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AM-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郎平平 林秋月 +1 位作者 白洁 李汇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可以通过识别其受体介导细胞间的黏附,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近... 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它可以通过识别其受体介导细胞间的黏附,参与多种炎症反应过程。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ICAM-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因子-1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miRNA-27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泽银 邓皓元 李汇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44-48,共5页
心血管疾病作为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小核苷酸(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类长度约为19~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iRNA-27a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以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心血管疾病作为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小核苷酸(microRNAs,miRNAs)作为一类长度约为19~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miRNA-27a通过调控免疫、炎症反应以及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本文对miRNA-27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miRNA) miRNA-27a 免疫 炎症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性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方达 李汇华 +2 位作者 田翠 聂皓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炎性机制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喂养1周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炎性机制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喂养1周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4组,每组10只。AngⅡ组采用皮下埋植AngⅡ缓释泵[1000 ng/(min·kg)]复制动物AAA模型,BTZ组和AngⅡ+BTZ组同时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BTZ腹腔注射50μg/kg每周2次。28 d后取材测量统计腹主动脉最大直径及AAA发生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中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目,q PCR检测组织中黏附因子(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核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NF-κB)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小鼠的腹主动脉最大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00±0.01)、(0.99±0.01)、(1.50±0.13)和(1.20±0.04)mm(F=8.959,P=0.000),其中,AngⅡ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00)和AngⅡ+BTZ组(P=0.015)。AngⅡ组、AngⅡ+BTZ组和Sham组的AAA发生率分别为60%、17%和0。HE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血管壁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数目较Sham组和AngⅡ+BTZ组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CD3+T淋巴细胞浸润数为107.9±15.9,明显高于Sham组的0(P=0.000)和AngⅡ+BTZ组的0.8±0.5(P=0.00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造模1周后,AngⅡ组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13.50±0.69)%,明显高于AngⅡ+BTZ组的(10.40±0.78)%(t=3.009,P=0.040);造模4周后,AngⅡ组的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22.70±0.93)%,明显高于AngⅡ+BTZ组的(15.10±0.97)%(t=5.654,P=0.005)。q PCR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ICAM-1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于Sham组升高比例分别为1.00±0.15、0.34±0.03、1.93±0.54和0.83±0.08(F=6.797,P=0.001),其中,AngⅡ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11)和AngⅡ+BTZ组(P=0.009)。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gⅡ组NF-κB核转录抑制因子磷酸化水平较Sham组和AngⅡ+BTZ组明显减少,并伴随p65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BTZ可能是通过抑制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ICAM-1表达,并进一步抑制CD3+T淋巴细胞聚集,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抑制AAA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蛋白酶体 硼替佐米 炎症 核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