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中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170、TopoⅡ、GST-π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帆 杨兴无 +5 位作者 李连宏 孙闯 王波 陈鑫 王乃玉 于晓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0-1064,1068,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170)、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170)、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60例胃癌组织中EGFR、P170、TopoⅡ及GST-π的表达以及EGFR在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EGFR在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各因子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在160例胃癌标本中89例阳性,在2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2例弱阳性,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P<0.05)。EGFR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相关(P<0.05)。P170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GST-π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opoⅡ表达与病理分级、侵袭深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EGFR、TopoⅡ、GST-π均与预后有关(P<0.05)。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分级、TNM分期、EGFR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GFR在胃癌中高表达,与多药耐药蛋白TopoⅡ表达相关,是预测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参与化疗耐药。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使化疗或辅助化疗耐药,EGFR阳性胃癌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糖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Ⅱ 谷胱苷肽-S转移酶 预后
下载PDF
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海龙 徐乃进 +2 位作者 田娟 彭芳 孙卫兵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癌(RCC)在增强CT各期中的表现及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癌(包括透明RCC 131例、乳头状RCC 12例和嫌色RCC 6例)患者的四期CT(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图像,结合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肾癌(RCC)在增强CT各期中的表现及增强CT参数在肾癌术前病理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肾癌(包括透明RCC 131例、乳头状RCC 12例和嫌色RCC 6例)患者的四期CT(平扫期、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图像,结合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各期肾癌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峰值出现时相等参数。结果:透明RCC CT值峰值出现于皮质期,且此期透明RCC的CT值明显高于同期的乳头状RCC和嫌色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状RCC及嫌色RCC的CT峰值出现于实质期。皮质期透明RCC的CT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均明显高于乳头状RCC及嫌色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排泄期嫌色RCC绝对增强值高于乳头状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绝对增强值、病灶强化百分比等增强CT参数可与传统CT诊断方法相结合,提高肾癌术前病理分型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绝对增强值 强化百分比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p16与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庆华 徐彪 +1 位作者 任玉波 王莉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58-2161,共4页
目的:研究p16及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95例NSCLC细胞块标本(观察组)及95例正常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p16及Bmi-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 目的:研究p16及Bmi-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13年12月确诊的95例NSCLC细胞块标本(观察组)及95例正常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p16及Bmi-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16基因的总阳性率为16.8%(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5%(86/95)(P<0.05);在高-中、低分化肿瘤中p16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mi-1基因的总阳性率为85.3%(81/95),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Bmi-1基因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鳞癌、腺癌中p16与Bmi-1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r=-0.681)。结论 :p16基因在正常肺组织表达阳性,在肺腺癌、鳞癌表达明显降低,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随肿瘤分化变差而降低。Bmi-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在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表达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P16蛋白 BMI-1蛋白 病理特征
下载PDF
膀胱小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齐敏 王莉芬 +3 位作者 唐颖 陶娟 张丽 汪文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膀胱小细胞癌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78岁,首发症状均为间断性全程无痛肉眼血...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膀胱小细胞癌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染色,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74、78岁,首发症状均为间断性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所有切除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与肺小细胞癌相似,分别浸润膀胱肌层和外膜层。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CgA、Syn和CD56,局部区域CK呈弱阳性表达。结论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膀胱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诊断时多已浸润肌层,易早期转移及预后不良。活检容易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小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组织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岳振营 吕丽 +3 位作者 董艳光 徐滨 王慧 李文雪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原发性肝HS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影像学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HS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者均表现为右上腹部... 目的探讨肝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原发性肝HS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影像学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HS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者均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不适。影像学示肝右叶占位。镜下肿瘤与周围肝组织分界不清,呈侵袭性生长;肿瘤细胞弥漫分布,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区域瘤细胞黏附性差;瘤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部分呈泡沫状或充满微空泡;亦可见多核瘤巨细胞,部分瘤巨细胞内可见吞噬的红细胞;背景中常见小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反应性细胞。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68、CD163和lysozyme(+);CK、Her Par-1、AFP、HMB45、CD3、CD20、CD1a、CD21、CD35和MPO均(-)。结论肝HS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淋巴组织恶性肿瘤,仅从组织形态学上难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等相鉴别,诊断与鉴别诊断还依赖于组织形态与免疫组化结果。目前对组织细胞肉瘤尚无统一的确切的治疗方案,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肝肿瘤
下载PDF
