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俊飞 王笑笑 +3 位作者 胡景卉 刘金韵 黄京城 罗先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基于急性胰腺炎(AP)首次发作时CT平扫图像,比较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的影像组学特征差异,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坏死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被诊断为AP的3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AP... 目的:基于急性胰腺炎(AP)首次发作时CT平扫图像,比较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的影像组学特征差异,探讨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坏死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被诊断为AP的3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AP患者腹痛症状发作24h内首次CT平扫图像和临床一般资料。以72~96h内增强CT及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为评判标准,将300例AP患者分为间质水肿性AP(230例)和出血坏死性AP(70例)。在联影科研平台下,手动逐层分割整个胰腺形态轮廓,得到感兴趣区体积(VOI),提取特征参数,按照7:3的比例将影像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通过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训练,采用五折交叉法对其进行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对出血坏死性AP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性别、年龄在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构建RF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中区分间质水肿性AP与出血坏死性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9和0.936。结论: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结合机器学习随机森林模型建立的鉴别诊断模型,能够在早期准确判别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机器学习 急性胰腺炎 坏死性胰腺炎 随机森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的鉴别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泓博 叶靖 +3 位作者 段绍峰 刘畅 石博文 刘路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9例,腺瘤45例)术前CT平扫的特征,首先勾画感兴趣区(ROI),再采用A.K.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特征筛选,最终得出最具特...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甲状腺肿瘤(乳头状癌39例,腺瘤45例)术前CT平扫的特征,首先勾画感兴趣区(ROI),再采用A.K.软件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特征筛选,最终得出最具特征的参数,随后分别构建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和支持向量机(SVM)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分类训练,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结合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法对上述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并计算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Short Run Emphasisangle0offset1、Short Run High Grey Level EmphasisAllDirectionoffset1和Grey Level NonuniformityAllDirectionoffset1是最具特征的3个参数,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腺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3个特征参数使用3种机器算法(RF、LR和SVM)进行分类学习,并十折交叉验证,得出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74和0.72,最佳点的准确度分别为0.82、0.76和0.75,灵敏度分别为0.75、0.70和0.60,特异度分别为0.70、0.65和0.69。结论: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腺瘤鉴别诊断中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甲状腺肿瘤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CT双期增强影像组学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3
作者 赵泓博 尹昳丽 +5 位作者 刘畅 朱庆强 石博文 刘路路 许晴 叶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8-46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双期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搜集173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性淋巴结89个、未转移性淋巴结84个。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 目的:探讨基于CT双期增强影像组学模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PT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搜集173个淋巴结,其中转移性淋巴结89个、未转移性淋巴结84个。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达尔文科研平台,分别在动脉期和静脉期CT图像上于淋巴结内勾画ROI并提取其纹理特征,共提取了8类1223个纹理参数,进行最小和最大值归一化预处理后,经最优特征筛选(个数)、迭代筛选和模型选择,分别筛选出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最优纹理参数。将所有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基于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最优纹理参数建立SVM模型并进行交叉验证。采用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计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结果: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在动脉期有6个,分别为粗糙度、依赖熵、短游程低灰度优势、游程长度不均匀性、低灰度级优势和区域大小不均匀归一化;静脉期有5个,分别为粗糙度、小面积低灰度优势、长游程高灰度优势、游程长度不均匀性和大依赖优势。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基于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所建立的纹理特征诊断模型,诊断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915、0.895和0.850,验证组中基于动脉期的纹理特征模型的诊断符合率为75.47%(40/53)、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0.77%,基于静脉期的诊断符合率为71.69%(38/53)、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81.48%。结论:基于CT双期增强的影像组学分析和机器学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基于动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蜜 林萍 +3 位作者 赵洋 邵宁宁 朱宁 王立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目的: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斑块发生率。