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及增强对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 被引量:21
1
作者 洪晓楠 邱金英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4,共7页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简称"思政课获得感")主要反映了大学生接受视角下对思政课的体验,是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观选择、心理感受和主动接受的程度,主要体现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借用库恩的"范式"... 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简称"思政课获得感")主要反映了大学生接受视角下对思政课的体验,是大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主观选择、心理感受和主动接受的程度,主要体现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满足。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从"范式"看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因素有教材、大学生通过学习思政课所获得的解题能力、大学生能否有效地化理论为方法和化理论为德性的能力以及能否有效地检测和考核大学生综合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主要对策是将教材体系转变成教学体系,让大学生学会解题,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实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立德树人 “原理”课 获得感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大棚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1,共7页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的工作世界范式
3
作者 李晓元 陈俊文 李昂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6,共6页
学界对马克思生活世界范式研究已日趋成熟和深刻,但对其工作世界范式的探讨还是一个新视野,而工作世界是生活世界和人民存在的根基。马克思哲学工作世界范式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文本确证和理论呈现,其始于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工作世... 学界对马克思生活世界范式研究已日趋成熟和深刻,但对其工作世界范式的探讨还是一个新视野,而工作世界是生活世界和人民存在的根基。马克思哲学工作世界范式有其生成的历史逻辑、文本确证和理论呈现,其始于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工作世界和思辨哲学的批判,确证和呈现于马克思哲学的经典文本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而工作共同体是其价值核心,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更是人民的本质和根本利益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工作世界 工作共同体 人民性
下载PDF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4
作者 吕京默 《新丝路》 2024年第15期135-137,共3页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辽宁省红色文化极具代表性的缩影,具有独特的地域属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且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在耦合性,能够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辽...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是辽宁省红色文化极具代表性的缩影,具有独特的地域属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且辽宁“六地”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内在耦合性,能够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其次分析了目前高校中关于开展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堂内容结合不紧密、红色文化的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实践活动中对红色文化利用不强等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通过搭建教育基地、加强教育保障、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育方法、营造文化氛围,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 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
下载PDF
涉农高等院校构建与完善精准扶贫新模式——以大连海洋大学帮扶朝阳市北四家子乡为例
5
作者 姜洋 蔡静 李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03-406,共4页
涉农高等院校作为现阶段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逐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扶贫模式。通过归纳、梳理朝阳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分析对比朝阳市驻村高等院校精准扶贫模式,以大连海洋大学帮扶朝阳市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为例,提出以基... 涉农高等院校作为现阶段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逐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扶贫模式。通过归纳、梳理朝阳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分析对比朝阳市驻村高等院校精准扶贫模式,以大连海洋大学帮扶朝阳市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唐杖子村为例,提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重点开发壮大村集体经济、协同发展建设乡村旅游和深化校地合作的“四位一体”精准扶贫理念,构建涉农高等院校可复制、能推广的精准扶贫机制,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 精准扶贫 创新模式 教育实践 朝阳市
下载PDF
论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大棚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5-8,共4页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民族化和通俗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背景下,重新梳理和总结经典...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经典作家都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们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民族化和通俗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背景下,重新梳理和总结经典作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和实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大众化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困境及对策
7
作者 李大棚 冯文艳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1,共4页
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青年化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度调整转型,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越来越陷入"失语"的境地,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的"缺失"问题... 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青年化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度调整转型,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越来越陷入"失语"的境地,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的"缺失"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文章在深入分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创新、话语方式转换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提出加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建设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话语 缺失 原因 路径
下载PDF
改革开放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演进与启示
8
作者 李大棚 冯文艳 《陇东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一个发展、遭受扭曲和重新再发展的曲折过程。纵观这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轨迹,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对改革开放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过程进...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历了一个发展、遭受扭曲和重新再发展的曲折过程。纵观这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轨迹,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本文对改革开放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反思,以此从中总结经验,为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演进 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与人的实现
9
作者 宋晓敏 曲彦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共产主义是人的回归的自然社会形态,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回归正是共产主义的完成。《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人的社会形式,体现了真正的人的解放和自由;《手稿》中的人的实现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的形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肯定了共产主义是人的回归的自然社会形态,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回归正是共产主义的完成。《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是人的社会形式,体现了真正的人的解放和自由;《手稿》中的人的实现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的形式,共产主义作为真正的人的社会将体现出这种自然的符合人的本性的人的关系;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形式将最终消除人在现实资本主义中的异化状态,实现真正的人的复归。《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共产主义与人的问题作出了哲学的解答,对今天的社会发展理念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人的实现
下载PDF
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体系
10
作者 宋晓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4-46,共3页
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丰富,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社会发展模式的论述和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总结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涵义,并从发展变化和最终目标的角度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容丰富,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于社会发展模式的论述和后来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中,总结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涵义,并从发展变化和最终目标的角度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模式理论体系的系统理解,对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模式 理论体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延续与超越
11
