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伦理挑战及其消解路径
1
作者 袁旭亮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6,共8页
人工智能自主性的增强使其具有了“主动”制造伦理问题的能力,这进一步凸显了确保高度自主的人工智能的价值观与人类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必要性,即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价值对齐。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研究与实践有蓬勃发... 人工智能自主性的增强使其具有了“主动”制造伦理问题的能力,这进一步凸显了确保高度自主的人工智能的价值观与人类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必要性,即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价值对齐。当前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研究与实践有蓬勃发展之势,但是这一对齐路径将会面临由规范伦理学中的“是”到“应该”的逻辑推导鸿沟导致的人工智能不能从数据信息中提取出价值规范的道德价值提取挑战,以及行为伦理学中的“有限伦理”理论所揭示的人工智能学习的数据信息可能具有内在道德缺陷的道德价值来源合道德性挑战。这两大伦理挑战揭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路径所具有的深刻伦理缺陷,故而若想真正实现人工智能价值对齐,必须探究如何消解上述两大伦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价值对齐 机器学习 “是”到“应该”的逻辑推导鸿沟 有限伦理
下载PDF
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换与伦理问题 被引量:5
2
作者 凌昀 李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6-31,共6页
大数据和数据化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催生了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局限性的优势,但也加剧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新的伦理问题。为了确保大数据时代人的自... 大数据和数据化促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催生了计算社会科学。计算社会科学具有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局限性的优势,但也加剧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伦理问题,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了新的伦理问题。为了确保大数据时代人的自由和权利,计算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研究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计算社会科学 科研伦理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下载PDF
人脸识别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规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晓萌 李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4-138,共5页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 人脸识别技术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为价值使命而得到发展和应用,但人脸识别技术的滥用和可靠性问题也引发了隐私泄露、识别错误、安全风险和歧视等伦理风险。基于技术伦理学的非力量伦理和责任伦理,最小必要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不伤害原则和公正原则构成了防范和规制人脸识别技术伦理风险的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技术 伦理风险 隐私 技术伦理
下载PDF
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的机器研究范式初探
4
作者 宋强 李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90,98,共8页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种蕴含“智慧”的新型人工物,其道德决策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功利主义、义务论、美德论、罗尔斯式以及风险伦理等道德决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采用自动驾驶道德决策...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种蕴含“智慧”的新型人工物,其道德决策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功利主义、义务论、美德论、罗尔斯式以及风险伦理等道德决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采用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的类人研究范式,忽视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的特殊场景。自动驾驶道德决策应采取机器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下的自动驾驶道德决策应当遵循预防原则和零伤害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道德决策 类人研究范式 机器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新基建的伦理基础:基于价值的信息伦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孙保学 李伦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3,177,178,共9页
信息技术的延展性与会聚性的叠加效应将引发技术的数字会聚革命,筑成数字新基建。新基建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在动力阶段的持续推进,也将重塑赛博空间的伦理规范。基于信息实体的权利构建的信息伦理是在为数据和算法赋权,但这可能会陷入... 信息技术的延展性与会聚性的叠加效应将引发技术的数字会聚革命,筑成数字新基建。新基建将加速信息技术革命在动力阶段的持续推进,也将重塑赛博空间的伦理规范。基于信息实体的权利构建的信息伦理是在为数据和算法赋权,但这可能会陷入数据主义的漩涡,从而压制人的权利。新基建的有序推进需要基于人类核心价值,加强伦理政策的顶层设计,通过减少概念混乱和缩小政策真空,最大限度地弥合技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给人类带来具有价值丰富性的信息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数字会聚 赛博空间 信息伦理 数据主义 东数西算
原文传递
网络道德建设:从虚拟走向现实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伦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3,共3页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互联网迈入新时代的自觉意识,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属性、网络行为属性和网络道德属性深刻把握的反映。一"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网络道德建设作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互联网迈入新时代的自觉意识,对新时代网络空间属性、网络行为属性和网络道德属性深刻把握的反映。一"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简称"狗论I"),《纽约客》(1993年)的一幅漫画以一种耐人寻味的方式向人们展现了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作为虚拟空间似乎外在于现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空间 虚拟空间 网络道德建设 因特网 网络空间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空间属性 《纽约客》
原文传递
话语·权力·呈现:数字身份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伦 孙玉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数字时代个人具有了新的身份形态--数字身份。由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融合,数字身份已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身份背景板,这引起学界对数字身份建构的批判性关注。数字身份有必然的生成逻辑:肉身离场与化身临场为数字身份预留塑造空间... 数字时代个人具有了新的身份形态--数字身份。由于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深度融合,数字身份已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身份背景板,这引起学界对数字身份建构的批判性关注。数字身份有必然的生成逻辑:肉身离场与化身临场为数字身份预留塑造空间;话语介质为非线性建构数字身份提供有力载体;数字权力是数字身份生成的外在助力,个人与平台的权力博弈自反式助推数字身份的出现;个人自我呈现的诉求是数字身份生成的内在动力源泉。先决前提、表达载体、外在助力和内在动力四者环环相扣,共同推动数字身份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身份 生成逻辑 话语 权力 自我呈现
下载PDF
试论人与算法的自由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彭理强 李伦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7,共8页
由于大数据的介入,现代计算机的算法已经实现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的计算范式转向。开放系统的计算范式不再满足传统逻辑主义、计算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表征,从而由唯一性、确定性向多样性、谱系性转向。根据算法作用的不同场域,可以将... 由于大数据的介入,现代计算机的算法已经实现由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的计算范式转向。开放系统的计算范式不再满足传统逻辑主义、计算主义对确定性知识的表征,从而由唯一性、确定性向多样性、谱系性转向。根据算法作用的不同场域,可以将算法划分为个体决策影响型算法、社会资源分配型算法和自然科学型算法,分别用于调节“我”与自我、他者、自然的关系。人与算法关系冲突的焦点是自由意志之争,算法伦理的缺位将引发人与算法自由关系的异化,包括个体的自我认知、群体的社会分配和人的自然本质的异化。鉴于现代计算机算法的开放性,我们需要对现代性的绝对的、唯一的、客观的、自足的、封闭的知识的合法性进行解构后重构,对主体性理论和自然科学的理性主义进行继承与批判,提出人与算法共在的新型自由关系。在这种新型自由关系下,人类应将算法的本质以正确的方式显现,把握人与算法的信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主体性理论 自由 共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