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沿海薄片镜蛤的繁殖周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鹿瑶 刘辉 +4 位作者 聂鸿涛 朱德鹏 刘连会 张瑜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7-652,共6页
为了解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的性腺发育周期,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大连市庄河海区薄片镜蛤的繁殖周期及其与生长海区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叶绿素a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盐度周年变... 为了解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的性腺发育周期,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大连市庄河海区薄片镜蛤的繁殖周期及其与生长海区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叶绿素a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盐度周年变化不大;组织学观察显示,薄片镜蛤周年只有一个产卵季节,6—7月配子成熟,7—8月集中排放,9月—翌年3月性腺变化很小,大部分个体处于形成期,未观察到休止期;配子成熟和排放期间,水温和叶绿素a均处于周年较高水平,性腺发育过程受温度和叶绿素a共同作用的影响;薄片镜蛤卵径随性腺发育逐渐增大,排卵前最大(56.9μm),排卵后迅速减小。研究表明,通过卵径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薄片镜蛤的性腺成熟度,建议将5—8月定为薄片镜蛤的禁捕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镜蛤 性腺发育 环境因子 繁殖周期
下载PDF
青蛤苗种繁育技术及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梁健 李永仁 +4 位作者 郭永军 高山 董洪宝 邢克智 闫喜武 《河北渔业》 2016年第12期1-4,8,共5页
于2015年7月在天津大港地区开展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以探索青蛤最适的孵化密度和培育密度;并通过设置10个盐度阶梯(5‰~50‰),研究了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蛤受精卵孵化密度为8~12个/mL,其孵... 于2015年7月在天津大港地区开展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以探索青蛤最适的孵化密度和培育密度;并通过设置10个盐度阶梯(5‰~50‰),研究了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蛤受精卵孵化密度为8~12个/mL,其孵化率能达较高水平,幼虫培育密度为8~12个/mL时幼虫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可达较高水平;浮游期幼虫、变态期幼虫及稚贝的最适盐度范围均是20‰~25‰,最利于青蛤浮游幼虫的生长,其变态率高,畸形率低,D形幼虫游动迅速,摄食积极。此盐度也最利于稚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盐度 孵化 成活率
下载PDF
辽宁沿海菲律宾蛤仔不同地理群体形态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牛泓博 聂鸿涛 +3 位作者 赵力强 霍忠明 杨凤 闫喜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4-60,共7页
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辽宁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兴岛(CXD)、旅顺(LS)、营口(YK)、盘锦(PJ)、锦州(JZH)、海洋岛(HYD)、黑石礁(HSJ)以及金州(JZ)8个野生群体进行形态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得到了... 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辽宁沿海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兴岛(CXD)、旅顺(LS)、营口(YK)、盘锦(PJ)、锦州(JZH)、海洋岛(HYD)、黑石礁(HSJ)以及金州(JZ)8个野生群体进行形态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得到了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0.21%,19.98%和11.57%,累积贡献率为71.7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旅顺群体和锦州群体形态最为接近,而与黑石礁群体差异较大。营口群体的趋异程度最大,长兴岛群体、金州群体和海洋岛群体的趋异程度居中。长兴岛群体壳型最扁,贝壳较厚且重;营口群体软体部最肥;金州群体壳型"凸"型最明显,且质量最大,而黑石礁群体贝壳最薄。这些明显特征揭示了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研究结果为菲律宾蛤仔的地理群体识别、种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性状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蛤仔南北方养殖群体杂交子代早期生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高鑫 闫喜武 +1 位作者 张辉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北方大连养殖群体(N)和南方莆田养殖群体(S)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NN(N♀×N♂)、SS(S♀×S♂)、NS(N♀×S♂)和SN(S♀×N♂)4个试验组,比较了自交与杂交F1在幼... 以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北方大连养殖群体(N)和南方莆田养殖群体(S)为亲本,采用群体内自交和群体间杂交的方法建立了NN(N♀×N♂)、SS(S♀×S♂)、NS(N♀×S♂)和SN(S♀×N♂)4个试验组,比较了自交与杂交F1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与存活,研究了蛤仔不同地理群体间的杂交效应。