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胶凝胶法合成尖晶石型Li_(1+x)Mn_(2-x)O_4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嵩 程杰锋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9-732,共4页
通过引入水热合成对Pechini法进行改进 ,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1+xMn2 -xO4 。讨论了反应物的摩尔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回火工艺对产物结构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Li/Mn摩尔比对产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回火工... 通过引入水热合成对Pechini法进行改进 ,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1+xMn2 -xO4 。讨论了反应物的摩尔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和回火工艺对产物结构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烧结温度和时间以及Li/Mn摩尔比对产物的结构有较大影响 ,回火工艺可改善产物的粒度分布。优化的工艺条件为 :x =0 .0 6 ,烧结温度 6 5 0℃ ,烧结 6h ,再在 42 0℃回火 3h。得到的产物结构完整 ,颗粒均匀 ,放电容量为 118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水热合成 回火处理 溶胶-凝胶法 工艺优化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草酸共沉淀制备超细Ce_(0.8)Sm_(0.2)O_(1.9)工艺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明涛 孙俊才 季世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8,共5页
掺杂铈基电解质由于具有高电导率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材料。实验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20%(摩尔分数)Sm2O3掺杂CeO2(Ce0.8Sm0.2O1.9)氧化物粉末,采用XRD、SEM分析粉末的相结构和颗粒形貌,500℃~1000℃煅烧草酸沉淀物,得到氧化物... 掺杂铈基电解质由于具有高电导率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材料。实验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20%(摩尔分数)Sm2O3掺杂CeO2(Ce0.8Sm0.2O1.9)氧化物粉末,采用XRD、SEM分析粉末的相结构和颗粒形貌,500℃~1000℃煅烧草酸沉淀物,得到氧化物粉末。XRD分析结果表明,Ce0.8Sm0.2O1.9为立方萤石结构,表明在低温合成了纯相的Sm2O3掺杂CeO2固溶体。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沉淀反应过程中草酸盐沉淀物和氧化物粉末的粒度分布。通过优化沉淀反应pH值、溶液浓度、添加表面活化剂及沉淀物水洗和干燥处理等制备工艺条件,实现对沉淀反应过程中草酸沉淀物的团聚控制,得到分散良好的亚微米草酸共沉淀物,进一步选择合适煅烧温度,得到亚微米级超细Ce0.8Sm0.2O1.9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掺杂CeO2 草酸共沉淀
下载PDF
阴极材料Ba_(0.5)Sr_(0.5)Co_(0.8)Fe_(0.2)O_(3-σ)合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嵩 文钟晟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5,共4页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高纯度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σ(BSCF),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沉淀合成法中溶液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相结构、组成成分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升... 为了在较低温度下合成具有高纯度的阴极材料Ba0.5Sr0.5Co0.8Fe0.2O3-σ(BSCF),采用X射线、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共沉淀合成法中溶液pH值和煅烧温度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的相结构、组成成分和颗粒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的升高使前驱体由草酸盐沉淀向氢氧化物沉淀转化,在pH=10条件下,前驱体1100℃煅烧2 h后形成了单一的立方型钙钛矿型结构,比在pH=6条件下的前驱体煅烧温度降低了约100℃,而且成分配比更为准确.研究认为前躯体溶液的pH值对煅烧产物的组成和形貌影响至关重要,这主要是由于pH值的不同改变了前驱体的组成和颗粒形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Ba0.5Sr0.5Co0.8Fe0.2O3-σ 共沉淀优化
下载PDF
稀土复合掺杂钙钛矿型阴极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高文元 孙俊才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4,共5页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稀土复合掺杂钙钛矿型阴极材料。借助XRD、DTA、SEM等分析仪器研究和讨论了不同元素、不同成分、不同焙烧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对所制备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材料的固相反应...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稀土复合掺杂钙钛矿型阴极材料。借助XRD、DTA、SEM等分析仪器研究和讨论了不同元素、不同成分、不同焙烧温度、不同保温时间对所制备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材料的固相反应温度范围为:1000℃~1300℃;适宜的保温时间为10h;反应物经混合、压片、烧成和研磨可以合成晶粒尺寸为1nm~5nm的粉料,对ABO3型LaMnO3进行复合掺杂,表明A位Sr2+、Ca2+共同掺杂取代部分La3+以及B位Co3+、Fe3+双掺杂都能够提高材料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固相反应 钙钛矿 阴极材料 电导率
