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与放射科医师鉴别浸润性肺腺癌的效能 被引量:7
1
作者 尹柯 张久权 +5 位作者 伍建林 巴文娟 林琳 沈晶 熊婧彤 张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比较基于胸部CT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模型与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磨玻璃结节(GGN)中的浸润前病变(PIL)与浸润性腺癌(IA)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经病理确诊PIL或IA患者的胸部CT,共1214枚GGN,按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1... 目的比较基于胸部CT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分类模型与放射科主治医师分类磨玻璃结节(GGN)中的浸润前病变(PIL)与浸润性腺癌(IA)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086例经病理确诊PIL或IA患者的胸部CT,共1214枚GGN,按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组(n=1092)及验证组(n=122)。对训练组数据进行各向同性预处理和3D图像块随机采样和填充,建立CNN分类模型,将训练组GGN分类为PIL或IA,并于验证组进行验证。由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医师1和2)对验证组GGN进行分类,鉴别PIL与I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NN分类模型与2名放射科主治医师对验证组进行分类的效能。结果ROC曲线显示,CNN分类模型、医师1及2鉴别PIL与I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6、0.742及0.769;CNN分类模型诊断敏感度(84.81%)显著高于医师1(67.09%,χ^(2)=11.352,P<0.001)、2(74.68%,χ^(2)=18.473,P<0.001),而特异度与医师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NN分类模型鉴别GGN中的PIL与IA的效能优于放射科医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肿瘤侵袭性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联合应用PWI与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 被引量:16
2
作者 沙琳 范国光 +1 位作者 曹倩 边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5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对放疗后影像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的患者进行常规MR及PWI、DWI检查,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最大相对脑血容积(rCBVmax)值、强化实质区的最小ADC(ADCmin)值,根据病理及临床随诊结果,分析联合应用PWI与DWI在肿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中的价值。结果:52例患者中,胶质瘤复发30例,放射性损伤22例,肿瘤复发区rCBVmax值为2.43±1.52、ADCmin值为0.86±0.21,与放射性损伤的rCBVmax值0.67±0.44、ADCmin值1.17±0.27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DWI诊断准确率为76.9%,PWI诊断准确率为82.7%,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0.4%。结论:DWI与PWI可用于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损伤的鉴别诊断,二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医学影像相关专业实习导师制的实践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宏海 迟智楠 +2 位作者 孙海阔 赖声远 张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61-165,共5页
医学生实习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在多年的导师制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包括综合衡量导师与学生各项素质,从而甄选合格的实习导师,并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 医学生实习导师制作为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很多优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在多年的导师制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包括综合衡量导师与学生各项素质,从而甄选合格的实习导师,并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建立完整考核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标准化和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规范导师群体考评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也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导师教学未尽其职、学生积极性欠佳以及教学方式、内容受限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教学成果不理想。当然,导师制的优势也在逐步展现,不仅使实习学生在学习、工作甚至科研创新等多方面收获良多,而且对参与其中的实习导师的教学与个人发展也意义颇深。随着导师制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将不断完善,定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毕业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专业 实习导师制 考核体系 标准化教学 个性化培养 导师制优势
下载PDF
大数据画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磁共振实习中的应用
4
作者 翟方兵 刘亚洁 +2 位作者 赖声远 杨俊武 卢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6期37-41,共5页
磁共振实习一直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实习的难点,各教学基地对于如何提高磁共振实习质量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困惑、磁共振实习阶段存在问题,提出大数据画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磁共振... 磁共振实习一直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实习的难点,各教学基地对于如何提高磁共振实习质量仍处于探索阶段。文章针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困惑、磁共振实习阶段存在问题,提出大数据画像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磁共振实习中的大数据画像模型,详细阐述实施计划及设计流程并对实行此项教学改革的显著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此项教学改革有效避免了传统实习模式的固化形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精准培养的同时可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现了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画像 医学影像技术实习 磁共振实习教学查房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医学生实习预警机制 医学生精准培养
