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炜 刘雅卓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期128-128,共1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140例普外科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实验组的各项...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140例普外科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及满意程度提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双轨教学法对普外科实习护士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双轨教学法对普外科实习护士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的210名实习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以授课为向导LBL),观察... 目的探究双轨教学法对普外科实习护士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习的210名实习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式(以授课为向导LBL),观察组采取双轨教学(以授课为向导LBL、以问题为向导PBL)。观察比较2组实习护士实习完后的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综合素质。结果观察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教学满意度77.14%(81/105)明显高于对照组64.76%(68/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综合素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轨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普外科实习护士学习成绩、教学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实习护士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教学法 PBL LBL 普外科 学习成绩 综合素质
下载PDF
CD68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对肿瘤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卫军 杨霞 +3 位作者 尹家俊 王亚东 董浩林 吴正阳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6期1050-1052,共3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以及对胃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68在52例胃癌术后病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CD68表达的差异,以及CD68对胃癌术后病人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以及对胃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68在52例胃癌术后病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CD68表达的差异,以及CD68对胃癌术后病人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52例胃癌组织切片中均见CD68表达,巨噬细胞浸润的密度为23-154/HP;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Ⅰ-Ⅱ期胃癌组织浸润的密度为41.02±8.47/HP,在Ⅲ期浸润的密度为74.10±13.49/HP,在Ⅳ期浸润的密度为126.10±13.35/HP,三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高密度TAM浸润病人术后1年、2年、3年的累计复发率明显高于低密度的病人(P<0.05)。结论巨噬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随着胃癌分期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预后差且更容易出现术后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巨噬细胞 CD68 复发
下载PDF
hMLH1和hMSH2表达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遴选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文志 王亚东 +1 位作者 柳仲林 王舒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2-6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HNPCC遴选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了简单、快速及经济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HNPCC组(A组)、普通遗传性结直肠癌组(B组)、散发性结直肠癌组(C组)及结直肠息肉组(D组)4组各20例(共80例)标本进行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hMLH1和hMSH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35%(7/20),B组为70%(14/20),C组为95%(19/20),D组为100%(20/20)。即随着D组至A组患HNPCC可能性的增加,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20例HNPCC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发生率为76.9%(10/13),左半结肠的发生率为42.9%(3/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分化癌发生率为33.3%(2/6),而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的发生率为78.6%(11/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和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与HNPCC的可能性以及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病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下载PDF
下腔静脉取栓及血管重建术在肾癌并下腔静脉癌栓术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俊 康新 +2 位作者 范明慧 张晓宇 杨进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575-4577,4583,共4页
目的总结与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10月行R CC根治术中联合IVC取栓、血管重建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2岁;Mayo Clinic的IVC癌栓分类法分为:0级0... 目的总结与探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10月行R CC根治术中联合IVC取栓、血管重建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52岁;Mayo Clinic的IVC癌栓分类法分为:0级0例,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病理分期(Robson分期):Ⅲ期5例,Ⅳ期2例。结果 7例均成功行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及即时下腔静脉修复重建。其中,5例行单纯连续缝合IVC切口修复;Ⅲ期中IVC壁缺损较大的两例分别用自体肝镰状韧带补片修复一例,行端端吻合一例。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5年,4例于术后8~9个月肿瘤复发死亡。2例3年无瘤生存。1例失访。结论对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在行RCC根治性切除的同时,积极地进行联合IVC取栓、切除受侵静脉壁和IVC重建,能够提高远期存活率。并指出:普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密切合作对保证此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下腔静脉癌栓 手术取栓 血管重建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涛 曹铭谦 +1 位作者 李小艳 杨维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级化学方法检...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4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NMT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级化学方法检测DNM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中均表达DNMT1 mRNA,胃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为0.76±0.11,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0.45±0.14(P<0.05)。高、中分化胃癌组织中的DNMT1 mRNA相对含量为0.58±0.14,显著低于低、未分化胃癌组织的0.94±0.16(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组织间DNMT1 mRNA相对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胃癌组织的DNMT1蛋白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 7.760,P<0.01)。