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绪新 孙丕通 +2 位作者 邓东风 高宝山 李彦钊 《医学综述》 2016年第3期557-559,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而试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试验组[(89±4)m L比(152±8)m L],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试验组[(85±6)min比(146±8)min,(13.3±2.3)d比(19.7±3.6)d](P<0.01);试验组患者疾病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82.0%(41/50)比58.0%(29/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试验组[4.0%(2/50)比2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治疗,血管内介入疗法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更好,而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两种方法均表现出各自的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疗法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姜宪辉 叶华 +1 位作者 刘光颖 张继志 《当代医学》 2011年第9期121-121,共1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各项抢救护理。结果 36例患者除1例因脑疝死亡外,痊愈29例,治疗好转6例。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护...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针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做好各项抢救护理。结果 36例患者除1例因脑疝死亡外,痊愈29例,治疗好转6例。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颅脑损伤 护理质量
下载PDF
CT静脉成像和磁共振静脉成像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抒阳 高宝山 +3 位作者 邓东风 孙小鹏 曲凯 周敬斌 《中国医药》 2013年第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显示脑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以及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的准确性,从而为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1... 目的探讨CT静脉成像(CTV)、磁共振静脉成像(MRV)、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显示脑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情况,以及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的准确性,从而为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脑肿瘤患者脑CTV、MRV、3D—DSA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其中松果体区肿瘤6例,脑膜瘤25例(镰幕脑膜瘤6例,窦镰旁脑膜瘤9例,其他部位10例)。肿瘤均为单发,术前判断对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窦)的显示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CTV、MRV、3D—DSA获得三维冈像均能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表面结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且显示的肿瘤一静脉(窦)关系与术中情况有很好的吻合率。CTV优于MRV、3D—DSA,可作为判定金标准。结论对脑肿瘤患者术前采用CTV、MRV、3D—DSA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窦)以及肿瘤与血管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避免损伤邻近静脉(窦),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至关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肿瘤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姜宪辉 叶华 +1 位作者 刘光颖 张继志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3期440-441,共2页
为加强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与研究,本文总结了本院神经外科开展循证护理的情况,旨在帮助护理工作者认识循证护理,运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 应用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晶 林琳 +2 位作者 于倩 戴艳 张冰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2期162-162,164,共2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告知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告知,试验组则进行规范化护理告知。结果:2010-2011年住院患者护患纠纷数13例,2012-2013年护患纠纷数2例。结论: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及医疗安全意识的...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告知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告知,试验组则进行规范化护理告知。结果:2010-2011年住院患者护患纠纷数13例,2012-2013年护患纠纷数2例。结论: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及医疗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也应进行不断地调整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 护理告知 神经外科
下载PDF
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倩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人文关怀... 目的探讨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人文关怀护理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神经外科就业实习护生的带教与培训
7
作者 宋怡 李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259-260,共2页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逐渐从功能制转变为整体护理。作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就业实习的护生来说,难以适应当前的岗位要求。神经外科是医院风险高发区域,因此要有针对性进行岗前培训。通过重视护生的入科宣教、合...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逐渐从功能制转变为整体护理。作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就业实习的护生来说,难以适应当前的岗位要求。神经外科是医院风险高发区域,因此要有针对性进行岗前培训。通过重视护生的入科宣教、合理安排带教、保证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注重提高带教水平、加强教师素质培养、组织小讲座、引导护生自主学习、培养护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实施,使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与工作之间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就业实习护生 带教与培训
下载PDF
面神经微血管束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颜抒阳 高宝山 +3 位作者 邓东风 张继志 王木春 张绪新 《中国医药》 201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CPA)面神经微血管束的显微解剖,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资料。方法显微解剖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操作过程,对CPA区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 目的研究桥小脑角区(CPA)面神经微血管束的显微解剖,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资料。方法显微解剖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操作过程,对CPA区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回顾性分析400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研究面神经微血管束的组成与变异,并将解剖标本与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头解剖:面神经桥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发生压迫或接触9侧(9/20),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5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侧,椎动脉1侧,多支血管1侧;手术资料:半侧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265例(66.25%);PICA69例(17.25%);椎一基底动脉11例(2.75%);多支血管45例(11.25%)。