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无创影像学的新领域——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照谦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心血管无创影像学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导管法造影
下载PDF
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心血管疾病分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2
作者 王帅 高睿媛 +1 位作者 刘飞 夏云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1040-1045,共6页
目的众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该类癌症患者在启动化疗前心血管疾病基线资料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 目的众多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的应用增加了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继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对该类癌症患者在启动化疗前心血管疾病基线资料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潜在VEGF抑制剂适应证的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在启动抗癌治疗前心血管相关合并症的分布情况。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且首次诊断为甲状腺癌或肝癌的患者,收集两组的基线资料、心血管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等。结果最终共纳入3247例甲状腺癌或肝癌患者,两类癌症患者在应用VEGF抑制剂前已合并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主要为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其中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且甲状腺癌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23.2%)略低于肝癌患者(25.2%),冠心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来看,血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占比十分显著(59.7%),其余危险因素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吸烟(24.9%)、饮酒(19.3%)及糖尿病(16.1%)。高血压患者中Ⅲ级(76.5%)及心血管风险分层为很高危(85.7%)的患者占比最多。患有高血压的癌症患者合并尿酸和肌酐增高,同时诊断为冠心病及心房颤动的风险均显著增高(P<0.05)。有34.5%的甲状腺癌或肝癌患者在启动化疗前未达到目标血压。结论在启用VEGF抑制剂前,甲状腺癌及肝癌患者已合并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其中高血压最为常见。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的癌症患者多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然而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未达推荐标准,这在未来可能限制VEGF抑制剂的使用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肝癌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 被引量:12
3
作者 申敬顺 袁玉新 +6 位作者 杨志强 贾崇富 孙喜霞 张健 许友松 刘荣耀 王照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 115个破裂...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 115个破裂动脉瘤中,38个(33.0%)位于前交通动脉,16个(42.1%)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32个(27.8%)位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最大直径2~17.5(6.72±3.32)mm。37个(32.2%)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72个(62.6%)动脉瘤最大直径<7 mm。颅内破裂动脉瘤体积13~2651(369.65±187.74)mm^3。63个(54.8%)动脉瘤体积<200 mm^3。24个(20.9%)动脉瘤长宽比≤1.8,91个(79.1%)动脉瘤长宽比>1.8。67个(58.3%)动脉瘤伴有子瘤。单发动脉瘤96例(83.5%);多发动脉瘤19例(16.5%),每例有1个责任动脉瘤即破裂动脉瘤,共19个,未破裂动脉瘤23个。破裂动脉瘤最大直径明显大于未破裂动脉瘤(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提供颅内破裂动脉瘤丰富的形态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申敬顺 王莹 +1 位作者 杨志强 陈佼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89-389,共1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SAH病人的MSCT脑血管成像与DSA结果进行评价和对照分析。结果:36例SAH病人的脑血管DSA显示,正常11例,血管病变25例,其中动脉瘤16例。AVM 3例,CCF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SAH病人的MSCT脑血管成像与DSA结果进行评价和对照分析。结果:36例SAH病人的脑血管DSA显示,正常11例,血管病变25例,其中动脉瘤16例。AVM 3例,CCF 2例,脑血管狭窄4例。MSCT漏诊1例小的大脑前交通动脉瘤和1例血管狭窄,其余34例病人的MSCT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对SAH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检出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螺旋CT血管成像(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因诊断 前交通动脉瘤 脑血管成像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病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照谦 刘玉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69-472,共4页
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桥血管的无创影像学评价倍受关注。综述冠状动脉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以及MSCT在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冠状动脉桥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照谦 刘玉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A06期469-472,共4页
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桥血管的无创影像学评价倍受关注。综述冠状动脉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以及MSCT在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冠状动脉桥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及管理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淑芬 董畅 +5 位作者 刘莹 刘基巍 王珂 王阿曼 王轶童 夏云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0-414,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药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其中心血管不良反应虽不常见,但是致死率高,需重视。其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类药物,在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该药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其中心血管不良反应虽不常见,但是致死率高,需重视。其常见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等。该文总结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所致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及管理,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8