下载PDF
泥浆喷涂制备阳极支撑YSZ电解质薄膜工艺研究
5
作者 孙明涛 孙俊才 季世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91-93,共3页
采用泥浆喷涂工艺制备SOFC用阳极支撑YSZ电解质薄膜,首先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NiO-YSZ阳极基底,通过优化泥浆制备工艺条件及喷涂条件,在NiO-YSZ阳极基底上喷涂均匀平整的YSZ电解质涂层,进一步采用共烧结工艺使YSZ电解质层致密。通过在... 采用泥浆喷涂工艺制备SOFC用阳极支撑YSZ电解质薄膜,首先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NiO-YSZ阳极基底,通过优化泥浆制备工艺条件及喷涂条件,在NiO-YSZ阳极基底上喷涂均匀平整的YSZ电解质涂层,进一步采用共烧结工艺使YSZ电解质层致密。通过在基底中添加碳粉造孔剂,调节阳极基底的烧结收缩率与电解质层烧结收缩率一致,避免电解质涂层的开裂和变形。阳极基底中加入5wt%含量的碳粉,阳极与电解质层烧结收缩率一致。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电解质涂层表面形貌表明,球磨24h的泥浆喷涂的YSZ涂层较好,阳极基底与电解质膜在1400℃烧结2h,电解质膜层致密,表明通过泥浆喷涂工艺可以制备出致密电解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喷涂 阳极 烧结收缩率 YSZ 工艺 造孔剂 电解质薄膜 电解质膜 SOFC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低压等离子体渗氮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亮 许彬 +2 位作者 于志伟 许晓磊 黑祖昆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2-23,27,共3页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在低压(4×10^(-1)Pa)、低温 (350~400℃)条件下进行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氮处理,可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硬度高、耐蚀性好,厚度10μm左右的氮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氨...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在低压(4×10^(-1)Pa)、低温 (350~400℃)条件下进行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渗氮处理,可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硬度高、耐蚀性好,厚度10μm左右的氮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氨化层,最高表面氮浓度达到4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等离子体 离子渗氮 不锈钢 低温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渗氮层的组织与耐磨性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亮 许晓磊 +2 位作者 许彬 于志伟 黑祖昆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7-69,共3页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离子源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快速渗氮表面强化,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处理90min即可得到厚度10μ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离子源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快速渗氮表面强化,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处理90min即可得到厚度10μ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表面氮可以达到15%,显微硬度达到1200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等离子体 渗氮 奥氏体不锈钢 耐磨性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诱导AISI 304不锈钢表层纳米化 Ⅰ.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82
8
作者 张洪旺 刘刚 +2 位作者 黑祖昆 吕坚 卢柯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2-346,共5页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AISI 304不锈钢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研究纳米化行为及其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MAT后,样品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30μm的纳米晶层,显微组织由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nm的单一马氏体相演变为尺寸稍大的双...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AISI 304不锈钢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研究纳米化行为及其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MAT后,样品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30μm的纳米晶层,显微组织由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nm的单一马氏体相演变为尺寸稍大的双相组织;在距表面30—300μm的范围内,显微组织由以亚微米级的奥氏体多系孪晶为主逐渐演变为单系孪晶,表面纳米化是晶粒碎化与纳米尺度新相形成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部相比,表面硬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 不锈钢 表面纳米化 硬度 显微组织
