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中药蟾毒灵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
1
作者 方波 丁晓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29-6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 目的: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了解蟾毒灵(bufalin)在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利用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得到蟾毒灵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搜索骨肉瘤相关疾病靶点,对两个数据库中的靶点进行Venny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运用Cytoscape 3.7.2及Origin 2020软件构建“化合物-通路-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利用CCK-8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药理学分析一共获得蟾毒灵与骨肉瘤共同靶点107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相关信号通路34条,涉及到肿瘤信号通路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将其进行PPI网络分析表明,MYC、CCND1、IL6、ESR1、CDKN2A、IGF1、CAT、CDKN1A、ANXA5、PTGS2为连接度最高、权重最大的靶点。CCK-8实验证实蟾毒灵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Western blot发现增殖相关蛋白MYC、CCND1蛋白表达下降。回复实验进一步证实,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骨肉瘤的作用。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以及相关实验发现蟾毒灵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骨肉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网络药理学 骨肉瘤 抗肿瘤作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应凯 李志军 +2 位作者 慈元 李威 丁晓蕾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9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均行SuperPATH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3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假体周围骨密度、BMP-2及IGF-1水平、术后并发症及再骨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关节肿瘤评分、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关节肿瘤评分、关节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患侧股骨颈区、股骨粗隆间区骨密度水平略低于健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两组血清BMP-2、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BMP-2、IGF-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1周后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再骨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可提高骨密度水平,防止骨质流失,有助于上调BMP-2、IGF-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阿仑膦酸钠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胰岛素生长因子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易东升 林琳 +4 位作者 徐晓峰 应凯 高峰 王兆云 单郑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HA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半髋关节置换术(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HA治疗,研究组采用TH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23%,高于研究组3.85%(P<0.05);术后3 d,对照组髋关节疼痛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对照组髋臼前倾角小于研究组,髋臼外展角大于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THA具有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关节功能较好等特点,但手术时间长、出血多;而HA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术后疼痛明显,并发症多,关节功能恢复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勇 王罡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50-853,共4页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学龄儿童临床资料,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6~16岁,平均9.56岁... 目的研究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学龄儿童临床资料,男性33例,女性31例;年龄6~16岁,平均9.56岁;左侧33例,右侧31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组(髓内针内固定组)和肱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钢板内固定组),比较两组儿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儿童获得良好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6.75个月。髓内针内固定组儿童的术中出血量(24.23±5.91)mL少于钢板内固定组(65.58±15.81)mL,切口长度(4.11±1.12)cm短于钢板内固定组(8.91±2.7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固定治疗学龄儿童严重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针 锁定钢板 内固定 儿童
下载PDF
Taylor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在老年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国华 刘大凯 +2 位作者 杨茂伟 李志君 张寅权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1年第6期1252-1255,1278,共5页
目的比较Taylor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在老年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中的应用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适宜的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2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Taylor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在老年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中的应用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适宜的固定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82例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固定方式分成A组与B组,每组41例。2组均行HTO,A组采取钢板内固定,B组采取Taylor外固定。比较2组两组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胫股骨角(FTA)值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B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P<0.05),但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治疗费用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FTA值、JOA评分和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和12个月时,2组FTA值均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递减(P<0.05),B组FTA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2组JOA评分和HSS评分均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5),B组JOA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比较,Taylor外固定架应用于老年膝内翻骨关节炎患者HTO,手术时间更短,可更好的调节下肢力线,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切口感染概率和治疗费用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膝内翻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Taylor外固定架 钢板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易东升 林琳 《医学综述》 2020年第6期1240-1243,124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截骨方式不同分为多节段组和单节段组... 目的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截骨方式不同分为多节段组和单节段组,每组20例。多节段组实施多节段Smith-Peterson截骨治疗,单节段组实施单节段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后凸畸形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多节段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节段组[(136±22)min比(157±24)min,(8.7±1.4)d比(9.8±1.5)d],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单节段组[(866±47)mL比(1018±53)mL,(95±18)mL比(108±17)mL](P<0.05)。