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李敏 姜涛 《当代医学》 2023年第4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儿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泊酚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6mg/(kg·h)进行麻醉,实验...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儿童麻醉深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儿科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泊酚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6mg/(kg·h)进行麻醉,实验组给予丙泊酚10mg/(kg·h)进行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压和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HR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T0)时,两组DBP、S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时(T3)、拔管时(T4),实验组DBP、SB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S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T3、T4时,实验组BI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10mg/(kg·h)剂量的丙泊酚对患儿行麻醉维持效果较好,其对患儿的血压及HR影响较小,还可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儿科手术中丙泊酚的首选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麻醉深度 应激反应 儿科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蔡燕妮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2期22-26,共5页
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此外,将入组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由计算机... 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患者视为观察对象并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此外,将入组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由计算机随机生成数字1—80号)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均制定并执行常规全麻,观察组患儿均制定并执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种不同麻醉方式对应患儿的麻醉效果(不同手术阶段的生命体征、相关手术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患儿经过麻醉后,其MAP(t切皮=25.982、t复位=26.418、t术后=16.845)、HR(t切皮=43.461、t复位=49.177、t术后=21.769)等生命体征在不同手术阶段的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为稳定,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儿的相关手术临床指标(t舒芬太尼用量=2.946、t拔管时间=12.531、t唤醒时间=10.071、t术后疼痛评分=6.081、3.832)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3)2组患儿穿刺时皆无误入肠腔的案例,分别出现误入血管和误入胸膜2种不良反应,而在术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5.00%,远低于对照组的15.00%(x2=5.556),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556),家属对治疗的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x2=12.500),数据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有助于稳定其生命体征,减少镇痛药用量,促进患儿苏醒,还有助于降低其不良反应风险,缓解术后疼痛,加快患儿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股骨干骨折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手术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3
作者 管小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6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患儿,随机分为C组和U组,每组30例。C组应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U组应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全麻)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患儿,随机分为C组和U组,每组30例。C组应用常规气管插管全麻,U组应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后(T_(0))、可视喉镜置入声门即刻(T_(1))、导管进入气管即刻(T_(2))、插管后3 min(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T_(0)、T_(1)、T_(2)、T3时,两组患儿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儿清醒时间(7.39±2.25)min和拔管时间(9.44±2.72)min明显短于C组的(13.05±4.38)、(16.36±4.8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儿呛咳分级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为6.67%(2/30),低于C组的26.67%(8/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应用在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安全性高,可更快的清醒与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 喉上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小儿唇腭裂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防治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金梅花 林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防治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2021年2—4月行剖宫产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的9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0.9%氯化钠组(C组,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防治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2021年2—4月行剖宫产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的9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0.9%氯化钠组(C组,30例);艾司氯胺酮0.25 mg/kg组(K1组,30例);艾司氯胺酮0.50 mg/kg组(K2组,30例)。每组产妇在硬膜外麻醉后静脉给药,观察和记录产妇的一般情况、寒战、镇静、新生儿Apgar评分、精神症状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最终完成研究81例,C组27例,K1组28例,K2组26例。寒战评估:K1组和K2组均未发生2/3级寒战,而在C组2/3级寒战发生率分别为25.93%(7/27)和70.37% (1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估:K1组和K2组轻/中度镇静发生率分别为92.86%(26/28)和7.14%(2/28)、3.85%(1/26)和96.15%(25/26),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产妇精神症状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5和0.50 mg/kg的艾司氯胺酮均能有效防治剖宫产术实施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发生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战 剖宫产术 艾司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原文传递