下载PDF
椎动脉发育不良与后循环梗死的关联性:影像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婧彤 梅灵俊 +2 位作者 罗佳文 曲晓峰 伍建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4-1107,共4页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可改变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及血栓形成,导致后循环脑组织灌注减低及梗死,且与后循环脑血管变异、椎动脉夹层及心脏疾病等因素潜在关联,为后循环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本文围绕影... 椎动脉发育不良(VAH)可改变后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及血栓形成,导致后循环脑组织灌注减低及梗死,且与后循环脑血管变异、椎动脉夹层及心脏疾病等因素潜在关联,为后循环梗死(PCI)的危险因素。本文围绕影像学研究VAH与PCI关联性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血管发育不良 脑梗死 诊断显像
下载PDF
多学科整合式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益勇 王莉莉 +4 位作者 曲晓峰 杨冰冰 王超 宣健媛 武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整合式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超声科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培训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学科整合式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超声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超声科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培训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和对照组各20名住培医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试验组采用多学科整合式情景模拟教学进行教学培训,比较2组超声基础理论成绩、超声临床思维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试验组住培医师超声基础理论与超声临床思维成绩分别为(90.40±3.40)分、(89.85±5.40)分,对照组分别为(79.60±4.57)分、(77.60±3.50)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知识掌握、医患沟通与病史采集、临床思维能力锻炼、激发学习兴趣、自信心提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超声教学模式相比,多学科整合式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住培医师的超声基础理论和临床思维能力成绩,提升住培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住院医师整体化临床思维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模式 整合式教学 超声医学 临床思维
下载PDF
磁共振指纹成像技术临床研究进展
7
作者 高凤珠 翟方兵 陈宏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磁共振指纹(MRF)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MRI)定量技术,通过非侵入性方式,同时量化多种组织特性,以不同的生物标志物(QIB)定量成像反映疾病的多种病理特征。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运动... 磁共振指纹(MRF)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MRI)定量技术,通过非侵入性方式,同时量化多种组织特性,以不同的生物标志物(QIB)定量成像反映疾病的多种病理特征。该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减少运动伪影,从而提高患者检查舒适度和检查成功率。本文基于MRF技术成像原理,总结近年来该项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脏、腹盆部、放射治疗计划、骨关节、肌肉组织、女性疾病、以及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指纹 定量技术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建立颈椎病MR诊断模型研究
8
作者 朱逸峰 李雨师 +5 位作者 孙兆男 张耀峰 李家轮 张晓东 王可欣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9-787,共9页
目的:探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建立颈椎病MR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20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MR图像514例,使用已有颈椎分割模型在轴面T 2WI上分别预测硬膜囊、脊髓、椎间盘、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在矢状面T ... 目的:探索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建立颈椎病MR诊断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本院2020年10月-2023年3月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MR图像514例,使用已有颈椎分割模型在轴面T 2WI上分别预测硬膜囊、脊髓、椎间盘、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在矢状面T 1WI和T 2WI上预测颈椎椎体和椎间盘。由一位低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经验2年)修改标注,另一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阅片经验≥15年)对低年资医师的标注进行复核。按照颈椎病的不同诊断要点分别进行3D或2D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训练,包括①颈椎椎体增生模型;②颈椎椎体滑脱模型;③颈椎间盘突出分类模型;④后纵韧带增厚模型;⑤黄韧带增厚模型。将模型输出结果导入R软件进行混淆矩阵分析及ROC曲线绘制,采用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ROC曲线下面积等评价5种模型的分类效能。结果:5种分类模型中诊断效能最好的是颈椎间盘突出分类模型,正确率0.90,灵敏度0.95,特异度0.85,ROC曲线下面积0.982。颈椎椎体增生和滑脱的正确率分别为0.81和0.80,灵敏度为0.74和0.76,特异度为0.84和1.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和0.905。后纵韧带和黄韧带增厚的模型正确率分别为0.82和0.77,灵敏度为0.78和0.84,特异度为0.86和0.7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和0.929。结论:本部分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了颈椎病MR的自动分类诊断模型,对颈椎椎体增生、滑脱、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及黄韧带增厚进行了分类模型训练,证明深度学习方法可以用于颈椎病MR的辅助诊断,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建立颈椎病MR自动诊断模型及结构化报告的植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椎病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不典型MRI表现
