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网状阴极增强电化学水软化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栾谨鑫 李鑫浩 +7 位作者 王立达 孙文 王耀伟 周英正 邓海涛 陈帅 何少辉 刘贵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0,共4页
针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低除垢速率限制电化学水软化技术应用的问题,采用多层不同孔径金属丝网耦合的复合网状阴极增强电化学水软化系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阴极的水软化系统除垢速率高达29.16g/(m2·h),能量消耗低至6.0 kW&#... 针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低除垢速率限制电化学水软化技术应用的问题,采用多层不同孔径金属丝网耦合的复合网状阴极增强电化学水软化系统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阴极的水软化系统除垢速率高达29.16g/(m2·h),能量消耗低至6.0 kW·h/kgCaCO3。系统性能的提升归因于阴极特殊的结构,该结构可将化学反应(碱度产生和水垢沉积)分离和定位到复合网状阴极的不同区域,从而提高了除垢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 电化学水软化 循环冷却水
下载PDF
电渗析法再生化学镀镍老化液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殷雪峰 刘贵昌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1期46-49,共4页
应用电渗析技术,再生化学镀镍老化液以降低镀液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在采用非均相离子交换膜条件下,考察了4种工艺条件对电渗析的选择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了优化工艺条件,在去除副产物的同时限制了有效物质的流失。
关键词 化学镀镍 老化液 电渗析 净化 再生
下载PDF
基于对象/Agent的计算机集成过程运行系统建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爱东 郭壮 +1 位作者 秦宏启 袁一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0-244,共5页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学、KADS原理以及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Agent概念,用对象描述过程领域,用Agent描述过程运行决策系统,建立一种基于对象/Agent的计算机集成过程运行(CIPO)系统模型。通过开发实例系统TE...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学、KADS原理以及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Agent概念,用对象描述过程领域,用Agent描述过程运行决策系统,建立一种基于对象/Agent的计算机集成过程运行(CIPO)系统模型。通过开发实例系统TE——CIPOS,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及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AGENT CIMS CIPOS 建模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在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阻抗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成龙 杨大智 +1 位作者 彭乔 邓新绿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14-1320,共7页
利用双放电腔微波等离子体源全方位离子注入设备,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复合技术两种工艺对医用316L不锈钢进行类金刚石薄膜表面改性。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法考察了两种工... 利用双放电腔微波等离子体源全方位离子注入设备,分别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复合技术两种工艺对医用316L不锈钢进行类金刚石薄膜表面改性。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法考察了两种工艺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在模拟体液中的抗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相比,在72 h的浸泡时间内,采用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复合技术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防腐蚀性能明显增高,腐蚀阻抗较高,碳注入层可有效抑制溶液渗入薄膜和基体之间的界面,起到了腐蚀防护层的作用。动电位极化测试表明:采用复合技术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倾向性更低,钝态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电化学阻抗谱 模拟体液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的标准曲线斜率与回收率的关系
5
