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6) 心房颤动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延宗 杨东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5-166,共2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电生理机制 射频导管消融 治疗
下载PDF
肺静脉电隔离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向量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洪丽 张树龙 +5 位作者 许燕平 蒋鹏 夏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林治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成功的肺静脉电隔离对心房除极的影响。方法记录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1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窦性心律时的心向量图。测量P环的运行时间、P向量环在正交导联额面(F)、水平面(H)、左侧面(LS)的最大振幅及... 目的探讨成功的肺静脉电隔离对心房除极的影响。方法记录接受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1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窦性心律时的心向量图。测量P环的运行时间、P向量环在正交导联额面(F)、水平面(H)、左侧面(LS)的最大振幅及方向。同时记录P环从运行开始后每10ms的除极振幅。结果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F最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109±0.038mVvs0.128±0.040mV,P<0.05)。P环运行时间,H及LS的最大振幅,F、H、LS的最大振幅方向,术前术后无差异(P>0.05)。消融成功组(n=12)术后P环H最大振幅较术前降低(0.092±0.019mVvs0.122±0.030mV,P<0.05),而术后复发组(n=6)则无明显变化。肺静脉隔离术后P环振幅降低发生在P环运行至40~80ms的部分,即P向量环的中部。结论PAF病人在肺静脉电隔离成功后P环最大振幅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向量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红凤 王爱明 +3 位作者 张凤佳 韩杰 王哲 洪晓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3-1004,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启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系统,产生大量尿酸及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近几年流行病学及国内多...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启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系统,产生大量尿酸及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近几年流行病学及国内多数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1].WHO在1989年将高尿酸血症确定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现就其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尿酸血症 脑梗死 一氧化氮 预后
下载PDF
起源于胸腔内大静脉的房性异位搏动体表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洪丽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16-318,共3页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可被局部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早)诱发。这些部位包括肺静脉(PV)、腔静脉、冠状静脉窦、Marshall韧带、界嵴、左心房后壁等。其中90%起源于肺静脉,其次为上腔静脉。由于大多数始发房颤的异位活动起源于特定的...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可被局部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早)诱发。这些部位包括肺静脉(PV)、腔静脉、冠状静脉窦、Marshall韧带、界嵴、左心房后壁等。其中90%起源于肺静脉,其次为上腔静脉。由于大多数始发房颤的异位活动起源于特定的解剖部位,可产生特征性的心房激动方式反映为体表心电图L不同的异位心房波(P^+波)特征,因此依据其体表心电图特征预测致心律失常异位搏动的起源位置对消融治疗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起源于心脏大静脉的P^+波形态特征及其定位准确性给予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异位搏动 体表心电图 心电图特征 大静脉 阵发性心房颤动 MARSHALL韧带 胸腔内 上腔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