9
作者 曹璐 李振武 +1 位作者 吕建波 勾振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CNSL)的不典型MRI表现,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典型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23例...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CNSL)的不典型MRI表现,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典型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活检证实的23例不典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资料,通过发病部位、病灶信号、强化方式以及周围水肿程度分析其特征。结果23例患者共有病灶58个,10例多发,13例单发。不典型的发病部位(大脑半球表浅区11个、小脑半球10个、脑室内4个);不典型表现主要为:病灶内信号(出现坏死21个,出血1个,DWI信号:7个表现为等低信号,3个表现为混杂信号);强化方式(2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其中12个病灶表现为环形强化);肿瘤周围水肿(重度18个)。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典型MR表现可以表现为部位、信号、水肿、强化等各个方面,随着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发生率增加,正确认识其不典型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左大腿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10
作者 戴越 王绍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50,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10 d前发现左大腿近端肿物。体检:左大腿近端前外侧触及肿块,大小约5 cm×5 cm,质韧,活动度差,左下肢感觉和活动无异常。CT:左大腿近端见等、稍低密度分叶状肿块,边界不清,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周围骨质...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10 d前发现左大腿近端肿物。体检:左大腿近端前外侧触及肿块,大小约5 cm×5 cm,质韧,活动度差,左下肢感觉和活动无异常。CT:左大腿近端见等、稍低密度分叶状肿块,边界不清,内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区,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图1)。MRI:肿块呈分叶状及多结节状改变,边界不清,大小约15.7 cm×7.3 cm×7.2 cm,信号不均,T_(1)WI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图2),T_(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图3),内见斑片状、结节状T_(1)WI、T_(2)WI低信号,周围见条片状T_(2)WI高信号,D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颅内肿瘤周围脑区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恩东 施禹彤 +2 位作者 宋雪琳 娄诗云 杨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178,共7页
肿瘤并不是单一生长的组织,其周围特异性的肿瘤微环境与其发展息息相关,肿瘤周围脑区是指肿瘤原发病灶周围邻近的大脑区域,在放射学上通常包括瘤周脑实质及瘤周水肿区域。充分认识并挖掘肿瘤及瘤周脑区的潜在放射学信息,将在肿瘤的科学... 肿瘤并不是单一生长的组织,其周围特异性的肿瘤微环境与其发展息息相关,肿瘤周围脑区是指肿瘤原发病灶周围邻近的大脑区域,在放射学上通常包括瘤周脑实质及瘤周水肿区域。充分认识并挖掘肿瘤及瘤周脑区的潜在放射学信息,将在肿瘤的科学研究及临床诊疗中获益。本文阐明了瘤周脑区的定义与形成机制,并对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各项技术,包括扩散成像、灌注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及影像组学,在颅内肿瘤周围脑区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通过开展瘤周脑区的影像学研究继而为颅内肿瘤的鉴别诊断、基因分子分型、探寻术中切除范围、预测预后及监测疗效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瘤周脑区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多模态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MRA诊断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福刚 沙琳 +3 位作者 边杰 程绍玲 黄东 董敬东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通过PC-MRA、TOF-MRA和CE-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的比较分析,探讨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锁骨下动脉... [目的]通过PC-MRA、TOF-MRA和CE-MRA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的比较分析,探讨综合运用不同方法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进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检查证实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2例、12处狭窄(右侧4例,左侧8例),所有患者均行PC-MRA、TOF-MRA、CE-MRA和DSA检查。对三种MRA方法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12例患者中,共12处狭窄(无名动脉4处,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8处)。TOF-MRA对狭窄均未做出定性诊断,未能对窃血做出定性诊断与定量分析;CE-MRA对12处狭窄的定性诊断准确,对狭窄程度判断7例准确,对狭窄长度的诊断10例准确,对8例窃血定性诊断准确,不能对窃血进行定量分析;PC-MRA对所有12例窃血定性诊断准确,并做出定量分析。