纵隔芯针穿刺活检6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齐敏 吕丽 +4 位作者 孙传恕 于香莉 张丽 王乃玉 王莉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总结纵隔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纵隔穿刺组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或倾向性诊断61例,上皮来源性肿瘤40例,淋巴瘤11例,... 目的总结纵隔穿刺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纵隔穿刺组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或倾向性诊断61例,上皮来源性肿瘤40例,淋巴瘤11例,其他肿瘤10例。其中1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误诊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论纵隔穿刺组织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同时选择适当的免疫组化方案。对于病变细胞较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的病例,应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穿刺活检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质膜ERα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吕丽 王齐敏 +2 位作者 张丽 张健 王莉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24-226,230,共4页
目的研究ERα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以及质膜ER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内定位,统计分析质膜ERα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部... 目的研究ERα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情况以及质膜ER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ERα蛋白表达量及细胞内定位,统计分析质膜ERα蛋白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定位主要位于细胞核,部分病例可观察到细胞质膜部位着色。质膜ERα与N分期及HER2评分有关,呈等级相关(P<0.05)。质膜ERα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质膜ERα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HER2蛋白表达相关。质膜ERα表达可能是一种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膜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B细胞型恶性淋巴瘤5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8
作者 于晓旻 王莉芬 吕丽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08-710,共3页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下载PDF
纵隔未成熟畸胎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旖旎 田辉 +7 位作者 宗华凤 赵婷婷 孔纪霞 张健 路杰 于香莉 王莉芬 邢呈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探讨纵隔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纵隔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进行染色,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男女比为2∶1,中位发病年龄25岁,肿瘤均发生于前纵隔... 目的探讨纵隔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纵隔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进行染色,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男女比为2∶1,中位发病年龄25岁,肿瘤均发生于前纵隔,平均最大径10.6 cm,4例肿瘤含多种未成熟组织,1例仅含原始神经外胚层,另1例仅含胎儿肺,患者4例存活,2例死亡。免疫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组织S-100、Syn及CgA少许阳性,SALL4、Glypican-3部分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70%;胎儿肺组织TTF-1、Napsin A均阳性,TG、Syn及CgA均阴性;未成熟软骨组织S-100阳性。结论纵隔未成熟畸胎瘤多发于前纵隔,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以胸痛、胸闷为主要症状。肿瘤直径大、未成熟成分类型多且占比较高,提示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畸胎瘤 纵隔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肾管腺癌合并子宫内膜样癌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纪霞 邢呈娟 +1 位作者 张云坤 唐颖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1-252,共2页
患者女性,47岁,因月经间期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就诊。阴道彩超示:子宫颈后唇见高回声,大小5.1 cm×5.3 cm×3.4 cm, 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回声欠均匀,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考虑肌瘤脂肪变。盆腔MRI示:子宫颈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变性... 患者女性,47岁,因月经间期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月就诊。阴道彩超示:子宫颈后唇见高回声,大小5.1 cm×5.3 cm×3.4 cm, 边界清,形态尚规则,回声欠均匀,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考虑肌瘤脂肪变。盆腔MRI示:子宫颈占位,考虑子宫肌瘤变性。入院后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颈后唇右侧近盆壁大小5 cm×5 cm肌瘤样结节,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中肾管腺癌 中肾管残件 GATA-3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宫颈癌间质浸润判断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宋子歌 郭坤 +1 位作者 赵丹 唐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35-738,820,共5页
目的探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辅助诊断宫颈癌间质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3例、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微小浸润癌)41例、鳞状细胞癌10例,分别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网状纤维染色、Masso... 目的探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在辅助诊断宫颈癌间质浸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3例、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微小浸润癌)41例、鳞状细胞癌10例,分别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网状纤维染色、Masson染色可显现基底膜完整或缺失的情况。MMP-9在微小浸润癌灶及鳞状细胞癌灶中呈弱-中度阳性表达,在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联合染色相较与单一染色对判断间质浸润的敏感度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状纤维染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asson染色及MMP-9;联合应用特染及免疫组化可以提高宫颈癌间质浸润灶的检出率,对辅助诊断早期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宫颈癌 基底膜 网状纤维染色 MASSON染色 MMP-9蛋白
下载PDF
EGFR、COX-2及p6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喜梅 孙雷 +4 位作者 张朝 郑仁恕 王乃玉 冯晓海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环氧化酶 2 (COX 2 )和 p6 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7例PTC(其中腺内侵袭 4 1例、腺外侵袭 2 6例 ;有淋巴结转移 2 9例、无淋巴结...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环氧化酶 2 (COX 2 )和 p6 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 7例PTC(其中腺内侵袭 4 1例、腺外侵袭 2 6例 ;有淋巴结转移 2 9例、无淋巴结转移 38例 )、3例滤泡癌和 15例甲状腺腺瘤中EGFR、COX 2及 p6 3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COX 2和 p6 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 1%、82 1%和 70 2 % ,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 (P <0 0 5 ) ;EGFR与COX 2、COX 2与p6 3蛋白在PTC组织中的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EGFR和COX 2在PTC腺外侵袭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内侵袭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 (P <0 0 5 ) ,p6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与浸润程度无关。结论 EGFR与COX 2在PT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p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 COX-2 P63 甲状腺乳头状癌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环氧化酶-2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齐敏 王莉芬 +3 位作者 于香莉 秦华民 张文波 宋丽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7%(114/130)、53.8%(70/130)、50%(65/130)和33.8%(44/130)。