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胰胆分流术微创治疗隐匿性胰胆反流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波 刘飞 +6 位作者 王翔 蔡小泥 祁春春 李成 叶立 杨玉龙 马跃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分流术(endoscopic pancreaticobiliary separation,EPBS)治疗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分流术(endoscopic pancreaticobiliary separation,EPBS)治疗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接受EPBS治疗的31例OPB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均成功行EPBS,术后胆汁淀粉酶均恢复正常,术后胆汁淀粉酶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38,66)U/L vs 1091(276,2400)U/L,P<0.05]。31例患者中1例出现术后胰腺炎,10例患者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无胆漏、胆道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3年,3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3例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再次行ERCP取石;术后无胆囊结石复发,未发生胆囊癌、胆管癌。结论EPBS是治疗OPBR的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胰胆反流 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胆分流 高胆汁淀粉酶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
2
作者 张坤 林美举 +3 位作者 马跃峰 张洪威 常宏亮 王向男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459-462,467,共5页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的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取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治疗的6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胆道镜检查评估患者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及瘘道扩张术,镜下诊断为单纯性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例。2例肝内胆管结石经多次胆道镜手术取净。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狭窄胆肠吻合口球囊扩张术,外引流管支撑胆肠吻合口6~7个月后拔除。胆道镜检查发现吻合口黏膜正常5例;吻合口黏膜水肿伴相对狭窄1例,经继续置入引流管支撑3个月后拔除。术后随访10~74个月,均无吻合口狭窄复发。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联合引流管支撑是治疗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胆肠吻合口狭窄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 球囊扩张 胆道镜
下载PDF
吸收倒刺线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婧伊 刘飞 +2 位作者 马跃峰 祁春春 史力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倒刺线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以下简称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成功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20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8例采用可... 目的探讨可吸收倒刺线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以下简称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成功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20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8例采用可吸收倒刺线缝合胆囊者作为倒刺线组,81例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者作为普通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倒刺线组胆囊缝合时间(5.52±1.32)min、手术时间(64.87±16.36)min低于普通组胆囊缝合时间(6.19±1.64)min、手术时间(72.80±25.09)min(P<0.05)。倒刺线组无术后胆漏,普通组术后胆漏发生率为6.17%(P <0.05)。3例术后胆漏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缓解,2例在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后缓解。术后随访3~6个月,结石复发13例,6例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7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鼻胆管引流等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可吸收倒刺线用于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中一期缝合胆囊安全可行,其可降低腹腔镜下胆囊缝合难度、缩短胆囊缝合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胆漏发生率,临床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损伤控制理念在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与优势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婧伊 刘飞 马跃峰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理念在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DC理念指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诊治的101例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理念在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11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DC理念指导下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诊治的101例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均在DC理念指导下成功行PTGBD术,操作成功率100%,无出血、局限性腹膜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操作时间(15.0±3.1)min,术后24h胆汁引流量约20~420mL,平均(100±80)mL。患者腹痛症状均在72h内缓解,术后体温、WBC、ALT、TBIL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度过急性期后均采取“个体化”治疗,包括单纯引流管拔除、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开腹胆囊切除、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等。术后随访8个月,无胆漏、胆管损伤、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4例急性胆囊炎复发,给予保守治疗后缓解。死亡2例,分别死于胆管癌和急性心肌梗死。结论DC理念指导下行PTGBD术对高危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能起到及时控制炎症、分解手术风险,缓解及治愈疾病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损伤控制理念