[结论]PC-MRA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窃血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CE-MRA能够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进行定性和定量诊断,可对部分锁骨下动脉窃血进行定性诊断但不能做定量分析,TOF-MRA对锁骨下动脉狭窄诊断能力有限;综合运用PC-MRA和CE-MRA可以对锁骨下动脉狭窄做出全面准确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狭窄 盗血综合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肿瘤术前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晓梅 边杰 +1 位作者 杨红 李长江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肿瘤术前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三期增强扫描分别重建层厚2 mm,层间距1 mm,进行图像重组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尿路成像。[结果]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肿瘤术前一站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泌尿系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三期增强扫描分别重建层厚2 mm,层间距1 mm,进行图像重组肾动脉成像、肾静脉成像、尿路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满意的肾动脉、肾静脉及尿路图像,图像诊断与病例的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一次扫描可以得到动脉、静脉、尿路三维立体图像,可以全面快速完成泌尿系肿瘤的术前检查,且诊断符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
下载PDF
快速多时相减影CE-MRA对头颈部TOF-MRA伪影的矫正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鸿宾 沙琳 +4 位作者 刘洪东 许峰 边杰 刘溢 杨玉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 通过总结TOF MRA(timeofflightMRA)常见伪影的表现 ,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 MRA (contrastenhanced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 MRA与CE MRA检查患者共 2 17例 ,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 ,对TOF MRA出现的各... 目的 通过总结TOF MRA(timeofflightMRA)常见伪影的表现 ,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研究CE MRA (contrastenhancedMRA)对其的矫正作用。方法 同时进行头颈部TOF MRA与CE MRA检查患者共 2 17例 ,以手术或DSA结果为金标准 ,对TOF MRA出现的各种伪影与CE MR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 2 17例患者中 ,TOF MRA出现伪影2 66处 ,其中狭窄后湍流伪影 2 5处 ,流动分离 67处 ,流动移位 3 7处 ,边缘锯齿伪影 72处 ,威氏暗带伪影 65处 ,CE MRA对TOF MRA中相对应部位的伪影均进行了矫正。结论 头颈部TOF MRA中伪影是常见的现象 ,需要正确认识这些伪影 ,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TOF MRA出现的伪影可以通过CE MRA进行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血管成像 造影剂 伪影
下载PDF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军 罗佳文 +3 位作者 边杰 康永琨 陶娟 白婷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HNETs)MRI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NETs的MRI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不同级别PHNETs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结果 G1级1...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的原发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HNETs)MRI表现及其相应的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HNETs的MRI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不同级别PHNETs的MRI表现及相关病理学基础。结果 G1级1例,MRI表现为单发结节,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信号均匀,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有所减低,其病理表现为瘤细胞呈小梁状排列,周围血窦丰富。G2级3例,其中1例为多发,T1WI表现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类圆形T2WI高信号,3个病灶内可见出血信号,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但持续强化,且部分病灶强化范围有扩大趋势;镜下瘤细胞呈缎带样排列,瘤周血窦丰富,且周围伴随纤维化,3个病灶窦腔内见出血。G3级2例,均多发,MRI表现为T1WI、T2WI不均匀信号,肿块体积较大,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程度减低;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性生长,核大、异型性明显、间质血管相对丰富,肿瘤内见多灶性坏死。结论 MRI表现可反映不同级别PHNETs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PHNETs术前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瘤 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瘤的MRI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东 张岩 韩鸿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 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 ,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 ,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 ,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 ,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 神经节细... 目的 评价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10名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神经节细胞瘤患者 ,行常规及动态增强MR检查 ,分别分析了形态学特征 ,信号强度以及肿瘤的动态增强形式 ,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 神经节细胞瘤的MR征象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所有肿瘤的组织学检查均有被膜存在 ,其中 5例肿瘤被膜在MR增强后的T1WI上也可被显示。这 5例肿瘤T1和T2WI上涡漩状征象与组织学标本上成束的雪旺细胞及胶原蛋白相互交织的现象相对应。在T2WI上呈高信号的肿瘤在组织学上含有大量黏液样基质而细胞和纤维成分相对较少。中到高信号的瘤体含有大量的细胞和纤维成分而黏液样基质较少。在动态增强MR上除一例肿瘤呈早期增强外 ,其余均呈现逐渐增强影像。结论 神经节细胞瘤的MR特征与组织学特点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神经节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病理表现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4
