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实用价值(附287例诊断分析)
1
作者 王守东 孔祥响 徐鸰鸽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超声检查287例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21例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发现病变以胃和食管隆起性病变较多,在检查中各占总数58.19%和28.92%,常见的隆起性...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超声检查287例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21例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发现病变以胃和食管隆起性病变较多,在检查中各占总数58.19%和28.92%,常见的隆起性病有:黏膜下肿瘤、静脉球、壁外压迫、息肉、异位胰腺等。结论内镜超声可以初步判断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的性质,为黏膜下肿物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上消化道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根据食物特异性IgG剔除相应食物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付胜军 董江亭 +2 位作者 徐鸽鸽 孔祥响 陈智颖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2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根据食物特异性IgG剔除相应食物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IgG〉50U/ml为阳性。将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正确饮食组(剔除食物IgG测... 目的评价根据食物特异性IgG剔除相应食物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行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水平,IgG〉50U/ml为阳性。将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正确饮食组(剔除食物IgG测试阳性的食物)和替代饮食组(安慰性地剔除相同数量食物,但并不剔除IgG测试阳性的食物),持续12周,根据症状减轻程度评测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有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阳性,总阳性率为100%,根据食物特异性IgG剔除相应食物12周后,正确饮食组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201.54±64.75)分]与替代饮食组[(271.23±75.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饮食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与初始时[(368.82±69.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食物特异性IgG剔除相应食物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有意义的,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 消化系统疾病 食物不耐受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爱丽 苏华 +2 位作者 亓麟 王海鸿 陈明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7期224-225,共2页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有效率高(87.50%)、不良反应低(8.33%);心理相关指标均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病情的发展,降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舒适护理 护理研究 应用分析
下载PDF
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同期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随机选取同期60例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未发生再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病因及入院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血红蛋白(81.5±6.8)g/L及血小板计数(110.5±12.5)×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3.1±9.4)g/L、(164.7±11.9)×10^9/L,凝血酶原时间(18.3±3.9)s及血尿素氮(17.5±2.5)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2±2.1)s、(8.9±1.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休克率为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入院时出血时间为(4.12±0.22)h,显著长于对照组的(2.12±0.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患者入院时休克、入院时出血时间均为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患者入院时休克、入院时出血时间是消化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对再出血现象进行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治疗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丁酸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朝晖 张倩洁 曹先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09-3011,共3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丁酸钠对大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两药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ELISA检测其对尿激酶系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丁酸钠对大肠癌HCT-116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两药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ELISA检测其对尿激酶系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显示TGF-β1与丁酸钠均能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两药联用可使其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强。FCM显示两药均能使G1期细胞比例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药联用可使其作用不同程度的增强。TGF-β1能够上调UPA活性和PAI-1水平(P<0.05),丁酸钠则抑制UPA活性(P<0.05),对PAI-1水平无明显影响。丁酸钠可部分抑制TGF-β1引起的UPA活性的增加(P<0.05),而对PAI-1无明显影响。结论:TGF-β1与丁酸钠均可以抑制大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及阻止细胞周期的进展,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同时TGF-β1与丁酸钠可通过调节尿激酶系统影响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与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TGF-Β1 丁酸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下载PDF
GST-π与p53在大肠癌和肠道异型增生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孔辉 李菁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1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p53在大肠癌和肠道异型增生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大肠癌、40例肠道异型增生、20例正常肠道黏膜组织中GST-π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大肠癌、40例肠道异型...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p53在大肠癌和肠道异型增生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大肠癌、40例肠道异型增生、20例正常肠道黏膜组织中GST-π与p53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大肠癌、40例肠道异型增生病变、20例正常肠道黏膜组织中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52.5%和15.0%,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47.5%和0,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者GST-π阳性率高于p53阴性者。结论肠道病变由正常黏膜、异型增生向恶性变化的过程中,组织内GST-π与p53也逐渐升高,说明GST-π与p53和肠道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工肝联合护肝药物治疗毒蕈中毒性肝炎3例报告
7
作者 徐鸰鸽 陈智颖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回顾毒蕈中毒性肝炎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3例重度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用4周。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肝联合护肝药物治... 目的回顾毒蕈中毒性肝炎的综合救治经验。方法3例重度毒蕈中毒致中毒性肝炎患者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用4周。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工肝联合护肝药物治疗毒蕈中毒性肝炎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中毒 肝损害 人工肝 复方甘草酸苷
下载PDF
