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利用波阵面像差检测仪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瓣制作与激光扫描切削在时间上有延迟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60眼)近视患者自愿接受LASIK手术。手术方式基本同常规LASIK术,...目的利用波阵面像差检测仪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瓣制作与激光扫描切削在时间上有延迟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60眼)近视患者自愿接受LASIK手术。手术方式基本同常规LASIK术,不同点为:用角膜刀先后制作左、右眼带蒂上方角膜瓣,再分别对右、左眼角膜基质层行激光切削。于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双眼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双眼波阵面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s squares,RMS)检测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在中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和RM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仅在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MS1、RMS3-6、RMSg及RMSh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双眼RMS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期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手术方式步骤衔接紧密,省出有效时间消毒显微角膜板层刀和相关器械,对术后稳定效果无影响,适宜于对大批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易于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双面角膜磨镶术(both-sides LASIK,BSL)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BSL手术的患者21例(38眼),其中...目的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双面角膜磨镶术(both-sides LASIK,BSL)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BSL手术的患者21例(38眼),其中,LASIK组11例(22眼),BSL组10例(16眼)。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的情况。结果术后1d,角膜神经纤维多表现为长的、残留变性神经纤维与被切断的、短的、不连续的神经纤维同时存在;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再生神经纤维的长度表现以≤50μm或无神经纤维为主;自术后1个月起,就可见有长度>200μm的再生神经纤维出现,且随着时间延长,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ASIK组与BSL组角膜上皮下再生神经纤维达到200μm的比例分别为36.3%和12.5%,36.4%和25%,63.6%和68.8%,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在等效球镜度、术前及术后角膜厚度、手术切削深度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LASIK组与BSL组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长度和形态学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利用波阵面像差检测仪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瓣制作与激光扫描切削在时间上有延迟时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60眼)近视患者自愿接受LASIK手术。手术方式基本同常规LASIK术,不同点为:用角膜刀先后制作左、右眼带蒂上方角膜瓣,再分别对右、左眼角膜基质层行激光切削。于术前、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进行双眼波阵面像差的检测和分析。结果术前双眼波阵面像差均方根值(root means squares,RMS)检测各组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在中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和RMS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仅在小瞳孔直径下,右、左眼RMS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MS1、RMS3-6、RMSg及RMSh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双眼RMS各组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期双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该手术方式步骤衔接紧密,省出有效时间消毒显微角膜板层刀和相关器械,对术后稳定效果无影响,适宜于对大批患者集中进行手术,易于推广应用。
文摘目的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双面角膜磨镶术(both-sides LASIK,BSL)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方法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BSL手术的患者21例(38眼),其中,LASIK组11例(22眼),BSL组10例(16眼)。手术患者分别在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的情况。结果术后1d,角膜神经纤维多表现为长的、残留变性神经纤维与被切断的、短的、不连续的神经纤维同时存在;术后1周,两组患者角膜再生神经纤维的长度表现以≤50μm或无神经纤维为主;自术后1个月起,就可见有长度>200μm的再生神经纤维出现,且随着时间延长,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LASIK组与BSL组角膜上皮下再生神经纤维达到200μm的比例分别为36.3%和12.5%,36.4%和25%,63.6%和68.8%,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虽然在等效球镜度、术前及术后角膜厚度、手术切削深度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LASIK组与BSL组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再生长度和形态学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