结果表明:正反交组的单亲生长优势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在幼虫期NS组和SN组的单亲生长优势分别为11.23%和-6.05%,双亲生长优势为2.12%,正交组NS表现出杂种优势,而反交组SN表现出杂种劣势;在稚贝期,正反交组都表现出杂种优势,NS组和SN组的单亲生长优势分别为24.89%和15.12%,双亲生长优势为19.93%;在幼虫期和稚贝期,杂交F1的存活性状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蛤仔南北方群体杂交育种的方法,可有效地改良蛤仔的生长性状,并为蛤仔速生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仔 种群 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斑马蛤2号”筏式和底播养殖模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园 金燕 +8 位作者 陈炜 李翠翠 王璠 于欣 车宗豪 刘括 梁腾 霍忠明 闫喜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6-1505,共10页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筏式养殖模式可行性,在我国黄海北部首次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新品种的筏式与底播养殖模式对比试验。采用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规格的“斑马蛤2号”苗种为试验材料,对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生长、存活、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夏季(4-7月)壳长、壳宽、壳高、全湿重、软体重的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比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快149.54%、100.61%、116.30%、152.25%、132.58%(P<0.05)。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存活率为90%以上,显著高于底播养殖(P<0.05)。两种养殖方式的“斑马蛤2号”水分、灰分、粗蛋白、糖原、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筏式养殖“斑马蛤2号”冬季糖原、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底播养殖“斑马蛤2号”(P<0.05)。研究表明,当年10月采用多层聚乙烯网笼按密度为150-200粒/层放养菲律宾蛤仔“斑马蛤2号”大规格苗种(平均壳长为2.37 cm,平均全湿重为2.99 g),可于翌年的4月、7月、10月收获平均壳长为3.03、3.36、3.51 cm的市场规格产品。筏式养殖模式具有存活率高的优点。“斑马蛤2号”筏式养殖模式试验的成功为蛤仔健康养殖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筏式养殖 底播养殖 生长 存活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青蛤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健 高山 +4 位作者 李永仁 殷潇 刘金桥 郭永军 闫喜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8-44,共7页
通过向水体中通入CO_2的方法模拟海洋酸化环境,测定青蛤(Cyclina sinensis)在酸化条件下各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将青蛤置于酸化的海中(pH分别为7.4和7.7),并以自然海水做对照组(pH 8.1)后,血细胞总数随海水酸化胁迫时间的延长... 通过向水体中通入CO_2的方法模拟海洋酸化环境,测定青蛤(Cyclina sinensis)在酸化条件下各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将青蛤置于酸化的海中(pH分别为7.4和7.7),并以自然海水做对照组(pH 8.1)后,血细胞总数随海水酸化胁迫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P<0.05);海水pH降低抑制了溶菌酶的活性,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ACP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组活性要高于酸化组,而ALP活性表现为上升趋势。酸化胁迫初期诱导SOD活性升高,后期SOD活性受到抑制,而CAT变化却截然相反;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在酸化后期出现显著降低(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青蛤(Cyclinasinensis) 免疫
下载PDF
LPS胁迫下五个群体菲律宾蛤仔TYR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表达特性研究
7
作者 刘杰 聂鸿涛 +4 位作者 姜坤银 王政兴 孙晓彤 霍忠明 闫喜武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了解TYR基因与蛤仔免疫的关系,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五个群体(白蛤、白斑马蛤、斑马蛤、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在LPS胁迫下TYR基因在不同时间(0 h、3 h、12 h、24 h、48 h)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 为了解TYR基因与蛤仔免疫的关系,本实验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五个群体(白蛤、白斑马蛤、斑马蛤、养殖和野生群体)的鳃组织和肝胰腺组织在LPS胁迫下TYR基因在不同时间(0 h、3 h、12 h、24 h、48 h)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LPS注射后鳃组织中TYR6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和白斑马蛤3 h、6 h、12 h,野生蛤仔3 h,斑马蛤3 h、6 h,养殖群体6 h、12 h显著上调(P<0.05),3h野生蛤仔和斑马蛤达到峰值, 6 h白蛤、白斑马蛤、养殖群体达到峰值(P<0.05);在肝胰腺中,养殖群体和白斑马蛤6 h,白蛤6 h、24 h,野生群体24 h,斑马蛤3 h显著上调, 3 h野生蛤仔和斑马蛤达到峰值,6h养殖群体、白蛤、白斑马达到峰值(P<0.05);鳃组织中TYR10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野生群体和白斑马蛤3 h,养殖群体3 h、6 h,斑马蛤3 h、12 h显著上调(P<0.05),肝胰腺组织中TYR10基因表达水平在白蛤3 h,野生群体3 h、6 h、12 h,斑马蛤、养殖群体6 h显著上调(P<0.05),推测TYR基因在五个菲律宾蛤仔群体的鳃和肝胰腺中参与了免疫应答。通过对TY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二级结构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找到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和6个组氨酸残基,并发现TYR6基因和长牡蛎同源性最高,为39.43%, TYR10基因和大珠母贝同源性最高,为51.04%。本文首次探讨在LPS胁迫下菲律宾蛤仔TYR基因的表达特性,为进一步探究TYR基因与菲律宾蛤仔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酪氨酸酶基因(Tryosinase TYR) 基因表达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生长发育初期四角蛤蜊对空气暴露的响应