作者 李京华 邵英光 +1 位作者 岳丽娜 王俊德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6-989,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的标准曲线斜率与回收率的关系。方法:将特征反应时间 t(0.02)与相应的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浓度或样品稀释倍数的倒数作双对数曲线,计算斜率 b_s 和 b。结果:(1)标准曲线与其稀释曲线的斜率 b_s 相等;(2... 目的:研究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的标准曲线斜率与回收率的关系。方法:将特征反应时间 t(0.02)与相应的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浓度或样品稀释倍数的倒数作双对数曲线,计算斜率 b_s 和 b。结果:(1)标准曲线与其稀释曲线的斜率 b_s 相等;(2)在稀释倍数为 D_(s1)、D_(s2)的测定范围内,.比值 b/b_s 和 D_(s1)/D_(s2)决定着回收率 a 的大小;(3)测定了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与鲎试剂反应的斜率 B_s,大部分斜率 b_s 的数值相同;(4)测定了4种工作标准品的斜率 b_s、重复性、支间差异;(5)计算了水样品、两性霉素 B 样品的 b/b_s 值,根据计算,前者满足回收率的要求,后者不满足。结论:根据样品与标准品的 b/b_s 比值、标准品的浓度测定范围,可以计算样品的回收率是否满足中国药典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鲎试剂 内毒素 斜率6 回收率 特征反应时间
下载PDF
高效复合网状阴极电化学除垢机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鑫浩 王立达 +4 位作者 孙文 贺永鹏 舒向泉 崔宪峰 刘贵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33,共4页
针对电化学除垢技术效率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高效复合网状阴极电化学除垢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屏蔽效应使得外层网上的析氢反应强于内层网上的析氢反应,沉积反应优先发生在外层网。快速析出的氢气泡作为软模板,不仅可使水垢以枝晶形态... 针对电化学除垢技术效率低的问题,系统研究了高效复合网状阴极电化学除垢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屏蔽效应使得外层网上的析氢反应强于内层网上的析氢反应,沉积反应优先发生在外层网。快速析出的氢气泡作为软模板,不仅可使水垢以枝晶形态生长,还使得外层网具有自清洁作用,大大延长了阴极的失活时间。同时,内层网增加了阴极的反应面积,在提高除垢速率的同时降低了阴极面积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除垢 循环冷却水 阴极 屏蔽效应 碳酸钙垢
下载PDF
利用优化回用水源法设计多杂质体系水网络
7
作者 田婷婷 都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7-1372,共6页
针对多杂质体系水网络的设计,提出一种优化回用水源的经验设计方法,以获得水网络的最小新鲜水用量。该方法无需考虑水网络流股所有的匹配可能性,在设计过程中直接确定每个操作单元的用水情况。首先判断操作单元回用能力,确定操作单元的... 针对多杂质体系水网络的设计,提出一种优化回用水源的经验设计方法,以获得水网络的最小新鲜水用量。该方法无需考虑水网络流股所有的匹配可能性,在设计过程中直接确定每个操作单元的用水情况。首先判断操作单元回用能力,确定操作单元的可回用水源,然后通过计算判断出各回用水源的选择顺序,当操作单元中任一杂质入口浓度达到极限要求时,停用其他回用水源并同时确定回用水的用量。依次类推,完成用水网络所有操作单元的用水设计,得到水网络的最小新鲜水用量。两个实例的新鲜水用量与文献值相比分别降低了0.94%和1.39%,同时最优的水网络总流股数有一定的减少,表明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杂质体系 水网络 回用水源 最小新鲜水用量
下载PDF
工业循环冷却水阻垢剂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1
8
作者 贾丰春 李自托 董泉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及性能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有机多元磷酸阻垢缓蚀剂和水溶性聚合物阻垢分散剂,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其他类型的阻垢剂。指明了磷系配方存在的问题,对阻垢剂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认为未来的阻垢剂将向着... 对工业循环冷却水中常用阻垢剂的种类及性能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有机多元磷酸阻垢缓蚀剂和水溶性聚合物阻垢分散剂,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其他类型的阻垢剂。指明了磷系配方存在的问题,对阻垢剂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认为未来的阻垢剂将向着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有机磷酸 水溶性聚合物
下载PDF
微波提取银杏黄酮苷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周谨 闫小燕 +3 位作者 贺高红 金美芳 张卫 虞星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2-44,47,共4页
利用微波效应 ,以水为溶剂来提取银杏黄酮 ,对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时间等因素做了一些研究 ,获得较好的效果 ,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微波功率 :中档 ;作用时间 :30min ;固液比为 1∶30 ;水浴时间 :1h 。
关键词 银杏叶 黄酮苷 微波提取
下载PDF
冷冻保护剂导入细胞过程的模拟和优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马学虎 范文霞 +3 位作者 潘广生 刘洋 刘天庆 崔占峰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4-330,共7页