EGFR、C-erbB-2、P-gp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C-erbB-2在直径<5cm的胃癌(胃体、胃窦部和幽门部,Ⅲ期和Ⅳ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贲门部及I期和Ⅱ期胃癌),(P<0.05);EGFR在贲门和胃体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窦及幽门部胃癌(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5)。胃癌组织中EGFR和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拓扑异构酶Ⅱα P-糖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bcl-6、bcl-2、ki-67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吕丽 唐颖 +3 位作者 张丽 王莉芬 王乃玉 冯小海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bcl-6、bcl-2、ki-67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6、bcl-2、ki-67 3种蛋白在32例DLBCL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cl-6、bcl-... [目的]探讨bcl-6、bcl-2、ki-67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6、bcl-2、ki-67 3种蛋白在32例DLBCL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cl-6、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和71.9%,ki-67蛋白高表达率为65.6%;bcl-6蛋白表达与Ann Arbor分期相关,bcl-2蛋白表达与LDH、Ann Arbor分期相关;ki-67蛋白表达与年龄、LDH及Ann Arbor分期相关;bcl-6阳性组、阴性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54.8月和22.2月,bcl-2阳性组、阴性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6.5月和68.1月,ki-67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6.5月和59.6月;bcl-6阳性组、bcl-2阴性组、Ki-67低表达组预后较好。[结论]bcl-6、bcl-2、ki-67蛋白表达与DLBCL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BCL-6 BCL-2 KI-67 预后
下载PDF
L-选择蛋白可能介导小鼠肝癌HCa-F细胞经淋巴道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敏 王莉芬 +2 位作者 朱杰 杨佩满 张嘉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8,共7页
目的 观察L 选择蛋白是否介导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与淋巴结黏附 ,探讨HCa F细胞特异性向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验证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为非淋巴细胞来源 ;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 选... 目的 观察L 选择蛋白是否介导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与淋巴结黏附 ,探讨HCa F细胞特异性向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验证小鼠肝癌HCa F细胞为非淋巴细胞来源 ;用免疫印迹分析、RT 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 选择蛋白在HCa F细胞的表达 ;并用L 选择蛋白的抗体抑制HCa F细胞与冰冻淋巴结切片间的黏附实验 (Stamper Woodruffmethod)检测L 选择蛋白的功能。 结果 HCa F细胞为非淋巴细胞来源的肝癌细胞 ,在其表面有L 选择蛋白的表达 ,且HCa F细胞与淋巴结之间的黏附可被L 选择蛋白的抗体抑制。结论 非淋巴细胞来源的HCa F细胞表面表达功能性L 选择蛋白分子 ,并可协助其与淋巴结黏附 ,从而可能介导HCa F细胞向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选择蛋白 肿瘤转移 HCa-F细胞 615小鼠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曲晓峰 杨海山 +3 位作者 刘书峰 刘亚洁 王乃玉 李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45-284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CE-MRI检测兔早期及成熟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表现与HE染色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结果DCE-MR...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CE-MRI检测兔早期及成熟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表现与HE染色病理切片、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结果DCE-MRI对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的准确率为83%,敏感度为76%,明显高于MRIT1WI/T2WI平扫(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斑块的强化与斑块内CD31表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作为临床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及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无创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早期检测 斑块易损性
下载PDF
HOXA11在人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中的表达及与不育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胡营营 唐颖 +4 位作者 王莉芬 吕丽 苏本利 王乃玉 冯晓海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检测HOXA11蛋白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早孕蜕膜和不明原因不育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XA11与不明原因不育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对38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早孕蜕膜... 目的检测HOXA11蛋白在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早孕蜕膜和不明原因不育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OXA11与不明原因不育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对38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早孕蜕膜和19例不明原因不育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1、ER及PR的表达。结果HOXA11蛋白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均有表达,以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表达量较高;在不育内膜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ER、PR在各组表达量的变化与HOXA11相同,即分泌中晚期子宫内膜和早孕蜕膜的表达量较高,而在不育内膜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HOXA11基因在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化、发育以及着床后妊娠的维持起一定作用;HOXA11表达量下降与ER、PR表达量降低相关;HOXA11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女性不明原因不育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XA11 蛋白质 子宫内膜 早孕蜕膜 不育
下载PDF
腮腺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齐敏 王莉芬 +3 位作者 吕丽 唐颖 张丽 冯晓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7-798,共2页
患者男性,74岁,发现右腮腺区包块并逐渐增大半年。无头痛及张口受限,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专科检查:右下颌角上方可见2 cm×3 cm大小包块,表面皮肤无发热及破溃,触诊包块为类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腮腺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肝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丽 王莉芬 +2 位作者 王丽丽 王乃玉 陈莉 《肝脏》 2005年第3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癌 细胞增殖 内皮细胞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痉挛脑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7
20
作者 常庆勇 王莉芬 高宝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06-1009,1012,共5页
目的探讨iNOS在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SAH模型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HE染色测量SAH不同时期基底动脉腔的周长,比较痉挛程度;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在痉挛最严重时基底动脉血管壁中iNOS的表达。结果第7天时血管痉挛... 目的探讨iNOS在SAH后迟发性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SAH模型采用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法。HE染色测量SAH不同时期基底动脉腔的周长,比较痉挛程度;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观察在痉挛最严重时基底动脉血管壁中iNOS的表达。结果第7天时血管痉挛最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分析均可见第7天时基底动脉血管壁中有iNOS的表达而在非SAH组为阴性。结论iNOS在SAH后脑血管痉挛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