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个沙棘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吴紫洁 阮成江 +3 位作者 李贺 杨米莲 谢萌萌 肖婷婷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6-112,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12个沙棘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不同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沙棘果实糖组分为果糖、葡萄糖和1种未知糖,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其含量分别为30~652.7mg·100g^(-1)和415.7~943.1mg·100g^...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12个沙棘品种的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组分及不同组分含量。结果表明:沙棘果实糖组分为果糖、葡萄糖和1种未知糖,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其含量分别为30~652.7mg·100g^(-1)和415.7~943.1mg·100g^(-1)。沙棘果实的有机酸包括草酸、奎尼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柠檬酸,以奎尼酸和苹果酸为主,其含量分别为776.9~2 024.4mg·100g^(-1)和636.8~3 595.7mg·100g^(-1)。12个沙棘品种的果实糖酸比介于0.1~0.9之间,HS-1果实的糖酸比=HS-14>新俄3>阿尔泰=绥3>HS-15=绥1>2-36>首都=杂5-6>杂5-20>芬兰;12个沙棘品种的甜酸比介于12.2~110.6之间,HS-14果实的甜酸比>阿尔泰>绥3>HS-1>新俄3>HS-15>绥1>杂5-6>2-36>杂5-20>首都>芬兰。这可为沙棘不同品种的品质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沙棘 糖酸比 甜酸比
下载PDF
沙棘hrh-miR319e靶向转录因子AP4调控种子发育的研究
2
作者 于淼 阮成江 +3 位作者 丁健 李景滨 卢顺光 温秀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2-750,共9页
为探讨沙棘hrh-miR319e与转录因子AP4间的靶向关系,并分析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以不同发育期的种子为材料,运用RNAhybrid软件预测hrh-miR319e成熟体序列与其候选靶基因AP4的3′-UTR区的结合位点,构建pcDNA3.1+pmirGLO-AP4和pcDNA3.... 为探讨沙棘hrh-miR319e与转录因子AP4间的靶向关系,并分析其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以不同发育期的种子为材料,运用RNAhybrid软件预测hrh-miR319e成熟体序列与其候选靶基因AP4的3′-UTR区的结合位点,构建pcDNA3.1+pmirGLO-AP4和pcDNA3.1-hrh-mir319e+pmirGLO-AP4载体,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验证hrh-miR319e与候选靶基因AP4间的靶向关系,并采用qRT-PCR方法分析hrh-miR319e与AP4基因在沙棘不同发育期种子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生物信息学预测AP4-3′-UTR区与hrh-miR319e成熟体序列完全互补。(2)荧光检测显示pcDNA3.1-hrh-mir319e+pmirGLO-AP4质粒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活性(P<0.001)。(3)不同发育期种子中hrh-miR319e的表达量总体呈现出先明显上升后明显降低的变化趋势,而AP4基因的表达量则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当hrh-miR319e的表达量在花后80 d达到最高水平时,‘新俄3号’种子中为3.146、‘绥棘1号’种子中为4.298、‘杂56’种子中为3.892,AP4的表达量则为种子不同发育期的最低值,‘新俄3号’中为0.427、‘绥棘1号’中为0.526、‘杂56’中为0.451。研究表明,沙棘AP4是hrh-miR319e的靶基因,hrh-miR319e-AP4模块在沙棘种子发育过程中存在负调控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沙棘种子发育机制及大粒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hrh-miR319e AP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QRT-PCR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对油茶籽油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思阳 杨伞伞 阮成江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8-163,共6页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不同加热处理对油脂的脂肪酸、生育酚、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不同加热处理对油脂的脂肪酸、生育酚、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高温或长时间加热均导致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的损失。加热后油茶籽油总生育酚平均含量为43.68 mg/kg,较未加热(88.96 mg/kg)降低了50.90%;加热后角鲨烯平均含量为64.15 mg/kg,较未加热(67.06 mg/kg)降低了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脂肪酸 生育酚 角鲨烯
下载PDF
黔东本地油茶良种及新品种高接换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四黑 阮成江 +2 位作者 杨明 梁玖华 姚云 《南方林业科学》 2021年第1期32-35,78,共5页