下载PDF
基于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探讨自制引导器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兰 宋玲玲 +7 位作者 高秀珍 陈益清 张诚 杨玉龙 何川崎 韩丽君 尤永梅 倪艳丽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4期75-80,共6页
目的基于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探讨自制引导器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120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导器的类型分为:A组(乳头扩张球囊导管头端制... 目的基于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探讨自制引导器在鼻胆管口鼻转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120例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导器的类型分为:A组(乳头扩张球囊导管头端制作引导器,n=60)、B组(取石球囊导管头端制作引导器,n=40)和C组(不使用引导器,n=20)。比较3组患者鼻胆管引出时间,患者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评分以及鼻黏膜出血发生率。结果A组鼻胆管引出时间为(5.13±0.85)s,B组为(7.20±0.88)s,C组为(11.30±1.42)s,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04,P=0.000);A组对刺激的反应程度评分为1.00(1.00,1.00)分,B组为2.00(1.00,2.00)分,C组为2.00(2.00,3.00)分,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9,P=0.000);A组鼻黏膜出血率1.67%(1/60),B组为20.00%(8/40),C组为40.00%(8/20),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P=0.000)。结论采取短鼻胆管导丝引出法行鼻胆管口鼻转换时,使用乳头扩张球囊导管制作引导器,可加快鼻胆管引出速度,减轻患者不适反应,减少鼻黏膜副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鼻胆管 口鼻转换 导丝
下载PDF
困难性胆管插管应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玲玲 高秀珍 +4 位作者 张诚 韩丽君 尤咏梅 陈益清 叶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9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困难性胆管插管中应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在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困难性胆管插管术中使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7患者置入胰管支架后胆管插管成功率89.4... 目的探讨困难性胆管插管中应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在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困难性胆管插管术中使用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7患者置入胰管支架后胆管插管成功率89.4%(42/47),余下5例用针形乳头切开刀行乳头前切开后插管成功。将47例鼻胆管内连线成功系到胰管支架尾部,并完成鼻胆引流术。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10.6%(5/47),经药物保守治疗后缓解,未出现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术后3~7 d拔除鼻胆管,通过连接线取出胰管支架,未出任何并发症。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前的健康教育、术中默契配合、带连接线的鼻胆胰内外引流管的应用及术后舒适护理是降低困难性胆管插管手术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节约医疗资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困难性胆管插管 胰管支架 鼻胆管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高龄高危IPMN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飞 刘波 +2 位作者 祁春春 马跃峰 杨玉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496-498,50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诊治高龄高危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中的意义。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的1例高龄高危IPM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诊治高龄高危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中的意义。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的1例高龄高危IPMN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见胰管轻度扩张,管壁不光滑,胰液为血性,胰管插管收集胰液5 mL行细胞学病理检查确诊IPMN,术中放置Fr 5号、长度9 cm单猪尾型胰管支架通畅胰管“流出道”,患者顽固性腹痛明显缓解。术后给予ENPD管引流;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后缓解;无胰腺炎、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无腹痛复发、支架脱出、胰管堵塞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高龄高危因素不能手术或拒绝行手术治疗的IPMN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不仅可术中收集胰液行细胞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还可行介入治疗缓解病痛,达到损伤控制目的,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液 顽固性腹痛
下载PDF
胆胰内镜技术在IPMN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飞(综述) 杨玉龙 马跃峰(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形成的肿瘤,同时伴有主胰管或其侧支胰管囊性病变。目前认为是一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恶变风险以及诊治...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细胞乳头状增生形成的肿瘤,同时伴有主胰管或其侧支胰管囊性病变。目前认为是一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恶变风险以及诊治方法不完全相同的肿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内镜 病理 顽固性腹痛
下载PDF
