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翻译素养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代主持人语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少爽 《语言教育》 2021年第2期54-54,62,共2页
始于20世纪30年代,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将近90年的研究历史,经历了基于规则、基于实例、统计和神经网络等四个主要阶段,其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全自动高质量翻译。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在机器翻译中的深度应用,促使机器翻译系统所产出... 始于20世纪30年代,机器翻译技术发展至今,已有将近90年的研究历史,经历了基于规则、基于实例、统计和神经网络等四个主要阶段,其终极目标在于实现全自动高质量翻译。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在机器翻译中的深度应用,促使机器翻译系统所产出的译文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机器翻译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典型代表,进而对翻译业界、学界乃至教育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巨大冲击。由此引发了机器翻译的"取代论""威胁论"乃至外语专业、翻译专业的"无用论"等消极观点和讨论。面对这样的论调,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该如何为自身发展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翻译系统 人工智能技术 神经网络 译文质量 外语专业 翻译专业 深度应用 威胁论
下载PDF
法国汉学家蓝碁对中国戏曲的翻译与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曦 王大智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6-50,共5页
在法国汉学界,蓝碁是翻译与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知名专家,为中国戏曲在法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翻译方面,他将《西厢记》《桃花扇》首次完整译为法语,并通过学术性导言、阐释性注释、附录等全面展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在法国汉学界,蓝碁是翻译与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知名专家,为中国戏曲在法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翻译方面,他将《西厢记》《桃花扇》首次完整译为法语,并通过学术性导言、阐释性注释、附录等全面展现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在研究方面,蓝碁对中国戏曲既有宏观的观照,又不乏具体的实证分析,体现了汉学家广阔精深的学术视野。本文着重勾勒蓝碁译介中国戏曲的基本面貌,梳理其研究中国戏曲的主要著述,探讨其译介与研究中国戏曲的整体特征,以期揭示汉学家译者在推进中国戏曲对外译介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碁 法国汉学 中国戏曲 译介 研究
原文传递
论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反乡土文学的文化批判观
3
作者 付天海 傅琪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2期195-199,共5页
反乡土文学创造出奥地利文坛特有的文学叛逆和繁荣景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的反乡土文学创作是建立在文化批判的坐标体系内,她以批判性立场和主动性姿态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多元化剖析。从小说《逐爱的女人》到戏剧... 反乡土文学创造出奥地利文坛特有的文学叛逆和繁荣景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的反乡土文学创作是建立在文化批判的坐标体系内,她以批判性立场和主动性姿态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多元化剖析。从小说《逐爱的女人》到戏剧《魂断阿尔卑斯山》,耶利内克运用现代性文本策略,从权力结构、经济利益、性别秩序和国家历史等方面还原了家乡与自然的社会性本质。她的反乡土写作旨在揭穿和谐的日常谎言,否定和批判社会现实。耶利内克独特的乡土情结和乡土叙事参与架构了德语反乡土文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反乡土文学 文化批判 家乡 自然 乡土情结
下载PDF
“记忆”的另类言说:莫迪亚诺作品的副文本解读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曦 宋学智 《江汉学术》 CSSCI 2020年第6期86-94,共9页
莫迪亚诺作品的“副文本”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作家“记忆的艺术”的有机构成部分。首先,他的作品标题具有多重象征意涵,通过有限的文字打开繁复的意义阐释空间;其次,作品副文本有效参与了作家独特的“自我虚构”叙事,在真实与虚构之... 莫迪亚诺作品的“副文本”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作家“记忆的艺术”的有机构成部分。首先,他的作品标题具有多重象征意涵,通过有限的文字打开繁复的意义阐释空间;其次,作品副文本有效参与了作家独特的“自我虚构”叙事,在真实与虚构之间书写记忆的不确定性;此外,封面图像的“刺点”准确传递了记忆书写的主题,达成“语—图”之间的高度融合。副文本成为作家记忆书写的另一种言说方式,与“正文本”一道共同建构起莫迪亚诺独特的“记忆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迪亚诺 副文本 自我虚构 语图叙事 刺点
下载PDF
前景化理论及其在领导人话语中的构建价值
5
作者 高羽 《时代人物》 2020年第17期22-23,共2页
该文归纳了前景化理论的重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梳理了前景化理论的发展历程,阐释了语言前景化的理论意义,举例分析了前景化特征运用在领导人话语中的形式和功效,着重探讨了前景化与领导人话语碰撞出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前景化 领导人话语 构建价值
下载PDF
“浅处见才”:韩南明清通俗小说翻译原本选择的偏爱价值考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晓晖 朱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93,149,共11页
译者的偏爱价值与其翻译选择行为密切关联。本文从汉学家派屈克·韩南明清通俗小说翻译的原本选择出发,解析韩南在汉学研究中形成的偏爱价值如何对其翻译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浅处见才"是韩南翻译原本选择的偏爱价值... 译者的偏爱价值与其翻译选择行为密切关联。本文从汉学家派屈克·韩南明清通俗小说翻译的原本选择出发,解析韩南在汉学研究中形成的偏爱价值如何对其翻译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浅处见才"是韩南翻译原本选择的偏爱价值之源,在此主导下构成的四大偏爱价值--独创价值、隐性价值、关联价值和娱乐价值--是决定翻译原本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情感与理性的共谋确保了偏爱价值对原本选择期待的高效满足。以偏爱价值为视野审视翻译原本的选择问题对于拓宽与加深对韩南的认识,揭示汉学家译者双重身份的互为作用,解密汉学家的译介意图及目的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屈克·韩南 翻译行为 翻译原本选择 偏爱价值 明清通俗小说
原文传递
诗歌翻译的形式对等选择——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志勇 孟海霞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9,148,149,共9页