针对黔东地区引进的部分油茶品种含油率仅18%的问题,为深度开发适宜当地种植的油茶种质资源,解决制约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油茶低产低效问题提供优良种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发现了3个油茶新品种,为其出现的母树穗条不足的问... 针对黔东地区引进的部分油茶品种含油率仅18%的问题,为深度开发适宜当地种植的油茶种质资源,解决制约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油茶低产低效问题提供优良种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发现了3个油茶新品种,为其出现的母树穗条不足的问题,通过油茶大树嫁接快速繁殖芽穗,可提高穗芽产量近20倍,2年即可大量采穗;首先采用了早春劈接高接换冠嫁接方法,在全遮阳条件接穗可抽春、夏、秋三季枝梢,梢长可达85 cm;并在同一株原生低产油茶树不同枝上轮配嫁接不同优良无性系的穗芽,为攻克油茶单品种自交授粉会导致不结果或落果这一技术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新品种 高接换冠 繁育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沙棘杂交品种(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唐克 吴雨蹊 +6 位作者 王蕊 陶猛 单金友 周双 焦奎宝 王明洁 丁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6-295,共10页
[目的]创新利用沙棘种质资源,筛选沙棘优良特异性品种,增加沙棘品种的多样性。[方法]以黑龙江省主栽沙棘品种‘深秋红’为对照,并选择‘晚黄’‘旭日’‘MZ5’‘MZ6’‘SZ2’‘SZ3’‘TZ1’‘XZ1’及‘HZ3’共9个沙棘杂交品种(系)为试... [目的]创新利用沙棘种质资源,筛选沙棘优良特异性品种,增加沙棘品种的多样性。[方法]以黑龙江省主栽沙棘品种‘深秋红’为对照,并选择‘晚黄’‘旭日’‘MZ5’‘MZ6’‘SZ2’‘SZ3’‘TZ1’‘XZ1’及‘HZ3’共9个沙棘杂交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果实基本性状调查,对果实中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糖酸比、VC、VE、全果油、种子油等营养成分和果实单株产量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相对化处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品种间营养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果实单株产量为4.28~12.23 kg,总黄酮含量为0.52~1.96 mg/g,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4.44~41.81 mg/g,可滴定酸含量为1.47%~3.42%,可溶性糖含量为16.7~43.73 mg/g,糖酸比为5.66~19.78,VC含量为0.64~2.36 mg/g,VE含量为14.14~45.32μg/g,全果油含油率为16.66%~37.93%,种子油含油率为8.13%~14.16%。[结论]通过综合指数评价,10份沙棘品种综合性状的排序应为‘MZ56’>‘MZ55’>‘晚黄’>‘SZ2’>‘旭日’>‘深秋红’>‘TZ1’>‘XZ1’>‘SZ3’>‘HZ3’,其中‘MZ5’‘MZ6’‘晚黄’‘旭日’和‘SZ2’5个沙棘品种(系)综合性状高于对照品种‘深秋红’,‘MZ56’‘MZ55’‘晚黄’‘SZ2’为圆果型沙棘杂交品种‘SZ2’为非圆果形沙棘杂交种,特别是‘晚黄’‘旭日’果实产量高,营养成分丰富,且由于成熟期晚,果实可以长时间挂在枝条上经冬不凋,这样给冬季的采收提供了便利。其余非圆果形沙棘杂交种包括‘旭日’‘深秋红’‘TZ1’‘XZ1’‘SZ3’‘HZ3’因其果大无刺,适宜人工采摘,可作为观光采摘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杂交种 果实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沙棘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和DGAT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6
作者 赵思阳 阮成江 +3 位作者 丁健 卢顺光 温秀凤 胡建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158,168,共11页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 【目的】沙棘是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种子油富含生物活性成分,种子含油率低是制约沙棘开发和利用的主要瓶颈。本研究通过克隆沙棘种子油脂合成关键基因GPD1(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DGAT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和DGAT2(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2),并进行了拟南芥异源过表达,以期为高油沙棘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沙棘转录组测序结果,以沙棘种子cDNA为模板克隆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通过In-fusion连接技术构建pCAMBIA1300-mCherry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表达载体转入农杆菌GV3101,采用农杆菌蘸花法获取过表达油脂合成关键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HrGPD1、HrDGAT1和HrDGAT2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氯仿甲醇法对T2代转基因和野生型的拟南芥进行含油量检测。【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正确的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序列,HrGPD1全长975 bp,编码氨基酸324个,分子量为35.55 kDa,等电点为5.36;HrDGAT1全长1608 bp,编码氨基酸535个,分子量为61.24 kDa,等电点为8.84;HrDGAT2全长993 bp,编码氨基酸330个,分子量为37.21 kDa,等电点为9.72。GPD1蛋白序列中含有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甘油-3-磷酸脱氢酶家族成员,与枣和桑树亲缘关系较近;DGAT1、DGAT2蛋白序列中各含有1个保守结构域,属于膜结合O-酰基转移酶家族成员,DGAT1与枣亲缘关系较近,DGAT2与苹果和梨亲缘关系较近。通过农杆菌转化技术得到了稳定过表达HrGPD1、HrDGAT1和HrDGAT2的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HrGPD1、HrDGAT1和HrDGAT2基因拟南芥T2代种子的含油量分别提高了5.09%、4.73%和2.51%。【结论】克隆获得沙棘HrGPD1、HrDGAT1和HrDGAT2的全长cDNA序列并鉴定功能,发现HrGPD1、HrDGAT1和HrDGAT2可以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含油量,为沙棘高油品种的培育提供了基因材料,对沙棘种子产油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油脂合成 关键基因 过表达 含油量
