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略论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续琨
《科研管理》
1982年第2期6-10,21,共6页
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演进,是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日益增长的基本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如同生物的进化一样,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也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根据对统计资料所做的分析可知,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总量大...
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演进,是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日益增长的基本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如同生物的进化一样,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也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根据对统计资料所做的分析可知,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总量大约每隔十年增长一倍。从本世纪初算起,现代自然科学仅有约八十年的历史,然而,至今却已经形成包含两千余门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研究自然科学体系的进化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是科学体系学(或科学结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家
技术科学
非平衡态热力学
非线性光学
研究领域
学科体系
分子声学
新现象
现代自然科学
边缘区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系统与要素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永振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42-4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范畴体系。随着系统论科学的发展,系统与要素这两个范畴愈来愈具有普遍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因此,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系统与要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范畴体系。随着系统论科学的发展,系统与要素这两个范畴愈来愈具有普遍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因此,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系统与要素这对范畴,确定它们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发展了文章,本文拟作以下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
哲学思考
客体
结构信息量
系统观
运动量
整体与部分
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
系统论
系统概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发展与社会工程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则渊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6年第1期12-21,共10页
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范畴,是社会以一定活动方式来满足人的社会需要而获得进步的过程总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包括由社会活动基本领域相应的社会需求结构、社会活动方式、社会基础结构所构成。现代条件下社会发展最令人注目的趋向性问题是...
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范畴,是社会以一定活动方式来满足人的社会需要而获得进步的过程总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包括由社会活动基本领域相应的社会需求结构、社会活动方式、社会基础结构所构成。现代条件下社会发展最令人注目的趋向性问题是,社会生活的集约化、信息化、生态化。从事社会发展工作,应当开展社会工艺学的研究,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工作奠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工程学
社会生活
工艺学
社会活动
社会基础结构
物质生产
科学技术
精神生产
集约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座谈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新泉
徐利治
+10 位作者
金百顺
杜治政
刘永振
刘则渊
肖洪钧
周怀珍
黄震先
王众托
宋伟义
罗庸生
唐永强
《哲学研究》
1981年第8期11-26,共16页
1981年6月11日至12日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专题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7期上予以报导。这里,我们将这个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些问题的参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
1981年6月11日至12日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专题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7期上予以报导。这里,我们将这个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些问题的参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问题,是认识论应当予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共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工作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现代自然科学
认识主体
研究工作
哲学认识论
认识工具
认识客体
理论体系
专题座谈会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原文传递
技术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5
作者
王海山
《福建论坛》
1983年第1期72-76,共5页
技术发明作为与科学发现不同的探索性活动,虽然在方法论上与科学发现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它们作为两路不同创新,在创造过程、途径和方法上又有很大差别。以往,人们对这种差别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对科学发现的形成问题的研究,而对技术发明...
技术发明作为与科学发现不同的探索性活动,虽然在方法论上与科学发现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它们作为两路不同创新,在创造过程、途径和方法上又有很大差别。以往,人们对这种差别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对科学发现的形成问题的研究,而对技术发明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不够。应该说,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两个不同领域的创造性活动,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今天,新的科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新的科学规律的发现。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技术进步。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发明
技术进步
方法论问题
模拟法
新兴技术
原子能技术
成本因素
穆斯堡尔效应
粒子数反转
技术形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
12
6
作者
林康义
《哲学研究》
1982年第2期19-24,9,共7页
整体和部分是一对重要的范畴 班代系统理论为研究这对范畴提供了一些新材料。揭示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有助于阐明系统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辩证关系
系统理论
新材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础
相互作用
系统整体
系统概念
子系统
信息量
原文传递
系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
8
7
作者
刘永振
傅平
《哲学研究》
1984年第3期46-52,共7页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承认客观实在,承认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末,物质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已经指明,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承认客观实在,承认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末,物质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已经指明,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这是一条一再被并将继续被科学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时间和空间
基本属性
永恒运动
物质性
统一性
物质世界
科学发展
系统观
原文传递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认识论上提出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
6
8
作者
傅平
《哲学研究》
1981年第7期75-78,共4页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哲学问题。下面仅就目前所见中文文献(包括部分国外译文资料)对认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控制论
认识论
系统论
信息论
中文文献
电子计算机
哲学问题
迅速发展
译文
信息概念
原文传递
人-机认识系统与认识主体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海山
《哲学研究》
1981年第8期27-33,共7页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诞生和应用,在人类认识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标志着人类认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跨入人-机文明的新时期,在原有自然认识主体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人-机认识系...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诞生和应用,在人类认识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标志着人类认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跨入人-机文明的新时期,在原有自然认识主体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人-机认识系统——一种新形态的人-机结合的认识主体。因而,认真研究这种新形态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给人类认识形式、认识方式所带来的新变化,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主体
认识系统
电子计算机
特殊意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形态
人类认识史
认识论
认识方式
自由王国
原文传递
人-机系统认识主体的涵义
10
作者
王海山
《哲学研究》
1982年第2期33-34,共2页
这是王海山同志在1981年11月18日—19日于北京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座谈会上的发言,现予补发。
关键词
认识主体
涵义
人-机系统
自然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识系统
客体
现代自然科学
认识工具