下载PDF
表面机械研磨诱导AISI 304不锈钢表层纳米化 Ⅱ.晶粒细化机理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洪旺 刘刚 +2 位作者 黑祖昆 吕坚 卢柯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7-350,共4页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AISI 304不锈钢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用透射电镜(TEM)研究组织演变过程,晶粒细化机理可归纳如下:位错在{111}面上滑移并相互交割形成网格结构;单系孪晶形成并逐渐过渡到多系孪晶;多系孪晶相互交割使晶粒...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AISI 304不锈钢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用透射电镜(TEM)研究组织演变过程,晶粒细化机理可归纳如下:位错在{111}面上滑移并相互交割形成网格结构;单系孪晶形成并逐渐过渡到多系孪晶;多系孪晶相互交割使晶粒尺寸不断减小,并在孪晶交叉处形成了马氏体相;孪晶系增多与孪晶重复交割强度加大使得细化晶粒的尺寸进一步减小;最终在大应变量、高应变速率和多方向重复载荷的作用下,形成等轴状、取向呈随机分布的马氏体相纳米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机械研磨 不锈钢 表面纳米化 晶粒细化机制
下载PDF
TiN薄膜腐蚀过程的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原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俞春福 徐久军 +2 位作者 王亮 许晓磊 黑祖昆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15,共2页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 (IBED)技术在 1Cr18Ni9不锈钢上制备了TiN薄膜 ,并用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 (ECAFM) ,从纳米级空间分辨度对其在 3%NaCl溶液中的早期腐蚀过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 ,TiN薄膜在极化电位的阴极区域发生钛氧化物膜的还...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 (IBED)技术在 1Cr18Ni9不锈钢上制备了TiN薄膜 ,并用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 (ECAFM) ,从纳米级空间分辨度对其在 3%NaCl溶液中的早期腐蚀过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 ,TiN薄膜在极化电位的阴极区域发生钛氧化物膜的还原溶解 ;在低阳极极化电位下 ,发生轻微腐蚀 ,当阳极极化电位进一步提高 ,在 2 0 0~ 30 0mV出现电解抛光现象。可见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是研究早期腐蚀过程的有效研究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薄膜 腐蚀过程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 原位观察 AFM 耐蚀
下载PDF
Zn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作用机理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会臣 佘云川 +1 位作者 刘世永 严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8-470,共3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 Zn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提出了作用机理模型。在润滑油中同时加入 Zn O纳米微粒和分散剂可显著改善润滑油的耐磨减摩性能。其作用机理是 ,分散剂吸附在 Zn O纳米微粒团簇表面 ,然后共同吸附在摩擦... 通过实验研究了 Zn 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 ,提出了作用机理模型。在润滑油中同时加入 Zn O纳米微粒和分散剂可显著改善润滑油的耐磨减摩性能。其作用机理是 ,分散剂吸附在 Zn O纳米微粒团簇表面 ,然后共同吸附在摩擦副表面 ,在剪切力的作用下 ,Zn O纳米微粒团簇分割成更小的单元 ,当载荷继续增大时 ,Zn O纳米微粒处于熔化或半熔化状态 ,从而起到降低磨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粒 润滑油 添加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新型阴极材料Ba_(0.5)Sr_(0.5)Co_(0.8)Fe_(0.2)O_(3-σ)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嵩 孙明涛 +1 位作者 季世军 孙俊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5-1269,共5页
