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桑内酯致痫大鼠海马区GABA和Glu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内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丽 郑德枢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1期27-29,34,共4页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癫痫鼠脑海马内不同时间段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之间的时空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癫痫发生不同时间段的鼠脑海马区进行GABA和Glu的标记。结果癫痫发作...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癫痫鼠脑海马内不同时间段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之间的时空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癫痫发生不同时间段的鼠脑海马区进行GABA和Glu的标记。结果癫痫发作前期及间歇期,海马区GABA和Glu在神经胶质内聚集明显,而癫痫发作期,GABA和Glu在神经元内聚集明显。结论癫痫发作过程中,GABA和Glu存在一个从神经胶质转移到神经元后再转移到神经胶质的过程,这个时空变化提示可以从阻断这种转移方面开辟癫痫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桑内酯 海马 GABA GLU 神经元 神经胶质
下载PDF
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和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政平 李学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3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入院时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梗死面积...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入院时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脑梗死面积为指标,分别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NT-pro BNP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为(360.8±32.4)mg/ml、NT-pro BNP水平为(2370.6±66.3)ng/L,高于对照组的(138.2±28.4)mg/ml、(130.2±22.8)ng/L,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NT-pro BNP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死亡病例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 BNP水平高于存活病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NT-pro BNP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B型脑钠肽前体 预后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酒精所致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和治疗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初海鹰 王昊 +4 位作者 王剑锋 张利 纪军 朱晓钰 金伟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酒精所致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70只共分四组:对照组10只,酒精组20只,EGB20只,EGB预防+治疗组20只。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各组大鼠跖肌的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酒精所致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及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70只共分四组:对照组10只,酒精组20只,EGB20只,EGB预防+治疗组20只。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各组大鼠跖肌的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酒精组的细胞凋亡率、跖肌的MDA含量和iNOS活性升高,SOD和GSH-Px活性下降。EGB干预后,细胞凋亡率较酒精组下降,跖肌的MDA含量和iNOS活性降低下降,SOD、GSH-Px活性升高。EGB761预防配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的效果。结论EGB761对酒精所致大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及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对骨骼肌细胞凋亡率,MDA,SOD,GSH-Px和iNOS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 细胞凋亡 银杏叶提取物 大鼠
下载PDF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剑锋 齐珊珊 +3 位作者 王永平 钟丽珍 张利 初海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并探讨受损原因。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大鼠骨骼肌各抗氧化指标(SOD、GSH-Px、MDA)、线粒体膜蛋白细胞色素C、线... 目的研究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并探讨受损原因。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大鼠骨骼肌各抗氧化指标(SOD、GSH-Px、MDA)、线粒体膜蛋白细胞色素C、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的表达减少,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线粒体发生损伤,提示与活性氧(ROS)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 线粒体膜流动性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双轨模式教学法(案例式与PBL式)在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奔 程学英 +5 位作者 刘丹丹 谷雪明 曹华军 李岩 范颖 孟秀香 《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索新医学教育背景下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共14个班级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传统教学与双轨制教学各7个班级,在教学大纲内容指导下进行分别授课,统计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 目的探索新医学教育背景下适合临床医学专业实验诊断学实验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共14个班级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传统教学与双轨制教学各7个班级,在教学大纲内容指导下进行分别授课,统计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与接受水平。结果通过将案例式与问题导向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较好地实现从重多媒体应用的教学模式向重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转变、从灌输式的的教学模式向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转变。结论将案例式与PBL式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能够起到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模式 案例式 问题导向教学法 实验诊断学 实践
下载PDF
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程学英 赵华 +2 位作者 刘艳丽 张秀丽 刘奔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7期465-466,共2页
目的吞咽治疗仪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苦难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吞咽治疗仪组。各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流质饮食,在此基础上,吞咽治疗仪组患者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15d后两... 目的吞咽治疗仪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苦难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吞咽治疗仪组。各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流质饮食,在此基础上,吞咽治疗仪组患者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15d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治疗仪 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下载PDF
帕金森病应用美多芭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政平 吴琼 +1 位作者 李学锋 张大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片(美多芭)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美多芭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美多芭与盐酸司来吉兰进行治疗。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 目的分析多巴丝肼片(美多芭)联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美多芭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美多芭与盐酸司来吉兰进行治疗。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统计、比较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精神状态、日常活动、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状态、日常活动、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72±0.58)、(7.21±1.42)、(18.40±2.