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语言”的思考与寻求
1
作者 王莹菊 《中国西部》 2014年第21期21-25,共5页
在一次小学语文的磨课活动中,为了更清晰地审视教学现象与教学问题,我们采用同课同构的研讨方式,让两个老师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在同一个班级(各用一半学生)进行教学,结果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课堂上学生精神奕奕,而另一个... 在一次小学语文的磨课活动中,为了更清晰地审视教学现象与教学问题,我们采用同课同构的研讨方式,让两个老师用同样的教学设计,在同一个班级(各用一半学生)进行教学,结果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个课堂上学生精神奕奕,而另一个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课堂效果何以有如此差异?这种现象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最终将目光聚焦在"教师语言"上。由此,我们开始了对小语课堂"教师语言"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语言 学语文 课堂效果 教学现象 教学效果 课堂语言 学习活动 同伴互助 课堂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
下载PDF
“送教下乡”的辩证审视
2
作者 王莹菊 《中国西部》 2014年第13期106-107,共2页
一直以来,"送教下乡"就是一个教育热词。时下,"送教下乡"更是成为了均衡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一种教研方式。的确,"送教下乡"是连接城乡教育的桥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扶贫"的有力体现。一些教研机构积极组织... 一直以来,"送教下乡"就是一个教育热词。时下,"送教下乡"更是成为了均衡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一种教研方式。的确,"送教下乡"是连接城乡教育的桥梁,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扶贫"的有力体现。一些教研机构积极组织"送教下乡"活动,许多名校组织骨干下乡指导,许多名师也去偏远的乡村上观摩课,受到了农村学校的好评,赢得了农村教师的赞誉,取得了较好的学术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教下乡” 辩证 均衡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社会效益 教研方式 城乡教育 教研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