作者 宋晓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8-92,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容,在变化和流动中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主动选择。在人类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合了各种社会发展的优秀因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长点上进入社会主义的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容,在变化和流动中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主动选择。在人类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历史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合了各种社会发展的优秀因素,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长点上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历史纵向发展上超脱出传统社会主义的桎梏,实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现实横向发展中融合了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诸多发展因素,实现了发展整体的包容和升华。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共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加繁荣更加包容更加文明的社会历史进展,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在求同存异中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能够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进程,并在多样化的基点上成为不断丰富更新的社会发展现实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究
12
作者 吴卫卫 王帆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7-49,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大一统”等思想的精神土壤,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党与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与光荣使命,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意义重大。当前,在世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于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大一统”等思想的精神土壤,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党与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与光荣使命,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意义重大。当前,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新时代高等教育机制的亟需完善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的有限性给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需要通过深化价值认同、强化主阵地建设、壮大社会力量等方式强化系统性工作,从而推动广大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查研究——以H大学为例
13
作者 李冬 郭双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51-54,共4页
以H大学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H大学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女大学生认为工作对于女性非常重要,但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女性并不乐观,尤其是职场的性别歧视问题比较严重。女大学生对于就业... 以H大学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H大学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女大学生认为工作对于女性非常重要,但是当前的就业形势对于女性并不乐观,尤其是职场的性别歧视问题比较严重。女大学生对于就业相关的自我认知也有偏差。对策及建议:在社会方面要转变观念,改变歧视女性就业的错误认识;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也要引导学生独立自强;个人规划方面要转变就业观念,重塑科学就业观;提升个人能力,做好就业准备;明确自我认知,制定个人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观 就业形势 就业目标 就业指导 个人规划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斗争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14
作者 毕菁菁 孙大志 《党史文苑》 2024年第8期152-154,共3页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矢志不渝,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攻克一个又一个关口,渡过一个又一个险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磨炼中由小到大、由...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矢志不渝,以顽强的斗争精神披荆斩棘,攻克一个又一个关口,渡过一个又一个险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磨炼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不懈奋斗中,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汝于成 艰难困苦 路径探析 精神培育 伟大飞跃 不懈奋斗 斗争
下载PDF
英雄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探析
15
作者 王帆 李双子 吴卫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6期0081-0083,共3页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精髓,并随实践不断的丰富发展。新时代,伟大的英雄精神是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信仰精神... 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精髓,并随实践不断的丰富发展。新时代,伟大的英雄精神是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矢志不渝的信仰精神的有机统一。将英雄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品德修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可利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发挥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的特色文化建设、倡导“走进英雄”的实践活动以及优化网络教育的宣传环境等方式打造全方位、多层次、高效能的教育模式,从而实现英雄精神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路径探究
16
作者 李子玄 蔡静 王丹 《大连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现如今,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形势紧迫的重要课题,关乎旗帜、关乎话语权、关乎国际地位。在其构建过程中,必须要牢固结合中国现今发展需要,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把握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紧迫性和关键性... 现如今,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项形势紧迫的重要课题,关乎旗帜、关乎话语权、关乎国际地位。在其构建过程中,必须要牢固结合中国现今发展需要,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切实把握好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紧迫性和关键性,必须要唱响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力行构建具体化、大众化的话语体系,避免形式主义、脱离实际。做到内容上丰富,形式上主流,夯筑实现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话语体系 建构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文艳 《陇东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3-76,共4页
经济全球化进程对"领土"、"主权"和"人民"要素产生巨大冲击以及西方全球化理论、文化霸权主义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认同感、国家主权观和价值观产生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正... 经济全球化进程对"领土"、"主权"和"人民"要素产生巨大冲击以及西方全球化理论、文化霸权主义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认同感、国家主权观和价值观产生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切实把握、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PDF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现实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18
作者 张海滨 李琳 郭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3,共3页
马克思对于人的现实的幸福的思考是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从"现实的人"角度出发,深入地思考了"什么是幸福","工人现实的不幸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实现人... 马克思对于人的现实的幸福的思考是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从"现实的人"角度出发,深入地思考了"什么是幸福","工人现实的不幸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实现人的最终的幸福"这样三个问题,清晰地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思想逻辑。深入挖掘和把握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以幸福为核心的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幸福观 现实启示
下载PDF
马克思对“历史科学”的三维重建
19
作者 马兆俐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123,共2页
马克思历史科学主要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方法及结论原理。其所蕴含的唯物实践论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现实和价值上完成了对"历史科学"的重建。马克思历史科学要求我... 马克思历史科学主要是一种基于唯物史观的统一的科学研究原则、方法及结论原理。其所蕴含的唯物实践论的原则、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现实和价值上完成了对"历史科学"的重建。马克思历史科学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历史观点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在吐故纳新中彰显马克思历史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科学 哲学批判
下载PDF
大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情况的调研分析——以大连地区11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调查问卷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大志 于茂林 高雪梅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63-268,共6页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立德树人价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极好素材。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和霍夫兰德(Hovland)的说服理论,对大连地区11所高等院校三千名大学生掌握...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具有极高的立德树人价值,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极好素材。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和霍夫兰德(Hovland)的说服理论,对大连地区11所高等院校三千名大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整体的掌握程度处于中等水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借助说服的相关理论提出,要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夯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在大学生充分掌握立德树人理论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发挥辅助渠道的育人作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魅力,自觉地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实现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等院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教育 建党100周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