下载PDF
基于UPLC-MS技术分析沙棘果肉成熟过程中生物活性成分差异
7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5 位作者 杨红 关莹 李贺 陈叶 唐克 吴立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6-286,共11页
为了解沙棘果肉成熟过程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代谢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2个沙棘品系发育期间(绿色和橙色)的果肉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4组样品存在较大的代谢差异,依据不同品系发育期样品组间变量... 为了解沙棘果肉成熟过程中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代谢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2个沙棘品系发育期间(绿色和橙色)的果肉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4组样品存在较大的代谢差异,依据不同品系发育期样品组间变量投影重要度>1且t检验的P<0.05,共筛选到12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主要包括有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黄酮类和次生代谢物等;根据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代谢通路分析,分别识别到15、7个和4个显著差异代谢物与脂类、黄酮和5-羟色胺合成代谢相关,以及其他8个与抗癌功能相关的显著差异代谢物。沙棘果肉磷脂酰胆碱(16:0/16:0)和甘油磷酰胆碱的显著上调与油脂高积累密切相关;显著上调的异鼠李素则是果肉富含黄酮的关键;N-乙酰羟色氨、卡培他滨和γ-氨基丁酸等抗癌相关生物活性成分在果肉发育期间呈现出相对较高的含量。这为解析沙棘生物活性成分合成代谢机制以及相关功能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果肉 差异代谢物 油脂 黄酮
下载PDF
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的LC-MS/MS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姜鑫 房安石 +1 位作者 杜维 阮成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0,共8页
为考察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以山东潍坊的60份和辽宁大连的58份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LC-MS/MS法检测其黄酮类成分及含量,并对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8份文冠果种仁中均检测出5... 为考察不同产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以山东潍坊的60份和辽宁大连的58份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LC-MS/MS法检测其黄酮类成分及含量,并对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18份文冠果种仁中均检测出5种黄酮类成分,其中芦丁含量为1.422~40.704μg/g,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2.513~6.406μg/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为1.994~4.574μg/g,二氢槲皮素含量为1.102~4.452μg/g,没食子儿茶素含量为0.806~4.057μg/g;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大小依次为芦丁>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二氢槲皮素>没食子儿茶素;山东潍坊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介于10.518~25.445μg/g之间,样树WF927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辽宁大连不同样树种仁中黄酮类成分的总含量介于8.347~52.087μg/g之间,样树DL392的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两地文冠果种仁黄酮类成分含量间差异显著,其中辽宁大连文冠果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19.491μg/g)极显著高于山东潍坊的(16.320μg/g);两地118份文冠果种仁中,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的为DL392(52.087μg/g)、DL395(43.711μg/g)和DL347(40.481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种仁 黄酮类成分 液质联用
下载PDF
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差异
9
