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6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足溃疡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卫东 董玉金 +2 位作者 孙焕伟 童致虹 梁武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64-464,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外科治疗 糖尿病足坏疽 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并发症 致残率高 截肢治疗 营养不良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东 焦力群 +5 位作者 王继跃 万晓楠 石军伟 张利勇 尹国阳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452-457,共6页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 目的分析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影响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于2001—2011年连续采用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94例(其中15例分期行双侧手术,每例按2例单独病例进行计算,共计509例)。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①509例中,439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管全部通畅;70例颈动脉完全闭塞或狭窄率为95%~99%的患者中,7例未能再通。手术成功率为98.6%。②术后≤30 d,发生主要不良终点事件有20例(3.9%),其中死亡6例(1.2%),卒中14例(2.8%);次要不良事件120例(23.6%)。③503例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全部获随访,对其中494例(98.2%)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在随访期间,5例发生新发卒中,其中1例为致死性卒中;28例(5.6%)发生再狭窄,闭塞6例(1.2%)。④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者,术后≤30 d卒中和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3分者(17.4%比2.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667,95%CI:1.048~6.791,P=0.040)和mRS评分≥3分(OR=8.690,95%CI:3.279~23.031,P=0.000)是术后≤30 d主要不良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术者学习曲线对术后≤30 d主要终点事件有影响。结论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对于吸烟和术前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的患者,手术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洪权 王江宁 +1 位作者 李晋 张高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报道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及分支等 ,2侧成人下肢标本灌注墨汁观察该皮支的墨染范围。结果 :胫前动脉踝... 目的 :报道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1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长度及分支等 ,2侧成人下肢标本灌注墨汁观察该皮支的墨染范围。结果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于踝间连线上方 ( 3 .5± 0 .6)cm自胫前动脉发出 ,然后向小腿内侧方向绕过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紧贴胫骨前内侧骨面 ,向内上方向行至一段距离后穿深筋膜入皮。踝上皮支长 ( 2 .1± 0 .6)cm ,起点外径 ( 1.1± 0 .2 )mm ,伴行静脉 2条。升支入筋膜前外径 ( 0 .4± 0 .1)mm。降支向内下方向走行 ,并与踝前血管网吻合。结论 :胫前动脉踝上皮支是胫前动脉在小腿踝上部的主要皮血管 ,分支营养骨膜 ,可在小腿中下段设计以此血管为蒂的皮瓣、骨膜瓣、骨膜皮瓣或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胫前动脉 踝上皮支 显微外科解剖
下载PDF
布一加综合征的诊断与外科治疗(附446例总结)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培钦 张水军 +5 位作者 张大鹏 史炼钢 程远峰 施天祥 霍玉琴 龚乘好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5年第4期10-13,9,共5页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446例。作者将其分为4型,其中Ⅰ型(隔膜型)262例,Ⅱ型(肝主静脉闭塞并IVC狭窄)108例,Ⅲa型39例,Ⅲa型35例,Ⅳ型2例。本组中采用隔膜切除术162例,脾肺固定154例,球囊...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446例。作者将其分为4型,其中Ⅰ型(隔膜型)262例,Ⅱ型(肝主静脉闭塞并IVC狭窄)108例,Ⅲa型39例,Ⅲa型35例,Ⅳ型2例。本组中采用隔膜切除术162例,脾肺固定154例,球囊导管或手指破膜术42例,腔房或腔一腔转流术26例,肠—房和脾一房转流术20例,肠一腔分流34例,腔一脾一房转流术2例,脾静脉一颈静脉转流术1例,其他手术5例。214例(47.98%)效果良好,170例症状改善(38.11%),有效率86.1%;13例死亡(2.93%)。本文对临床分型,术式选择,并发症的防治等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血压 布-加综合征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心脏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36例早期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玉梅 黄家明 杨荣利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7期157-157,15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KI)采取早期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6例,术前肾功能正常,采用强化利尿治疗无效,早期行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辅以血流动力学监测...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AKI)采取早期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36例,术前肾功能正常,采用强化利尿治疗无效,早期行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辅以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超滤。结果 36例患者中29例肾功能恢复,少尿期缩短,7例死亡。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合并AKI患者早期CRRT治疗有效,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为心脏外科大手术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术后 急性肾损伤 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容量管理
下载PDF
手指指腹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洪权 张铁慧 +6 位作者 童致虹 杨卫东 孙焕伟 梁海东 任远飞 董玉金 王春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1994年8月至2008年7月应用传统皮瓣、V-Y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对356例527指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1994年8月至2008年7月应用传统皮瓣、V-Y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对356例527指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56例,527指,皮瓣完全坏死4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2例,腹部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伴水疱形成4例,成活率98.8%。术后127例176指获6~48月随访,随访病例手指伸展、屈曲活动基本正常,传统皮瓣、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两点辨别觉7~10mm,平均7.9mm;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的两点辨别觉5~7mm,平均5.8mm;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的两点辨别觉2~4mm,平均2.7mm。结论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游离母趾腓侧侧腹皮瓣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 修复