两组间Cobb角、S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Cobb角、SVA低于术前,TK、LL高于术前,不同时点间Cobb角、SVA、TK、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bb角、SVA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ODI低于术前,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与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节段组患者围术期发生脑脊液渗漏1例(5.0%),单节段组3例(15.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多节段与单节段截骨方式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多节段截骨 单节段截骨 后凸畸形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成人椎体形态的测量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志君 李岩 +4 位作者 史常德 马威 张竹峰 隋鸿锦 徐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8期5530-553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地区成人椎体形态从C3~L5的连续性变化与脊柱生理弯曲的关系,以及探讨椎体形态是否存在地区差、性别差,旨在补充国人椎骨形态的数据资料,也为人类脊柱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地区成人椎体形态从C3~L5的连续性变化与脊柱生理弯曲的关系,以及探讨椎体形态是否存在地区差、性别差,旨在补充国人椎骨形态的数据资料,也为人类脊柱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3在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取来自中国北方的成人干燥游离椎骨(C3~L5)124套,根据髋骨形态和颅骨特征作性别鉴定,男56例,女68例,均为无明显畸形、破损及病理改变。②实验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椎体上、中、下横径,椎体上、中、下矢状径,椎体前、中、后高度。③实验评估:计算椎体垂直指数和椎体横径矢径指数,同时分析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结果:①实验获得了男女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椎体上、中、下横径和上、中、下矢状径及前、中、后高度的平均值。②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椎体垂直指数男性分别为103.7、107.9和102.3,女性分别为101.0、106.5和99.3。颈椎、胸椎和腰椎的椎体横径矢径指数男性分别为58.9、83.0和73.6,女性分别为58.2、80.0和72.2。③椎体上、中、下横径,椎体上、中、下矢状径,椎体前、中、后高度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绝大多数是男性大于女性。④中国北方与成都及日本东京地区的成人椎体横径、矢状径、高度之间具有明显差别。结论:椎体的形态与脊柱的生理弯曲和承受重量及力量的传递有关。椎体横径、矢状径和高度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和地区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形态 成人 中国北方地区 人体测量学 组织构建
下载PDF
足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及构成比例研究
8
作者 应凯 陈要武 +3 位作者 刘绍壮 应福其 马晓凯 宫瑾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13-217,226,共6页
[目的]探讨足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例,对足肌功能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4例25-30岁(均死于非神经肌性疾病)死后12 h内的人尸两侧足肌共160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地研究了足部各肌的肌纤维分型、测定和统... [目的]探讨足肌的肌纤维型分布特征和构成比例,对足肌功能和病理学研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取4例25-30岁(均死于非神经肌性疾病)死后12 h内的人尸两侧足肌共160块,用肌球蛋白ATP酶法,系统地研究了足部各肌的肌纤维分型、测定和统计各肌Ⅰ型(慢缩)、Ⅱ型(快缩)肌纤维的构成比例。[结果](1)足肌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为43%-59%(总平均为50.1%)。其中足背肌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为48.6%,足底肌为51.5%。足底肌分三群,内侧群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为55.1%,外侧群为51.5%,中间群为50.3%。在中间群内,浅层肌的Ⅰ型纤维平均百分率为56.8%,深层肌为45.4%。(2)足背肌与足底肌间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和趾的短屈肌与短伸肌之间的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短屈肌均高于短伸肌,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足底肌中,内侧肌群的Ⅰ型纤维平均百分率高于中间群,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中间群内,浅层肌的Ⅰ型纤维平均百分率高于深层肌,在统计学上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左、右侧比较,Ⅰ型纤维的平均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为国人肌纤维型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型分布 足肌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乳鼠成骨细胞建立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易东升 林琳 高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成活率和纯度高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得大量成骨细胞,并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无菌取5日龄SD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用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成活率和纯度高的原代培养方法,以获得大量成骨细胞,并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方法无菌取5日龄SD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分离成骨细胞,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并用碱性磷酸酶和矿化结节染色鉴定,利用微量滴定(MTT)法测定一个培养周期的成骨细胞活性分布;培养的成骨细胞单独应用BMP-2和BMP-7以及联合应用BMP-2和BMP-7作用48 h后,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同时测定成骨细胞裂解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含量。结果较为快速获得大量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培养至第10天时活性最强。单独应用BMP-2和BMP-7,联合应用BMP-2和BMP-7作用48 h后,均能刺激大鼠乳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成骨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但单独应用BMP-2和BMP-7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应用BMP-2和BMP-7作用后,与对照组、单独应用BMP-2和BMP-7组比较,能明显增强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改良的二次酶消化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成骨细胞。联合应用BMP-2和BMP-7能使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得到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磷酸酶 细胞增值 骨钙素
下载PDF
骨外固定治疗中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剑英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9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外固定 并发症 防治 针眼感染
原文传递
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建民 许卫兵 杨东方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7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9采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侧隐窝狭窄组)及15例... 目的探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9采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侧隐窝狭窄组)及15例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高度游离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0.2(9~12)个月。术中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及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27例复查腰椎CT见骨性侧隐窝减压、游离间盘组织摘除彻底,术后自觉疼痛症状较术前有明显的缓解。2组术后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19例,良8例。结论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 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 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