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照和盐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钱振明 邢荣莲 +1 位作者 汤宁 王长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8年第1期46-52,共7页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对8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底栖硅藻生长最适光照强度和盐度不完全相同,其范围分别为1500-5500 lx和25-40;硅藻的理化成分受光照和盐度条件影响也较大,其含量均呈现低-高-...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对8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底栖硅藻生长最适光照强度和盐度不完全相同,其范围分别为1500-5500 lx和25-40;硅藻的理化成分受光照和盐度条件影响也较大,其含量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光照低于1500 lx、盐度低于25或光照、盐度高于最适值时均不利于理化成分的积累,但高于最适光强时利于胞内外总糖的产生;光强高于5500 lx,盐度高于40时,总脂肪含量几乎不增加甚至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光照盐度 生长 生理生化成分
下载PDF
温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振明 邢荣莲 +2 位作者 吴春雪 王长海 汤宁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考察了不同温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细胞生长,同时也不利于胞内理化成分的积累.在15~25℃之间细胞比生长速率及主要理化成分(叶绿素、胞内蛋白和多糖、胞外多糖及总脂肪)含量... 考察了不同温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利于细胞生长,同时也不利于胞内理化成分的积累.在15~25℃之间细胞比生长速率及主要理化成分(叶绿素、胞内蛋白和多糖、胞外多糖及总脂肪)含量均可达到最大,而不同藻种的理化成分最大含量也有较大的差异,最高和最低叶绿素含量差值可达8.0 mg/L,胞内蛋白含量差约4.0%多糖含量差约14.0%,总脂肪含量差约为8.0%,胞外多糖浓度含量差约1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温度 生长 生理生化成分
下载PDF
4种海洋底栖硅藻4个培养时期总脂及脂肪酸动态考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汤宁 邢荣莲 +1 位作者 钱振明 王长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对大连近海分离到的4种海洋底栖硅藻4个培养时期(3、8、15、25 d)的总脂含量变化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海洋底栖硅藻细胞内总脂含量均较高,其中培养8 d的半裸舟形藻总脂含量最高,占干重的49.1%.在培养过程中,C1... 对大连近海分离到的4种海洋底栖硅藻4个培养时期(3、8、15、25 d)的总脂含量变化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动态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海洋底栖硅藻细胞内总脂含量均较高,其中培养8 d的半裸舟形藻总脂含量最高,占干重的49.1%.在培养过程中,C16∶0和C16∶1含量始终较高,分别为5.79%-59.15%和19.26%-73.73%.除菱形藻外,其他3种底栖硅藻脂肪酸组成不仅较丰富,而且均检测到含有EPA和DHA.综合考虑脂肪酸多样性、EPA和DHA含量以及生物量,半裸舟形藻、小形舟形藻和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分别在8、15和8 d适宜采收作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总脂 脂肪酸 培养时期
下载PDF
短梗霉黑色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磊 钱振明 +1 位作者 孙继波 王长海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9年第2期9-13,共5页
采用热碱提取、水煮酸沉法从短梗霉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黑色素粗品,再经DMSO萃取、酸性甲醇(pH=2)沉淀得到不含多糖和蛋白的短梗霉黑色素。此黑色素不溶于水及常规有机溶剂,可溶于碱性溶液和DMSO;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表明黑色素组分均一,出峰... 采用热碱提取、水煮酸沉法从短梗霉发酵液中提取得到黑色素粗品,再经DMSO萃取、酸性甲醇(pH=2)沉淀得到不含多糖和蛋白的短梗霉黑色素。此黑色素不溶于水及常规有机溶剂,可溶于碱性溶液和DMSO;离子交换色谱分析表明黑色素组分均一,出峰时间26±0.5 m in;紫外光谱谱图最大吸收峰为215 nm左右,未见蛋白(280 nm)与核酸(260 nm)的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谱图具有黑色素3μm和6μm的特征吸收峰,并含大量的羟基、氨基,与核磁共振和液质联机谱图结合分析推出短梗霉黑色素可能含有酚羟基、羧基和吲哚等官能团,主要结构骨架为5,6-二羟基吲哚-羧酸和多巴醌,推断该黑色素为酪氨酸酶控制合成的真黑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 黑色素 分离纯化 波谱
下载PDF
初始pH和碳酸氢钠对底栖硅藻生长的研究(续)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磊 钱振明 +2 位作者 王长海 孙继波 周善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底栖硅藻 碳酸氢钠 生长 PH 维生素C 同时提取 不稳定性 提取剂
下载PDF
初始pH和碳酸氢钠对底栖硅藻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磊 钱振明 +2 位作者 王长海 孙继波 周善祥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5,共3页
研究不同初始pH和不同碳酸氢钠浓度对3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双缝棱舟藻、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和咖啡双眉藻分别在初始pH为8~9、8和8.5,NaHCO3浓度为0和0~5mg/L,0时生长最好;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pH的能力,约在第6天... 研究不同初始pH和不同碳酸氢钠浓度对3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生化成分的影响。双缝棱舟藻、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和咖啡双眉藻分别在初始pH为8~9、8和8.5,NaHCO3浓度为0和0~5mg/L,0时生长最好;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pH的能力,约在第6天,大部分培养基的pH均被调节到相近的值,此后保持稳定;咖啡双眉藻不同pH培养基中维生素C的含量随pH增加而降低,pH≥8时趋于稳定;3种硅藻中,双尖菱板藻细头变种胞内蛋白含量最高,可达到22mg/L,咖啡双眉藻的叶绿素含量和胞内外多糖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2.5、45和21mg/L,除了叶绿素含量,胞内蛋白含量和胞内外多糖含量均随pH梯度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NaHCO3对3种底栖硅藻生化成分的影响不明显,不适合作为底栖硅藻的有效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PH 碳酸氢钠(NaHCO3) 生长 生化成分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书伟 宋琳 +1 位作者 刘丹梅 李文利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49-253,共5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柞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对柞蚕的侵染途径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进行。