8
作者 马贵范 郭文学 +1 位作者 杨凤 闫喜武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8,共7页
在室温28.8℃~29.6℃、湿度50%~60%条件下,将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孵化后1 d的D形幼虫[壳长(99.5±5.8)μm]、孵化后15 d的变态期幼虫[壳长(246.5±23.9)μm]、30日龄稚贝[壳长(1 065±195)μm]和60日龄稚贝[大规... 在室温28.8℃~29.6℃、湿度50%~60%条件下,将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孵化后1 d的D形幼虫[壳长(99.5±5.8)μm]、孵化后15 d的变态期幼虫[壳长(246.5±23.9)μm]、30日龄稚贝[壳长(1 065±195)μm]和60日龄稚贝[大规格(9.15±0.87)mm、中规格(7.01±0.71)mm和小规格(4.41±0.66)mm]摊在300目的筛绢上,吸干水分后,悬空在500 m L烧杯中在空气中分别暴露120 min、3 h、10 h和30 h后,放回砂滤海水中继续培养,研究发育早期四角蛤蜊对空气暴露的响应。结果表明:(1)四角蛤蜊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的存活率随空气暴露时间的延长直线下降(P<0.05)。以半数致死时间(LT50)为依据,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耐空气暴露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60日龄大规格稚贝(LT50为24.7 h)>60日龄中规格稚贝(17.5 h)>60日龄小规格稚贝(13.8 h)>30日龄稚贝(4 h)>变态期幼虫(1.61 h)>D形幼虫(1.05 h)。(2)空气暴露后,不同发育时期幼虫或稚贝的生长规律不同。空气暴露后,D形幼虫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变态期幼虫前期(0~4 d)生长缓慢,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4~7 d),各处理组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日龄稚贝,各处理组的生长速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为四角蛤蜊异地采苗、苗种培育以及安全运输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空气暴露 存活 生长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橙色品系壳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通径及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刘辉 张兴志 +3 位作者 鹿瑶 霍忠明 朱德鹏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4-518,共5页
以124枚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橙色品系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质量(WL)和软体质量(WM),采用通径及多元回归方法对橙色品系的壳形态性状(X1、X2、X3)对质量性状(WL、W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以124枚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橙色品系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质量(WL)和软体质量(WM),采用通径及多元回归方法对橙色品系的壳形态性状(X1、X2、X3)对质量性状(WL、W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橙色品系蛤仔壳形态性状与活体质量及软体质量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壳宽、壳高分别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壳长、壳宽分别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和次要因素;运用逐步回归法,将自变量的通径系数不显著项去除,以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活体质量为因变量,建立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L=-6.917+0.142X1+0.15X2+0.351X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色品系 壳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中国蛤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0
10
作者 郭文学 闫喜武 +2 位作者 肖露阳 马贵范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随机测量11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i 2龄个体的性状指标,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以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L、软体质量WM)为因变量计算了通径系数(P)、相关指数(R2)和决定系数(di),研究了中国蛤蜊壳... 