作者 姜鑫 房安石 +1 位作者 赵振 阮成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2-300,共9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差异,为挖掘黄酮类成分含量高的优良单株及茶用型文冠果种质资源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技术体系,并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来自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的共495株文冠果样树叶片的10种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682.135~2935.579μg·g^(-1);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267.897~4899.386μg·g^(-1);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为703.787~2878.085μg·g^(-1)。三产地黄酮类成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山东潍坊(1451.666μg·g^(-1))>辽宁大连(1425.822μg·g^(-1))>宁夏吴忠(1235.374μg·g^(-1))。不同产地文冠果叶片各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及总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山东潍坊文冠果叶片中芦丁、槲皮素、二氢槲皮素、木犀草素、柚皮素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较其他两地高;而宁夏吴忠文冠果叶片中没食子儿茶素的含量在三地中最高;辽宁大连文冠果叶片中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酚和二氢杨梅素的含量较其他两地高。山东潍坊、宁夏吴忠和辽宁大连三产地中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8.016%、16.444%和10.672%,说明三产地文冠果叶片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相对稳定。而三产地中黄酮类成分变异系数较大的分别为山东潍坊木犀草素114.702%、宁夏吴忠柚皮素98.773%和辽宁大连柚皮素78.675%,这为高木犀草素和高柚皮素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潜力。三产地文冠果叶片黄酮类成分的主成分分别为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二氢槲皮素。【结论】在三产地的所有样树中宁夏吴忠的No.333(4899.386μg·g^(-1))、No.103(3678.427μg·g^(-1))、No.266(3489.593μg·g^(-1))和No.148(3394.931μg·g^(-1))黄酮类成分总含量最高,可培养为茶用型文冠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叶片 液质联用 黄酮类成分 不同产地
下载PDF
沙棘果油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化及其脂肪酸组分测定 被引量:25
10
作者 丁健 关莹 +3 位作者 阮成江 单金友 包怡红 吴雨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 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提取技术对沙棘果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考察果油脂肪酸组分。通过进行提取温度、回流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0(g/m L)、提取温度55℃、超声辅助提取30 min、索氏提取回流时间6 h,沙棘果油提取率为28.14%,其中共检测出24种脂肪酸,其中主要包括棕榈油酸和棕榈酸,相对含量分别为35.56%和59.37%。因此利用超声波辅助索氏法提取沙棘果油,可以为医药和工业生产提供更优质和丰富的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油 超声波 索氏提取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脂肪酸
下载PDF
沙棘种子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基因协同调控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2 位作者 关莹 吴立仁 单金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0-1089,共10页
为探讨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机制,以近缘低油沙棘品系‘绥棘1号’和高油品系‘新俄3号’6个不同发育期的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份,采用qRT-PCR方法分析不饱和脂肪酸... 为探讨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多基因协同作用机制,以近缘低油沙棘品系‘绥棘1号’和高油品系‘新俄3号’6个不同发育期的种子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份,采用qRT-PCR方法分析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积累相关基因KAR、FATB、Δ9 D、KASⅡ、SAD、FAD2、FAD3、FAD7和FAD8的表达模式,验证多基因表达对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绥棘1号’和‘新俄3号’种子油均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7.71%和88.68%;种子发育期间,油酸相对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亚油酸相对含量短时下降后上升趋稳,而亚麻酸相对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稳。(2)FATB基因下调表达协同Δ9 D基因低表达,使C16∶0-ACP转化为棕榈酸和棕榈油酸的代谢减弱,而KAR和KASⅡ基因的相对上调表达,促进了硬脂酸合成,为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了较多前体。(3)SAD基因的持续高表达催化硬脂酸去饱和为油酸,且持续上升的SAD/FATB基因表达比直接提高了脂肪酸的去饱和速率;FAD2、FAD3、FAD7和FAD8基因在亚油酸和亚麻酸快速合成期间同时出现明显的表达量峰值,进而促进油酸逐步去饱和为亚油酸和亚麻酸。研究认为,沙棘种子油高积累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源于FATB和Δ9 D基因的低表达及KAR、KASⅡ、SAD、FAD2、FAD3、FAD7和FAD8基因的协同高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种子油中碳十八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改良植物油脂的不同脂肪酸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油酸 亚油酸 亚麻酸 QRT-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沙棘种子形成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积累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1 位作者 单金友 关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2-1647,共6页