方法:将102例EH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年为A组,病程>5年为B组,正常对照组52例,用高频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 目的:高频超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并观察斑块发生率。方法:将102例EH患者按病程分为2组,病程<5年为A组,病程>5年为B组,正常对照组52例,用高频超声测量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情况,并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A组EDD低于对照组(P<0.01),B组TC、TG、LDL及IMT、斑块发生率均高于A组及对照组,而EDD减低(P<0.05),A组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斑块发生率为软斑>混合斑>硬斑,B组中IMT与LDL、病程呈正相关(r=0.631,P<0.01;r=0.646,P<0.01),EDD与LDL、病程、IMT呈负相关(r=-0.681,P<0.05;r=-0.591,P<0.05;r=-0.673,P<0.05)。结论:EDD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EH患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LDL升高、IMT增厚与病程延长及EDD降低关系密切,这些结果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LDL升高,动脉内皮功能逐渐减退,进一步导致IMT增厚,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加重,斑块发生率为软斑>混合斑>硬斑。EDD可以作为EH患者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肱动脉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胃癌中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170、TopoⅡ、GST-π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帆 杨兴无 +5 位作者 李连宏 孙闯 王波 陈鑫 王乃玉 于晓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0-1064,1068,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170)、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170)、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60例胃癌组织中EGFR、P170、TopoⅡ及GST-π的表达以及EGFR在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EGFR在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各因子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在160例胃癌标本中89例阳性,在2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2例弱阳性,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P<0.05)。EGFR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相关(P<0.05)。P170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GST-π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opoⅡ表达与病理分级、侵袭深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EGFR、TopoⅡ、GST-π均与预后有关(P<0.05)。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分级、TNM分期、EGFR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GFR在胃癌中高表达,与多药耐药蛋白TopoⅡ表达相关,是预测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参与化疗耐药。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使化疗或辅助化疗耐药,EGFR阳性胃癌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糖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Ⅱ 谷胱苷肽-S转移酶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脑血管储备功能 被引量:4
6
作者 董洋 高伟 +2 位作者 沈思 凌雪英 黄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765-576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血管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周龄WKY大鼠、12周龄SHR、20周龄SHR各10只,分别在静息状态、乙酰唑胺负荷状态下行磁共振灌注检查;选择额叶感兴趣区,测量乙酰...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血管储备功能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周龄WKY大鼠、12周龄SHR、20周龄SHR各10只,分别在静息状态、乙酰唑胺负荷状态下行磁共振灌注检查;选择额叶感兴趣区,测量乙酰唑胺负荷前、后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根据公式计算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实验完成后处死动物,选取脑组织制成标本,光镜下观察感兴趣区的脑血管情况。结果 WKY 12周龄、SHR 12周龄、SHR 20周龄大鼠额叶感兴趣区CVR(%)分别为:(0.75±0.05)×100%、(0.40±0.03)×100%、(0.20±0.15)×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光镜下SHR 12周龄组大鼠微循环毛细血管数目增多;SHR 20周龄组脑小动脉及微小动脉管壁重塑。结论大鼠的脑血管随高血压病程延长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脑血管储备功能不同程度减低;磁共振灌注法结合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可定性、半定量地评价SHR脑血管储备功能,为脑血管病亚临床期的诊断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灌注成像 脑血管储备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大鼠 乙酰唑胺负荷试验
下载PDF
人肝脏分段分色血管铸型透明标本制作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健飞 郑楠 +7 位作者 宫瑾 张国伟 于胜波 迟彦艳 徐强 王晓梅 王滨 隋鸿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4-495,共2页
随着现代肝脏外科的发展,肝移植、半肝切除及肝段切除等手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随之而来的是传统Couinaud肝段划分方法不足的逐渐凸显。虽然有各种影像学定位手段辅助进行肝段定位,但有学者认为实际手术过程中,仅靠肝... 随着现代肝脏外科的发展,肝移植、半肝切除及肝段切除等手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随之而来的是传统Couinaud肝段划分方法不足的逐渐凸显。虽然有各种影像学定位手段辅助进行肝段定位,但有学者认为实际手术过程中,仅靠肝脏表面的解剖学标志并没有为肝切除带来实质的进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分段 标本制作 血管铸型 Couinaud 透明 分色 肝段切除 半肝切除
下载PDF