在细胞的低温保存中,通常需要导入冷冻保护剂来减轻冷冻过程对细胞的损伤。利用Kedem-Katchalsky模型模拟冷冻保护剂导入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以及胞内保护剂浓度的变化,考察导入过程对细胞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以达到优化保护剂的... 在细胞的低温保存中,通常需要导入冷冻保护剂来减轻冷冻过程对细胞的损伤。利用Kedem-Katchalsky模型模拟冷冻保护剂导入过程中细胞体积的变化以及胞内保护剂浓度的变化,考察导入过程对细胞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以达到优化保护剂的导入过程的目的。结果表明:低浓度(1~2mol/L)保护剂一步导入过程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很小。因此在导入保护剂时可采用一步法;对于高浓度(6~9mol/L)的保护剂,相对于一步导入,分步导入和连续导入能显著减轻保护剂导入过程对细胞造成的体积损伤和渗透损伤。另外,分步导入以四步较好,连续导入可采用线性梯度和S型曲线梯度导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存 K—K模型 体积损伤 渗透损伤
下载PDF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袁达忠 马学虎 房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7-562,共6页
对两相闭式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段建立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方程,通过编写程序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离散液膜下降高度方法,联合利用复合辛普森数值积分和四阶龙格库塔数值微分方法成功地实现模型求解过程。将热管... 对两相闭式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段建立热管内的流动与传热方程,通过编写程序对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离散液膜下降高度方法,联合利用复合辛普森数值积分和四阶龙格库塔数值微分方法成功地实现模型求解过程。将热管内充液量、饱和蒸汽温度和加热段热流密度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数值计算。在分析中考虑下降液膜和上升蒸汽之间界面剪切力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尽管界面剪切力有时对传热过程的影响不大,但冷凝段和蒸发段的液膜都有所增厚,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程度有所改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热管内界面剪切力和总体充液量对热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是有必要的,由此获得的传热特性关联式更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为热管换热器的性能计算和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 流动与传热 降液膜 热管热阻
下载PDF
酒精液滴在蔗糖溶液中汽化冷却传热及其结晶过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齐涛 刘春祥 沈自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一汽升式循环管中于减压条件下研究了冷剂酒精在高粘度高浓度的蔗糖水溶液中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讨论了冷剂流量、冷剂进口温度和蔗糖溶液的粘度和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体积传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剂流量Vd=0.9~1.9... 在一汽升式循环管中于减压条件下研究了冷剂酒精在高粘度高浓度的蔗糖水溶液中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讨论了冷剂流量、冷剂进口温度和蔗糖溶液的粘度和浓度等操作条件对体积传热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剂流量Vd=0.9~1.9ml/min,冷剂进口温度为45~60℃时,传热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酒精汽化冷却法制取蔗糖晶核的过程,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分析了晶核的外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传热 结晶 蔗糖晶核 酒精汽化法
下载PDF
滴膜共存表面强化冷凝传热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学虎 徐敦颀 +1 位作者 林纪方 王补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5-540,共6页
滴状冷凝具有很高的传热速率,其冷凝传热系数是膜状冷凝的几倍至几十倍,但是,由于长期维持滴状冷凝表面制备技术的限制,该技术距工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滴状冷凝的研究过程中,经常发现滴膜共存冷凝现象,而且传热系数较普通的膜状... 滴状冷凝具有很高的传热速率,其冷凝传热系数是膜状冷凝的几倍至几十倍,但是,由于长期维持滴状冷凝表面制备技术的限制,该技术距工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滴状冷凝的研究过程中,经常发现滴膜共存冷凝现象,而且传热系数较普通的膜状冷凝有较大的提高,在以往的实验研究中,往往不能肯定地排除蒸汽中有机杂质的影响,滴膜共存表面的实验研究也间接地证实了蒸汽中是不含有机杂质的,滴膜共存表面也是强化冷凝传热很实用的技术,是滴状冷凝传热过程全面工业化的过渡阶段.所以,研究滴膜共存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Kumagai等报道了在竖平面上垂直分割的滴膜共存表面上冷凝传热的实验.结果表明,当滴状冷凝区和膜状冷凝区的面积比为1:1时,平均热负荷要高于在通常表面上滴状冷凝和膜状冷凝热负荷的算术平均值,而且平均热负荷与表面分割方式和分割数目有关.他们在一种特殊分割形式的表面上得到的最大热负荷高于当全部表面为滴状冷凝时的最大热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膜共存冷凝 强化冷凝传热 涂层 PTFE 冷凝传热