下载PDF
3种固定腹腔引流管方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郑佳昕 姜秀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7期327-328,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164例,随机分为A(59例)、B(54例)、C(51例),分别给予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导管固定装置固定、3M医用透气胶布蝶形交叉固定... 目的探讨不同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在肝胆外科护理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肝胆外科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患者164例,随机分为A(59例)、B(54例)、C(51例),分别给予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导管固定装置固定、3M医用透气胶布蝶形交叉固定。结果A组脱管率、胶布过敏率(0.00%,0.00%)均低于B组(1.85%、3.70%)、C组(11.76%、15.69%),B组低于C组(P<0.05);A组固定材料更换时间较B、C组长(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中,采用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法固定腹腔引流管固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 肝胆外科 3M弹力胶布高举平台固定 导管固定装置固定 3M医用透气胶布蝶形固定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郑佳昕 姜秀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0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5例择期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57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5例择期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57例,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55%、对照组为84.21%(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可减缓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肝胆外科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原 邹德财 +1 位作者 吴春齐 宣伟光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治疗 外科手术 胸腺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佳昕 姜秀琴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3期244-245,共2页
目的比较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101例择期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50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高于对照组,情感功能低... 目的比较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101例择期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50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高于对照组,情感功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80%、对照组为12.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21%、对照组为96.00%(P>0.05)(48/50)。结论在肝胆外科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均可促进患者恢复,但前者对患者躯体、认知功能更有效,后者则对情感功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个体化护理 肝胆外科 预后效果
下载PDF
B超导航(实时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定位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晓楠 于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84-1987,共4页
神经影像导航是神经外科的一门新技术,是神经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与高性能电子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它把病人的影像资料和术中位置结合起来,准确地显示出颅内病变的三维空间及临近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
关键词 B超导航 术中定位
下载PDF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及皮下组织封闭联合PCEA用于胸外科患者的术后镇痛 被引量:1
12
作者 疏楠 许凝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931-932,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CL)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外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例行传统开胸肺癌及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组(CL组)和单纯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两组。术毕,CL组由术者实施CL20 ml肋间神经阻... 目的:探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CL)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外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例行传统开胸肺癌及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组(CL组)和单纯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两组。术毕,CL组由术者实施CL20 ml肋间神经阻滞及切口皮下封闭,范围包括胸部切口上、下两个肋间以及皮下组织。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PCEA药物:芬太尼3μg/kg加0.125%布比卡因4支,用NaCl溶液稀释至总量100 ml。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72 h、4 d、5 d、6 d、7 d Prince2Henry(P2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下床时间、杜冷丁用量,并监测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结果:CL组各时点P2H疼痛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低于E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术后PCA次数及杜冷丁用量明显少于E组;术后出现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例数少于E组;术后血压、心率升高幅度低于E组。结论:关胸前施行CL肋间神经阻滞能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硬膜外等镇痛药用量、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更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阻滞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 患者自控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传统开胸手术
下载PDF
10例肩胛骨骨折并锁骨骨折病人的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海东 曾伟锋 +1 位作者 童致虹 梁武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6期138-138,共1页