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6±1.08)、(9.58±2.33)、(25.52±3.69)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多芭与盐酸司来吉兰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司来吉兰 多巴丝肼片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用于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颖毅 潘吉勇 +1 位作者 宋永蔚 赵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评价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356例经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或常规分层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小切... 目的评价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356例经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随机采用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或常规分层法,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单层缝合组)行化脓性,坏疽性阑尾切除术的病人,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切口分层缝合法组(分层缝合组)(P<0.01),而在术后疼痛程度方面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单纯性阑尾炎切除病人中,常规切口分层缝合法与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比较,临床效果无优越性(P>0.05)。结论右下腹小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切口美观,创伤小,病人恢复快以及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并可做为阑尾切除术的标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腹膜外单层缝合 小切口
下载PDF
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华 钟丽珍 张大伟 《当代医学》 202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与观察组67例(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比较两组血浆比黏度、纤... 目的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与观察组67例(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比较两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球压积、全血比黏度、LDL、HDL、TG、TCHOL、颈动脉斑块积分、病死率、缺血性脑血管复发率、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脑梗死复发率指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LDL、HDL、TG、TCHO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血球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颈动脉斑块积分、病死率、缺血性脑血管复发率、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率、脑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并加用普罗布考方法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降低患者脑梗死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拜阿司匹林 脑梗死再发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后头痛、头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美娇 崔利 +1 位作者 程政平 赵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梗死后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梗死后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水平,治疗前后头痛评分、头晕程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MARAA、MARAD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MARAA、MARAD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1.3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52±1.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晕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89,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头痛、头晕患者的治疗,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低头痛头晕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痛头晕 养血清脑颗粒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与李金斯坦疝修补术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颖毅 潘吉勇 +1 位作者 宋永蔚 赵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7期177-178,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两种术式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出其优缺点。方法:2007年8月~2009年8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13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随机采用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或李金斯坦疝修补... 目的:通过比较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和李金斯坦疝修补术两种术式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出其优缺点。方法:2007年8月~2009年8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13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随机采用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或李金斯坦疝修补术,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组其局部异物感、术后复发率等方面优于李金斯坦疝修补术(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较李金斯坦疝修补术后异物感轻、术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膜前修补 前入路
下载PDF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美娇 崔利 +1 位作者 赵华 钟丽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4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伴有失语的急性脑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伴有失语的急性脑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失语指数(AQ)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47±2.56)分,治疗后为(7.27±2.0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54±2.47)分,治疗后为(10.09±2.58)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AQ评分为(67.45±2.11)分,治疗后为(85.57±3.14)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AQ评分为(66.69±1.98)分,治疗后为(74.56±2.87)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失语患者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减轻患者失语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脑梗死 失语
下载PDF
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所致类固醇肌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艳丽 钟丽珍 +1 位作者 程学英 张大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引发类固醇肌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肌炎出现类固醇肌病的患者,采用肌活检方法予以鉴别诊断处理。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苏木精-伊红方式染色,肌纤维在大小上呈不等显示,... 目的探讨肌活检在激素治疗肌炎引发类固醇肌病患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肌炎出现类固醇肌病的患者,采用肌活检方法予以鉴别诊断处理。观察应用效果。结果应用苏木精-伊红方式染色,肌纤维在大小上呈不等显示,对部分萎缩纤维发生的改变进行观察,为"小角化"状,核内移<3%14例,>3%6例。肌周核轻度增多14例,增多不明显6例。肌纤维无明显新生及坏死、变性现象14例,均有程度不等的纤维坏死和变性6例,与皮肌炎一致。采用COX方式、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ADHTR)方式、三磷酸腺苷酶(ATPase)方式染色均显示,Ⅱ型纤维存在选择性萎缩现象,应用ATP 4.6、9.6予以观察,主要为ⅡB型纤维发生萎缩。结论临床类固醇肌病多在患者糖皮质激素应用数周或数月后发生,主要表现为下肢近端肌萎缩和肌无力,肌活检可显示Ⅱ型纤维选择性萎缩特点,利于鉴别其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活检 激素 肌炎 类固醇肌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亚急性应激状态下机体免疫应答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学英 赵华 +2 位作者 刘艳丽 张秀丽 刘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建立KM小鼠亚急性应激模型,研究亚急性应激状态下机体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实施心理应激、躯体应激模型。动态定量检测小鼠体内抗卵清蛋白抗体的水平。结果两组小鼠免疫功能均下降。结论亚急性应激对机体免疫应答有可检出的动态改变,... 目的建立KM小鼠亚急性应激模型,研究亚急性应激状态下机体免疫应答情况。方法实施心理应激、躯体应激模型。动态定量检测小鼠体内抗卵清蛋白抗体的水平。结果两组小鼠免疫功能均下降。