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任颖 刘述 +1 位作者 杨月明 刘洪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方法采用3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LS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方法采用3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LS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0.05检验水准下,有无低氧血症,有无败血症与应变量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CLS前白细胞数目,有无严重骨髓抑制在检验水准附近。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少见急重症,低氧血症和败血症是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儿内科医师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恶性血液病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血液肿瘤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月明 张世恒 +1 位作者 韩怡波 刘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96-97,共2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期间其骨髓造血被严重抑制,体内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降低,此类患儿临床感染症状较为隐匿,可能仅仅只是发热,感染病灶及病原菌往往无法完全明确.美罗培南抗菌性较为广泛,可供临床注射用于治疗肺炎、脑膜炎等各种感...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化疗期间其骨髓造血被严重抑制,体内中性粒细胞数显著降低,此类患儿临床感染症状较为隐匿,可能仅仅只是发热,感染病灶及病原菌往往无法完全明确.美罗培南抗菌性较为广泛,可供临床注射用于治疗肺炎、脑膜炎等各种感染.本研究采用美罗培南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FN)的血液系统肿瘤患儿,探析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 血液肿瘤 儿童
下载PDF
大剂量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淋安全性探讨
3
作者 韩怡波 张世恒 +1 位作者 杨月明 刘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91-92,共2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中、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以新华99方案及TOTAL-XV两种不同门冬酰胺酶使用剂量的化疗方案为分组,比较两组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中、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以新华99方案及TOTAL-XV两种不同门冬酰胺酶使用剂量的化疗方案为分组,比较两组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低白蛋白血症、胰腺炎、凝血功能异常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使用大剂量ASP化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门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培门冬酶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世恒 刘伶 +1 位作者 杨月明 韩怡波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毒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中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的毒副作用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择9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分别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观察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在治疗总缓解率和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用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化疗过程中,利用培门冬酶和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均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并导致一定毒副作用的出现,但培门冬酶治疗在用药次数和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诱导化疗 培门冬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原文传递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敏 刘伶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时期临床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免疫调节自稳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已逐渐明确,并且其失衡在诸多免疫性疾病中起着关键的...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时期临床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认为免疫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而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免疫调节自稳和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已逐渐明确,并且其失衡在诸多免疫性疾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研究肠道菌群失衡与ITP发病的关系,可以进一步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作为防治ITP的一种新的策略。该文就ITP患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肠道菌群 宏基因
下载PDF
儿童急淋大剂量甲氨蝶呤延迟解救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怡波 《医学信息》 2019年第19期143-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延迟6 h解救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高危ALL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HD-MTX治疗,根据开始使用亚叶酸钙(CF)解救... 目的探讨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延迟6 h解救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高危ALL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HD-MTX治疗,根据开始使用亚叶酸钙(CF)解救时间分为36H组及42H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常见不良反应情况及第2、3次解救后血药浓度。结果36H组患儿骨髓抑制、口腔黏膜损害、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继发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48%(44/54)、20.37%(11/54)、24.07%(13/54)、44.44%(24/54)、11.11%(6/54)、11.11%(6/54),42H组分别为88.89%(48/54)、12.96%(7/54)、16.67%(9/54)、51.85%(28/54)、7.41%(4/54)、9.26%(5/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3次解救后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患儿接受HD-MTX治疗后42 h解救与36 h解救的安全性基本一致,但延迟6 h解救可以更好的发挥MTX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亚叶酸钙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自然流产组织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远 张静 +2 位作者 刘伶 刘小雪 石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第7期596-601,共6页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联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检测分析自然流产组织,探索该联合检测手段的特点与应用,进而为自然流产发生的遗传学因素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34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流产组织,并采用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进行遗传变异情况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QF-PCR技术共检测出染色体数目异常213例,Array-CGH技术补充检出染色体结构异常24例,综合遗传学异常检出率达到68.7%(237/345),并检测出本地区常见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类型。高龄孕妇(≥35岁)与非高龄组(<35岁)、孕早期孕妇(<10周)与非孕早期组(≥10周)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比较显著增高[84.43%(141/167)比53.93%(96/178)、59.42%(205/284)比9.28%(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rray-CGH联合QF-PCR技术分析全面准确,互为补充。部分染色体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需重点检测分析。应对高龄孕产妇开展及时的产前遗传咨询与监测,对孕早期发生的流产警惕遗传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自然 微阵列分析 基因组 异常核型
原文传递
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组织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石铭 张远 +3 位作者 张静 王澍 刘伶 邵小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年第6期496-499,共4页
目的使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核型,探讨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的遗传学差异,提供遗传学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自然流产的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 目的使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组织的染色体核型,探讨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的遗传学差异,提供遗传学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为自然流产的患者,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流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618例,其中345例符合纳入标准,偶发流产133例(38.55%),复发流产212例(61.45%)。共检测出异常染色体237例,其中22号三体型(10.14%)、16号三体型(9.86%)、19号单体型(7.25%)发生率较高。复发流产组中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更低,但两组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年龄和孕周亚组分析后,单体型和三体型的染色体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核型异常在流产组织中较为常见,在复发性流产组织中,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更低,但偶发流产和复发流产患者的遗传学背景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分析 流产 自然 基因测定 流产 习惯性 偶发流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