对于肩胛骨骨折并锁骨骨折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恢复肩胛骨和肩关节的解剖结构,稳定骨折,缩短肩关节制动及外固定时间,便于早期锻炼,恢复关节功能。我院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板内固定治疗10例肩胛骨骨折合并锁骨骨折,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锁骨骨折 骨外科 手术
下载PDF
腹部皮瓣与其它皮瓣在外科应用中的比较(附323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武 杨卫东 +1 位作者 韩建平 梁威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33-34,共2页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各类皮瓣层出不穷,应用也愈加广泛。各种用于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各有利弊,本文仅就我科常用的几种皮瓣做一比较。自1995年以来,我科以各种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共323例,对各类皮瓣的临床应用有了...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各类皮瓣层出不穷,应用也愈加广泛。各种用于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各有利弊,本文仅就我科常用的几种皮瓣做一比较。自1995年以来,我科以各种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共323例,对各类皮瓣的临床应用有了初步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皮瓣 外科皮瓣 比较 手部创面
下载PDF
单腔中心静脉插管分流防治下肢缺血1例报告
15
作者 张庆华 庄熙晶 何学志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1期9-9,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老年女性,72岁。体重47 kg,体表面积1.50m^2。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入院。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返流,左房血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级。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左房取... 1资料与方法 老年女性,72岁。体重47 kg,体表面积1.50m^2。患者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入院。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重度狭窄,三尖瓣重度返流,左房血栓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级。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左房取栓+左房折叠+三尖瓣成型术。术后顺利脱离体外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下肢缺血 分流
下载PDF
甲亢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张春福 王建良 +2 位作者 娄礼广 陈宏伟 丛培雨 《医师进修杂志》 1992年第6期18-19,共2页
我们从1984年~1990年对20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在作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治疗,术后甲亢性心脏病均得到了纠正且无并发症。随访1~7年无1例复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女17例,男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 我们从1984年~1990年对20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在作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治疗,术后甲亢性心脏病均得到了纠正且无并发症。随访1~7年无1例复发,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女17例,男3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0岁,平均48岁。原发甲亢7例,继发甲亢13例,从出现甲亢症状至合并心脏病的时间为1~9年。平均4年。20例病人均有心房颤动,其中心脏扩大5例,有心力衰竭2例为女患,均为继发甲亢,年龄为55岁和4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甲亢性 手术
下载PDF
胰腺损伤47例外科治疗
17
作者 娄礼广 温冰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胰腺损伤 外科治疗 诊断 手术方式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王玺胜 何学志 +2 位作者 梁永才 宣伟光 吴春齐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总结 7例胸主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7例病人中胸降主动脉瘤 2例 ,主动脉根部瘤 (马凡综合征 ) 2例 ,夹层动脉瘤 3例 ,均为II型夹层动脉瘤 ,其中 1例合并冠心病 ,前降支单支病变。胸降主动脉瘤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 目的 :总结 7例胸主动脉瘤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7例病人中胸降主动脉瘤 2例 ,主动脉根部瘤 (马凡综合征 ) 2例 ,夹层动脉瘤 3例 ,均为II型夹层动脉瘤 ,其中 1例合并冠心病 ,前降支单支病变。胸降主动脉瘤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人工血管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和II型夹层动脉瘤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手术 ,其中 1例采用带管道无支架生物瓣 ,同时行冠脉搭桥手术。结果 :6例存活 ,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 :在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中 ,Bental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外科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体外循环管理 ,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血液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手段。带管道无支架生物瓣对老年人及抗凝有禁忌或主动脉根部较小者更适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瘤 人造血管置换术
下载PDF
发展中西医结合外科的思路
19
作者 李文银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4期697-69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外科 思路
下载PDF
颅脑外科手术后并发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伟 陈欣 +1 位作者 于军 李旭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277-278,共2页
目的总结颅脑外科手术后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颅脑外科手术后出现GBS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在确诊GBS后,均立即运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和甲强龙冲击治疗,病人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颅脑外科... 目的总结颅脑外科手术后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颅脑外科手术后出现GBS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在确诊GBS后,均立即运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和甲强龙冲击治疗,病人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颅脑外科术GBS早期临床症状特异性低,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当出现无法解释的肌无力症状时,应尽早进行脑脊液和肌电图的检查,从而明确诊断,尽早使用丙种球蛋白和激素冲击治疗,对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外科手术 脑脊液 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