桡动脉管壁弹性和踝臂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田蜜 林萍 +2 位作者 赵洋 朱宁 邵宁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管壁弹性、踝臂指数(ABI)与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测量52例健康自愿者及102例EH患者踝部动脉和肱动脉血压以计算ABI,同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计算桡动脉内血液与管壁的应变比值(B/A)。结果... 目的:探讨桡动脉管壁弹性、踝臂指数(ABI)与原发性高血压(EH)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测量52例健康自愿者及102例EH患者踝部动脉和肱动脉血压以计算ABI,同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计算桡动脉内血液与管壁的应变比值(B/A)。结果:AS组与正常对照组及非AS组比较,B/A增高(P<0.05),ABI降低(P<0.05),IMT增厚(P<0.05)。非AS组较正常对照组仅B/A明显增高(P<0.01)。AS组中,B/A与IMT呈显著正相关(r=0.651,P<0.01),B/A与ABI呈负相关(r=-0.611,P<0.05),ABI与IMT呈负相关(r=-0.596,P<0.05)。结论:动脉壁B/A可以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EH患者动脉壁B/A的改变要早于IMT及ABI的改变,随着动脉弹性功能的减退,进一步促使IMT增厚和ABI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颈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对频发性TIA患者脑梗死的预防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立红 李迪 +3 位作者 康永琨 王明珠 许建平 王苏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96-798,共3页
目的:评估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对预防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频发性TIA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6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 目的:评估频发性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对预防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32例频发性TIA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65例,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研究组67例,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两组均予以抗血小板、调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系统指标的差异。随访3月,比较两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的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种不良反应较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氟桂利嗪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频发性TIA发作频率并减少脑梗死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药物疗法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氟桂利嗪/治疗应用 脑梗塞/预防与控制
下载PDF
老年患者眼眶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伟 董洋 +1 位作者 陈宏海 曲晓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32-543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眼眶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眼眶淋巴瘤患者的CT与MRI资料,20例患者均行磁共振T1WI、T2WI及T1WI增强压脂检查,8例行MR动态增强、3例行DWI检查,8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并冠状位或(及...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眼眶淋巴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眼眶淋巴瘤患者的CT与MRI资料,20例患者均行磁共振T1WI、T2WI及T1WI增强压脂检查,8例行MR动态增强、3例行DWI检查,8例行多层螺旋CT平扫,并冠状位或(及)矢状位重建。结果单侧发病16例、双侧发病4例,共24眶病灶。病灶范围局限16眶,弥漫多发8眶;病灶位置主要分布于肌锥外区12眶、泪腺区7眶、肌锥内6眶、眶隔前区5眶;形态以结节状10眶、铸型9眶为主;界限清楚19眶,5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24眶MR图像中,与大脑皮质相比,病灶以T1WI等信号22例、T2WI等信号20例为主,DWI示4眶病灶均呈等高信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7/9眶、流入-流出型1/9眶,1/9眶病灶的不同感兴趣区分别呈平台型及流入-流出型。10眶患者CT图像中病灶均呈等密度,无骨质破坏。结论老年患者眼眶淋巴瘤的CT及MRI征象具有一定特征,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淋巴瘤 MRI DWI 时间信号曲线
下载PDF
多模态MRI成像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胼胝体的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仲乐乐 孙庆闻 +8 位作者 张培 吴晓 张喜友 董洋 张策 张炜炜 林永忠 张依娜 刘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56-561,共6页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成像(1 H-MRS及DTI),探讨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胼胝体的影像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MCI患者10例为MCI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成像(1 H-MRS及DTI),探讨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胼胝体的影像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糖尿病MCI患者10例为MCI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1 H-MRS、DTI技术扫描胼胝体区,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浓度,计算NAA/Cr、Cho/Cr比值,测定各向异性分数(FA)、ADC值,分析2组参数差异及其与空腹血糖、HbAlc、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CI组胼胝体压部NAA、NAA/Cr、Cho/Cr均降低(均P<0.05),膝部NAA、Cho、Cho/Cr均降低(均P<0.05),压部、膝部FA值降低、ADC值升高(均P<0.05)。MCI组胼胝体压部NAA、NAA/Cr、Cho/Cr、FA值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负相关(均P<0.05),压部ADC值与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均P<0.05)。膝部NAA、Cho、Cho/Cr、FA值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负相关(均P<0.05),膝部ADC值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均P<0.05)。压部NAA、NAA/Cr及膝部NAA、Cho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压部、膝部FA值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膝部FA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MCI患者胼胝体区存在代谢及白质微观结构改变,且上述改变与空腹血糖、HbAlc浓度、糖尿病病程、MoCA评分相关。MoCA量表结合胼胝体区1 H-MRS及DTI参数改变有助于早期认识和解释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内耳畸形的CT及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铁军 曲晓峰 林剑平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7-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耳鼻喉科听力学检查后确诊为SNHL的47例患者进行CT和MRI扫描,并对其伴发的内耳畸形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32例(42耳),其... 目的探讨内耳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耳鼻喉科听力学检查后确诊为SNHL的47例患者进行CT和MRI扫描,并对其伴发的内耳畸形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32例(42耳),其中17耳伴不同程度的蜗神经信号缺如和内听道狭窄,25耳蜗神经缺如或变细但内听道宽度正常;CT显示内耳道狭窄17耳,蜗神经孔狭窄22耳,骨性封闭11耳。