随机测量115个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i 2龄个体的性状指标,以壳形态性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以体质量性状(活体质量WL、软体质量WM)为因变量计算了通径系数(P)、相关指数(R2)和决定系数(di),研究了中国蛤蜊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1);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19),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高对活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13),是影响活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长对软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398),是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宽对软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0.544),是影响软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壳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壳长、壳高和壳宽与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剔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活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L=-37.816+0.675X1+1.015X3和WM=-15.206+0.228X1+0.290X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形态性状 体质量性状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岩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的分析及与中国3种扇贝的比较 被引量:29
11
作者 曹善茂 王昊 +3 位作者 陈炜 梁伟锋 汪健 邹建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4-550,共7页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闭壳肌的营养成分,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对岩扇贝及虾夷扇贝Patiopecten ye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部分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4种扇贝闭壳肌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岩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和总糖的质量分数(鲜计)分别为78.68%、16.13%、0.92%、1.77%和1.92%,与另3种扇贝相比,岩扇贝闭壳肌的粗蛋白质与灰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分与粗脂肪含量较低,总糖含量与虾夷扇贝接近,高于栉孔扇贝,低于海湾扇贝;岩扇贝闭壳肌中必需氨基酸总量(EAA)为5.17%,占氨基酸总量的35.5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为59.10%,略高于其他3种扇贝,接近FAO/WHO的理想氨基酸模式,呈味氨基酸(DAA)总量为7.25%,占氨基酸总量的49.82%;岩扇贝闭壳肌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8.56%,其中EPA和DHA占总脂肪酸的41.84%,略高于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岩扇贝闭壳肌矿物元素中常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K>Mg>Ca,微量元素中Zn含量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岩扇贝闭壳肌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引种价值的扇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 氨基酸 脂肪酸 营养成分 矿物元素
下载PDF
薄片镜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成东 聂鸿涛 +3 位作者 鹿瑶 赵力强 宋亚亚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85,共6页
为确定适于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e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随机选取大连庄河地区的125个野生薄片镜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壳顶至壳前、壳顶至壳后6个形态性状和软体质量、总质量、壳质量3个质量性状,... 为确定适于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e人工选育的理想测度指标,随机选取大连庄河地区的125个野生薄片镜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壳顶至壳前、壳顶至壳后6个形态性状和软体质量、总质量、壳质量3个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薄片镜蛤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薄片镜蛤的各性状间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和壳高是决定薄片镜蛤软体质量、壳质量、总质量的最主要形态性状。本研究结果可为薄片镜蛤的人工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镜蛤 形态性状 质量性状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毛蚶排遗和泥沙净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凤 刘丹 +4 位作者 于倩 于帅 杨坤 刘婷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3-527,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温度、盐度和充气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排遗及泥沙净化的影响试验。温度试验设10、15、20、25、30℃共5个梯度,毛蚶壳长为(39.8±2.0)mm;盐度试验设自来水、10、15、20、25、30、35共7个梯度,...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温度、盐度和充气对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排遗及泥沙净化的影响试验。