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鸡免疫卵黄抗体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已用作促进畜禽生长...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柞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对柞蚕的侵染途径主要通过食下和体壁创伤进行。目前已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并分别在体内、体外表达了报告基因。鸡免疫卵黄抗体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已用作促进畜禽生长、繁殖和防治疾病,进行蚕病防治的探索性研究,为有效防治蚕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脓病防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对宫颈癌瘤株体内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雪莹 傅风华 +3 位作者 李振 董秋菊 何杰 苟海涛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了考察七叶皂苷钠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机制,研究了七叶皂苷钠对小鼠宫颈癌U_(14)的体内增殖抑制作用和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建立昆明种小鼠的U_(14)宫颈癌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七叶皂苷钠,观察瘤重及胸腺... 为了考察七叶皂苷钠的抗肿瘤活性并探讨其机制,研究了七叶皂苷钠对小鼠宫颈癌U_(14)的体内增殖抑制作用和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建立昆明种小鼠的U_(14)宫颈癌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七叶皂苷钠,观察瘤重及胸腺和脾脏指数.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七叶皂苷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AO/EB双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考察了七叶皂苷钠对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作用.结果表明,2.8(mg/kg)·d的七叶皂苷钠可明显抑制小鼠宫颈癌U_(14)的体内增殖(P〈0.01),七叶皂苷钠对Hela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细胞周期发生G1/S期阻滞并出现细胞凋亡.七叶皂苷钠能够抑制宫颈癌瘤株的体内外增殖,其可能机制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并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宫颈癌 HELA细胞 U_(14) 细胞周期阻滞 凋亡
下载PDF
短梗霉细胞内黑色素的分离提取
9
作者 徐磊 王长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1期89-92,共4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短梗霉细胞内的黑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为2~3、温度为70℃、NaOH浓度为1.5mol/L、发酵液与浸提液之比1:1(V)的条件下黑色素的提取量可达2.2g/L。对提取的黑色素进行了纯化,研究了其紫外和...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短梗霉细胞内的黑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pH为2~3、温度为70℃、NaOH浓度为1.5mol/L、发酵液与浸提液之比1:1(V)的条件下黑色素的提取量可达2.2g/L。对提取的黑色素进行了纯化,研究了其紫外和红外光谱学性质,紫外光谱图显示随波长的减少其吸收值增大,在215nm处有特征吸收峰;红外光谱图在3和6μm处有吸收峰,证实短梗霉黑色提取物是一种以芳香环为结构主体的异聚体黑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梗霉 黑色素 优化 提取 分离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人类扭转蛋白A的基因克隆、表达与蛋白质纯化(I)——DYT1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
10
作者 周雪莹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7年第4期263-268,共6页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扭转蛋白A.从该蛋白编码序列中设计引物,以人肝cDNA文库作模板扩增到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MD l8-T载体连接,转化到JM l09大肠杆菌中,从转化平板上挑出菌落,用碱裂解法提取...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扭转蛋白A.从该蛋白编码序列中设计引物,以人肝cDNA文库作模板扩增到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MD l8-T载体连接,转化到JM l09大肠杆菌中,从转化平板上挑出菌落,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通过PCR和酶切分析,筛选到阳性克隆,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提取质粒,用BamHI和XhoI酶切,回收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GEX-6P-1中,转化JM l09受体菌,从JM l09受体菌中提出质粒,再转化到BL21(DE3)菌中,筛选出阳性克隆,构建了人扭转蛋白A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该工程菌,培养并离心收集.SDS-PAGE结果表明该蛋白在两种载体中均得到了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扭转蛋白A DYT1基因 CDNA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盐藻的无菌培养及其抗生素标记的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克锦 唐颖 王长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对影响盐藻生长的NaNO3、NaH2PO4、NaHCO3和VB1、VB12、VH等几种主要营养盐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做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得出优化配方为N/P值固定为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添加量为f/2培养基的10倍、NaHCO30.4 ... 对影响盐藻生长的NaNO3、NaH2PO4、NaHCO3和VB1、VB12、VH等几种主要营养盐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做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实验结果得出优化配方为N/P值固定为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添加量为f/2培养基的10倍、NaHCO30.4 g/L、VB1100μg/L、VB121.0μg/L,其他元素按f/2培养基添加.对盐藻的选择标记进行了研究,选择了氯霉素、G418、潮霉素3种抗生素进行实验,得出氯霉素适合作为盐藻基因工程的筛选抗生素,CAT基因为其阳性筛选标记基因,固体培养基筛选浓度为80μg/mL.为该藻的进一步高密度大规模培养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藻 优化培养 正交实验 抗生素 选择标记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基因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庆燕 苏乔 安利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13-719,共7页
