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模板印刷法制备超疏水性聚苯乙烯膜 被引量:30
1
作者 金美花 廖明义 +1 位作者 翟锦 江雷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利用软模板印刷的方法,以微米-亚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模板,在平滑聚苯乙烯(PS)表面上成功制备了同样具有微米-亚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该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高达161.2°.软模板印刷方法可以用在其... 利用软模板印刷的方法,以微米-亚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模板,在平滑聚苯乙烯(PS)表面上成功制备了同样具有微米-亚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表面,该表面与水的接触角高达161.2°.软模板印刷方法可以用在其它热塑性聚合物如聚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碳酸酯等材料上,是一种简单有效地制备超疏水性表面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模板印刷 超疏水 聚苯乙烯
下载PDF
二丁基镁对镍催化体系合成高顺式聚丁二烯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炼 胡百九 +4 位作者 魏志勇 史云龙 张春庆 王玉荣 廖明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2-35,共4页
采用二丁基镁(M gBu2)部分或全部代替三异丁基铝(A l(i-Bu)3)作为镍催化体系的烷基化试剂,构成N i(naph)2-M gBu2-BF3OE t2体系和N i(naph)2-A l(i-Bu)3-M gBu2-BF3OE t2体系合成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研究了体系在不同陈化方式和温度下... 采用二丁基镁(M gBu2)部分或全部代替三异丁基铝(A l(i-Bu)3)作为镍催化体系的烷基化试剂,构成N i(naph)2-M gBu2-BF3OE t2体系和N i(naph)2-A l(i-Bu)3-M gBu2-BF3OE t2体系合成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研究了体系在不同陈化方式和温度下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并对聚合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M gBu2的加入能增大N i-A l-B体系的聚合反应活性,且N i-M g-B体系的聚合反应活性明显高于N i-A l-B体系和N i-A l-M g-B体系;聚合产物测试结果表明,聚丁二烯的顺1,4-结构稍有下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子量分布以及门尼黏度等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体系 聚丁二烯 二丁基镁 动力学
下载PDF
350MW开式冷却汽轮机循环水的优化运行 被引量:6
3
作者 杜东明 高洪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59,共4页
根据凝汽器的工作特点及水泵的工作原理,在冬季采用单台循环水泵运行代替原设计双台循环水泵运行,并且通过调整凝汽器海水侧出口门的开度来找出单台循环水泵在冬季运行的最佳工作点,同时对循环水优化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根据凝汽器的工作特点及水泵的工作原理,在冬季采用单台循环水泵运行代替原设计双台循环水泵运行,并且通过调整凝汽器海水侧出口门的开度来找出单台循环水泵在冬季运行的最佳工作点,同时对循环水优化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通过循环水泵台数控制及凝汽器出口门的调节这两种优化运行方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厂用电,取得了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及推广性,对电厂中其它设备的优化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循环水 优化 水泵
下载PDF
防锈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成浩 王兴飞 黄乃宝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548,共4页
可剥性塑料是以塑料为主体成膜材料,以隔绝侵蚀介质为防锈机理的防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防锈性能和对基体无污染,在防腐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防锈型可剥性塑料的研究进展、溶解度参数原理及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成膜物质,并展望了其今后... 可剥性塑料是以塑料为主体成膜材料,以隔绝侵蚀介质为防锈机理的防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防锈性能和对基体无污染,在防腐中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防锈型可剥性塑料的研究进展、溶解度参数原理及溶剂型可剥性塑料的成膜物质,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剥性塑料 成膜物质 溶解度参数
下载PDF
350MW汽轮机轴瓦温度高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5
作者 杜东明 高洪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446,450,共4页
针对日本三菱350MW机组普遍存在的1号轴瓦温度高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可倾瓦温度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合理选择轴承的油隙、调整轴瓦的负荷分配、修刮可倾瓦的进出油楔等手段,使1号机组1号轴瓦降低了9℃。这对保障机... 针对日本三菱350MW机组普遍存在的1号轴瓦温度高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可倾瓦温度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合理选择轴承的油隙、调整轴瓦的负荷分配、修刮可倾瓦的进出油楔等手段,使1号机组1号轴瓦降低了9℃。这对保障机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解决同类型机组存在的同样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轴瓦 高温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流变特性及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廖明义 倪阳 《石油沥青》 2006年第6期47-50,共4页
采用新型预混-母料工艺根据“力化学”原理研究制备出了胶粉充分降解、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并以传统湿法工艺为参照,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胶粉改性沥青流变学特性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较,采用新型工艺能够显著降... 采用新型预混-母料工艺根据“力化学”原理研究制备出了胶粉充分降解、性能良好的改性沥青,并以传统湿法工艺为参照,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胶粉改性沥青流变学特性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较,采用新型工艺能够显著降低胶粉改性沥青的高温粘度,有利于施工,还降低了试样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动态流变学特性研究表明由于传统工艺所制备试样中包含了大量未降解的胶粉颗粒,所以它的弹性要大于新型工艺所制备的试样,但二者均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二者储存模量与频率的关系均存在着明显的平缓区,后者的平缓区大于前者,说明后者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三维网络结构。荧光显微镜照片显示新型工艺有效促进了胶粉的降解,使试样体系中形成了均匀而完善的聚合物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肢粉 沥青 改性 粘度 动态流变学 形态学
下载PDF
聚-3-羟基丁酸酯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刘炼 魏志勇 +3 位作者 张步峰 杨璠 张春庆 齐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87-1090,共4页
合成一种环烷氧锡化合物,用氢谱、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以其作为β-丁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剂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考察了单体引发剂配比、聚合时间和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聚合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由丁内酯与丙交酯、... 合成一种环烷氧锡化合物,用氢谱、元素分析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认,并以其作为β-丁内酯开环聚合的引发剂制备聚-3-羟基丁酸酯,考察了单体引发剂配比、聚合时间和聚合温度等聚合条件对聚合产物特性粘度的影响。由丁内酯与丙交酯、己内酯共聚制备聚(丁内酯-丙交酯)和聚(丁内酯-己内酯)共聚物,并用FT-IR、1H-NMR、DSC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环烷氧锡 聚-3-羟基丁酸酯 聚乳酸共聚物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条件对20MnSi钢筋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闫晶 王立颖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76-2278,共3页
以20MnSi钢筋为研究对象,通过OM、SEM和T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增加后降低,且在淬火温度为900℃取得极大值,而伸长率和0... 以20MnSi钢筋为研究对象,通过OM、SEM和TEM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先增加后降低,且在淬火温度为900℃取得极大值,而伸长率和0℃冲击功则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降低,而伸长率和0℃冲击功不断增加。20MnSi钢筋在淬火温度为900℃、回火温度为480℃时可以取得最优的强度与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MNSI钢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304不锈钢双极板在模拟PEMFC环境中的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剑莉 孙俊才 季世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为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生产成本,选择成本低廉、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不锈钢材料替代传统的石墨双极板.以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其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极化曲线和对应于PEMFC工作电位下的恒电流极化曲线... 为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生产成本,选择成本低廉、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不锈钢材料替代传统的石墨双极板.以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其在模拟PEMFC环境下的极化曲线和对应于PEMFC工作电位下的恒电流极化曲线,用伏安法测量304不锈钢表面氧化膜/钝化膜与碳纸之间的接触电阻.结果表明,在模拟PEMFC环境中,304不锈钢钝化电流密度低于16μA/cm2,电流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304不锈钢在模拟PEMFC环境中表面生成的钝化膜的接触电阻大于空气中形成的氧化膜的接触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304不锈钢 双极板 极化曲线 接触电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