翻译研究中存在的形式对等与意义对等之争在诗歌翻译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站在形式对等的立场,主要借鉴翻译语言学派对形式与意义的理论阐发,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从诗学、可译性与历史演变的三个维度论述了诗歌汉译中选择形式对等的... 翻译研究中存在的形式对等与意义对等之争在诗歌翻译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本文站在形式对等的立场,主要借鉴翻译语言学派对形式与意义的理论阐发,以日本和歌汉译为例,从诗学、可译性与历史演变的三个维度论述了诗歌汉译中选择形式对等的重要性、可行性与历史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中,文学作品中译外的归化取向与外译中的异化取向是二者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策略体现,在本质上不仅不是矛盾的,反而是一体的两面,共同服务于我国当今的文化战略与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形式对等 音步对应 归化 异化
原文传递
古代纪时制度英译的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基于韩南清代小说译本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晖 朱源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117,192,共9页
中国古代纪时制度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演变轨迹,翻译时既要考虑古今有别,又要顾及中外差异,常常涉及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问题。从"同化"与"保留"翻译价值取向出发,通过考察汉学家韩南六部清代小说译本的古代纪时制度译... 中国古代纪时制度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演变轨迹,翻译时既要考虑古今有别,又要顾及中外差异,常常涉及价值取向与文化认同问题。从"同化"与"保留"翻译价值取向出发,通过考察汉学家韩南六部清代小说译本的古代纪时制度译例语料,可以发现译者在两极取向之间的倾向程度及处理方式,反推韩南对中国古代纪时制度的认同态度,揭示汉学家译者对不同文化元素的选择立场,客观定位汉学家译者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清代小说翻译 古代纪时制度 价值取向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伊维德说唱文学英译副文本的民俗叙事建构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翔 朱源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8,148,共11页
中国说唱文学记录着中国民间大众独特的民俗文化,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说唱文学英译的研究却十分匮乏。本文从民俗叙事建构视角出发,考察了海外说唱文学英译领域杰出的汉学家和译者伊维德的民俗翻译观,揭示了其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副文本所进... 中国说唱文学记录着中国民间大众独特的民俗文化,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说唱文学英译的研究却十分匮乏。本文从民俗叙事建构视角出发,考察了海外说唱文学英译领域杰出的汉学家和译者伊维德的民俗翻译观,揭示了其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副文本所进行民俗叙事的价值建构、地方性建构和语境建构,并探讨其将中国民俗文化成功地传递给西方读者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文学 副文本 民俗叙事 建构
原文传递
带中国古代说唱文学走进世界文学舞台--汉学家伊维德访谈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翔 朱源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3,共7页
本文是在哈佛大学东亚与文明系对著名汉学家伊维德的访谈。伊维德是西方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和译介的集大成者,访谈围绕其对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展开讨论,首先探讨伊维德对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诗学价值的... 本文是在哈佛大学东亚与文明系对著名汉学家伊维德的访谈。伊维德是西方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研究和译介的集大成者,访谈围绕其对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展开讨论,首先探讨伊维德对中国古代说唱文学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和诗学价值的阐释,以及译者民俗文化观形成的原因,其次评述了说唱文学译本中副文本使用、多版本翻译和说唱叙事的处理方式。访谈还探讨了合作翻译的模式以及汉学研究和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对伊维德近期说唱文学翻译出版计划介绍之后,访谈还分析了如何能更好地让中国文学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唱文学 副文本 多版本翻译 合作翻译 汉学研究
原文传递
建国“十七年”时期国家集中型赞助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维红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2,共10页
国家对外译介少数民族文学是属于国家"外推"式文学翻译实践,文本生产以及传播与接受均在原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中进行和完成。本文将考察建国"十七年"时期国家机构对外译介少数民族文学的实践行为,分析其译介... 国家对外译介少数民族文学是属于国家"外推"式文学翻译实践,文本生产以及传播与接受均在原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中进行和完成。本文将考察建国"十七年"时期国家机构对外译介少数民族文学的实践行为,分析其译介特点和译介效果,旨在揭示其译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家机构译介行为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国家战略背景下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英译 国家集中型赞助 建国“十七年”时期
原文传递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效果探研——以外文局下属出版机构推出的英译本为考察对象(1951-2007)
12
作者 夏维红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77,共20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译介主要是在国家赞助的形式下进行,这一国家对外译介实践是属于国家“外推”式文学翻译行为,文本生产以及传播与接受均在原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中进行和完成。本文将整体考察国家机构推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对外译介主要是在国家赞助的形式下进行,这一国家对外译介实践是属于国家“外推”式文学翻译行为,文本生产以及传播与接受均在原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系统中进行和完成。本文将整体考察国家机构推出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分析其译介效果,旨在揭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英译本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国家机构译介行为模式及其改进空间,从而对当前中国文学“走出去”国家战略背景下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英译 国家集中型赞助 译介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