全麻下快通道麻醉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于英妮 韩娜娜 潘玲玲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下快通道麻醉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行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 目的探讨全麻下快通道麻醉技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80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0例,行硬膜外复合七氟醚吸入快通道麻醉)和对照组(40例,常规静吸复合全麻)。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插管后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气管拔管即刻(T4)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对比两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血氧饱和度(SPO;)差异,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h各类麻醉药物用量,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及手术结束时两组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即刻、切皮时及拔管即刻,研究组患者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用量低于对照组,术后24h内研究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开展全麻下的快通道麻醉技术,能够显著稳定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快患者围术期恢复,降低术中及术后各类麻醉药物用量,同时安全性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通道麻醉 乳腺肿瘤 血流动力学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
6
作者 赵晓英 张姗妮 +1 位作者 周南 修玉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450-453,458,共5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烷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烷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及脑损伤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MAP-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7nAChR和HDAC6蛋白表达。结果右美托咪定改善反复七氟烷麻醉老龄大鼠认知能力,改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因子水平,增加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HDAC6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右美托咪啶减轻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α7nAChR-HDAC6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烷 神经认知障碍 α7nAChR HDAC6
原文传递
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敏 姜涛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7-59,71,共4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剂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0例。参考组给予1μg/(kg·h)的术... 目的:探究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剂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40例。参考组给予1μg/(kg·h)的术前泵注,观察组给予0.5μg/(kg·h)的术前泵注,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应激水平[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微循环指标[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_(2))、经皮氧分压(TcPO_(2))]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拔管、苏醒、应答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NE、Cor、A、TcPO_(2)水平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PC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0.5μg/(kg·h)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突出,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小、体内微循环更优,麻醉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子宫切除手术 妇科 应激 微循环
原文传递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半数有效浓度的测定
8
作者 马宝杰 任玮玮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中心(集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分别给予罗哌... 目的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中心(集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浓度0.05%(D1组)、0.06%(D2组)、0.07%(D3组)、0.08%(D4组)、0.09%(D5组)、0.10%(D6组)复合舒芬太尼0.3 mg/L。运用概率回归法(Probit)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的EC_(50)及95%CI。记录产妇分娩镇痛前、给药后30 min的宫缩疼痛强度,用数字评分量表(NRS)评价,记录产妇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恶心呕吐,分娩后头痛及胎心过缓的情况。结果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EC_(50)为0.061%,95%CI 0.051~0.067,EC90为0.081%,95%CI 0.074~0.098。六组产妇中D3组有1例出现胎心过缓,D4组有1例出现心率减慢。所有六组产妇均未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和术后头痛。结论测定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分娩镇痛EC_(50)为0.061%,95%CI 0.051~0.067,与硬膜外分娩镇痛EC_(50)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硬脊膜穿破 分娩镇痛 半数有效浓度
原文传递
布托啡诺预处理对于地塞米松引起会阴部不适症状的影响
9
作者 关义霖 姜涛 +2 位作者 赵玲 李敏 马宝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12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引起会阴部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妇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0.5 mg预处理组(B1组)...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预处理对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引起会阴部不适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行妇科择期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托啡诺0.5 mg预处理组(B1组),布托啡诺1.0 mg预处理组(B2组)和0.9%氯化钠对照组(C组)三组,每组患者30例。B1组和B2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5和1 mg,C组给予0.9%氯化钠,3 min后三组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记录三组患者会阴部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和分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B1组和B2组患者会阴部不适症状及中度会阴部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20.00%(6/30)和10.00%(3/30)比60.00%(18/30)、3.33%(1/30)和3.33(1/30)比30.00%(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B2组头晕的发生率增多[26.67%(8/30)、10.00%(3/30)比40.00%(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P=0.028)。结论布托啡诺0.5和1.0 mg预处理都可以有效抑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引起的会阴部不适症状,但是布托啡诺0.5 mg预处理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地塞米松 会阴部 不适症状
原文传递
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对晚期宫颈癌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晓平 郭显厅 +1 位作者 郭薇薇 苗丽竺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对晚期宫颈癌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治...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对晚期宫颈癌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暴发性疼痛、治疗后持续性疼痛和用药后30min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KPS改善≥10分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KPS无变化和KPS改善≤10分的患者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宫颈肿瘤 镇痛效果 舒芬太尼 咪唑安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