近年来,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记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如何消除选择标记,培育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已成为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通过共转化、转座子、染色体内重组和位点特异性重组消除选择标记及用正向选择标... 近年来,转基因植物中的选择标记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如何消除选择标记,培育无选择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已成为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通过共转化、转座子、染色体内重组和位点特异性重组消除选择标记及用正向选择标记基因代替负向选择标记基因手段培育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标记基因 控制策略 转座子 染色体
下载PDF
RLM-RACE法快速克隆盐角草胆碱单加氧酶cDN A5′末端全序列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庆燕 吴凇 +1 位作者 苏乔 安利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38,共3页
采用RLM-RACE法,根据已获得的盐角草胆碱单加氧酶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2条特异性嵌套PCR引物,成功地克隆了该基因cDNA 5′末端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包括5′UTR 154个核苷酸和编码区606个核苷酸,编码N端202个氨基酸.Blast P结果表明... 采用RLM-RACE法,根据已获得的盐角草胆碱单加氧酶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2条特异性嵌套PCR引物,成功地克隆了该基因cDNA 5′末端全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包括5′UTR 154个核苷酸和编码区606个核苷酸,编码N端202个氨基酸.Blast P结果表明,该片段编码的蛋白序列与辽宁碱篷及其他藜科植物的胆碱单加氧酶同源性达到85%以上.同时找出了其转录起始位点,即为该序列的第1个碱基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M-RACE 盐角草 胆碱单加氧酶 cDNA 5′末端 转录起始位点
下载PDF
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皮中性多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志良 王长海 +1 位作者 刘春辉 王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8年第4期256-260,303,共6页
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皮经无水乙醇浸泡、热水抽提、乙醇沉淀提取芦荟皮粗多糖,并用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其中主要是皮中性多糖,用Sephadex G-100进一步纯化得到SAPS-1.经Sepharose 4B、气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 海水灌溉库拉索芦荟皮经无水乙醇浸泡、热水抽提、乙醇沉淀提取芦荟皮粗多糖,并用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得到4种多糖,其中主要是皮中性多糖,用Sephadex G-100进一步纯化得到SAPS-1.经Sepharose 4B、气相色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表明,SAPS-1是C-6部分被乙酰化的β-(1-4)-D-甘露聚糖,其分子量为40±2k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拉索芦荟 甘露聚糖 核磁共振 多糖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明 王长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研究了锌、钼、钴、铜、锰、铁6种微量元素对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了此6种微量元素促进转基因小球藻生长及胞内植酸酶表达的浓度范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锌、钼、钴、铜、锰促进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生长的最... 研究了锌、钼、钴、铜、锰、铁6种微量元素对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生长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了此6种微量元素促进转基因小球藻生长及胞内植酸酶表达的浓度范围,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锌、钼、钴、铜、锰促进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生长的最佳浓度,获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最大生物量产量的浓度依次为0.10、0.015、0.01、0.015、0.8μmol/L;获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最高植酸酶比活值的浓度依次为0.10、0、0.04、0.015、0.4μmol/L.利用微量元素优化配方培养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可使胞内植酸酶比活值显著提高,但微藻生物量产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转基因小球藻 植酸酶 微量元素 生长
下载PDF
转植酸酶基因海水小球藻生理生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旭龙 王长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7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从42个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单克隆藻株中筛选出植酸酶产量较高的8个株藻,经过7次传代,各藻株的植酸酶活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证实植酸酶基因在小球藻中获得了稳定表达.对转基因小球藻所产生植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酶最适作... 从42个转植酸酶基因小球藻单克隆藻株中筛选出植酸酶产量较高的8个株藻,经过7次传代,各藻株的植酸酶活保持在稳定的状态,证实植酸酶基因在小球藻中获得了稳定表达.对转基因小球藻所产生植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此酶最适作用pH值为3.8和6.0,最适作用温度为65℃.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转基因藻与未转基因藻生理指标并无明显差异,说明外源植酸酶基因的转入对小球藻的生长及生理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植酸酶 基因 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