腺口形态的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8
作者 李菁华 赵俊军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0-191,197,共3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腺口形态在胃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早期胃癌手术标本28例共33个病灶的PCNA及抑癌基因蛋白P53的表达情况,并用实体显微镜技术观察胃黏膜腺口形态的变化。[结果]胃黏... [目的]探讨胃黏膜腺口形态在胃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早期胃癌手术标本28例共33个病灶的PCNA及抑癌基因蛋白P53的表达情况,并用实体显微镜技术观察胃黏膜腺口形态的变化。[结果]胃黏膜的腺口形态分为Ⅰ、Ⅲs、ⅢL、Ⅳ与Ⅴ型;Ⅰ型的92.6%、ⅢL型的95.7%组织学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形态;Ⅲs型、Ⅰ型的7.4%及Ⅳ型的57.1%表现为肠上皮化生;ⅢL型的4.3%、Ⅳ型的38.8%、Ⅴ型的15.2%组织学上表现为异型增生,其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3.88%、34.37%和49.21%(P<0.05),Ⅳ型有10.53%、Ⅴ型有60%出现P53阳性表达(P<0.01);Ⅳ型的4.1%和Ⅴ型的84.8%组织学上表现为癌,其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41.63%和49.76%(P>0.05),Ⅴ型有50%出现P53阳性着色。[结论]早期胃癌的基本腺口形态为Ⅳ型与Ⅴ型,在胃癌多阶段发生过程中,腺口形态按一定规律变化,并且伴随基因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突变型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腺口形态
下载PDF
胃黏膜腺口形态的改变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9
作者 李菁华 赵俊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7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胃癌诊断 早期发现 胃黏膜 形态 组织学基础 恶性肿瘤 研究对象 癌旁组织 早期胃癌 内镜所见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对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爱丽 苏华 +2 位作者 陈旭园 张爽 娄依忱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8期149-150,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40,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40,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试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营养改善情况评分、病情改善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内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相关指标,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临床护理路径 内镜治疗 自我管理能力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62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杨敏 方红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 糖尿病 临床特点 饮食疗法 糖尿病酮症
下载PDF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学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研究评估结肠息肉治疗中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中均行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00例患者共有625颗结肠息肉,手术一次性切除603颗,一次性成功切... 目的研究评估结肠息肉治疗中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治疗中均行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300例患者共有625颗结肠息肉,手术一次性切除603颗,一次性成功切除率为96.48%(603/625);平均手术时间为(21.82±7.3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08±0.7)d;其中术后发生腹胀4例(1.33%),消化道出血3例(1.00%),病灶出血5例(1.67%),结肠穿孔3例(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15/300)。结论在结肠息肉的治疗中,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有着较高的切除率,而且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更容易恢复,临床中值得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术 结肠息肉 结肠穿孔
下载PDF
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爱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9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究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腹部胀气、肛门便意、肠穿孔、肠出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提升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构建和谐稳定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镜 结肠息肉切除术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无痛胃镜对早期胃癌诊断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尹雪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9期81-83,共3页
目的对早期胃癌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90例早期胃癌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实验组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比两组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心肺功... 目的对早期胃癌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采取无痛胃镜检查后的整体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90例早期胃癌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个人意愿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实验组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比两组胃镜检查过程中的心肺功能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常规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36<0.05)。实验组患者的HR(65.3±2.1)次/min、DBP(69.5±7.1)mm Hg(1 mm Hg=0.133 kPa)、SBP(93.8±4.1)mm Hg均低于常规组的(83.1±7.4)次/min、(85.5±9.1)mm Hg、(131.6±12.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5.56%高于常规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更显著,既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率,同时在检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早期胃癌 安全性 心肺功能指标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早期胃癌内镜、病理检查特征及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雪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内镜、病理检查早期胃癌的特征以及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进行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浸润深度分为黏膜内癌组(92例)和黏膜下癌组(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 目的研究内镜、病理检查早期胃癌的特征以及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进行活检、手术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浸润深度分为黏膜内癌组(92例)和黏膜下癌组(3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内镜、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病变部位及病变大小。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症状、内镜形态学分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内癌组病变部位主要在下部,占比79.348%,病变<2 cm占比78.261%,均高于黏膜下癌组的28.947%、2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通过内镜和病理检查能够更好地诊断早期胃癌疾病,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 病理检查 浸润深度 特征
下载PDF