为探讨沙棘种子油脂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不同发育期间(6月25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8日、8月8日和8月19日)的近缘高油品系‘新俄3号’和低油品系‘绥棘1号’种子为试材,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为探讨沙棘种子油脂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以不同发育期间(6月25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8日、8月8日和8月19日)的近缘高油品系‘新俄3号’和低油品系‘绥棘1号’种子为试材,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限速酶基因的表达模式,验证各基因在天然高低油种子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除7月17日外,其他时期‘新俄3号’的种子含油率均高于‘绥棘1号’;7月6日~7月28日期间油脂迅速积累,而且‘新俄3号’种子含油率增速大于‘绥棘1号’。(2)油脂迅速积累期的GPD1基因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3-磷酸甘油合成进而加速‘新俄3号’种子油脂高积累;油脂积累过程中DGAT1和DGAT2基因在‘新俄3号’种子中的表达量一直高于‘绥棘1号’。研究认为,GPD1、DGAT1和DGAT2基因可能与‘新俄3号’种子油脂的相对高积累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验证沙棘油脂合成限速酶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含油率 油脂合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沙棘发酵酒风味的生产调控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健 关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8-161,共4页
沙棘发酵酒在陈酿过程中香气物质常会发生逸散,影响产品品质。研究采用低温发酵,添加β-葡萄糖苷酶和纳米级SiO_2,能够有效地抑制一些不良气味的产生,提高沙棘果酒风味。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在40℃条件下,采用0... 沙棘发酵酒在陈酿过程中香气物质常会发生逸散,影响产品品质。研究采用低温发酵,添加β-葡萄糖苷酶和纳米级SiO_2,能够有效地抑制一些不良气味的产生,提高沙棘果酒风味。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在40℃条件下,采用0.05 g/L的β-葡萄糖苷酶,酶解90 min;沙棘发酵酒风味生产调控最佳工艺参数为:5%的酵母添加量,添加0.8%的纳米级SiO_2,在12℃下低温发酵,10天后感官评分为92分,与传统工艺相比提高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发酵酒 风味调控 增香酶
下载PDF
沙棘半家系及果实不同成熟期果肉含油量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文轲 阮成江 +3 位作者 吴天忠 李洋 李贺 丁健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6期4187-4189,共3页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油富含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但沙棘果肉与种子的含油量均较低,所以提高沙棘含油量的遗传改良一直是沙棘育种的目标。利用微量提取法分别测定了1个沙棘半家系和2个沙棘品种果实不同成熟期的...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油富含1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但沙棘果肉与种子的含油量均较低,所以提高沙棘含油量的遗传改良一直是沙棘育种的目标。利用微量提取法分别测定了1个沙棘半家系和2个沙棘品种果实不同成熟期的果肉含油量。结果表明,BHi727115半家系不同F1代个体间干果肉含油量存在显著差异,介于12.64%~26.94%,平均值为20.15%(n=59);BHi72715和BHi72782品种的干果肉含油量分别介于21.08%~25.09%与20.43%~25.72%;在果实不同成熟期,果肉含油量变化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首次分析了沙棘半家系果肉含油量的变异,可为沙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不同成熟期的研究结果则可为沙棘果实的采收与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果肉含油量 半家系 不同成熟期 微量提取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油茶不同组织中5类内源激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杜维 阮成江 +3 位作者 丁健 李景滨 李贺 王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本文以油茶枝条、嫩叶、花芽和种仁为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对油茶不同组织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A4(GA4)、玉米素(tZ)、脱落酸(ABA)、茉莉酸(JA)5类内源激素的测定方法。油茶不同组织经液氮研磨后用提取液(含75... 