MRI诊断蜗神经发育不良明显优于CT。CT和MRI在诊断内耳其它结构发育不良方面诊断率一致,其中耳蜗畸形46耳,其中有3耳伴中耳畸形,2耳Michel畸形,共腔畸形2耳,Mondini畸形25耳;前庭畸形56耳;半规管畸形60耳;前庭导水管扩大4耳。结论虽然CT和MRI检查都能诊断先天性SNHL的患者是否伴有内耳畸形,但MRI能够判断内耳膜迷路及听神经发育的异常程度,已成为电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术前必要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畸形 耳蜗植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俊飞 王笑笑 +3 位作者 胡景卉 刘金韵 黄京城 罗先富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9-28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及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初次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与临床资料。一周后根据临床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程度指数(BISAP)评分标准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及中...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及其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初次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与临床资料。一周后根据临床急性胰腺炎床边严重程度指数(BISAP)评分标准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及中重症。采用联影科研平台“u-AI”对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进行组学特征提取,筛选出最优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RF)在训练组中进行建模对胰腺炎严重性进行预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期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诊断效能与相关临床资料的预测效能差异。结果搜集200例CT平扫和200例CT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纳入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胆石症在轻症及中重症中无差异,C-反应蛋白(CRP)在两者有统计学意义,其在平扫和增强扫描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59和0.853。影像组学筛选后CT平扫、动脉期(AP)、静脉期(VP)、延迟期(DP)及增强扫描三期联合分别有4、11、9、10和8个特征参数在轻症和中重症之间具有显著差异。通过构建RF模型,在训练组中,CT平扫、AP、VP、DP及三期联合模型的AUC分别为0.919、0.972、0.933、0.922和0.958;在测试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684、0.769、0.737、0.600及0.917。经Delong检验后发现增强扫描三期联合模型优于其他组学模型及CRP。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图像构建三期联合的RF模型,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效能优于CT平扫、增强扫描各期及CRP水平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严重性 影像组学 随机森林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CT增强影像组学的支持向量机模型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浸润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畅 赵泓博 +4 位作者 黄京城 施斌斌 傅剑雄 叶靖 罗先富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90-239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的CT增强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临床及CT增强图像资料,其中MVI阳性83例,MVI阴性103例。首先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 目的探讨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的CT增强影像组学方法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浸润(MVI)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临床及CT增强图像资料,其中MVI阳性83例,MVI阴性103例。首先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到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采用达尔文科研平台在CT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上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筛选。按照7∶3的比例将数据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对训练组的组学特征构建SVM模型,并对MVI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并用测试组进一步验证。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测试组中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模型及不同期相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3个MVI的独立预测因素:肿瘤最大径、肿瘤边缘不光滑及瘤内动脉。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模型在训练组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4,测试组AUC值为0.753。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后分别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三期联合获得2、1、1及2个参数,包括二维最大直径(冠状位)和依赖熵,这两个特征在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SVM方法建立多期影像组学模型,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增强三期联合模型在训练组的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932、0.930、0.924及0.933,测试组AUC值分别为0.865、0.834、0.855及0.858。经Delong检验分析后,发现测试组中CT增强各期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均优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模型,且动脉期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基于CT增强影像组学特征的SVM模型能够在术前无创地评估和预测MVI,可作为指导临床后续个性化治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计算机体层成像 肝细胞癌 微血管浸润 支持向量机模型
原文传递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秀华 孙传恕 +1 位作者 赵金波 张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应用培美曲塞500 mg/m2联合顺铂75 mg/m2方案治疗3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38.2%,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43.7%,复治组有效率为33.3%。主要毒副...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应用培美曲塞500 mg/m2联合顺铂75 mg/m2方案治疗3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38.2%,其中初治组有效率为43.7%,复治组有效率为33.3%。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便秘及口腔黏膜炎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培美曲塞 顺铂