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癌组织DNMT1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分化程度高的癌组织(x^2=4.500,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临床分期、不同肿瘤大小的胃癌组织间DNMT1蛋白表达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9、1.270、1.830、0.30,P值均>0.05)。结论DNMT1的高表达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分子事件,是胃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胃癌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国北方人HNPCC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文志 尹家俊 +1 位作者 王亚东 王舒宝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20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通过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检测,为临床筛检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家系(A... 目的:通过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检测,为临床筛检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家系(A组)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诊断标准家系(B组)的先证者各20例,另选散发性大肠癌(C组)20例为对照组,用PCR-SSCP的方法对上述肿瘤标本进行MSI检测。结果:A、B、C3组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发生率分别为55.0%(17/20)、40.0%(8/20)和10.0%(2/20),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在A、B、C3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3.6、52.2和61.8岁,逐渐升高;右半结肠癌发生率分别为55.0%(11/20)、25.0%(5/20)和0,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5个位点中BAT26和BAT25的表达率最高,均为94.1%(16/17)。在MSI-H中,A组低分化腺癌占70.6%(12/17),明显高于B、C两组的4/8和1/2,P<0.05。结论:MSI与HNPCC的临床病理特征高度相关,该方法经济、易行,可作为HNPCC的筛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遗传学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微卫星不稳定性
下载PDF
c-met mRNA在乳腺癌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卫军 黄志刚 +2 位作者 李春来 吴正阳 尹家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c-met mRNA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c-met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 目的探讨c-met mRNA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c-met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关系,以及5-FU加蒸馏水冲洗手术野对c-met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c-met mRNA能在乳腺癌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其阳性率高于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P<0.05)。②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c-met mRNA的表达有关。③肿瘤ER、PR及c-erbB-2的表达与c-met mRNA的表达无关。④5-FU加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能明显降低c-met mRNA的表达。结论c-met mRNA是乳腺癌微转移研究的理想特异性标志物,与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相比,RT-PCR检测腋窝引流液中c-met mRNA的表达能更早检测出肿瘤细胞在胸壁淋巴管中的转移,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c—rnet MRNA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对去卵巢雌性大鼠吗啡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艳 刘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去卵巢雌性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耐受模型,期间用热甩尾和压后足实验测定痛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ER的表达。结果雌性大鼠去卵巢后吗啡耐受形成时间缩短,六味地黄丸处理可以部分延长吗...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去卵巢雌性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耐受模型,期间用热甩尾和压后足实验测定痛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ER的表达。结果雌性大鼠去卵巢后吗啡耐受形成时间缩短,六味地黄丸处理可以部分延长吗啡耐受形成。去卵巢后大鼠ERα表达在pv(室旁核)、ar(下丘脑室旁核)、vmh(下丘脑腹内侧核)区明显减少,六味地黄丸处理后ERα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去卵巢手术处理可以增强大鼠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给予六味地黄丸具有逆转作用。六味地黄丸调节ERα在去卵巢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影响吗啡镇痛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吗啡耐受 雌激素受体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大鼠
下载PDF
带蒂肝圆韧带、大网膜联合修补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应用(附8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文俊 康新 +1 位作者 董云 王小周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6期30-31,34,共3页
目的探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3月两家医院普外科选择性利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8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 目的探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相关问题。方法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3月两家医院普外科选择性利用带蒂肝圆韧带及大网膜联合修补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8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86min。肠蠕动3~4d恢复;引流管4~5d撤除;切口8~9d拆线。住院时间8~13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1年,3例晚期胃癌病人除1例于术后3个月行胃癌根治术仍存活外,余2例分别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亡。无修补术后胃肠瘘(再穿孔)及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带蒂肝圆韧带的生理及解剖学优势,联合大网膜共同修补,使修补更加牢靠,能有效避免巨大胃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术后胃肠瘘(再穿孔)、幽门梗阻及与术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肝圆韧带 大网膜 巨大胃穿孔 穿孔修补术
下载PDF
双源CT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前血管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晶 刘芳 尹家俊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进展期胃癌胃周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评价其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行腹部双源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进...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进展期胃癌胃周血管的三维重建能力,评价其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指导意义。方法25例拟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患者行腹部双源CT增强扫描,用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进行三维血管重建,根据其CTA表现评价胃周血管的空间解剖特征,将所得的解剖学资料与腹腔镜下血管解剖对比。结果双源CT血管重建准确显示胃左动脉25例,胃右动脉15例,胃左静脉5例,肝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全部显示,其中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胃左静脉直接汇入门静脉2例。脾动脉起源相对固定。根据CTA结果指导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重建的胃周血管与术中活体解剖完全吻合。结论双源CTA能清晰显示腹腔干及其分支动脉,以及部分静脉血管,对腹腔镜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血管造影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下载PDF