正常胰胆管合流病人胆汁淀粉酶升高的病因分析及内镜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美举 张诚 +3 位作者 杨玉龙 马跃峰 张洪威 祁春春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胰胆管合流胆汁淀粉酶升高的原因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96例正常胰胆管合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切除胆囊前抽取并测定胆囊胆汁淀粉酶(gallbladder bile amylase,GBA)。部分病人行十... 目的:探讨正常胰胆管合流胆汁淀粉酶升高的原因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96例正常胰胆管合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切除胆囊前抽取并测定胆囊胆汁淀粉酶(gallbladder bile amylase,GBA)。部分病人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胰胆分流术(endoscopic pancreaticobiliary separation,EPBS),并测定胆管胆汁淀粉酶(bile duct amylase,BDA)。结果:96例GBA平均值为(484.2±200.0)U/L。其中62例行十二指肠镜检查诊断为:乳头过长7例,乳头萎缩5例,乳头旁憩室4例,乳头肿瘤3例,乳头炎2例;乳头旁憩室并乳头炎26例,乳头旁憩室并乳头过长8例,乳头过长并乳头炎4例,乳头旁憩室并乳头萎缩3例。59例行ERCP,其中45例BDA高于正常(110 U/L),且显著低于GBA[(386.9±137.3)U/L比(466.3±189.4)U/L,t=2.276,P=0.025]。45例均行EPBS,术后1个月再次行ERCP复查,BDA均恢复正常,平均值为(65.9±13.6)U/L。EPBS前、后BDA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胆胰管汇合部疾病是引起正常胰胆管合流病人胆汁淀粉酶升高的重要原因,EPBS是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胰胆管合流 胆囊胆汁 淀粉酶 内镜胰胆分流术
下载PDF
废液积漏袋应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宋玲玲 王兰 +7 位作者 高秀珍 张诚 杨玉龙 何川崎 韩丽君 尤永梅 倪艳丽 王梦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废液积漏袋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施ERCP的患者31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147例,使用废液积漏袋)和对照组(168例,不使用废液积漏袋),比较两组患者E... 目的探讨废液积漏袋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施ERCP的患者315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147例,使用废液积漏袋)和对照组(168例,不使用废液积漏袋),比较两组患者ERCP术中内镜视野暴露满意度、操作间地面污染率、操作者手术衣污染率、操作间清洁时间及术后患者腹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废液积漏袋收集肠液(9.00±2.61)mL;试验组内镜视野满意度评分为(8.08±1.94)分,高于对照组的(6.76±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P<0.01);试验组操作间地面污染率为8.16%(12/147),操作者手术衣污染率为3.40%(5/147),术后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4.29%(21/147),低于对照组的36.31%(61/168)、14.88%(25/168)和38.10%(64/1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89、χ^(2)=11.99和χ^(2)=22.56,P<0.01);试验组操作间清洁时间为(25.90±3.74)min,短于对照组的(27.52±5.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1)。结论ERCP术中使用废液积漏袋,能减少气体及肠液的外溢,收集外溢的肠液可减少污染,降低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减少医院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镜 废液积漏袋 肠液
下载PDF
亲水导丝辅助内镜逆行胆管插管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宋玲玲 张诚 +2 位作者 李立 马跃峰 杨玉龙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4期55-58,共4页
目的评价亲水导丝辅助内镜逆行胆道插管的疗效。方法将33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亲水导丝)和对照组(斑马导丝),比较两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5 min内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胰腺炎(PEP)、高淀粉酶血症(HA)、迟发性出血(DH)发生率。结果观察... 目的评价亲水导丝辅助内镜逆行胆道插管的疗效。方法将333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亲水导丝)和对照组(斑马导丝),比较两组插管次数、插管时间、5 min内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胰腺炎(PEP)、高淀粉酶血症(HA)、迟发性出血(DH)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71例,对照组162例。观察组插管次数及插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0、P2=0.000);观察组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胰管造影率及胰管支架置入率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操作时间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814、P2=0.562、P3=0.576);观察组术后PEP、HA及DH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332、P2=0.072、P3=0.155)。结论内镜逆行胆管插管术中使用亲水导丝可缩短插管时间,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胰管造影及胰管支架置入率,但是并不会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亲水导丝 胰腺炎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李立 李冬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期195-197,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10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 目的分析早期下床活动对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10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20.58±2.35)h、正常排便时间(21.86±2.72)h、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01±1.05)d均短于对照组的(28.01±2.77)h、(28.23±2.09)h、(2.43±0.8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64%低于对照组的5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活环境评分及总分分别为(21.18±2.05)、(21.12±2.28)、(22.30±2.04)、(21.22±2.31)、(85.82±2.8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38±2.77)、(14.03±2.83)、(18.23±2.56)、(17.15±2.09)、(64.79±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早期下床活动可以加强腹腔镜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通过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帮助患者恢复正常胃肠道生理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下床活动 胆囊结石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快速康复
