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状况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政海 鲍雅静 +3 位作者 王海梅 许田 程岩 高吉喜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12-2318,共7页
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状况对我国北方大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野外调查与遥感数据分析表明,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退化草原面积近64%,导致草地质量严重下降。由于自然条件与人为利用程度的差别,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草原退化程... 锡林郭勒草原的生态状况对我国北方大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野外调查与遥感数据分析表明,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退化草原面积近64%,导致草地质量严重下降。由于自然条件与人为利用程度的差别,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草原退化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受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影响,在生长季初期(5月前半个月),植物群落的生产能力较低,是年内草原容易发生退化现象的"临界期",再加上牧草供应量存在年际波动而载畜量缺乏及时调整、超载过牧等都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草原 草原退化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国宝 李政海 +1 位作者 高吉喜 王海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利用西双版纳地区2003年TM数据,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与海拔、坡度、水系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的主体,其中林地面积13 42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草地面积3 251 km... 利用西双版纳地区2003年TM数据,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与海拔、坡度、水系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空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草地是该地区土地利用的主体,其中林地面积13 42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草地面积3 251 km^2,耕地面积2 332 km^2,分别占13%和18%.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随海拔高度具有单峰变化的曲线特征,在海拔1 000~1 200 m处林地分布最多,耕地和草地面积达到峰值时的海拔约为900 m.受人为活动影响强的用地类型坡度指数较低,城乡建筑用地和耕地的坡度指数为5°和14°,人为活动影响较弱的林地草地坡度指数较高,分别为22°和20°.河谷内随缓冲距离增加,土地利用呈现规律性变化,耕地、城镇居民点、未利用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主要集中在河谷底部近水域处,远离河谷林地草地组分增加明显.西双版纳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相对原生,具有林地为基质,河流为廊道,坝区、沟谷农业景观镶嵌分布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土地利用 自然要素 空间分析
下载PDF
纵向岭谷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岭谷格局及通道效应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政海 宋国宝 +5 位作者 高吉喜 鲍雅静 彭华 王海梅 姜昀 吕海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90-99,共10页
以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0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以及该区1:50000DEM数据,通过GIS地图代数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和海拔因子与水系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为干扰的空间格局,将人为干扰... 以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整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0和2001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解译数据以及该区1:50000DEM数据,通过GIS地图代数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和海拔因子与水系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为干扰的空间格局,将人为干扰与纵向岭谷区通道的空间分布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低海拔、水资源丰富的河谷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动态具有以河流为中心规律性分布的特点,土地系统的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空间递变性;(2)以海拔因子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和人为干扰强度变化的角度,将纵向岭谷区分为4个海拔层,不同海拔层内,土地利用和人为干扰作用存在差异;(3)纵向岭谷区人为干扰空间分布不均匀,会对河谷的通道效应产生阻隔作用,形成4个具有阻隔作用的潜在区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阻隔效应 海拔 水系 纵向岭谷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