电子计算机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续琨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科研管理》
1982年第2期6-10,21,共6页
文摘
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演进,是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日益增长的基本标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必然结果。如同生物的进化一样,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也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根据对统计资料所做的分析可知,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总量大约每隔十年增长一倍。从本世纪初算起,现代自然科学仅有约八十年的历史,然而,至今却已经形成包含两千余门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研究自然科学体系的进化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是科学体系学(或科学结构学)
关键词
物理学家
技术科学
非平衡态热力学
非线性光学
研究领域
学科体系
分子声学
新现象
现代自然科学
边缘区域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系统与要素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永振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中州学刊》
1985年第4期42-44,共3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范畴体系。随着系统论科学的发展,系统与要素这两个范畴愈来愈具有普遍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因此,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系统与要素这对范畴,确定它们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地位,是完全必要的,近几年来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发展了文章,本文拟作以下思考。
关键词
要素
哲学思考
客体
结构信息量
系统观
运动量
整体与部分
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
系统论
系统概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发展与社会工程学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则渊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6年第1期12-21,共10页
文摘
社会发展是一个过程范畴,是社会以一定活动方式来满足人的社会需要而获得进步的过程总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包括由社会活动基本领域相应的社会需求结构、社会活动方式、社会基础结构所构成。现代条件下社会发展最令人注目的趋向性问题是,社会生活的集约化、信息化、生态化。从事社会发展工作,应当开展社会工艺学的研究,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发展工作奠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关键词
社会发展
社会工程学
社会生活
工艺学
社会活动
社会基础结构
物质生产
科学技术
精神生产
集约化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座谈会发言(摘要)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新泉
徐利治
金百顺
杜治政
刘永振
刘则渊
肖洪钧
周怀珍
黄震先
王众托
宋伟义
罗庸生
唐永强
机构
大连
铁道
学院
马列主义
教研室
大连
工学院
应用数学研究所
大连
工学院
物理系
<医学与哲学>杂志编辑部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大连
工学院
哲学
教研室
出处
《哲学研究》
1981年第8期11-26,共16页
文摘
1981年6月11日至12日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专题座谈会的情况,已在本刊第7期上予以报导。这里,我们将这个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发表,供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这些问题的参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问题,是认识论应当予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共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工作推向前进。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现代自然科学
认识主体
研究工作
哲学认识论
认识工具
认识客体
理论体系
专题座谈会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技术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5
作者
王海山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福建论坛》
1983年第1期72-76,共5页
文摘
技术发明作为与科学发现不同的探索性活动,虽然在方法论上与科学发现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它们作为两路不同创新,在创造过程、途径和方法上又有很大差别。以往,人们对这种差别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对科学发现的形成问题的研究,而对技术发明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研究不够。应该说,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作为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两个不同领域的创造性活动,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特别是今天,新的科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的重要性决不亚于新的科学规律的发现。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技术进步。可见。
关键词
技术发明
技术进步
方法论问题
模拟法
新兴技术
原子能技术
成本因素
穆斯堡尔效应
粒子数反转
技术形成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
12
6
作者
林康义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哲学研究》
1982年第2期19-24,9,共7页
文摘
整体和部分是一对重要的范畴 班代系统理论为研究这对范畴提供了一些新材料。揭示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有助于阐明系统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辩证关系
系统理论
新材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基础
相互作用
系统整体
系统概念
子系统
信息量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系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被引量:
8
7
作者
刘永振
傅平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哲学研究》
1984年第3期46-52,共7页
文摘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承认客观实在,承认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末,物质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已经指明,世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运动、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这是一条一再被并将继续被科学发展的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关键词
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时间和空间
基本属性
永恒运动
物质性
统一性
物质世界
科学发展
系统观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认识论上提出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
6
8
作者
傅平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哲学研究》
1981年第7期75-78,共4页
文摘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哲学问题。下面仅就目前所见中文文献(包括部分国外译文资料)对认识论方面的一些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控制论
认识论
系统论
信息论
中文文献
电子计算机
哲学问题
迅速发展
译文
信息概念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机认识系统与认识主体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海山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哲学研究》
1981年第8期27-33,共7页
文摘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诞生和应用,在人类认识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标志着人类认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跨入人-机文明的新时期,在原有自然认识主体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人-机认识系统——一种新形态的人-机结合的认识主体。因而,认真研究这种新形态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给人类认识形式、认识方式所带来的新变化,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认识主体
认识系统
电子计算机
特殊意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形态
人类认识史
认识论
认识方式
自由王国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人-机系统认识主体的涵义
10
作者
王海山
机构
大连工学院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出处
《哲学研究》
1982年第2期33-34,共2页
文摘
这是王海山同志在1981年11月18日—19日于北京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座谈会上的发言,现予补发。
关键词
认识主体
涵义
人-机系统
自然主体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识系统
客体
现代自然科学
认识工具
电子计算机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略论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的进化
王续琨
《科研管理》
198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系统与要素的哲学思考
刘永振
《中州学刊》
198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发展与社会工程学
刘则渊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8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在大连召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座谈会发言(摘要)
杨新泉
徐利治
金百顺
杜治政
刘永振
刘则渊
肖洪钧
周怀珍
黄震先
王众托
宋伟义
罗庸生
唐永强
《哲学研究》
1981
1
原文传递
5
技术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王海山
《福建论坛》
198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林康义
《哲学研究》
1982
12
原文传递
7
系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刘永振
傅平
《哲学研究》
1984
8
原文传递
8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认识论上提出的一些问题
傅平
《哲学研究》
1981
6
原文传递
9
人-机认识系统与认识主体
王海山
《哲学研究》
1981
1
原文传递
10
人-机系统认识主体的涵义
王海山
《哲学研究》
198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