下载PDF
成人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16
作者 李秀华 孙传恕 +3 位作者 崔佳 冯仲珉 朱成功 刘艳娥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03-304,306,共3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因腰痛近4个月,发现腰椎骨破坏1天为主诉于2012年11月14日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入院前于门诊行腰椎CT检查发现腰椎骨质破坏,考虑骨髓瘤可能。病来患者无发热、盗汗,无明显消瘦,无胸痛胸闷,无咳嗽咳痰,
关键词 成人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扫描在慢性上尿路梗阻患者分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豪 鞠文彬 +2 位作者 王晓梅 田爱娟 孙卫兵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对慢性尿路梗阻且血肌酐正常患者的分肾功能进行评估。方法前瞻性研究65例单侧或双侧慢性上尿路梗阻并且血肌酐正常的成年患者,60例为单侧梗阻,对侧肾正常,其余5例为双侧梗阻。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及99mTc... 目的通过螺旋CT多期扫描对慢性尿路梗阻且血肌酐正常患者的分肾功能进行评估。方法前瞻性研究65例单侧或双侧慢性上尿路梗阻并且血肌酐正常的成年患者,60例为单侧梗阻,对侧肾正常,其余5例为双侧梗阻。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多期扫描及99mTc-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CT用来明确梗阻的原因,间接测定双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分析梗阻肾脏CT GFR和同位素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梗阻肾脏同位素GFR为(36.9±9.79)mL/min,CT GFR为(37.8±10.53)mL/min,梗阻肾脏同位素GFR与相应的CT GFR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01),其同位素GFR与CT GFR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28);正常肾脏的同位素GFR为(62.3±13.07)mL/min,CT GFR为(62.1±10.11)mL/min,正常肾脏的同位素GFR和CT GFR比较,同样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1),其同位素GFR与CT GFR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75)。结论在梗阻肾脏及正常肾脏的功能评估中,螺旋CT多期扫描对于总肾功能和分肾功能的计算与核素肾动态显像一样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放射性核素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梗阻
下载PDF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宇 范新 +1 位作者 林琳 赵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术(selective hydrotubation,SHT)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的58例诊断为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不孕时间(<3年或≥3年)、不孕类... 目的探讨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术(selective hydrotubation,SHT)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行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术治疗的58例诊断为输卵管近端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不孕时间(<3年或≥3年)、不孕类型(原发或继发)、是否有支原体感染、输卵管阻塞数量和程度、是否患有其他妇科合并症以及手术方式,分析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术疏通成功率97%,总妊娠率41.4%。已孕组24例,未孕组34例,单因素分析表明输卵管近端完全性阻塞的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不完全阻塞者(χ^(2)=7.643,P=0.006),原发性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继发性不孕者(χ^(2)=5.170,P=0.023),而患者年龄、手术方式、生殖道感染、输卵管阻塞个数以及是否有其他妇科合并症不影响术后妊娠率(P>0.05)。与单因素分析相同,多因素分析表明输卵管近端完全性阻塞的患者术后妊娠率高于不完全阻塞者(OR=3.671,P=0.035),但不孕类型不影响术后妊娠率(P=0.395)。结论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治疗是治疗输卵管近端梗阻的有效方法,输卵管完全梗阻的病人术后更容易受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输卵管插管疏通 不孕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阴侵袭性血管粘液瘤2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孟婷 范新 赵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84-186,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女,35岁,2017年7月14日以“发现右侧会阴部肿物渐增大7年”为主诉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入院。患者于7年前右侧会阴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 cm×2 cm×2 cm,质软,无触痛,立位明显,平卧难触及,7年来肿... 1临床资料,病例1,女,35岁,2017年7月14日以“发现右侧会阴部肿物渐增大7年”为主诉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入院。患者于7年前右侧会阴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2 cm×2 cm×2 cm,质软,无触痛,立位明显,平卧难触及,7年来肿物逐渐增大近1倍,就诊于我院普外科,查体:右侧大阴唇处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4 cm×3 cm×3 cm,质软,边界清,无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 外科治疗
下载PDF
额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20
作者 徐秋实 陶娟 +3 位作者 张丽 田娟 王莉芬 彭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1-184,187,共5页
患者,女,43岁,因“双下肢乏力1年,发现额叶占位2 d”,于2016年7月19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久坐后,出现双下肢乏力,双腿行走困难,未诊治;近期自觉上述症状发生频繁,遂于2016年7月17日于他院门诊行颅脑C... 患者,女,43岁,因“双下肢乏力1年,发现额叶占位2 d”,于2016年7月19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久坐后,出现双下肢乏力,双腿行走困难,未诊治;近期自觉上述症状发生频繁,遂于2016年7月17日于他院门诊行颅脑CT检查,示额叶占位,该处可见一类圆形团块状稍高密度影,界尚清,大小约4.36 cm×3.82 cm,其内密度欠均,病变跨越中线,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邻近侧脑室前角明显受压,见图1A。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为进一步诊治到我院就诊,入院后专科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血压106/64 mmHg,嗅觉正常,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 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深浅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 影像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