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白黎智 邢嵘 +1 位作者 路小光 康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创伤患者35例,分别于伤后24h内、3、5、7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分... 目的探讨创伤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创伤患者35例,分别于伤后24h内、3、5、7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分析IL-4和TNF-α水平以及TNF-α/IL-4比值与患者伤情、严重并发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创伤患者血中TNF-α含量于伤后第5天起开始下降,至第7天最明显;伤后血中IL-4含量呈现波动性上升;TNF-α/IL-4比值呈持续性下降,其中MODS组下降较非MODS组显著(P<0.05);TNF-α/IL-4比值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22,P<0.05),与患者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868,P<0.01)。结论创伤应激后可出现TNF-α/IL-4持续性下降,与患者的免疫机能、预后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血浆
下载PDF
老年难治性肺炎成因及临床治疗
2
作者 张绪新 刚丽 张新莉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13-114,共2页
对69例老年难治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难治性肺炎的原因及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致病菌种类复杂、耐药菌株多、病情难控制、死亡率高因此,对于老年难治性肺炎的治疗要积极确立病原学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对69例老年难治性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老年难治性肺炎的原因及临床治疗。结果表明,老年难治性肺炎患者致病菌种类复杂、耐药菌株多、病情难控制、死亡率高因此,对于老年难治性肺炎的治疗要积极确立病原学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 原因 治疗
下载PDF
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范治伟 康新 +3 位作者 白黎智 刘伟光 庞洪刚 路小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与即刻液体复苏对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比较延迟液体复苏(n=45)和即刻液体复苏(n=43)两种方法对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红... 目的探讨延迟与即刻液体复苏对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严重胸腹联合伤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资料,比较延迟液体复苏(n=45)和即刻液体复苏(n=43)两种方法对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含量、碱缺失水平、术前复苏时间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延迟复苏组与即刻复苏组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622±336)ml vs(3 500±568) ml,P<0.01],但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容、血乳酸和碱缺失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前复苏时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液体复苏能显著改善胸腹联合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组织和器官灌注及乳酸酸中毒程度,降低病死率,缩短术前复苏时间,救治效果优于即刻液体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血容量不足 急救
原文传递
胸腹联合伤迅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探讨
4
作者 白黎智 邢嵘 +2 位作者 路小光 康新 康利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7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为迅速诊断和及时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29例,其中开放性损伤21例,闭合性损伤8例。2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气胸,其中13例合并休克。经胸部手术17例,开腹手术6...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伤的特点,为迅速诊断和及时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29例,其中开放性损伤21例,闭合性损伤8例。2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胸和(或)气胸,其中13例合并休克。经胸部手术17例,开腹手术6例,开胸+开腹5例,胸腹联合切口1例。结果全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40.16±15.23)分,死亡4例,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心包填塞,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及呼吸衰竭。抢救及治疗措施应视具体伤情而定,挽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关键是及早正确的诊断、正确的抢救措施和及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多处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