下载PDF
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进行胆道探查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马跃峰 马林亚 +1 位作者 邹家成 林美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62-63,共2页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8例...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总管探查取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进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8例实施了腹腔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入路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54例实施汇入部切口一期缝合,4例患者放置 T 管。手术时间65~145 min,平均(85.3±25.7)min;术后住院时间 3~8 d,平均(3.7±1.2)d;术后腹腔引流拔出时间3-14天,平均5.5天,术后胆漏1例(1.7%),trocar孔感染1例,其他非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所有患者随访至2021年5月,无胆管狭窄病例出现,2例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复发,接受ERCP取石治疗。结论: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进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降低了取石难度,具有对胆总管损伤小、可一期缝合切口、降低留置T管率等优势,具有较好远近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管途径 胆道探查
下载PDF
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的胆囊结石电镜微观结构观察
14
作者 张思淼 刘飞 +6 位作者 刘波 祁春春 史力军 李婧伊 马跃峰 杨玉龙 刘文志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患者的胆囊结石微观结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目的初步探讨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occult pancreaticobiliary reflux,OPBR)患者的胆囊结石微观结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石病微创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139例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取胆囊胆汁并在30 min内检测胆汁淀粉酶浓度,98例胆汁淀粉酶浓度升高者(>110 U/L)作为OPBR组,41例胆汁淀粉酶浓度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取出胆囊内结石,观察并比较两组胆囊结石的电镜微观结构。结果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两组胆囊结石均由大量形态、大小各异的晶粒堆砌而成,周围可见类球形颗粒。OPBR组中有64例结石晶粒间填充物增多,微观晶体呈整块状或类整块状分布的相对紧密型,晶粒堆砌紧密程度高于对照组;OPBR组中结石为相对紧密型比率高于对照组[65.3%(64/98)vs 43.9%(18/41),χ2=5.474,P<0.05]。结论胆囊结石是一种具有晶体特征的特殊生物晶体。合并OPBR的胆囊结石晶粒间填充物增多,晶粒堆砌更加紧密,结石晶体微观结构呈整块状或类整块状分布几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汁淀粉酶 胆囊结石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胆道外科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宋玲玲 董晓盈 +1 位作者 刘晓婷 李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17-420,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起病隐匿、传染能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人群高发病。在此疫情之下,急诊在必须情况下也需进行手术。胆道外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在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起病隐匿、传染能力强、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人群高发病。在此疫情之下,急诊在必须情况下也需进行手术。胆道外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在医疗机构的相关防护规定,在积极排查和控制新冠状病毒肺炎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开展急诊手术。该文总结了在此疫情期间实施的17例胆道外科急诊手术的护理经验,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腹症 胆道外科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磁压榨吻合技术在难治性良性胆道狭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瑞辉 马跃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9-472,共4页
良性胆道狭窄是肝胆外科手术及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的良性胆道狭窄,内镜治疗或经皮介入治疗通常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于导丝无法通过或经上述治疗失败的难治性良性胆道狭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相较于传统手术,磁压榨... 良性胆道狭窄是肝胆外科手术及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常规的良性胆道狭窄,内镜治疗或经皮介入治疗通常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对于导丝无法通过或经上述治疗失败的难治性良性胆道狭窄,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相较于传统手术,磁压榨吻合技术具有操作便捷、并发症风险小、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作为难治性良性胆道狭窄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磁压榨吻合技术在难治性良性胆道狭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良性胆道狭窄 磁压榨吻合
原文传递