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辛悦 于立辉 张秀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以提高PGL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经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的35例PGL,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5例PGL...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内镜下表现与病理特征,以提高PGL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经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的35例PGL,对其内镜下表现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5例PGL患者中,19例(54.3%)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型,11例(31.4%)为隆起型,5例(14.3%)为平坦型,不同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54.3%)累及胃窦,12例(34.3%)累及胃体和胃底,4例(11.4%)累及胃角,不同部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行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其中10例(83.3%)镜下观察病灶处微血管呈"树样表现"(tree-like appearance,TLA)。35例PGL患者中病理类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3例(65.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12例(34.3%)。23例胃原发DLBCL包括非生发中心型(non-GCB)13例,生发中心型(GCB)10例,其中5例(21.7%)为MALT淋巴瘤转化的DLBCL。MALT淋巴瘤患者中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率高于DLBCL患者[83.3%(10/12)比47.8%(1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L内镜下以溃疡型多见,以DLBCL和MALT淋巴瘤为主要病理组织学类型,内镜活检病理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胃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鼻胆管引流在预防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学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8期43-44,共2页
目的探究鼻胆管引流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ERCP手术同时实施鼻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ERCP手术... 目的探究鼻胆管引流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行ERCP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在ERCP手术同时实施鼻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ERCP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腹痛、黄疸以及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疗后胰腺炎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为(2.36±0.26)d,腹痛消失时间为(1.89±0.14)d,黄疸消退时间为(5.86±1.48)d,食欲不振缓解时间为(3.46±0.88)d;对照组患者发热消失时间为(5.32±0.11)d,腹痛消失时间为(4.41±0.23)d,黄疸消退时间为(8.49±2.55)d,食欲不振缓解时间为(7.14±0.42)d;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食欲不振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335、62.782、5.984、25.317, P<0.05)。观察组患者胰腺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 P=0.000<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淀粉酶含量为(55.84±16.39)U/L,术后6 h血清淀粉酶含量为(254.38±112.18)U/L,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含量为(106.59±29.86)U/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淀粉酶含量为(56.14±15.21)U/L,术后6 h血清淀粉酶含量为(416.35±135.16)U/L,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含量为(198.34±54.16)U/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淀粉酶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0, P=0.928>0.05);术后6 h及12 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6、9.952, P=0.000、0.000<0.05)。结论鼻胆管引流术在ERCP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降低胰腺炎的发生率,快速缓解患者手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异常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胆管引流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下载PDF
血清PG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66-67,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另选取身体健康的正常人40例设为正常组。均进行血清PG检测,比较胃癌组与正常组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PGⅠ/PG...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胃癌患者设为胃癌组,另选取身体健康的正常人40例设为正常组。均进行血清PG检测,比较胃癌组与正常组的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PGⅠ/PGⅡ,胃癌组术后复发患者与术后未复发患者PGⅠ、PGⅡ及PGⅠ/PGⅡ,胃癌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正常组的PGⅠ为(55.30±15.36)μg/L,PGⅡ为(26.60±11.50)μg/L,PGⅠ/PGⅡ为(2.65±2.01)。胃癌组的PGⅠ为(38.30±23.36)μg/L,PGⅡ为(20.60±10.50)μg/L,PGⅠ/PGⅡ为(1.65±0.41)。胃癌组的PGⅠ、PGⅡ、PGⅠ/PGⅡ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术后复发39例,未复发41例。复发患者PGⅠ为(11.30±1.36)μg/L,PGⅡ为(4.60±0.54)μg/L,PGⅠ/PGⅡ为(3.01±1.01)μg/L。未复发患者PGⅠ为(44.30±12.36)μg/L,PGⅡ为(9.60±7.50)μg/L,PGⅠ/PGⅡ为(4.62±2.41)μg/L。未复发患者PGⅠ、PGⅡ、PGⅠ/PGⅡ均高于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胃癌组未复发患者的身体机能、情绪波动、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74.69±11.79)、(79.69±3.54)、(75.48±3.62)分,高于胃癌组复发患者的(67.35±8.49)、(69.61±3.73)、(69.48±5.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监测对于胃癌早期患者的诊断明确和术后患者病情监测的效果明显,能有效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有效、及时的治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癌 术后监测
下载PDF
胃镜联合药物治疗胃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19
作者 马学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胃镜联合药物治疗胃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150例胃出血患者,根据掷骰子点数大小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胃镜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 目的分析胃镜联合药物治疗胃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150例胃出血患者,根据掷骰子点数大小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75例。常规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胃镜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为(30.18±12.19)h,住院时间为(9.93±2.03)d;常规组患者止血时间为(49.02±13.48)h,住院时间为(12.45±2.19)d;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血显效5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33%;常规组患者止血显效30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联合药物治疗胃出血临床效果较优,不仅能大大缩短止血时间,且能有效控制患者胃出血症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出血 胃镜 曲肽 奥美拉唑
下载PDF
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雪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0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胃镜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胃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胃镜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中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为2018年8月~2019年8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研究组(常规治疗+胃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72h内出血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较高,治疗后72h再出血情况对比,研究组较低,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胃镜治疗能够提升止血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消化性溃疡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