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美曲塞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斌 张霞 +1 位作者 高亚杰 张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899-904,共6页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二线治疗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其中应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27例,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治疗45例。培美曲塞单药组: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二线治疗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复治晚期NSCLC患者,其中应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27例,培美曲塞联合铂类药物治疗45例。培美曲塞单药组: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第1天。联合组:培美曲塞500mg/m2静滴,第1天;顺铂25mg/m2静滴,第1~3天;或卡铂300mg/m2,静滴,第1天。两组均21天为1周期。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1年生存率,并对老年患者(≥60岁)及病理类型分别作亚组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无CR病例,获PR11例,SD 34例,PD 27例。单药组与联合组的DCR(55.6%vs.66.7%)、中位PFS(2.8个月vs.3.6个月)、中位OS(11.9个月vs.9.6个月)和1年生存率(32.0%vs.2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老年患者亚组分析中,单药组与联合组的DCR(61.1%vs.75.0%)、中位PFS(2.8个月vs.3.4个月)、中位OS(10.3个月vs.7.2个月)和1年生存率(31.0%vs.3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毒副反应方面,联合组的白细胞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均显著高于单药组。病理亚组中,非鳞癌组的DCR(70.0%vs.45.5%)和1年生存率(34.0%vs.15.0%)均高于鳞癌组(P〈0.05),但两组的中位PFS(3.6个月vs.2.5个月)和中位OS(11.1个月vs.9.4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铂类方案用于复发晚期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均无显著差异,在疗效方面可能对非鳞癌具有一定的优势。与联合组比较,培美曲塞单药组对于≥60岁老年患者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学治疗 抗代谢药 培美曲塞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武燕 张阳 吴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BEL2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株BEL27402,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单药或联合(含不同给药顺序)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分别对肝癌BEL27402细胞的...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BEL2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株BEL27402,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单药或联合(含不同给药顺序)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分别对肝癌BEL2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索拉非尼组BEL27402细胞出现S期、G2/M期阻滞,索拉非尼单药组仅出现S期阻滞。先用奥沙利铂联合组的BEL27402细胞凋亡率最高,为(40.94±4.62)%,其次为先用索拉非尼联合组的凋亡率(30.02±4.15)%,联合组的BEL27402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索拉非尼单药组(P<0.05)。结论人肝癌BEL27402细胞体外对索拉非尼和奥沙利铂均高度敏感,两药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且先用奥沙利铂联合给药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BEL27402细胞株 索拉非尼 奥沙利铂 凋亡
下载PDF
乳腺癌MCF-7细胞体外干细胞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受体表达与治疗敏感性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斌 张霞 +2 位作者 张改容 刘越坚 张阳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在体外干细胞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受体(ER)变化及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肿瘤干细胞与内分泌耐药的关系。方法分别于常规培养及干细胞培养条件下(悬浮球培养)培养激素敏感的M... 目的通过比较观察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在体外干细胞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受体(ER)变化及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肿瘤干细胞与内分泌耐药的关系。方法分别于常规培养及干细胞培养条件下(悬浮球培养)培养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子表型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ERα和ERβ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他莫西芬的敏感程度。分别以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细胞培养条件下CD44+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为(1.60±0.08)%,比常规培养条件下的(0.27±0.08)%显著增加(t=-12.10,P=0.00),而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由(5.59±0.88)%增至(30.63±4.40)%(t=-5.58,P=0.00)。干细胞培养条件培养下ERα和ERβ表达率较常规培养下调,分别由85.27%和90.53%降至69.43%和7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4,P=0.00;χ2=303.58,P=0.00),且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降低,IC50值由(9.82±0.31)μmol/L升至(16.46±0.50)μmol/L,再次诱导分化后ER并未出现上调,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仍旧降低(F=113.63,P=0.00)。结论与常规培养相比较,体外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可以培养出含高比例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的微球囊,其ER仍为阳性表达,但对他莫昔芬治疗敏感性减低,推测其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干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CD44+CD24-/low细胞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斌 张霞 +2 位作者 孙亮新 邓晓琴 张阳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60-61,共2页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RL)是指原发恶性肿瘤或非恶性疾病因接受化疗和(或)放射治疗所致的白血病。该病常因原发肿瘤的诊治而被忽视。临床常见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RL)是指原发恶性肿瘤或非恶性疾病因接受化疗和(或)放射治疗所致的白血病。该病常因原发肿瘤的诊治而被忽视。临床常见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发生比较少见[1]。乳腺癌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并发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ymphoma cell leukemia,LCL)者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白血病
原文传递
Her-2/Neu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晶 孙秀华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6期21-25,共5页
目的检测Her-2/Neu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er-2/Neu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中Her-2/Neu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该60例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综合... 目的检测Her-2/Neu在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er-2/Neu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术后标本中Her-2/Neu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该60例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具体为:采用χ2分析Her-2/Neu在不同组织类型胃癌中的表达是否有差异;采用Spearman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分析Her-2/Neu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期分析,分析Her-2/Neu表达对胃癌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1)在60例胃癌组织中Her-2/Neu表达阳性者为29例(48.3%),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胃癌中表达无差异。(2)Her-2/Neu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0.321、0.412(P均<0.05)。Her-2/Neu表达阳性的患者无病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者。结论 (1)Her-2/Neu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相关。(2)生存分析显示,Her-2/Neu阳性表达者生存期劣于阴性表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erbB-2 预后
原文传递
Rac1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调节
6
作者 孙婧华 朱宇 +1 位作者 单智焱 申景岭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Rac1对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悬浮培养法制备EB建立了胚胎干细胞分化平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c1在胚胎干细胞和EB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表达激活型和灭活型Rac1的胚胎干细胞的形态改变以及利用Western blot检... 目的探讨Rac1对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利用悬浮培养法制备EB建立了胚胎干细胞分化平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c1在胚胎干细胞和EB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表达激活型和灭活型Rac1的胚胎干细胞的形态改变以及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Erk的表达调控。结果活化的Rac1胚胎干细胞伸出丝状伪足,表现早期分化形态;活化的Rac1上调Er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Rac1通过调控Erk信号参与胚胎干细胞的早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分化 RAC1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