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及吲哚美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白鹰 佟风芝 +3 位作者 宋晶 王卓尔 宋瑜 艾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283-52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第1部分将80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第1部分将80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观测各组血清NSE,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第2部分探讨吲哚美辛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将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2个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前、后1h给药存活至再灌注后3d,观察组同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P<0.05)。②血清NSE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下降。③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92,P<0.001)。④病理检查可见神经组织缺血坏死改变于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⑤两个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和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轻微,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再灌注前1h用药组效果更明显,但两个用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血清NSE可以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害程度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吲哚美辛 干预作用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吲哚美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白鹰 聂志余 王卓尔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相关性,以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相关性,以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115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每组15只,每个时间点各配1个假手术组,每组8只。另将45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10只,治疗1组(再灌注前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d)15只,治疗2组(再灌注后1h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d)15只。观测各组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以评估此时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黏附和浸润作用,同时观测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脑组织大体、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结果:160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犤(199.74±1.63)%,P<0.05犦。②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犤(3.73±0.17)U/g脑组织,P<0.05犦,然后逐渐下降。③神经组织缺血坏死病理检查改变: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改变相一致。④两组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犤(10.04±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髓过氧化物酶 脑梗塞/药物疗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