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三踝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范佳驹 宋秀锋 +3 位作者 唐帅 时琳 王晓光 王岩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三踝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踝一体化诊治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三踝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手足踝一体化诊治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研究组采用NMES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常规20磅弹力带抗阻训练治疗4周,两组患者平衡训练2周后做步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Ankle Foot Society and Ankle,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足落地强度、动态平衡能力、步速以及跌倒风险。结果经过6周康复训练,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差、AOFAS评分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研究组的大腿周径差、AOFA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足落地强度(97.30,98.30)、动态平衡能力(91.00,92.60)、步速(99.00,100.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50,84.20)、(85.30,86.20)、(65.80,67.00)],研究组跌倒风险(1.90%,1.93%)低于对照组(9.78%,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ES对三踝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优于常规弹力带抗阻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神经肌肉电刺激 平衡功能训练 步态
下载PDF
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周锦明 于鹤 关盛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共112指)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60指)和对照组50例(52指)。对照组行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组行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共112指)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60指)和对照组50例(52指)。对照组行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组行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2组均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P<0.05)。治疗组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P<0.05)。结论Flow-through静脉皮瓣修复断指再植伴环形缺损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环形软组织缺损 Flow-through静脉皮瓣
下载PDF
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周锦明 于鹤 关盛溢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5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皮瓣选择的... 目的探讨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根据皮瓣选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静脉皮瓣修复治疗组(对照组)和指侧方皮瓣修复治疗组(观察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根据Tamai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手外观及功能进行评价,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4.4%和91.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皮瓣弹性变差及颜色加深的发生率分别为2.8%和5.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4%和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amai功能评分标准,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观感觉及外观评分分别为(16.29±2.26)分和(18.25±2.13)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14.22±1.69)分和(16.80±2.5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侧方皮瓣和静脉皮瓣修复应用于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指侧方皮瓣在术后感觉、外观改善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静脉皮瓣,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皮瓣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皮肤缺损 静脉皮瓣 指侧方皮瓣
下载PDF
跗骨窦专用钢板内固定在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锦明 于鹤 关盛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跗骨窦专用钢板在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5例(患足56足)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患足30足)和对照组22例(患足26足)。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 目的探讨跗骨窦专用钢板在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5例(患足56足)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3例(患足30足)和对照组22例(患足26足)。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跗骨窦专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3个月,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评价2组术后足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跗骨窦入路微创小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后关节面塌陷型骨折疗效显著,复位效果优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跗骨窦入路 钢板 内固定术 克氏钉 并发症
下载PDF
成人距骨形态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秀锋 郑加法 李宏志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1期29-31,34,共4页
目的对距骨的形态进行测量,为距骨软骨损伤进行自体软骨移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对距骨长、宽、高,距骨滑车前宽、后宽、滑车高,内踝面长、外踝面长进行测量,并利用量角器及求积仪进行距骨滑车面积、距骨内... 目的对距骨的形态进行测量,为距骨软骨损伤进行自体软骨移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对距骨长、宽、高,距骨滑车前宽、后宽、滑车高,内踝面长、外踝面长进行测量,并利用量角器及求积仪进行距骨滑车面积、距骨内、外踝关节面面积计算,所有数据只取两位小数。结果距骨长(55.85±1.84)mm,距骨高(31.97±2.29)mm,距骨宽(42.79±3.46)mm,滑车前宽(29.32±2.19)mm,滑车后宽(22.35±1.74)mm,滑车高(9.03±1.36)mm,内踝面长(31.70±2.31)mm,外踝面长(29.09±2.37)mm。距骨滑车面积(11.36±1.72)cm2,距骨内踝关节面面积(2.04±1.72)cm2,外踝关节面面积(3.19±0.52)cm2。结论通过基础测量,距骨非负重区的软骨可以作为软骨移植的供区,为临床距骨软骨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解剖结构 测量
下载PDF
