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2016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思昭
王元
+6 位作者
董为
刘金远
刘毅弘
高春玲
刘金毅
金昌柱
赵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8-915,共8页
辽宁省大连市复州湾东海水泥厂的骆驼山石灰岩矿区有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金远洞洞穴堆积,在2013年被发现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注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的联合考察队于2014年8月对该地点进行...
辽宁省大连市复州湾东海水泥厂的骆驼山石灰岩矿区有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金远洞洞穴堆积,在2013年被发现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注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的联合考察队于2014年8月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工作时,采集到属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及一批燧石、砂岩、脉石英等疑似石制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2015年初东海水泥厂在金远洞西侧的石灰岩炸山采石过程中揭露出金远洞堆积主体,出露了可见厚度大于40m、底部长128m、洞顶发掘面积逾600m2的大型洞穴堆积,并含有发育良好的5条钙质结核层和6条富含哺乳动物的化石层。2016年,联合考察队对骆驼山金远洞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野外发掘,重点发掘了自上而下的第一和第四层,出土了大量完整的及保存程度不等的哺乳动物头骨和肢骨化石,还出土了鸟类和爬行类化石,此外,还系统采集了古地磁和孢粉样品。根据目前初步鉴定的结果,金远洞哺乳动物群有59个种类,在分类组成上种类最多的是食肉目和偶蹄目,分别占哺乳类种类总数的34% 和31%,而奇蹄目(8%)、翼手目(8%)、食虫目(6%)、啮齿目(6%)、兔形目(3%)、长鼻目(2%)和灵长目(2%)则较少。在生态类型的组成上以粗食者的种类最多,占哺乳动物总数的32%;其次是肉食类(18%)、杂食类及食虫类(均为15%)和嫩食类(13%),腐食类最少(7%)。根据初步鉴定的化石组成推测,金远洞上部堆积物(第一、二层和第三层上部)的时代可能与周口店猿人遗址相当,很可能属于中更新世;而中下部堆积物(第四、五层)的地质时代大致相当于蓝田公王岭或狭义泥河湾,应为早更新世。此外,还在骆驼山40m高程的半山腰望海洞堆积中采集到了肿骨鹿(Sinomegaceros pachyosteus)和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等化石,具有寻找远古人类的巨大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大连
骆驼山
金远洞
更新世
哺乳动物群
原文传递
辽宁大连骆驼山地点的大斑鹿新材料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思昭
董为
+4 位作者
王元
李宏龙
刘丽
刘金远
金昌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44,共7页
2013年在辽宁大连骆驼山金远洞堆积(39°23'59.01"N, 121°41'20.28"E)中发现了哺乳动物残骸后,自2014年以来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最近从偶蹄类化石中鉴定出较为罕见的大斑鹿(Cervus(Sika)mag...
2013年在辽宁大连骆驼山金远洞堆积(39°23'59.01"N, 121°41'20.28"E)中发现了哺乳动物残骸后,自2014年以来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最近从偶蹄类化石中鉴定出较为罕见的大斑鹿(Cervus(Sika)magnus)。金远洞大斑鹿标本角柄短,角冠简单,第一枝距角环不远,眉枝与主枝的夹角较大,近于直角;上前臼齿齿冠上具明显的内中凹,上臼齿齿冠上的新棱、马刺等附属结构不存在,下前臼齿中p4臼齿化,下臼齿齿冠上的下外附尖不明显。根据目前掌握的大斑鹿化石地层资料,大斑鹿的时代分布可能是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山地点
辽宁大连
更新世
大斑鹿
新材料
原文传递
山西轴鹿(哺乳动物纲,偶蹄目)的新材料及轴鹿的演化探讨
被引量:
4
3
作者
白炜鹏
董为
+4 位作者
刘金远
王元
金昌柱
刘思昭
刘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1-827,共7页
山西轴鹿(Axis shansius)的体型相对较大,鹿角的主枝在第一和第二分叉之间的部分呈竖琴状并伴有螺旋形;眉枝较长,位于角环上方,但不靠近角环;第二枝和第三枝都较长,但第三枝更长;第一分叉的角度较大,第二分叉的角度则较小;...
