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韩世杰 张锐 +2 位作者 冷杨洋 李龙洲 徐峰彦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大连港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大连港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有氧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和自主神经功能指标[总功率谱(TP)、低频功率谱(LF)、高频功率谱(HF)]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I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P、HF值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F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有氧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上下肢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个体化有氧训练 老年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自主神经功能
下载PDF
局部振动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韩世杰 张锐 +2 位作者 冷杨洋 李龙洲 徐峰彦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连港医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局部振动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连港医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振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干预1、3、6个月后,两组M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等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可降低MAS评分,提高SF-36、MBI、BBS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振动 康复训练 卒中 偏瘫 下肢功能障碍 痉挛程度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反馈用于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作用分析
3
作者 韩世杰 张锐 +4 位作者 冷杨洋 李龙洲 蒲晶 李亚男 徐峰彦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究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反馈用于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肺康复中给予呼吸反馈训练干... 目的探究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呼吸反馈用于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肺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24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肺康复中给予呼吸反馈训练干预,实验组肺康复中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器与呼吸反馈训练联合干预,比较两组气管套管拔管率、呼吸道感染率、Barthel指数、Borg呼吸困难评分。结果实验组气管套管拔管率、呼吸道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干预前,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Borg呼吸困难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接受体外膈肌起搏器与呼吸反馈训练联合干预,能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气管套管拔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肌起搏器 呼吸反馈 脑卒中 气管切开 肺康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