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癌变机制及内镜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宋曜如 宋顺喆 宫爱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3种类型。由于锯齿状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癌变途径及内镜下特点,本文对其恶变机制及内镜下诊治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内窥镜检查 锯齿状病变 癌变机制 内镜治疗
原文传递
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下切除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亢倩玉 宫爱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是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方法,但仍伴有相当大概率的不良事件,由此诞生了诸如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新的内镜治疗技术,本文就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 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是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下治疗的标准方法,但仍伴有相当大概率的不良事件,由此诞生了诸如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全层切除术等新的内镜治疗技术,本文就目前结直肠上皮性肿瘤内镜切除技术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上皮性肿瘤 内镜下切除
原文传递
早期胃癌ESD术后发生同时性与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顺喆 杨芳 +1 位作者 宫爱霞 张经文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07,212,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9-12-3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患者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01-01-2019-12-31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ESD术后发生同时性和异时性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4例(11.7%)发生异时性胃癌,11例(9.2%)发生同时性胃癌。初始病变位于胃下三分之一(OR=11.280,95%CI:2.720~46.775,P=0.001)、重度肠化(OR=6.206,95%CI:1.667~23.109,P=0.006)和分化型胃癌(OR=9.178,95%CI:1.642~51.305,P=0.012)是发生多次胃癌(同时性或异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初始病变位于胃下三分之一(OR=14.870,95%CI:2.508~88.166,P=0.003)、重度肠化(OR=4.484,95%CI:1.029~19.536,P=0.046)和分化型胃癌(OR=12.644,95%CI:1.303~122.714,P=0.029)是发生异时性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病灶特点制定随访计划,初始病变位于远端胃,背景黏膜重度肠化的分化型胃癌患者,即使随访时间>1年,也要警惕异时性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时性胃癌 异时性胃癌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肠化生 分化型胃癌
原文传递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亢倩玉 宋顺喆 宫爱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索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9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2.0 cm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211例(221处病变)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分... 目的探索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1月-2019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2.0 cm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211例(221处病变)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分成黏膜下层侵犯组(13例患者,14处病变)和非黏膜下层侵犯组(198例患者,207处病变),临床特征、内镜特征、手术特征、病理特征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连续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直肠癌病史(P=0.037)、病变直径(P=0.036)、部位(P=0.024)、非抬举征(P=0.040)是黏膜下层浸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结直肠癌病史者较无结直肠癌病史者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3.76,95%CI:1.338~23.768,P=0.018),直肠病变较右半结肠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7.091,95%CI:1.437~34.274,P=0.016),直径≥2.5 cm病变较直径<2.5 cm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6.297,95%CI:1.375~28.836,P=0.018),非抬举征阳性病变较非抬举征阴性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P=0.021,OR=5.373,95%CI:1.291~22.360)。结论对于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有结直肠癌病史,以及病变直径≥2.5 cm、位于直肠、术中非抬举征阳性均是发生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黏膜下层浸润
原文传递
食管胃结合部病变1例
5
作者 陈浩 贾芳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