山西轴鹿(Axis shansius)的体型相对较大,鹿角的主枝在第一和第二分叉之间的部分呈竖琴状并伴有螺旋形;眉枝较长,位于角环上方,但不靠近角环;第二枝和第三枝都较长,但第三枝更长;第一分叉的角度较大,第二分叉的角度则较小;纵向排列的沟棱角饰不发育。自山西轴鹿在山西的榆社盆地发现以后,陆续在晋南、陕西、江苏及云南等地区发现;最近在辽宁大连骆驼山金远洞的早更新世堆积中产出的哺乳动物化石中鉴定出的新材料,使山西轴鹿的地理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东北。生物系统演化的支序分析表明,山西轴鹿是在最晚中新世至上新世之间从分布在内蒙古的秀丽轴鹿(Axis speciosus)支系上衍生出来的1个分支,到早更新世中期后消失。山西轴鹿与晚更新世出现在河南许昌遗址的灵井轴鹿(Axis lingjingensis)的系统关系最近,两者可能是时间种的关系。粗面轴鹿(Axis rugosus)只出现在早更新世,在保存了轴鹿特征的基础上第一分叉的位置有所降低,主枝变得颀长,与现生的白斑鹿(Axis axis)更相似。粗面轴鹿与白斑鹿组成姐妹群,粗面轴鹿可能是在上新世在华北从秀丽轴鹿支系衍生出来的,而白斑鹿可能是从粗面轴鹿迁徙到华南的居群中直接衍生出来的一个冠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更新世
山西轴鹿
新材料
系统演化骆驼山地点
辽宁大连
原文传递
题名
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2016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
8
1
作者
刘思昭
王元
董为
刘金远
刘毅弘
高春玲
刘金毅
金昌柱
赵博
机构
大连自然博物院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8-91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41015)和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项目(批准号:2016KF01)共同资助
文摘
辽宁省大连市复州湾东海水泥厂的骆驼山石灰岩矿区有一处富含脊椎动物化石的金远洞洞穴堆积,在2013年被发现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注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大连自然博物馆的联合考察队于2014年8月对该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工作时,采集到属种多样的哺乳动物化石及一批燧石、砂岩、脉石英等疑似石制品及古人类活动遗迹。2015年初东海水泥厂在金远洞西侧的石灰岩炸山采石过程中揭露出金远洞堆积主体,出露了可见厚度大于40m、底部长128m、洞顶发掘面积逾600m2的大型洞穴堆积,并含有发育良好的5条钙质结核层和6条富含哺乳动物的化石层。2016年,联合考察队对骆驼山金远洞进行了系统的地质调查和野外发掘,重点发掘了自上而下的第一和第四层,出土了大量完整的及保存程度不等的哺乳动物头骨和肢骨化石,还出土了鸟类和爬行类化石,此外,还系统采集了古地磁和孢粉样品。根据目前初步鉴定的结果,金远洞哺乳动物群有59个种类,在分类组成上种类最多的是食肉目和偶蹄目,分别占哺乳类种类总数的34% 和31%,而奇蹄目(8%)、翼手目(8%)、食虫目(6%)、啮齿目(6%)、兔形目(3%)、长鼻目(2%)和灵长目(2%)则较少。在生态类型的组成上以粗食者的种类最多,占哺乳动物总数的32%;其次是肉食类(18%)、杂食类及食虫类(均为15%)和嫩食类(13%),腐食类最少(7%)。根据初步鉴定的化石组成推测,金远洞上部堆积物(第一、二层和第三层上部)的时代可能与周口店猿人遗址相当,很可能属于中更新世;而中下部堆积物(第四、五层)的地质时代大致相当于蓝田公王岭或狭义泥河湾,应为早更新世。此外,还在骆驼山40m高程的半山腰望海洞堆积中采集到了肿骨鹿(Sinomegaceros pachyosteus)和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等化石,具有寻找远古人类的巨大前景。
关键词
辽宁大连
骆驼山
金远洞
更新世
哺乳动物群
Keywords
Jinyuandong, Luotuoshan, Dalian, Liaoning, Pleistocene, mammal fossils
分类号
Q915.87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辽宁大连骆驼山地点的大斑鹿新材料