伴发甲状腺癌桥本患者甲状腺组织弹性特征的超声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丽苹 尹丽 +1 位作者 徐丹凤 陈宏甡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期81-83,8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伴发甲状腺癌桥本患者甲状腺组织弹性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桥本病各组受试者进行甲状腺组织弹性应变比值(SR)分析。结果桥本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R值均增高(P<0.05)。桥...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伴发甲状腺癌桥本患者甲状腺组织弹性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桥本病各组受试者进行甲状腺组织弹性应变比值(SR)分析。结果桥本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R值均增高(P<0.05)。桥本病组间比较:合并恶性结节组与不合并结节组及合并良性结节组比较,SR值均增高(P<0.05);合并良性结节组与不合并结节组比较,SR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发甲状腺癌桥本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弹性成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实时超声组织弹性成像技术能够为桥本患者伴发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的预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E-CD mRNA在大肠癌原发灶与转移灶中表达水平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宏甡 曹铭谦 尹家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评价E-钙黏附素(E-CD)mRNA在大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6例进展期大肠癌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癌旁正常黏膜、原发癌组织、转移... 目的评价E-钙黏附素(E-CD)mRNA在大肠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6例进展期大肠癌和腹膜转移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癌旁正常黏膜、原发癌组织、转移淋巴结均检出E-CD mRNA,与癌旁正常黏膜相比,大肠癌原发组织E-CD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1)。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大肠癌原发灶中E-CD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但淋巴结转移灶中E-CD 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其分化程度无关。结论大肠癌原发灶的E-CD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大肠癌转移淋巴结的E-CD mRNA表达水平增高,并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E-黏附素 淋巴转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C-metmRNA检测的意义
14
作者 杨卫军 曹铭谦 +5 位作者 尹家俊 严晓寒 张锦瑜 张殿龙 王亚东 张维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0-243,共4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et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用RT-PCR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简化根治术后腋窝引流液中C-metmRNA表达,并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human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d... 背景与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et在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液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用RT-PCR法检测32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简化根治术后腋窝引流液中C-metmRNA表达,并以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human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dehydrogenase,hGAPDH)为内参照。分析C-met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肿瘤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相关性。结果:①腋窝引流液中C-met的阳性表达率为84.38%,高于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的阳性率,C-met的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呈正相关;②腋窝引流液中C-met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③ER和PR的阴性与C-met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应用RT-PCR检测乳腺癌患者常规术后腋窝引流液中的C-metmRNA表达阳性提示病人患侧胸壁淋巴管内存在肿瘤细胞微转移,预示肿瘤有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以及病人的总生存期的缩短。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大小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呈正相关。与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肿瘤转移相比,能更早地检测出肿瘤细胞在胸壁淋巴管中的转移,而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乳腺肿瘤:C-met
下载PDF
胃癌组织survivin mRNA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5
作者 陈宏甡 尹家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例胃癌患者与9例良性胃疾病患者手术标本中的Survivin mRNA表达并随访3年,将其表达及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例胃癌患者与9例良性胃疾病患者手术标本中的Survivin mRNA表达并随访3年,将其表达及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g mRNA的阳性率(70.7%)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7.1%)和良性胃疾病患者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1/9)(P<0.005)癌旁正常组织与良性胃疾病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urvivin 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表达强度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分期、解剖部位及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与预后有明显关系(P=0.001 8)。结论胃癌组织检测Survivin mRNA表达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之一,且可独立作为预测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生存素 MRNA 预后
下载PDF
检测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的影响
16