本文以油茶枝条、嫩叶、花芽和种仁为材料,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对油茶不同组织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A4(GA4)、玉米素(tZ)、脱落酸(ABA)、茉莉酸(JA)5类内源激素的测定方法。油茶不同组织经液氮研磨后用提取液(含75%甲醇、5%甲酸水溶液)提取,通过固相萃取柱(MCX)纯化,用甲醇洗脱得到IAA、ABA、JA、GA4;氨化甲醇洗脱得到tZ;合并洗脱液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检测(MRM)模式下进行定量分析。IAA、ABA、JA、GA4的最佳洗脱体积为2mL,tZ的最佳洗脱体积为3mL。测定5种激素线性相关系数R2>0.995;方法检出限为0.4~1.2ng/g,加标回收率范围在88%~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3%。应用该方法对油茶不同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油茶的花芽和嫩叶的生长素水平较枝条和果实高,种子中茉莉酸含量最高为978.3ng/g,GA4/ABA比例为嫩叶>种仁>花芽>枝条,与油茶各部位生长速度一致。建立的方法适于对弱酸性和碱性激素进行快速纯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不同组织 内源激素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沙棘中的11种黄酮类物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蔡爽 阮成江 +3 位作者 杜维 丁健 韩平 王海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1-316,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沙棘种子和叶片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表没食子儿茶素、芦丁、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柚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木犀草素、柚皮苷和表儿茶素11种黄酮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 建立了同时测定沙棘种子和叶片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表没食子儿茶素、芦丁、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柚皮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木犀草素、柚皮苷和表儿茶素11种黄酮类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色谱采用C18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甲醇,等度洗脱,流速0.2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负离子(ESI-)扫描,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11种黄酮类物质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回收率>90.9%,相对标准偏差在10%以内。对11份种质种子及3份种质叶片的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种子和种质叶片中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间存在明显差异,沙棘叶片检测出的10种黄酮总含量(169.676~215.818μg/g)明显高于种子中检测出的10种黄酮总含量(37.060~134.419μg/g);种子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3.802~103.318μg/g)、表没食子儿茶素(2.113~22.456μg/g)、芦丁(9.684~21.367μg/g)和槲皮素(4.152~10.133μg/g);叶片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80.694~143.169μg/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5.301~92.029μg/g)、表儿茶素(19.180~56.712μg/g)、山奈酚(8.455~16.393μg/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6.995~15.539μg/g)。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测定沙棘种子和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黄酮类化合物 沙棘 种子 叶片
下载PDF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胡杨林更替及光合特性分析
17
作者 吴天忠 丁健 +2 位作者 管文轲 阮成江 关莹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8期1-4,23,共5页
为探讨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内胡杨林的更新演替特征,采用野外样方资源调查和光合作用测定方法,对保护区内胡杨林的消长和主要植物区系分布及胡杨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胡杨林面积已由2006年的96097 hm^2下降到2015... 为探讨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内胡杨林的更新演替特征,采用野外样方资源调查和光合作用测定方法,对保护区内胡杨林的消长和主要植物区系分布及胡杨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胡杨林面积已由2006年的96097 hm^2下降到2015年的57742 hm^2;(2)在塔河南岸,离河道越近,胡杨、柽柳和芦苇的植株数量均明显增加,且植被覆盖度从10%上升到100%;(3)胡杨在水源地附近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于沙漠干旱地区;(4)异形叶的净光合速率排序为:卵形叶>锯齿叶>条形叶。水分条件是影响胡杨更新演替的决定性因素。