年龄对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及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婧伊 刘飞 +2 位作者 马跃峰 祁春春 史力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6-942,共7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PEP)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4月51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32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观察组,280例年龄&l... 目的:探讨年龄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胰腺炎(PEP)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4月51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232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观察组,280例年龄<75岁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PEP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合并的老年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高于对照组外(均P<0.05),其余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ERCP治疗成功率、术中指标及治疗方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出血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全组PEP发生率为10.94%(56/512),观察组PEP发生率6.47%(17/232),其中轻度为4.74%(11/232),中度为2.16%(5/232),重度为0.43%(1/232);对照组PEP发生率13.93%(39/280),其中轻度为8.93%(25/280),中度为4.29%(12/280),重度为0.71%(2/280)。观察组总体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各等级PE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5、0.180、0.676)。两组并发症均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年龄增长引起的胰腺萎缩、纤维化和外分泌功能减退对PEP发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PEP的严重程度影响不明显,该结论仍需要多中心大数据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胰腺炎
原文传递
高龄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飞 刘波 +4 位作者 祁春春 杨玉龙 李婧伊 林美举 马跃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75岁)引起的胰腺萎缩、纤维化及外分泌功能减退对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4月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RCP治疗的7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75.0岁分为高龄... 目的探讨高龄(≥75岁)引起的胰腺萎缩、纤维化及外分泌功能减退对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4月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ERCP治疗的7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75.0岁分为高龄组,年龄<75.0岁分为低龄组,分析两组患者PEP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高龄组308例,年龄(81.8±4.8)岁;低龄组478例,年龄(57.7±12.0)岁。高龄组手术时间为(52.5±14.1)min,低龄组手术时间(50.7±14.9)min,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操作相关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比30.1%,P>0.05)。PEP总体发生率为11.3%(89/786),其中高龄组PEP发生率6.5%(20/308);低龄组PEP发生率14.4%(69/478)。高龄组总体PEP发生率明显低于低龄组(χ^2=11.765,P<0.05)。高龄组轻度、中度、重度PEP发生率均低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高淀粉酶血症和PEP均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高龄引起的胰腺萎缩、纤维化及外分泌功能减退对PEP发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黄疸 梗阻性 胆管狭窄
原文传递
胆囊神经内分泌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飞 杨玉龙 +3 位作者 刘波 马跃峰 李成 张诚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0-760,769,共2页
患者,男性,35岁,以体检发现胆囊息肉2年人院。患者2年前体检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大小不详),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未行诊治。半月前复查腹部超声提示胆囊息肉体积增大。既往体健。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入院血生化检查:总... 患者,男性,35岁,以体检发现胆囊息肉2年人院。患者2年前体检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大小不详),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未行诊治。半月前复查腹部超声提示胆囊息肉体积增大。既往体健。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入院血生化检查:总胆红素21.7μmol/L,非结合胆红素20.0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47U/L,谷丙转氨酶54U/L,余未见异常。腹部超声:胆囊颈部探及略强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 神经内分泌瘤 文献复习 腹部超声检查 Γ-谷氨酰转肽酶 非结合胆红素 入院查体 血生化检查
原文传递
短单反"α"法用于鼻胆管固定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玲玲 高秀珍 +4 位作者 张诚 韩丽君 陈益清 叶静 杨玉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6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短单反"α"法用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鼻胆管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6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短单反"α"法)155例和对照组137例(常规反&... 目的探讨短单反"α"法用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鼻胆管的固定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施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6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短单反"α"法)155例和对照组137例(常规反"α"法),进行鼻胆管固定,比较2组患者鼻胆管固定时间、脱出率、护理时间、舒适度及胆汁引流量。结果试验组平均鼻胆管固定时间为(18.31±1.67)s,脱出率5.2%(8/155),护理时间为(35.03±2.68)s,均低于对照组的(46.50±5.50)s,13.9%(19/137)和(72.07±7.6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为60.795、6.570、56.629,P<0.01或0.05);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4.61±1.06)分,胆汁引流量(241.52±53.95)ml/d,优于对照组的(5.76±0.76)分和(174.09±47.55)m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448、11.265,P<0.01)。结论采取短单反"α"法固定鼻胆管具有操作及护理简单、脱出率低、舒适度高、引流效果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鼻胆管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