜的微静脉类似“人参根样”。3层的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2±1.9μm,4.3±1.0μm 和5.4±1.6μm,直径大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血管的密度为:心外膜3484.44/mm^2,心肌3356.48/mm^2,心内膜3285.33/mm^2,3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立体构筑 光镜 扫描电镜
下载PDF
胎儿脊柱发育的X线照相研究:Ⅰ.椎骨骨化中心的变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应福其 李岩 靳仕信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用X线摄片的方法,对102例正常胎儿脊柱发育中所出现的变异,作了描述和分析。第七颈椎肋突存在独立骨化中心的发现较为多见(16%),占本文研究总数的1/6,其中双侧出现者为10%。腰椎肋突独立骨化中心的出现较为少见(1.6%)。椎体中心的初... 用X线摄片的方法,对102例正常胎儿脊柱发育中所出现的变异,作了描述和分析。第七颈椎肋突存在独立骨化中心的发现较为多见(16%),占本文研究总数的1/6,其中双侧出现者为10%。腰椎肋突独立骨化中心的出现较为少见(1.6%)。椎体中心的初级骨化中心,影象清楚,外形各异。提示其在骨化开始之初,可能不只是一个初级骨化中心,而存在左、右和前、后的2个或4个骨化中心。未见有椎骨发育来自两个体节的变异。这些发现与脊柱发育的再分节理论是不相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初级骨化中心 变异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书琴 穆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39-42,86,共5页
在电镜下观察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桉。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分为带状亚核、胶状质亚陔与大细胞亚核。胶状质亚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胞小,呈椭圆形,核大围以一薄层细胞质,粗面内质网少而散在。某些神经元核仁近旁... 在电镜下观察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桉。小白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分为带状亚核、胶状质亚陔与大细胞亚核。胶状质亚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胞小,呈椭圆形,核大围以一薄层细胞质,粗面内质网少而散在。某些神经元核仁近旁有核仁帽。大细胞亚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与胶状质亚核的神经元相比,其特点为:细胞中等大小,主要为多边形,细胞核较大,胞质中等量,核膜凹陷或褶入明显,褶入处附近的胞质内聚集较多的核糖体、线粒体及高尔基氏器;某些神经元核仁附近有形态不规则的核仁帽;胞质内散在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尼氏小体)、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及线粒体。胶状质亚核与大细胞亚核内某些神经元核膜的凹陷和褶入,可能表明神经细胞处于不同活动时期的动态过程,它也许提示与细胞质内蛋白质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状质亚核 大细胞亚核 神经元
下载PDF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连续性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书琴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2期215-218,273,共5页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 本文用电镜观察了小鼠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胶状质亚核内的突触联系。该核内的连续性突触有:1.树—轴—树突触(D-A-D_(1)):树突D内只含少量扁圆形突触小泡,与轴突A形成树-轴突触(D-A);而轴突A又与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_(1))。2.轴-树-树突触(A-D-D_(1)):轴突终末A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D);而树突D又与Ⅱ型树突D_(1)形成树-树突触(D-D_(1))。3.轴-轴-树突触(A-A_(1)-D):轴突终末A与轴突终末A形成轴-轴突触(A-A_(1));而轴突终末A_(1)与Ⅱ型树突D形成轴-树突触(A_(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尾侧脊束核 胶状质亚核 连续性突触
下载PDF
人拇长屈肌和拇长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及年龄差异
19
作者 李志义 李名扬 +2 位作者 薛黔 应福其 刘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18,T002,共4页
采用尸检取材(死后24h内)共17例,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研究了不同年龄组得长屈肌和拇长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结果表明,各年龄组肌纤维型比例明显不同,Ⅰ型纤维比例在少儿组较高,中青年组较低,到老年组又见增高。方差... 采用尸检取材(死后24h内)共17例,用肌球蛋白ATP酶染色法,研究了不同年龄组得长屈肌和拇长伸肌的肌纤维型构成。结果表明,各年龄组肌纤维型比例明显不同,Ⅰ型纤维比例在少儿组较高,中青年组较低,到老年组又见增高。方差分析表明,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拇长伸肌的Ⅰ型纤维比例显著高于拇长屈肌;而在少儿组,两肌之间无明显差异。本文讨论了肌纤维型构成与肌功能适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型 拇长屈肌 拇长伸肌 年龄
下载PDF
掌骨和跖骨的滋养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名扬 王文贵 《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1期58-63,共6页
掌骨和跖骨也属长骨,它们的滋养动脉分布与四肢其他长骨有相似的规律。研究掌、跖骨滋养孔可作为长骨滋养孔方向形成研究的对照和积累国人的体质资料。作者在1980年已发表摘要的基础上[1,2],作了重新调查和补充。国外有Singh(59′,′60)... 掌骨和跖骨也属长骨,它们的滋养动脉分布与四肢其他长骨有相似的规律。研究掌、跖骨滋养孔可作为长骨滋养孔方向形成研究的对照和积累国人的体质资料。作者在1980年已发表摘要的基础上[1,2],作了重新调查和补充。国外有Singh(59′,′60)[3,4]和Patake等(′77)[5]做过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骨 横向位置 内侧面 长骨 张显 掌指骨 滋养孔 营养孔 滋养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