下载PDF
国外有机类铜缓蚀剂综述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自托 董泉玉 杨从贵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38,共4页
随着金属铜及其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腐蚀与防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几种新型有机铜缓蚀剂,包括唑类、喹啉类、嘧啶类等物质,从缓蚀性能、... 随着金属铜及其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腐蚀与防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几种新型有机铜缓蚀剂,包括唑类、喹啉类、嘧啶类等物质,从缓蚀性能、环境保护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不同介质中缓蚀剂的选用情况,阐述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缓蚀剂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缓蚀剂 腐蚀
下载PDF
流化喷雾造粒法制取低糖速溶豆粉──流化喷雾造粒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涛 于才渊 +1 位作者 王喜忠 沈自求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22,共8页
在间歇式流化喷雾造粒床内,研究豆粉流化造粒的颗粒生长机理和规律。考察了床层温度、过剩流化气速、料液的粘度和流率、晶种尺寸、品种量和晶种的类别等操作条件对颗粒生长速率的影响,寻找到较好的工艺操作条件。
关键词 流化喷雾造粒 颗粒生长速率 豆粉 速溶豆粉 饮料
下载PDF
底部进料流化床喷雾造粒器内尿素造粒过程 被引量:9
16
作者 齐涛 于才渊 +1 位作者 王喜忠 沈自求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9-24,共6页
在下端直径200mm、上端直径390mm、高1000mm的圆锥形流化床喷雾造粒器内,研究了尿素颗粒的生长规律和机理.料液从底部喷入床层,颗粒生长完全由分层生长控制,增大料液流量和降低床层温度,颗粒的粒径生长速率增大.... 在下端直径200mm、上端直径390mm、高1000mm的圆锥形流化床喷雾造粒器内,研究了尿素颗粒的生长规律和机理.料液从底部喷入床层,颗粒生长完全由分层生长控制,增大料液流量和降低床层温度,颗粒的粒径生长速率增大.床层内的温度分布类似于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径向上温度差别大,轴向上温度差别小,中心轴线上温度最低,温度随径向距离的增大而升高.产品颗粒与塔式造粒产品颗粒相比,抗压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喷雾造粒 尿素颗粒 尿素造粒
下载PDF
Cu-BTA低能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旭 徐敦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在铜基表面上制备出Cu-BTA低能表面;经实验证明已稳定实现了水蒸汽滴状冷凝过程,其寿命已达2000h以上.实验还证明该表面对乙醇及乙二醇蒸汽的冷凝有强化作用,其冷凝传热系数可提高20%.对该表面维持低表面能寿命的物... 在铜基表面上制备出Cu-BTA低能表面;经实验证明已稳定实现了水蒸汽滴状冷凝过程,其寿命已达2000h以上.实验还证明该表面对乙醇及乙二醇蒸汽的冷凝有强化作用,其冷凝传热系数可提高20%.对该表面维持低表面能寿命的物理构型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该种表面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 表面膜 冷凝 传热 苯并三氮唑
下载PDF
流化喷雾造粒法制取低糖速溶豆粉的研究(Ⅰ)──流化喷雾造粒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齐涛 于才渊 +1 位作者 王喜忠 沈自求 《中国粉体技术》 CAS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在间歇式流化喷雾造粒床内,研究了豆粉流化造粒的颗粒生长机理和规律。考察了床层温度、过剩流化气速、料液的黏度和流率、品种尺寸、晶种量和晶种的类别等操作条件对颗粒生长速率的影响,寻找到较好的工艺操作条件。
关键词 流化喷雾造粒 过剩流化气速 颗粒生长速率 晶种 团聚生长
下载PDF
离心流化床干燥器流体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喜忠 阎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分别研究了干燥转鼓转速、物料粒径、床载量、颗粒密度和形状系数对离 心流化床压降和临界流比速度的影响,提出了计算流化床层压降的修正式和 临界流化速度的准数关联式,为进一步研究此设备的干燥性能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流化床干燥器 离心式 流体力学
下载PDF
垂直管内不互溶液滴群直接接触汽化传热 被引量:6
20
作者 齐涛 沈自求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在一气升式外循环实验设备中研究了冷剂正戊烷与热流体水在垂直管内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根据单液滴不互溶冷剂汽化关联式,推导出多液滴汽化过程中局部和平均体积传热系数表达式,表达式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讨论了冷剂表观流速、... 在一气升式外循环实验设备中研究了冷剂正戊烷与热流体水在垂直管内直接接触汽化传热过程。根据单液滴不互溶冷剂汽化关联式,推导出多液滴汽化过程中局部和平均体积传热系数表达式,表达式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讨论了冷剂表观流速、冷剂与热流体间的传热温差对体积传热量qv和体积传热系数αv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传热 体积传热量 体积传热系数 冷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