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妇女安全用药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情况 被引量:1
1
作者 邓多 郭铁建 +1 位作者 孙旭 李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167-169,共3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用药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用药态度、行为,促进妊娠期合理用药。方法对2019年7月至9月来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进行检查的360名孕妇进行孕期用药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孕期用药比例...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用药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用药态度、行为,促进妊娠期合理用药。方法对2019年7月至9月来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体育新城院区进行检查的360名孕妇进行孕期用药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受访者孕期用药比例达99.17%。用药态度谨慎,安全用药常识掌握良好,但具体药品安全知识匮乏,用药依从性较差。获取安全用药知识渠道多元化,咨询医师或药师占比69.72%,网络获取信息占64.44%。妊娠期自主选购药品比例较高,达36.94%。结论鼓励开展多元化安全用药教育,提升妊娠期妇女用药水平,促进妊娠期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妇女 安全用药 知识 态度 行为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下载PDF
天葵菌毒清颗粒气相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
2
作者 苏翔 刘婷婷 +4 位作者 李紫玉 赵旻 王淼 赵春杰 吴际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1-737,共7页
目的建立天葵菌毒清颗粒(TKJDQG)挥发油的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并对棕榈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DB5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为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进样口温度250℃;采用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氮... 目的建立天葵菌毒清颗粒(TKJDQG)挥发油的气相色谱(GC)指纹图谱并对棕榈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DB5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FID为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80℃;进样口温度250℃;采用程序升温;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流速2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10批样品共标定了25个共有峰,相似度≥0.98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可用于天葵菌毒清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葵菌毒清颗粒 挥发油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儿科常用H_(1)抗组胺药处方审核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利华 刘璐 +38 位作者 陈慧颖 蔡和平 葛文彤 韩志英 皇惠杰 季兴 贾运涛 菅凌燕 姜楠楠 李中 李莉 梁华 刘传合 卢庆红 卢旭 马俊娥 缪静 任艳丽 尚云晓 申昆玲 孙华君 孙金峤 孙燕燕 汤建萍 王红 王良录 王晓川 喜雷 徐华 徐子刚 闫美兴 殷勇 张胜男 张中平 赵昕 赵德育 周薇 向莉 王晓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3-739,共7页
H_(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在儿科的安全合理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且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H_(1)抗组胺药的处方审核相关的指导文件。现从H_(1)抗组胺药在儿科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以及... H_(1)抗组胺药广泛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但在儿科的安全合理应用仍存在诸多挑战,且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使用H_(1)抗组胺药的处方审核相关的指导文件。现从H_(1)抗组胺药在儿科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给药途径、患儿的病理生理特性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_(1)抗组胺药 儿童 过敏性疾病 处方审核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鹏 武文慧 吉柳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4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 目的:观察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观察组采用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生命质量[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定量表(MENQOL)]评分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52/53),高于对照组的83.02%(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H、FS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E_(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和性生活症状等MEN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性激素指标水平,降低MENQOL评分,效果优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 围绝经期综合征 促黄体生成激素 卵泡刺激素 雌二醇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从中药天然产物库中挖掘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靶点极光激酶A抑制剂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天一 胡清洋 +3 位作者 东雪 辛彬 王欢欢 李中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104-3116,共13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从中药天然产物库中挖掘极光激酶A(Aurora A kinase,AURKA)抑制剂。方法搭建类药性筛选、药动学预测、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于一体的药物筛选平台,从中药化合物数据库中挖掘A...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从中药天然产物库中挖掘极光激酶A(Aurora A kinase,AURKA)抑制剂。方法搭建类药性筛选、药动学预测、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模拟于一体的药物筛选平台,从中药化合物数据库中挖掘AURKA抑制剂并通过MD模拟进行验证。结果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从Bai-TCM数据库6220种中草药的47696种中药天然化合物中筛选出5种能与AURKA结合的化合物。经MD模拟验证发现Compound X能够在AURKA抑制活性口袋中形成稳定的受体-配体二元复合物,在Compound X存在的情况下,AURKA-MYCN复合物的稳定性明显降低。结论结合多种虚拟筛选技术从中药天然产物数据库发现神经母细胞瘤治疗靶点MYCN的AURKA抑制剂Compound 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激酶A 神经母细胞瘤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妇女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构建与实践
6
作者 吉柳 武文慧 +2 位作者 郝敏 路阳 范平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19-1623,共5页
目的:建立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妇女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妊娠期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介绍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春柳院区全程化药学服务流程。自2020年9月起该院将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 目的:建立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妇女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妊娠期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介绍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春柳院区全程化药学服务流程。自2020年9月起该院将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患者纳入全程化药学服务对象,为患者建立药学服务档案,确立药学服务内容,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发育情况等。结果: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药师完成了148例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药学服务达800余次。148例患者中,未顺利分娩的患者39例,顺利分娩的患者109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6%,局部注射部位反应和皮疹、瘙痒的发生率高于说明书,不同部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说明书。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10.1%,可能跟妊娠期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有关。新生儿结局未监测到与使用低分子肝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药师对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妊娠期患者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不仅可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可回答尚存争议的科研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用药 低分子肝素 药学服务 超说明书用药
原文传递
基于MCJ靶点探讨对乙酰氨基酚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
7
作者 李哲 吉柳 +2 位作者 王睿 王丽 李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11期1013-1019,共7页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阐明基于MCJ为靶点改善儿童APAP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幼鼠、成鼠以及AML-12肝实质细胞进行前瞻性研究,将40只3~4周C57BL/6幼鼠和40只6~8周C57BL/6成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对乙酰氨基酚(APAP)致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的特点,阐明基于MCJ为靶点改善儿童APAP肝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C57BL/6幼鼠、成鼠以及AML-12肝实质细胞进行前瞻性研究,将40只3~4周C57BL/6幼鼠和40只6~8周C57BL/6成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0 h)和APAP实验组(分别作用3、6、12和24 h),每组8例。腹腔注射APAP(300 mg/kg),复制药物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制备肝组织匀浆检测氧化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Western-blot检测MCJ蛋白表达。小鼠AML-12肝实质细胞转染MCJ干扰序列,构建APAP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肝细胞活力、LDH、SOD水平。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给予APAP 3 h后幼鼠ALT、AST水平较成鼠显著升高[(105.25±18.38)U/L比(37.38±15.75)U/L、(87.38±30.68)U/L比(28.50±19.44)U/L],肝组织出现坏死损伤时间明显早于成鼠;且给予APAP 3 h后幼鼠LDH、MDA较成鼠有明显升高,GSH、SOD水平较成鼠有明显下降(1231.38±183.94)U/L比(810.50±190.64)U/L、(19.63±3.58)nmol/mg比(16.50±3.51)nmol/mg、(39.75±4.62)nmol/mg比(53.63±13.07)nmol/mg、(51.38±6.37)%比(63.25±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P 3 h幼鼠MCJ蛋白水平亦升高明显(P<0.01)。AML-12肝实质细胞敲减MCJ后,与APAP模型相比,肝细胞活力显著升高,LDH、SOD水平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与成鼠相比,幼鼠更易出现APAP肝损伤;敲减MCJ表达能够改善幼鼠APAP肝损伤。MCJ可能作为儿童APAP肝损伤早期干预的靶点,有助于为儿童APAP肝损伤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所致肝损伤 儿童 对乙酰氨基酚 靶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