作者 史春虹 姜一农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健康体检者60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OP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内分泌科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健康体检者60名。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AOPP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浆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微柱亲和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高分辨超声测定大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检测结果将2型糖尿病组分成不同亚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清AOPP水平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清AOPP水平在2型糖尿病组[(80.32±12.6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41.80±17.09)μmol/L,P〈0.01];血糖控制不良组[(91.30±15.52)μmol/L]显著高于血糖良好控制组[(73.16±13.45)μmoL/L,P〈0.05];胰岛素抵抗组[(89.07±11.24)μmol/L]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74.94±12.15)μmol/L,P〈0.05];有大血管并发症组[(89.69±12.58)μmol/L]显著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5.10±13.09)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OPP水平与空腹血浆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r=0.286,P=0.03;r=0.310,P=0.01;r=0.461,P=0.001;r=0.257,P=0.04;r=0.46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AOPP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β=0.508,P〈0.001;P=0.326,P〈0.001;β=0.339,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氧化应激增强,血清AOPP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心血管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猝死风险评估与预防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克研 丁宛萱 董颖雪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基因遗传病,其中心源性猝死(SCD)是该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评估HCM患者发生SCD的风险并早期识别和预防对于该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结合目前关于HCM的最新相关研究及指南,对于HCM所致的猝...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基因遗传病,其中心源性猝死(SCD)是该疾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评估HCM患者发生SCD的风险并早期识别和预防对于该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结合目前关于HCM的最新相关研究及指南,对于HCM所致的猝死风险评估及预防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HCM引发SCD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源性猝死 风险评估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应用蒽环类药物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梦圆 张艳丽 +7 位作者 孙玉喜 吕鑫 张新鑫 孙秀丽 方凤奇 刘基巍 夏云龙 刘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应用蒽环类药物(AC)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所有应用过AC的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共408例。依... 目的探索真实世界中应用蒽环类药物(AC)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所有应用过AC的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共408例。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将其分为心血管事件组(74例)和非心血管事件组(334例)。主要终点事件是患者在应用AC后出现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次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8例患者,年龄(55.6±14.9)岁,其中男性227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45个月,随访期间74例(18.1%)出现了心血管事件,为心血管事件组,余334例为非心血管事件组。心血管事件组中心力衰竭45例(38例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30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肌炎/心包炎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10年(OR=2.328,95%CI 1.055~5.134,P=0.036)、年龄(OR=1.024,95%CI 1.003~1.045,P=0.027)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事件组的全因死亡率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47.3%比26.6%,P=0.001)。心血管事件组中有9例(12.2%)因心血管事件停止化疗,7例(9.5%)因心血管事件死亡。结论尽管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应用AC后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以心力衰竭为主,但心律失常等事件亦不少见;出现心血管事件可增加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年龄、长期高血压是淋巴瘤、白血病患者应用AC后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心脏病学 蒽环类药物 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PCSK6-corin-ANP轴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谊昶 刘金秋 +1 位作者 夏云龙 陈菲菲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心房利钠肽(ANP)是利钠肽家族的成员之一,corin是裂解ANP前体的跨膜丝氨酸蛋白酶,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6(PCSK6)为corin的上游活化酶,PCSK6-corin-ANP形成内分泌轴,发挥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抗细胞增殖、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 心房利钠肽(ANP)是利钠肽家族的成员之一,corin是裂解ANP前体的跨膜丝氨酸蛋白酶,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6(PCSK6)为corin的上游活化酶,PCSK6-corin-ANP形成内分泌轴,发挥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抗细胞增殖、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近几年关于PCSK6-corin-ANP轴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针对PCSK6-corin-ANP轴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回顾,阐述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进展及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利钠肽 CORIN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6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CT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逸雯 李晶晶 王照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7-980,共4页