17
作者 韩玉成 程绍玲 +6 位作者 初建国 袁越 亓月琴 郭永利 大松广伸 永井完治 西胁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表现,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0例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依据数目和程度将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的支气管血管集束征CT表现,并结合病理改变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0例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和病理基础。依据数目和程度将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CT表现分为0~Ⅲ度,并对该征象在肺癌瘤体上的方位进行计数分析。结合各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与肺癌的大小、手术病理分期、病理改变的关系分析此征的形成机制和判断预后的价值。结果:①小于或等于10mm周围型小肺癌的绝大多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为0度。11mm以上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加重,但是11~20mm和21mm以上组两组肺癌之间无明显差别。②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重度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例亦升高。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在肺癌瘤体的4个象限上均可出现,支气管气相以肺门区和外围区为多。结论:①肺癌瘤体内纤维化灶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结构的塌陷皱缩是形成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基本原因。②血管集束征并非肺癌的供血血管和肿瘤血管。③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T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下载PDF
不同病理类型腱鞘巨细胞瘤的MRI特点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邓小丽 王绍武 +3 位作者 高雪 张丽娜 刘书峰 陈宏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最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大鼠肝细胞癌、肝硬化结节超顺磁性氧化铁MR增强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郭冬梅 邱天爽 +1 位作者 康伟 张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3-566,共4页
目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大鼠肝细胞癌(HCC)结节及肝硬化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图像纹理特征。方法建立大鼠HCC及肝硬化模型,获取大鼠HCC、肝硬化结节SPIO增强图像,手动选取161个(HCC结节81个,肝硬化80个)感兴趣区(ROI),通过生成灰... 目的基于灰度共生矩阵分析大鼠肝细胞癌(HCC)结节及肝硬化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图像纹理特征。方法建立大鼠HCC及肝硬化模型,获取大鼠HCC、肝硬化结节SPIO增强图像,手动选取161个(HCC结节81个,肝硬化80个)感兴趣区(ROI),通过生成灰度共生矩阵,提取两组图像的二阶矩、对比度、相关、逆差矩、熵、方差6种纹理特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HCC结节呈相对均匀的高信号,较大HCC灶(>2 cm)呈高、低混杂信号,肝硬化结节在SPIO增强图像呈低信号。HCC组的相关及熵均值高于肝硬化组(P<0.05),二阶矩、对比度、逆差矩及方差的均值低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通过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的二阶矩、对比度、相关、逆差矩、熵、方差6种纹理特征参数,可进一步用于基于纹理特征的大鼠HCC、肝硬化结节SPIO增强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灰度共生矩阵 肝硬化 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肺内淋巴结薄层CT表现及其与胸膜下相似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光耀 唐丽萍 +3 位作者 邓宇 吴重重 熊婧彤 伍建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24-628,共5页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薄层CT表现特点,并与胸膜下相似肺良恶性结节CT表现进行对照,以提高IPLNs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49个IPLNs资料,同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75例8... 目的:探讨肺内淋巴结(Intrapulmonary lymph nodes,IPLNs)薄层CT表现特点,并与胸膜下相似肺良恶性结节CT表现进行对照,以提高IPLNs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多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38例49个IPLNs资料,同期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75例80个恶性肺结节及经手术或临床证实28例33个良性肺结节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经MSCT扫描并有1 mm薄层重建图像,分析比较3组间肺结节CT表现,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以P<0.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间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女性发病率明显较高(66.7%);IPLNs均位于气管隆突水平以下,肺下叶者(71.4%)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5);IPLNs平均直径(0.66±0.23)cm小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其CT值(32.9±66.1)HU明显高于恶性结节(-275.0±255.9)HU与良性结节组(-47.6±177.0)HU,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IPLNs形态以类圆形多见(69.4%)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5),其边界清晰锐利(98.0%)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IPLNs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均少于恶性结节组(P<0.001),但其细线状致密影(44.9%)明显多于良恶性结节组(P<0.001)。结论:IPLNs的CT表现具有相对特异性,大多可在术前作出或提示诊断;主要应与胸膜下相似的肺腺癌结节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