Ba0.5Sr0.5Co0.5Fe0.2O3-σ(BSCF), a new cathode material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was synthesized by polyacrylicacid (PAA) method. The lattice structures of sample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har... Ba0.5Sr0.5Co0.5Fe0.2O3-σ(BSCF), a new cathode material for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was synthesized by polyacrylicacid (PAA) method. The lattice structures of samples calcin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hrinkage, porosity and pore size of the porous BSCF as a function of sintering temperature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ubic perovskite structure could be formed after calcination at 800 ℃ for 2 h, but not well crystallized as seen from some unknown phases, and the pure cubic perovskite structure was formed after calcination at 1150 ℃ for 2 h. The panicle size of BSCF was less than 1-2 μm. The shrinkage of the porous BSCF increased with sintering temperature, but 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porosity. After sintering at 1100 ℃ for 4 h, the porous BSCF was still in an appropriate structure, with porosity of 29%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bove 400 S·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Ba0.5Sr0.5Co0.5Fe0.2O3-σ 聚丙烯酸法
下载PDF
界面接触特性对两种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会臣 高玉周 +2 位作者 李亚斌 王存山 严立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 利用多功能微摩擦磨损试验机,在不同滑动速度和载荷条件下,采用不同摩擦副分析了界面接触特性对自组装分子膜摩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Lennard-Jone势对铜和镍与三氯十八硅烷(OTS)和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S)自组装分子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镍同OTS和APS对摩的摩擦系数均大于铜同2种自组装分子膜对摩的摩擦系数,这是因为镍与自组装分子膜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致.铜和镍与OT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铜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则很小;而镍与APS对摩的摩擦系数随滑动速度增加而增大,随载荷增加而减小.可以用分子弛豫来解释2种自组装分子膜的摩擦特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界面 接触 摩擦
下载PDF
NiTi形状记忆合金沙蚀磨损的机敏行为 被引量:18
14
作者 徐久军 严立 +3 位作者 朱新河 严志军 杨胜 杨大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88-191,共4页
研究了Ti 50 .94%Ni(摩尔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磨性 ,试验温度为 70℃ ,砂水比为 0 .2 ,累计磨损时间 30h。结果表明 ,NiTi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扫描电镜仅观察到轻微的磨损。采用四棱锥金刚石压头模拟砂粒与试样的接触过程 ,并... 研究了Ti 50 .94%Ni(摩尔分数 )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磨性 ,试验温度为 70℃ ,砂水比为 0 .2 ,累计磨损时间 30h。结果表明 ,NiTi合金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 ,扫描电镜仅观察到轻微的磨损。采用四棱锥金刚石压头模拟砂粒与试样的接触过程 ,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压痕进行定量研究 ,观察发现 ,NiTi合金压痕呈星形 ,反映出明显的弹性变形特征 ,说明材料应力应变非线性关系和伪弹性变形行为对砂蚀磨损耐磨性具有重要贡献 ,进一步证明形状记忆合金的机敏摩擦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砂蚀磨损 机敏摩擦学特性
下载PDF
表面改性不锈钢双极板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剑莉 孙俊才 +1 位作者 田如锦 徐靖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25-727,共3页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成为金属双极板理想的选择,但其表面高电阻的钝化膜会降低电池性能。测定了经过镀铬后再离子氮化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测量了... 双极板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的多功能组件。不锈钢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成为金属双极板理想的选择,但其表面高电阻的钝化膜会降低电池性能。测定了经过镀铬后再离子氮化的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电化学性能,测量了氮化层与碳纸之间的接触电阻。结果表明,该表面改性方法使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阴极和阳极情况下的钝化电流密度降低,均低于双极板设计标准16!A/cm2;改性后的304不锈钢的接触电阻值降低,电性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表面改性 极化曲线 接触电阻
下载PDF
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镀TiN复合处理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亮 许晓磊 +1 位作者 许彬 黑祖昆 《金属热处理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3期52-55,共4页