近十年来,随着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取得进展,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鉴于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尤其在诊断的特异度方面对单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 近十年来,随着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计算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取得进展,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评估中的应用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鉴于CT-FFR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特异性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尤其在诊断的特异度方面对单纯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具有增量价值,减少了CCTA假阳性病例,避免了非必要的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总之,CT-FFR有望成为ICA的“看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心肌缺血 血流储备分数
下载PDF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 被引量:26
13
作者 顾金萍 孙颖慧 +2 位作者 商志娟 苏德淳 丛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评价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方法:共入选127例首次STEMI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入院后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后随访6~... 目的:评价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的价值。方法:共入选127例首次STEMI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入院后48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后随访6~9个月(中位数为7.8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重构的定义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初次测量增加>15%。根据127例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分为两组,41例发生左心室重构患者为左心室重构组,另86例患者为无左心室重构组。结果:左心室重构组和无左心室重构组两组间比较,左心室壁总体纵向应变、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径向应变、纵向左心室收缩后收缩指数等均有显著差异。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总体纵向应变[比值比(OR)=0.39,95%可信区间(CI):0.26~0.57,P<0.01]及径向应变(OR=1.07,95%CI:1.02~1.13,P=0.01)是预测STEMI并接受择期PCI的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0.85%(敏感性:89.7%,特异性:91.7%)及28.46%(敏感性:82.1%,特异性:66.7%)。结论:应用STE获得的左心室壁总体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等是预测STEMI并行择期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贾崇富 王照谦 +5 位作者 杨志强 卞晓明 孙喜霞 王海燕 郑鹏 谢丽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EVE)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3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于EVE前、后行MSCT检查,对比观察EVE前、后MSCT图像,分析真、假腔、重要分支及内支架等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①真、假腔内径在EVE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支架覆盖区假腔内完全血栓化,20例假腔内部分血栓化;②97支腹部分支及髂总动脉受累,EVE后4支修复,30支不同程度缓解,63支无变化。2支无名动脉受累,EVE后修复;③1例支架伸展不良合并Ⅰ型内漏;④8例支架内漏发生,占26.7%;其中Ⅰ型内漏5例(均位于支架近端),Ⅱ型内漏即肋间动脉漏2例,Ⅰ型与Ⅱ型内漏并发1例。结论:MSCT应作为主动脉夹层EVE后随访并优先选择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隔绝术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6层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与导管法造影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2
15
作者 王照谦 杨志强 +5 位作者 朱皓 周旭臣 郑晓群 曲新凯 刘晓峰 方唯一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评价16层CT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5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其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目的:评价16层CT在显示冠状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55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做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和静脉注射对比剂),其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55例患者冠状动脉的568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者为492节段(占86.6%),其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5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97.2%,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和98.1%;16层CT显示高度狭窄(≥75%)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6%和98.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4. 6%和 99. 3%。结论:如果冠状动脉 CT 图像能够满足管腔评价, 16 层 CT 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以及介入治疗的筛选方面,16 层 CT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姜晓晓 李勇 +1 位作者 吴永宾 徐建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试验组于术前1周开始用葛根素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目的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围手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试验组于术前1周开始用葛根素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滴注平衡盐,其他处理两组无差别。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期、升主动脉阻断后10 min、开放升主动脉后10 min、2 h、12 h共5个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8、IL-10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CPB后上述参数水平开始升高,升主动脉开放后2 h时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但12 h仍高于术前(P<0.05),葛根素组TNF-α、IL-6、IL-8水平在各时间点上升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各时间点IL-10水平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B手术前使用葛根素能有效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水平;增加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从而减轻CPB术后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体外循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椎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志强 李智勇 +3 位作者 王照谦 贾崇富 孙喜霞 王海燕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椎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4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接受椎动脉MSCT检查,对椎动脉CT原始图像进行重组。