结论对桥小脑角区面神经微血管束,尤其是桥脑延髓沟段显微解剖结构的深入认识,是术中进行充分探查并明确责任血管,保证面神经MVD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半侧面肌痉挛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下载PDF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荣道建 杨晓健 +3 位作者 赵俊伟 段云平 高宝山 常庆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总结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2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34例,面肌痉挛117... 目的总结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系统回顾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2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34例,面肌痉挛117例,舌咽神经痛5例。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8%,面肌痉挛患者为96.6%,5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本组术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15例,占5.9%;发生较重并发症6例,占2.3%,没有死亡病例。术后有效的患者中,168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7.1%。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外科手术技能可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颞神经减压术后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继志 邓东风 +1 位作者 王木春 常庆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17期57-58,共2页
目的检测偏头痛患者颞神经减压术前后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揭示MMP-9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偏头痛组30例。手术行单侧或双侧颞神经、颞浅动脉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耳颞神经和颞... 目的检测偏头痛患者颞神经减压术前后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揭示MMP-9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偏头痛组30例。手术行单侧或双侧颞神经、颞浅动脉减压术,在显微镜下将耳颞神经和颞浅动脉充分减压,切除一段颞浅动脉送病理检查。所有血样在30min内离心取得血清,置-70℃冰箱保存待测。MMP-9用ELISA法测定。结果偏头痛患者MMP-9值较健康人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MMP-9值比较有显著性差;术前与术后3d和术后7d比较MMP-9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作为参与炎性反应病理生理过程的一种物质,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偏头痛 手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附63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坤 段云平 +5 位作者 高宝山 钱盛伟 常庆勇 张继志 金点石 曲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427-427,共1页
关键词 舌咽神经疾病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根切断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岩静脉的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焱华 高宝山 +2 位作者 郭旭东 曲凯 段云平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1期171-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岩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自2010年7月—2012年5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9例,按术中是否电凝切断岩静脉和(或)其属支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岩静脉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该院自2010年7月—2012年5月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9例,按术中是否电凝切断岩静脉和(或)其属支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31例(72.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2例(4.65%),术后症状消失43例(100%)。B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22例(61.11%),严重不良反应发生0例(0%),术后症状消失36例(100%),两组病例手术后结果均十分满意。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过程中当岩静脉和(或)其属支作为路障血管甚至责任血管时,可以电凝切断之,有利于术野暴露,降低手术难度,减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岩静脉
下载PDF
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临床分析
13
作者 李彦钊 孙丕通 +4 位作者 邓东风 孙晶 郎明非 曲晓扬 张绪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4期2681-2685,共5页
目的探讨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01—2017-06收治的36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出院时优良31例,轻残5... 目的探讨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01—2017-06收治的36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6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手术均成功,无死亡,出院时优良31例,轻残5例。结论对于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术前充分准备,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巨大动脉瘤 显微外科 开颅夹闭 手术技巧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14
作者 任刚 张继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6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三叉神经痛成年雄性大鼠分组。对照组为空白组,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干预组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行为反应... 目的:探讨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三叉神经痛成年雄性大鼠分组。对照组为空白组,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干预组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行为反应;干预前后大鼠疼痛阈值。结果:干预组不同时间点疼痛行为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阈值相近,P>0.05;干预后干预组疼痛阈值显著提高,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大鼠疼痛阈值,改善其疼痛行为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 大鼠三叉神经痛 疗效
下载PDF