通过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镀硬质膜复合处理在低合金钢基体表面上形成较厚的强化层,可使表面硬度达到2200HV0-1 以上。耐磨性比单一渗氮处理有很大改善,硬质膜与基体结合力用划痕临界载荷( Lc) 表示达到60N 以上。
关键词 复合处理 耐磨性 离子镀 离子氧碳共渗 氧化钛
下载PDF
NiTi合金涂层的穴蚀过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久军 刘一梅 +3 位作者 李辉 刘世永 高阳 严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文采用磁至伸缩式穴蚀试验机研究爆炸喷涂NiTi合金涂层的穴蚀性能。试验表明 ,热处理对NiTi合金涂层的耐穴蚀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在 180min的试验时间内 ,穴蚀失重差别可达到 2倍。穴蚀形貌观察结果表明 ,未热处理涂层表现出严重的脱... 本文采用磁至伸缩式穴蚀试验机研究爆炸喷涂NiTi合金涂层的穴蚀性能。试验表明 ,热处理对NiTi合金涂层的耐穴蚀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在 180min的试验时间内 ,穴蚀失重差别可达到 2倍。穴蚀形貌观察结果表明 ,未热处理涂层表现出严重的脱落现象。其原因是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涂层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合金元素进行充分的扩散 ,提高合金成分均匀性 ,降低相变阻力 ,提高了NiTi合金涂层的超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合金涂层 NITI形状记忆合金 超弹性 爆炸喷涂 热处理 穴蚀
下载PDF
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映军 吉云秀 +3 位作者 丁永生 公维民 于志伟 许晓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5-57,共3页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 ,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 ( QCCP,直径 <0 .14 7mm)为母体 ,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 ( M)进行改性。采用 H2 O2 -Fe SO4 作引发剂 ,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 为研发绿色絮凝剂 ,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 ,以天然有机高分子玉米芯准纳米粉 ( QCCP,直径 <0 .14 7mm)为母体 ,用三乙胺与环氧氯丙烷共聚产物为阳离子单体 ( M)进行改性。采用 H2 O2 -Fe SO4 作引发剂 ,制得一种新型天然有机高分子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DXSL- ,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将 2 .0 g QCCP与含有 0 .7g Na OH的 8m L水混合 ,40℃条件下碱化 60 min。然后 ,加入 8m L 醚化单体和体系总质量 0 .0 1%引发剂以及 0 .1% Na Cl作为抑制剂 ,5 5℃条件下醚化3 .5 h。实验表明 ,用该絮凝剂絮凝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 ,不到 5 min中层透光率就能达到 95 %以上。其絮凝性能达到传统絮凝剂聚丙烯酰胺的技术指标。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玉米芯 天然有机高分子 阳离子改性絮凝剂 透光率
下载PDF
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亮 许彬 +2 位作者 于志伟 许晓磊 黑祖昆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3-34,共2页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在约400 ℃、4 ×10 - 1 Pa 真空度条件下对奥氏体不锈钢、纯铁进行了低温渗氮表面强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渗氮层由氮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单相固溶体组成,具有很高的硬度和...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在约400 ℃、4 ×10 - 1 Pa 真空度条件下对奥氏体不锈钢、纯铁进行了低温渗氮表面强化处理。奥氏体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渗氮层由氮在奥氏体中的过饱和单相固溶体组成,具有很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蚀性。纯铁渗氮层则由化合物层和扩散层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弧源 离子渗氮 不锈钢
下载PDF
一种多元低合金高碳钢的热处理组织及硬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戴玉梅 刘艳侠 +3 位作者 马永庆 张占平 齐育红 于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2,108,共4页
对一种低合金高碳钢(O.81C,0.65Cr,0.89W,0.54Mo,0.23V)热处理组织及硬度研究表明,该钢退火具有多类型碳化物(M3c,M4C3,M23C6,M6C和MC),在800-840℃区间退火,处于γ相低温区原碳化物部分溶解和新碳化物重新形核生长过程,使碳化物... 对一种低合金高碳钢(O.81C,0.65Cr,0.89W,0.54Mo,0.23V)热处理组织及硬度研究表明,该钢退火具有多类型碳化物(M3c,M4C3,M23C6,M6C和MC),在800-840℃区间退火,处于γ相低温区原碳化物部分溶解和新碳化物重新形核生长过程,使碳化物颗粒超细化,平均尺寸0.33-0.34μm.淬火时,因M3C、M23C6溶解于奥氏体的速度较快,在840-860℃淬火时,硬度可达HRC63-65;未溶碳化物M6C和MC(VC)有利于马氏体细化,但因其数量较少,淬火最高温度不易超过880℃.该钢在低温和中温回火有较好的抗回火性能,并能有效地促进残余奥氏体转变。该钢热处理过程组织结构特征能较好地以相平衡热力学计算结果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合金钢 超细碳化物 热处理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