[结果]MSCT检出椎动脉起源异常17例(4.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椎动脉起源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400例临床可疑或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接受椎动脉MSCT检查,对椎动脉CT原始图像进行重组。[结果]MSCT检出椎动脉起源异常17例(4.3%),其中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5例(9例合并左椎动脉行径异常,5例合并左椎动脉发育不良,2例合并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左椎动脉起源于左颈总动脉1例,合并左椎动脉行径异常;右椎动脉起源于右颈总动脉1例,合并右椎动脉行径异常、右椎动脉发育不良和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结论]MSCT是无创诊断椎动脉起源异常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异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诊疗状况及预后的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波 黄榕翀 +4 位作者 尹达 张妍 朱皓 刘俊 周旭晨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研究目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路径执行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于发病后24 h内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74例STEMI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记录临床资料,并应用统一调查... [目的]研究目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路径执行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1日~2010年6月1日于发病后24 h内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74例STEMI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记录临床资料,并应用统一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结果]174例STEMI患者平均年龄(64.3±14.1)岁,发病时有38.5%的患者认为是心脏病,中位"症状入门时间"105 min。急诊再灌注治疗率63.2%,中位"入门溶栓时间"130 min,中位"入门球囊扩张时间"145 min。住院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9.4%,氯吡格雷98.9%,他汀类97.7%,低分子肝素99.4%,β受体阻滞剂78.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70.1%。住院期间病死率9.8%,其中男性病死率为6.1%,女性为20.9%(P=0.005);≥65岁老年人病死率为18.3%,<65岁青中年为0%(P<0.001)。中位随访时间342.5 d。随访期间药物使用率:阿司匹林92.9%、氯吡格雷60.3%、他汀类82.1%、β受体阻滞剂67.3%、ACEI/ARB 52.6%。随访病死率为3.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STEMI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MI发病后有较高的院前延迟,急诊再灌注治疗及出院后的循证医学药物治疗与指南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再灌注治疗 心血管事件 预后
下载PDF
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双扇区图像重建算法与相位窗的优选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照谦 杨志强 +5 位作者 朱皓 周旭臣 郑晓群 曲新凯 方唯一 刘晓峰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评价双扇区图像重建算法的相位窗优选。方法:30 例患者行 16 层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双扇区重建算法,静脉注射对比剂。在 9 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 R波后 40%、45%、50%、55%、60%、65%、70%、75%... 目的:评价双扇区图像重建算法的相位窗优选。方法:30 例患者行 16 层 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5s螺旋扫描、双扇区重建算法,静脉注射对比剂。在 9 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 R波后 40%、45%、50%、55%、60%、65%、70%、75%和8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 CT图像重组。结果:在冠状动脉内径≥2mm的 311 个节段中,209个节段(占67.2%)在 7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64 节段(占 20.6%)在 7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27 节段(占 8.7%)在5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5节段(占1.6%)在80%相位窗上显示最佳,4节段(占1.3%)在4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2 节段(占0.6%)在5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结论:采用双扇区重建算法,冠状动脉多数在心动周期的 R波后 75%相位窗上显示最佳,其次为70%和50%相位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成像意外检出住院患者肺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崇富 李艳霞 +4 位作者 杨志强 张中和 孙喜霞 陈爱军 王照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7-700,共4页
目的量化临床疑似冠心病住院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图像上肺栓塞的意外检出率,并初步探讨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特征及原因。方法选择临床疑似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住院患者4609例,最后入选4177例,其中年龄<60岁患者1730例,≥60岁患... 目的量化临床疑似冠心病住院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CCTA)图像上肺栓塞的意外检出率,并初步探讨意外检出肺栓塞的特征及原因。方法选择临床疑似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住院患者4609例,最后入选4177例,其中年龄<60岁患者1730例,≥60岁患者2447例。观察图像并记录每个患者的肺动脉强化程度和有无肺栓塞。结果意外检出肺栓塞56例(1.3%)。肺栓塞意外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年龄<60岁检出率为0.6%,≥60岁检出率增至1.8%(P<0.05)。56例肺栓塞中,37例(66.1%)仅累及肺段和肺亚段动脉,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包括有房颤病史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其肺栓塞意外检出率(3.9%、4.9%)虽高于未合并房颤和心功能不全患者(1.1%,1.1%)的检出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肺栓塞患者中,下肢静脉血栓7例(14.0%),53例肺栓塞患者中,10例D-二聚体水平>0.50mg/L(18.9%)。结论住院患者CCTA图像上肺栓塞的意外检出率较低,并具有与"典型"肺栓塞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影像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图像评价是否存在肺栓塞,尤其是合并房颤包括有房颤病史或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住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栓塞 心房颤动 住院病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