结论亚急性应激对机体免疫应答有可检出的动态改变,提示亚急性应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应激间影响下,想要衡量对亚急性应急过程中的脑、中枢神经系统改变情况,可用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应激 免疫应答 应激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华 钟丽珍 +1 位作者 王剑锋 张颖毅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6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V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120例VD患者按收入病房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高压氧)和对照组(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以MMSE、MoC...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VD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120例VD患者按收入病房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高压氧)和对照组(高压氧)。治疗前后分别以MMSE、MoC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智力障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采用南京聚力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产的试剂盒及方法,分别测定治疗组、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NOS活性。并对两组VD患者NOS含量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VD患者血浆中NOS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经过14天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67.2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3)经过14天的治疗,治疗组血浆NOS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依达拉奉辅助高压氧治疗VD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其疗效可能与其改善脑循环、同时降低NOS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依达拉奉 高压氧
下载PDF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92-93,共2页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降纤、抗凝等对...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降纤、抗凝等对症治疗,同时增加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为(0.049±0.011)mm,斑块面积为(0.065±0.013)cm^2,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0.078±0.012)mm、(0.087±0.014)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甘油三酯(TG)为(2.01±0.63)mmol/L、总胆固醇(TC)为(4.42±1.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62±0.49)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52±0.17)m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5±0.33)、(5.76±0.93)、(3.16±0.59)、(1.40±0.22)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治疗中增加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缓解血脂水平异常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下载PDF
TCD在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中动脉...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参数变化诊断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2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大脑后动脉、中动脉以及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阻抗指数。结果研究组检查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34.69±2.62)cm/s,搏动指数为(0.99±0.02),阻抗指数为(0.55±0.08);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65.62±4.58)cm/s,搏动指数为(1.06±0.05),阻抗指数为(0.62±0.09);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52.34±6.35)cm/s,搏动指数为(1.03±0.25),阻抗指数为(0.59±0.03)。对照组检查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43.61±3.51)cm/s,搏动指数为(0.59±0.06),阻抗指数为(0.31±0.01);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74.51±5.36)cm/s,搏动指数为(0.76±0.06),阻抗指数为(0.41±0.05);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为(60.35±5.12)cm/s,搏动指数为(0.79±0.06),阻抗指数为(0.41±0.02)。研究组患者大脑后动脉、中动脉及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及阻抗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准确了解患者脑血流参数的变化情况,可根据实际血流参数变化情况制定相适合的治疗措施,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血流参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丽珍 赵华 +1 位作者 王剑锋 徐涛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6期81-81,共1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3天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3天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治疗前、治疗后14天抽血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水平,健康对照组抽血检测1次。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水平治疗前后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依达拉奉组在治疗后血清MMP-9、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结论 MMP-9、TNF-α与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依达拉奉可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TNF-α水平,具有减轻炎症反应和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MMP-9 TNF-Α 依达拉奉
下载PDF
纤溶系统及共刺激分子在炎性肌病发病机制的作用分析
19
作者 刘艳丽 赵华 +2 位作者 张美娇 程政平 王剑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2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炎性肌病发病机制中纤维系统及共刺激分子的作用。方法 20只雌性英国短毛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AM组,各10只。对照组以CFA 0.25 ml+等体积PBS为免疫物,行6次免疫;EAM组以CFA0.25+等体积的纯化兔肌球蛋白10 ml/L作免疫物,行6次... 目的探讨炎性肌病发病机制中纤维系统及共刺激分子的作用。方法 20只雌性英国短毛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AM组,各10只。对照组以CFA 0.25 ml+等体积PBS为免疫物,行6次免疫;EAM组以CFA0.25+等体积的纯化兔肌球蛋白10 ml/L作免疫物,行6次免疫。观察组织形态学和临床表现变化。结果 EAM组临床评分为(1.40±0.73)分,病理学评分为(1.70±1.05)分,提示为轻-中度炎症。免疫组化表明,对照组,即正常肌组织不对MMP-9和u PA表达,但有少许小血管表达。而EMA组的炎性细胞、坏变肌纤维包绕的小血管内皮细胞、炎性细胞、非坏死肌纤维均有明显表达。结论针对炎性肌病发病机制中纤溶系统及共刺激分子作用展开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如提高纤维蛋白含量,在治疗特发性肌炎中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系统 共刺激分子 炎性肌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脑组织损伤影响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刘艳丽 张钦迟 +3 位作者 王延平 王璐 崔利 王剑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3期283-284,共2页
目的初步研究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脑组织的损伤影响。方法 45只健康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五组,每组9只。分别予以不同处理,比较各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并进行免疫印迹分析... 目的初步研究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对急性脑梗死脑组织的损伤影响。方法 45只健康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正常组、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五组,每组9只。分别予以不同处理,比较各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并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研究A、B、C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4.01%、19.79%、10.18%,对照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为19.80%,与对照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比较,研究A、C组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分析中正常组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于0.5、1.5 h时,gp91phox,p67phox,p47phox蛋白表达上调、4 h时蛋白表达下调。经夹竹桃麻素预处理后,仅研究C组的p67pho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夹竹桃麻素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应激以抑制缺血区及再灌注区氧化自由基释放,并稳定血脑屏障,从而缩小脑梗死面积,延缓脑梗死损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夹竹桃麻素 NADPH氧化酶 自由基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