Scarf截骨治疗外翻的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秀锋 李荣俊 +2 位作者 杨涛 李宏志 郑加法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背景:外翻为足踝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以各种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效果及复发率有较大差异。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短期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患者33例(41足),... 背景:外翻为足踝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以各种手术治疗为主,术后效果及复发率有较大差异。目的:探讨Scarf截骨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短期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采用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患者33例(41足),男4例(4足),女29例(37足);年龄24~69岁,平均51.7岁。在Scarf截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联合第一跖趾关节骨赘切除、软组织松解及趾近节趾骨Akin截骨等手术方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随访时摄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4个月。HVA由术前32.78°矫正至10.18°,IMA由术前11.57°矫正至6.26°。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28足(68.3%),80~89分11足(26.8%),70~79分2足(4.9%),优良率为95.1%(39/41)。结论:Scarf截骨术具有较好的自身稳定性,纠正畸形能力强,愈合快,坚固的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相对较少,联合其他手术方式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翻 Scarf截骨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固定角度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宏志 宋秀峰 +2 位作者 郑加法 周锦明 关盛溢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角度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固定角度掌侧钢板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男4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56.2岁(21~86岁)。其中合并糖尿... 目的探讨固定角度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固定角度掌侧钢板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资料,男41例,女104例;平均年龄56.2岁(21~86岁)。其中合并糖尿病32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42例,合并精神分裂症1例。桡骨远端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44例,C1型22例,C2型27例,C3型52例。在第2~14个月最终随访时确定功能评分,5例有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二次手术前记录功能评分。功能评价采用Cooney评分。结果在术后1,2,4和6周时随访,对功能练习进展不顺利的患者随访至术后8~12周,对5例有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至术后。对63例患者随访超过12个月。本组随访患者145例,除1例夏克关节患者愈合差,其余患者均骨性愈合。经Cooney评分评定:优89例,良34例,可13例,差9例。优良率84.8%。出现9种62例术后并发症,涉及4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8%。结论采用固定角度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但出现一定比例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固定角度钢板
下载PDF
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 被引量:2
8
作者 宋秀锋 郑加法 +3 位作者 李宏志 周锦明 关盛溢 赵鹏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Scarf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方法治疗中重度外翻患者144例(195足),获得随访110例(168足),男12例(16足),女98例(152足);年龄19~71岁,平均51岁... 目的探讨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4年4月,采用Scarf截骨结合其他手术方法治疗中重度外翻患者144例(195足),获得随访110例(168足),男12例(16足),女98例(152足);年龄19~71岁,平均5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carf截骨联合第1跖趾关节骨赘切除、软组织松解手术,多数患者加用趾近节趾骨Akin截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术前、术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4个月。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较术前平均矫正24.6°,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较术前平均矫正8.4°。AOFAS评分从术前(46.2±13.6)分改善为(86.1±4.1)分。结论 Scarf截骨术具有较好的自身稳定性,可以缩短、延长、旋转和降低第1跖骨头,矫形能力强,接触面积大,愈合快,螺钉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节约医疗费用等优点,结合其他手术方式是治疗中重度外翻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外翻 跖骨 Scarf截骨术
下载PDF
“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李荣俊 宋秀锋 +1 位作者 李宏志 张萌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9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9年6月~2013年6月,对有完整资料的35例39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在手术中采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治疗,Sanders骨折分型:Ⅲ型2... 目的探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9年6月~2013年6月,对有完整资料的35例39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在手术中采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进行治疗,Sanders骨折分型:Ⅲ型28足,Ⅳ型11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9.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6足,良8足,可5足,优良率87豫。术后Bohler角平均为33.7o,Gissane角平均为132.4o,均恢复到正常范围,骨折术后均行CT检查,距下关节面台阶均小于1mm。结论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手术中应用“串联式”克氏针固定技术疗效确切,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Ⅲ Ⅳ型 关节面 复位技术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第五掌骨颈骨折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郑加法 李宏志 宋秀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1-652,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2枚克氏针经髓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5年4月,应用2枚克氏针经髓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32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男3l例,女1例;年龄17~42岁,平均24.6岁。均为握拳锤击外物致闭合... 目的总结应用2枚克氏针经髓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5年4月,应用2枚克氏针经髓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32例第5掌骨颈骨折患者。男3l例,女1例;年龄17~42岁,平均24.6岁。均为握拳锤击外物致闭合性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0.5~7d,平均1.2d。影像学检查示,掌骨头无骨折,骨折有明显侧方移位、掌侧移位。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2例术后复查x线片示掌骨头向远端分离移位,行手法复位;其余患者均于术后4~6周拔除克氏针,平均4.4周。骨折愈合时间10~13周,平均11.3周。术后3个月患侧掌指关节活动度为(85.719±4.136)°,与健侧(87.250±2.3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2,P=0.065)。第5掌骨头无塌陷、小指无旋转畸形。结论采用2枚克氏针经髓撬拨复位髓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可以早期活动掌指关节及腕关节,手部功能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颈骨折 克氏针 髓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