三叉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涛 高宝山 +5 位作者 邓东风 段云平 常庆勇 张继志 曲凯 王木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复合体的解剖结构,总结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技术要点,为三叉神经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资料...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复合体的解剖结构,总结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技术要点,为三叉神经痛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回顾性分析200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资料。结果尸头解剖:在20侧中7侧三叉神经有血管接触或压迫,其中小脑上动脉4侧(20.0%)、小脑前下动脉1侧(5.0%)及岩静脉1侧(5.0%);手术资料: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小脑角区,主要有小脑上动脉135例(67.5%),小脑前下动脉18例(9.0%),岩静脉11例(5.5%)等。结论三叉神经复合体的显微解剖尤其桥小脑角区的充分暴露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复合体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三种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宝山 白新学 +5 位作者 金点石 钱盛伟 常庆勇 张继志 黄坤 曲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大小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每组各10例。发病后第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体积大小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每组各10例。发病后第1、3、7、15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20名体格检查健康的血浆vWF、VEGF、MMP-9的浓度。结果脑梗死组vWF、VEGF、MMP-9分别为:(216±62)μg/L、(584±151)ng/L和(287±14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6±12)μg/L、(111±17)ng/L和(102±14)μg/L,P<0.01。而且在脑梗死早期同一时间点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分别为0.496、0.519和0.472,P<0.01)。结论血浆vWF、VEGF、MMP-9浓度与脑梗死体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Von WILLEBRAND因子 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及术中处理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继志 段云平 +1 位作者 高宝山 黄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713-715,共3页
目的进行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并对相应的术中处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 目的进行岩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并对相应的术中处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对6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观察岩静脉及其属支的各项情况。结果解剖所见:①岩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呈游离悬空状,多由2~3支属支静脉汇成,最终注入岩上窦的内、中2/3段。②根据尸头单侧岩静脉的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单干型(9侧,30.0%)、双干型(17侧,56.7%)和三干型(4侧,13.3%);根据55支岩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内听道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内侧组(17支,30.9%)、中间组(24支,43.6%)和外侧组(14支,25.5%)。③8支岩静脉的主干或属支与三叉神经直接接触,19支岩静脉与三叉神经的距离不超过1mm。没见到岩静脉或其属支与面神经、位听神经相接触的情况。60例临床病例所见:岩静脉107支,其中内侧组33支,中间组46支,外侧组28支;岩静脉单干型19例,双干型35例,三干型6例。结论认识和处理好岩静脉是桥脑小脑角手术的关键点之一。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作为责任血管和阻挡手术入路的岩静脉或其属支静脉可以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静脉 神经解剖学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岩上静脉的应用解剖及其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坤 徐飞 +6 位作者 高宝山 段云平 钱盛伟 常庆勇 张继志 金点石 曲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312-314,共3页
目的研究岩上静脉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上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 目的研究岩上静脉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取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静脉乳胶灌注处理后,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岩上静脉的位置、形态、分支及变异等情况,以及与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等的毗邻关系。对60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病人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观察岩上静脉及其属支的各项情况。结果①岩上静脉位于蛛网膜下腔间隙内,呈游离悬空状,多由2 ̄3支属支静脉汇成,最终注入岩上窦的内、中2/3段。其属支静脉起自小脑半球的前缘部分和脑桥腹侧面,岩上静脉主干之间或两侧的岩上静脉之间存在交通连接。②根据尸头单侧岩上静脉的数量,可以将其分为单干型(9侧,30.0%)、双干型(17侧,56.7%)和三干型(4侧,13.3%);根据55支岩上静脉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内听道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内侧组(17支,30.9%)、中间组(24支,43.6%)和外侧组(14支,25.5%)。临床所见与解剖结果基本一致。③岩上静脉的主干或属支与三叉神经密切相关,可与三叉神经直接接触,形成压迫。没有见到岩上静脉或其属支与面神经、位听神经相接触形成压迫的情况。结论岩上静脉是颅后窝最大的和最常遇到的静脉,其主干和属支在走行过程中与三叉神经、面神经和位听神经相毗邻,并且可以对三叉神经形成压迫。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对作为责任血管和阻挡手术入路的岩上静脉或其属支静脉,可以完全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上静脉 神经解剖学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神经外科领域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被引量:6
19
作者 钱盛伟 高宝山 +4 位作者 金点石 常庆勇 张继志 黄坤 曲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750-751,共2页
肺栓塞症(FTE)和深部静脉血栓症(DVT)近年来有增高的倾向,其原因尚不明确。在美国发病率为270-400人/100万人。一般认为东方人本病发病率较低,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近10年其发病增加了约3倍。所以.对PTE及DVT作为重... 肺栓塞症(FTE)和深部静脉血栓症(DVT)近年来有增高的倾向,其原因尚不明确。在美国发病率为270-400人/100万人。一般认为东方人本病发病率较低,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近10年其发病增加了约3倍。所以.对PTE及DVT作为重症合并症不断增加的倾向要给予足够的认识。我们报道10例临床病例,对神经外科领域的FTE及DVT的特征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静脉血栓 肺栓塞
原文传递
中药川芎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宏伟 鲍圣德 +2 位作者 孙丕通 董浩 于春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24-127,共4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能够连续造影的兔CVS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TMP组、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各组分别注入TMP60mg/kg、尼莫地平0.1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动物的...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能够连续造影的兔CVS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TMP组、尼莫地平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各组分别注入TMP60mg/kg、尼莫地平0.1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动物的神经功能状态变化,并应用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TCD)及电镜技术,了解药物对急、慢性CVS的治疗效果。结果CVS急性期静脉注射TMP、尼莫地平30min后,基底动脉口径分别由(57.17±11.40)%、(58.0±10.90)%扩大到(80.16±14.22)%、(90.0±11.38)%(均P<0.01)。在CVS慢性期,动脉口径扩张不明显(P>0.05),但TCD检测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则分别由(57.92±10.54)cm/s、(61.61±11.49)cm/s下降到(36.58±10.39)cm/s、(33.67±7.57)cm/s(均P<0.01);形态学研究显示:对照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损害程度明显重于实验组。结论①TMP能够缓解CVS,明显改善CVS后的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②TMP与尼莫地平对CVS同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TMP60mg/kg对脑组织、血管组织的保护作用优于尼莫地平0.1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