保护区的生态劣变严重抑制胡杨林的繁衍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塔里木河 更新演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沙棘果肉发育期油脂合成积累的源汇基因协同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4 位作者 关莹 管文柯 单金友 吴雨蹊 吴天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2-907,共6页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 [目的]探讨沙棘果肉油脂合成积累与源汇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以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近缘高油品系‘TF2-36’和低油品系‘杂56’果肉为材料,利用氯仿甲醇法测定含油率,采用qRT-PCR技术分析油脂合成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在近缘高低油果肉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油脂合成积累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1)沙棘果肉含油率呈先上升后稳定趋势,‘TF2-36’的果肉含油率一直高于‘杂56’;(2)GPD1、DGAT1和DGAT2基因在‘TF2-36’果肉发育期间中均有明显高于‘杂56’的表达量峰值,但GPD1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快速合成期,DGAT1和DGAT2表达量峰值出现在油脂稳定积累期。GPD1在发育前期高表达,促进合成更多的TAG前体G3P,而DGAT1和DGAT2在发育后期高表达,则促进了TAG的高积累。[结论]沙棘果肉高油脂积累源于源基因"GPD1"和汇基因"DGAT1和DGAT2"的协同高表达,研究结果为理解沙棘非种子组织(果肉)油脂合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油脂合成 源基因 汇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不同加热条件对文冠果油脂肪酸和生育酚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思阳 杨伞伞 +2 位作者 管文轲 赵振 阮成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3,共5页
为考察文冠果油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品质的变化,将文冠果油在140、160、180、200、220℃下分别加热5、10、15、20 min,采用GC-MS、HPLC分别测定不同加热条件下文冠果油中脂肪酸和生育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文冠果油中油酸相对含量随加热... 为考察文冠果油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品质的变化,将文冠果油在140、160、180、200、220℃下分别加热5、10、15、20 min,采用GC-MS、HPLC分别测定不同加热条件下文冠果油中脂肪酸和生育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文冠果油中油酸相对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20℃加热5 min时,文冠果油油酸相对含量从未加热时的21.31%升高至26.78%,升高了25.67%;亚油酸相对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神经酸相对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下降,140~220℃加热5~20 min文冠果油的神经酸相对含量较未加热时下降了1.62%~66.13%;亚油酸和神经酸相对含量随加热时间延长呈波动变化,无规律性;高温长时间加热均会导致文冠果油中α-生育酚和(β+γ)-生育酚的损失,而δ-生育酚含量随加热时间延长而升高。因此,若想充分利用文冠果油中的神经酸,可将烹饪条件控制在140℃加热5 min以内或不加热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油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 脂肪酸 生育酚
下载PDF
GC-TOF-MS定性和定量评估5种木本油料种籽油的脂肪酸(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健 阮成江 +2 位作者 韩平 Susan MOPPER 关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0-219,共10页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技术,分析评价5种木本油料种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油茶和榛子种籽油中富含油酸,亚油酸是沙棘和文冠果种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牡丹种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最高。沙棘种籽油的单...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技术,分析评价5种木本油料种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油茶和榛子种籽油中富含油酸,亚油酸是沙棘和文冠果种籽油中的主要脂肪酸,牡丹种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最高。沙棘种籽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为1.57:1,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值为1.56:1,符合功能性健康食用油的标准;牡丹种籽油是补充人体ω-3脂肪酸的优质食用油;油茶和榛子种籽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适合食品加工;文冠果种籽油含有3种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如神经酸等)。本实验评价了5种木本油料油脂脂肪酸的组分,对指导企业生产生物活性油和人们的健康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油料油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 定性 定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