作者 张光孜 刘文志 +2 位作者 高海德 柳仲林 李兴中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8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单纯用化疗药抑制肠癌细胞为对照组,化疗药联合TRAIL抑制肠癌细胞为实验组,两组均用MTT法测定存活率和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的肠癌细... 目的探讨化疗药联合TRAIL后对胃肠道肿瘤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单纯用化疗药抑制肠癌细胞为对照组,化疗药联合TRAIL抑制肠癌细胞为实验组,两组均用MTT法测定存活率和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的肠癌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药联合TRAIL能有效降低抑制胃肠道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凋亡,降低存活率,提高凋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 TRAIL 胃肠道肿瘤细胞
下载PDF
回盲皱襞覆盖在回盲部结肠憩室穿孔中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孙少明 陈根 +1 位作者 庒始建 王文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779-780,共2页
目的分析回盲皱襞覆盖在回盲部结肠憩室穿孔应用的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阑尾多发憩室并结肠憩室穿孔病人4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回盲皱襞覆盖憩室穿孔部位,B组采用带蒂后腹膜或肠脂垂覆盖修补穿孔部位,比较两组治... 目的分析回盲皱襞覆盖在回盲部结肠憩室穿孔应用的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阑尾多发憩室并结肠憩室穿孔病人40例,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回盲皱襞覆盖憩室穿孔部位,B组采用带蒂后腹膜或肠脂垂覆盖修补穿孔部位,比较两组治愈率、死亡率、进食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A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0.56)天,B组为(9±2.5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平均进食时间为(1±0.76)天,B组为(2±1.76)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B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回盲皱襞缝合固定修补结肠憩室穿孔,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皱襞 憩室穿孔 临床体会
下载PDF
胃癌中H-钙黏蛋白1甲基化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宁 刘文志 +1 位作者 柳仲林 高海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4-1534,共1页
H-钙黏蛋白1(CDH1)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1,编码1种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的嗜同种跨膜细胞黏附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此种蛋白在建立并维持细胞间连接、细胞极性以及组织构架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CDH1基... H-钙黏蛋白1(CDH1)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1,编码1种表达于上皮细胞内的嗜同种跨膜细胞黏附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此种蛋白在建立并维持细胞间连接、细胞极性以及组织构架方面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是在胃癌中导致这一抑癌基因沉默的最普遍机制。本研究旨在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法检测胃癌手术标本中的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分析胃癌人群中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并探讨CDH1基因在胃癌组织与对照组织中可能的甲基化程度的差异及胃癌中CDH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程度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肿瘤生物学特性 E-钙黏蛋白 胃癌组织 黏蛋白1 CDH1基因 基因启动子 组织构架
原文传递
胃癌中钙黏附分子启动子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宁 高海德 +2 位作者 刘文志 陈希 伍晓汀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组织中钙黏附分子(CDH1)的甲基化程度;探索CDH1启动子的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与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热转化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2008年... 目的建立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组织中钙黏附分子(CDH1)的甲基化程度;探索CDH1启动子的甲基化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与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热转化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4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CDH1的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回顾性地分析CDH1的启动子甲基化与HP感染、肿瘤分化、浸润、淋巴及远处转移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统计学关联。结果胃癌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对照组(67.5%、12.5%,P<0.05)。胃癌组中低-未分化肿瘤组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中分化肿瘤组(80.6%、22.2%,P<0.05);胃癌组中HP阳性患者的CDH1基因甲基化率高于HP阴性患者(78.1%、25.0%,P<0.05);而胃癌组中C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性别、肿瘤浸润程度、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过程,并且CDH1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了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H1基因甲基化与胃癌患者的HP感染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提示HP感染可能参与了抑癌基因甲基化失活及肿瘤演变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钙黏附分子启动子 E-钙黏蛋白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原文传递
Lgr5蛋白和E-钙黏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宁 林峰 +4 位作者 张旭 薛帆 崔佑刚 马洋 刘文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Lgr5及E-钙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gr5及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Lgr5及E-钙黏蛋白(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69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Lgr5及E-cad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Lgr5和E-cad蛋白分别在60例(87.0%)和30例(43.5%)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分别有5例(16.7%)和30例(100%)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二者在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gr5蛋白:χ^2=45.814,P<0.001;E-cad蛋白:χ^2=11.249,P=0.001)。Lgr5和E-cad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Lgr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P<0.05)而E-cad蛋白阳性表达却与此无关(P>0.05)。Lgr5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19,P=0.117),而E-cad蛋白表达阳性胃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情况明显优于E-cad蛋白表达阴性胃癌患者(χ^2=5.814,P=0.016)。Lgr5蛋白表达与E-cad蛋白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s=-0.355,P=0.003)。结论Lgr5蛋白可能参与了肿瘤组织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过程,与肿瘤恶生程度有关,未发现其阳性表达与预后有关;E-cad的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肿瘤局部侵袭和进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Lgr5蛋白 E-钙黏蛋白 肿瘤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