温度试验设10、15、20、25、30℃共5个梯度,毛蚶壳长为(39.8±2.0)mm;盐度试验设自来水、10、15、20、25、30、35共7个梯度,毛蚶壳长为(44.2±2.5)mm。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0的天然海水中,10、15、20、25℃温度组的毛蚶均能正常排遗,10 h内排遗速率以20℃时最高,平均为(0.50±0.06)mg/(g·h),30℃组4 h全部死亡;在20℃条件下,20、25、30、35盐度组毛蚶均能正常排遗,10 h内排遗速率以盐度为25时最大,平均为(0.64±0.02)mg/(g·h);不充气条件下的排遗速率大于充气条件下的排遗速率;毛蚶排遗速率在最初1 h内最快,平均为(1.78±0.30)mg/(g·h),约占10 h内排遗总量的36%以上,之后随时间的推移基本呈指数递减;各种温度、盐度、充气和不充气条件下,毛蚶净化6 h后均口感无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 温度 盐度 排遗 泥沙净化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突变对菲律宾蛤仔斑马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聂鸿涛 霍忠明 +3 位作者 侯晓琳 陈赟 杨凤 闫喜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蛤仔新品种斑马蛤耗氧排氨的影响,以野生蛤仔为对照,实验设置15、20、25、30和35℃五个温度梯度和20、25、30、35和40五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斑马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在温度15—35℃...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蛤仔新品种斑马蛤耗氧排氨的影响,以野生蛤仔为对照,实验设置15、20、25、30和35℃五个温度梯度和20、25、30、35和40五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斑马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在温度15—35℃内,随着温度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整体上呈增加的趋势。在20—40盐度内,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加,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高值。在水温为15℃,盐度20—40内,斑马蛤的O鲶N为9.534—62.008;在盐度为35,水温在15—35℃内,斑马蛤的O鲶N是20.700—74.138。与野生蛤仔比较,斑马蛤的耐高温能力要强于野生蛤仔,从Q10的变化反映出斑马蛤对温度的敏感性相对较弱,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比较强;斑马蛤的耐低盐和耐高盐能力强于野生蛤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蛤仔斑马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斑马蛤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薄片镜蛤孵化及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成东 聂鸿涛 +4 位作者 闫喜武 张兴志 刘辉 鹿遥 杨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2、26、30、34℃)和不同盐度(10、15、20、25、30、35)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受精卵孵化率及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薄片镜蛤适宜孵化温度为26-34℃,受精后第9天时,26℃组幼虫成活率最高,为77.6... 研究了不同温度(18、22、26、30、34℃)和不同盐度(10、15、20、25、30、35)对薄片镜蛤Dosinia laminata受精卵孵化率及幼虫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薄片镜蛤适宜孵化温度为26-34℃,受精后第9天时,26℃组幼虫成活率最高,为77.67%±1.52%,且幼虫生长最快,第9天时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145.50、122.83μm;薄片镜蛤的适宜孵化盐度为20-30,受精后第9天时,25盐度组幼虫成活率最高,为73.33%±2.89%,第7天至第9天时,25盐度组幼虫生长最快,第9天时平均壳长和壳高分别为144.67、122.83μm。研究表明,薄片镜蛤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30℃,最适生长温度为26℃,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镜蛤 孵化 生长 存活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不同生态因子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善茂 梁伟锋 +1 位作者 刘钢 李晓雨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0-286,共7页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扇贝幼贝 耗氧率 排氨率 昼夜节律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聂鸿涛 邢宁宁 +2 位作者 王海伦 杨凤 闫喜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8-661,共4页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设置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32共5个盐度梯度,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20℃达到最大值,4.411mg/(...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设置5、10、15、20、25℃5个温度梯度和12、17、22、27、32共5个盐度梯度,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加州扁鸟蛤耗氧排氨的影响。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升后降,在20℃达到最大值,4.411mg/(g·h);排氨率除在10~15℃偏低外,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在盐度32,温度5~25℃,耗氧率和排氨率之比(O∶N)为2.352~4.296mg/(g·h),15℃达最大值。在水温13℃时,盐度范围12~32,耗氧率和排氨率都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加,32时达到最大值,O∶N为2.780~21.600。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加州扁鸟蛤的人工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扁鸟蛤 温度 盐度 耗氧率 排氨率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聂鸿涛 李佳 +2 位作者 霍忠明 郭炜 闫喜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8-546,共9页