被引量:
5
2
作者
刘思昭
董为
王元
李宏龙
刘丽
刘金远
金昌柱
机构
大连自然博物院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84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027和41541015)和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项目(批准号:2016KF01)共同资助
文摘
2013年在辽宁大连骆驼山金远洞堆积(39°23'59.01"N, 121°41'20.28"E)中发现了哺乳动物残骸后,自2014年以来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最近从偶蹄类化石中鉴定出较为罕见的大斑鹿(Cervus(Sika)magnus)。金远洞大斑鹿标本角柄短,角冠简单,第一枝距角环不远,眉枝与主枝的夹角较大,近于直角;上前臼齿齿冠上具明显的内中凹,上臼齿齿冠上的新棱、马刺等附属结构不存在,下前臼齿中p4臼齿化,下臼齿齿冠上的下外附尖不明显。根据目前掌握的大斑鹿化石地层资料,大斑鹿的时代分布可能是早更新世至中更新世。
关键词
骆驼山地点
辽宁大连
更新世
大斑鹿
新材料
Keywords
Luotuoshan locality, Dalian, Liaoning, Pleistocene, Cervus (Sika) magnus, new materials
分类号
Q915.87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山西轴鹿(哺乳动物纲,偶蹄目)的新材料及轴鹿的演化探讨
被引量:
4
3
作者
白炜鹏
董为
刘金远
王元
金昌柱
刘思昭
刘丽
机构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大连自然博物院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21-82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2027和41541015)和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化石发掘与修理专项经费共同资助
文摘
山西轴鹿(Axis shansius)的体型相对较大,鹿角的主枝在第一和第二分叉之间的部分呈竖琴状并伴有螺旋形;眉枝较长,位于角环上方,但不靠近角环;第二枝和第三枝都较长,但第三枝更长;第一分叉的角度较大,第二分叉的角度则较小;纵向排列的沟棱角饰不发育。自山西轴鹿在山西的榆社盆地发现以后,陆续在晋南、陕西、江苏及云南等地区发现;最近在辽宁大连骆驼山金远洞的早更新世堆积中产出的哺乳动物化石中鉴定出的新材料,使山西轴鹿的地理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东北。生物系统演化的支序分析表明,山西轴鹿是在最晚中新世至上新世之间从分布在内蒙古的秀丽轴鹿(Axis speciosus)支系上衍生出来的1个分支,到早更新世中期后消失。山西轴鹿与晚更新世出现在河南许昌遗址的灵井轴鹿(Axis lingjingensis)的系统关系最近,两者可能是时间种的关系。粗面轴鹿(Axis rugosus)只出现在早更新世,在保存了轴鹿特征的基础上第一分叉的位置有所降低,主枝变得颀长,与现生的白斑鹿(Axis axis)更相似。粗面轴鹿与白斑鹿组成姐妹群,粗面轴鹿可能是在上新世在华北从秀丽轴鹿支系衍生出来的,而白斑鹿可能是从粗面轴鹿迁徙到华南的居群中直接衍生出来的一个冠分支。
关键词
早更新世
山西轴鹿
新材料
系统演化骆驼山地点
辽宁大连
Keywords
Early Pleistocene, Axis shansius, phylogeny, Luotuoshan locality, Dalian, Liaoning
分类号
Q915.87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2016年发掘简报
刘思昭
王元
董为
刘金远
刘毅弘
高春玲
刘金毅
金昌柱
赵博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8
原文传递
2
辽宁大连骆驼山地点的大斑鹿新材料
刘思昭
董为
王元
李宏龙
刘丽
刘金远
金昌柱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3
山西轴鹿(哺乳动物纲,偶蹄目)的新材料及轴鹿的演化探讨
白炜鹏
董为
刘金远
王元
金昌柱
刘思昭
刘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