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07~0.757,观测杂合度范围0.208~0.583。等位基因丰富度AR的... 本研究利用10对微卫星标记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人工选育群体与野生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2个,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307~0.757,观测杂合度范围0.208~0.583。等位基因丰富度AR的大小范围是3.0~10.7,PCR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78~390 bp,共得到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从4.4(白蛤)到5.1(龙王塘野生群体),野生群体等位基因丰富度最大(5.278),白蛤群体的等位基因丰富度最小(4.267)。哈迪–温伯格检验发现4个群体和10对微卫星的40个组合中,有21个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各个群体间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无显著差异。4个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_(st)在0.086~0.180,遗传分化最大的是白斑马蛤群体与龙王塘野生群体(F_(st)=0.180),遗传分化最小的是白蛤群体和海洋橙群体(F_(st)=0.086)。人工选育群体表现为中度分化水平(F_(st):0.086~0.113);龙王塘野生群体与人工选育群体表现为较大分化水平(F_(st):0.134~0.180)。结果表明,人工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然比较高,但连续的选育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微卫星 群体遗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贵范 杨凤 +3 位作者 郭文学 赵海丽 梁泽楠 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8,共5页
为确定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最佳运输时间及放养方式,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其稚贝与成贝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范围内,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的死亡率随干露时间的延长... 为确定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的最佳运输时间及放养方式,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其稚贝与成贝对干露和淡水浸泡的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范围内,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的死亡率随干露时间的延长呈直线增加(P<0.05);气温为25℃时,中国蛤蜊稚贝耐干露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26.4、20.4、14.4 h,四角蛤蜊稚贝的依次为29.2、21.9、14.6 h;气温为15℃时,中国蛤蜊成贝耐干露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53.2、35.8、18.3 h,四角蛤蜊成贝的依次为124.6、95.7、66.8 h。2)在试验范围内,中国蛤蜊和四角蛤蜊的死亡率随淡水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直线增加(P<0.05);中国蛤蜊稚贝耐淡水浸泡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9.0、6.6、4.2 h,四角蛤蜊稚贝的依次为15.3、10.8、6.4 h;中国蛤蜊成贝耐淡水浸泡的LT90、LT50和LT10依次为29.4、17.0、4.6 h,四角蛤蜊成贝的依次为52.3、28.9、5.6 h。本研究表明,四角蛤蜊耐干露和淡水浸泡能力总体上要强于中国蛤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蛤蜊 四角蛤蜊 干露 淡水浸泡 耐受性
下载PDF
盐度对翡翠贻贝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鹏 闫喜武 +7 位作者 韩华 桑士田 霍忠明 刘振 梁健 迟吉祥 杨凤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为10、40时,贻贝受精卵不能发育至D形幼虫;盐度为15、30、35时,受精卵可以孵化,...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0、15、20、25、30、35、40、45)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受精卵孵化及幼虫和稚贝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为10、40时,贻贝受精卵不能发育至D形幼虫;盐度为15、30、35时,受精卵可以孵化,但D形幼虫畸形率较高;盐度为20~25时,受精卵的孵化率较高,畸形率较低,为适宜孵化盐度;幼虫阶段,盐度为20~25时存活率和变态率最高,盐度为10、45时幼虫无法完成变态,幼虫生存的适宜盐度为20~35;稚贝阶段,生长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5~35,盐度为20~25时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翡翠贻贝幼虫和稚贝对高盐度和低盐度均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胚胎发育 幼虫 稚贝 盐度 生长发育 存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