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龙门山和鲜水河断裂带对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晓芳
肖捷
+1 位作者
许鹤华
何建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03-1413,共11页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之间是否有触发作用及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在这些地震发生过程中对应力场的影响.我们以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所在区域上的共7次地震为研究对象,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由GPS速度边界近似,用分裂节点技...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之间是否有触发作用及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在这些地震发生过程中对应力场的影响.我们以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所在区域上的共7次地震为研究对象,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由GPS速度边界近似,用分裂节点技术模拟上地壳地震的发生,并采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库仑应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震前积累的库仑应力的17%~38%来自区域构造加载的持续作用,其他的地震形变引起的库仑应力的积累约占49%~67%,故地震触发作用明显(除1948年理塘地震和1973年炉霍地震外);而汶川地震震前1893—1981年发生的地震释放了该区部分库仑应力,不可能对汶川地震有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库仑应力积累可能主要来自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地震发生以后几乎释放了所在区域的所有库仑应力,形成新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带
破裂库仑应力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频谱分析法在反演造山带地形高差演化中的应用--以中国大别山、米仓山和美国内华达山脉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哲
刘静
+1 位作者
张鲁新
王二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3-762,共20页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低温热年代学已极大改善了人们对地壳内(1~6 km)隆升和剥蚀过程的认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采集除了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等恶劣条件的制约以外,在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进行解释或以此计算造山带的隆升剥露速率时,使...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低温热年代学已极大改善了人们对地壳内(1~6 km)隆升和剥蚀过程的认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采集除了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等恶劣条件的制约以外,在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进行解释或以此计算造山带的隆升剥露速率时,使用的一些有关近地表热结构的假定条件通常是不科学的,如将易受地表起伏影响的地热等温线形态考虑成水平分布,往往造成数据解释的误导性。本文引入了Braun(2002b)的一种在信号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分形几何学的思想,把样品的高程(h)和对应年龄(a)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信号,将高程和年龄所代表的时频域信号转换为地形空间波数域信号,从而得到造山带在后造山作用阶段的地形演化情况。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地表的地形起伏对等温线形态的影响。我们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中国的大别山、米仓山地区和美国的内华达山脉,估算出大别山核部地区35 Ma以来地形高差缩小了40%~50%(β≈-0.45),其边部地区50 Ma以来地形起伏降低l了约70%(β≈-0.33);米仓山—汉南地区90 Ma以来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隆升与剥蚀量基本相抵(β≈-1);美国内华达山脉65 Ma以来地形起伏缩小了近1/2(β≈-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升与剥蚀
古地形
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分析
构造地貌学
封闭温度等温线
地形的临界波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俯冲—增生过程
3
作者
郭旭东
丁林
+2 位作者
蔡福龙
王厚起
岳雅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047,共17页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的残余,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打开—闭合的全过程.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南侧的纳久混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放射虫年代学,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以及碎屑组分统计研究.我...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的残余,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打开—闭合的全过程.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南侧的纳久混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放射虫年代学,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以及碎屑组分统计研究.我们的数据表明,纳久混杂岩中硅质岩含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包含Pseudodictyomitra carpatica带典型分子,根据放射虫时代组合确定其时代为早Barremian阶;混杂岩中砂岩岩块主要为岩屑砂岩,不同样品碎屑锆石得出的最大沉积年龄介于95~73 Ma之间.碎屑锆石U-Pb年龄源区分析表明,碎屑物质来自北侧的冈底斯岩浆弧和拉萨地体.纳久混杂岩南侧的砂岩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碎屑锆石U-Pb年龄源区表明具有典型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特征.我们的数据表明,纳久混杂岩基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砂岩岩块时代为晚白垩世,与北侧的早白垩世蛇绿岩共同组成了白垩纪的增生楔,随着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仰冲到特提斯喜马拉雅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放射虫
海沟沉积
新特提斯洋俯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门山和鲜水河断裂带对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的动态响应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晓芳
肖捷
许鹤华
何建坤
机构
边缘海地质
重点
实验室
大陆碰撞与隆升重点实验室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03-1413,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SQ201211)资助
文摘
为了研究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之间是否有触发作用及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在这些地震发生过程中对应力场的影响.我们以汶川地震和鲜水河断裂带所在区域上的共7次地震为研究对象,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由GPS速度边界近似,用分裂节点技术模拟上地壳地震的发生,并采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库仑应力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地震震前积累的库仑应力的17%~38%来自区域构造加载的持续作用,其他的地震形变引起的库仑应力的积累约占49%~67%,故地震触发作用明显(除1948年理塘地震和1973年炉霍地震外);而汶川地震震前1893—1981年发生的地震释放了该区部分库仑应力,不可能对汶川地震有触发作用.汶川地震的库仑应力积累可能主要来自区域构造加载作用,地震发生以后几乎释放了所在区域的所有库仑应力,形成新的格局.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带
破裂库仑应力
有限元方法
Key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Xianshuihe fault zone
Coulomb failure stress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频谱分析法在反演造山带地形高差演化中的应用--以中国大别山、米仓山和美国内华达山脉为例
被引量:
2
2
作者
苏哲
刘静
张鲁新
王二七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3-762,共20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编号:2011CB4031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ZCX2-YW12)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基金项目(编号:40721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872131)资助
文摘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低温热年代学已极大改善了人们对地壳内(1~6 km)隆升和剥蚀过程的认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样品的采集除了受到气候、地理环境等恶劣条件的制约以外,在对低温热年代学数据进行解释或以此计算造山带的隆升剥露速率时,使用的一些有关近地表热结构的假定条件通常是不科学的,如将易受地表起伏影响的地热等温线形态考虑成水平分布,往往造成数据解释的误导性。本文引入了Braun(2002b)的一种在信号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和分形几何学的思想,把样品的高程(h)和对应年龄(a)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信号,将高程和年龄所代表的时频域信号转换为地形空间波数域信号,从而得到造山带在后造山作用阶段的地形演化情况。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地表的地形起伏对等温线形态的影响。我们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中国的大别山、米仓山地区和美国的内华达山脉,估算出大别山核部地区35 Ma以来地形高差缩小了40%~50%(β≈-0.45),其边部地区50 Ma以来地形起伏降低l了约70%(β≈-0.33);米仓山—汉南地区90 Ma以来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隆升与剥蚀量基本相抵(β≈-1);美国内华达山脉65 Ma以来地形起伏缩小了近1/2(β≈-0.4)。
关键词
隆升与剥蚀
古地形
快速傅立叶变换频谱分析
构造地貌学
封闭温度等温线
地形的临界波长
Keywords
exhumation and erosion, Paleo-topography,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al analysis,Tectonic geomorphology, Closure temperature isotherm, A critical wavelength of thermo-topography
分类号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俯冲—增生过程
3
作者
郭旭东
丁林
蔡福龙
王厚起
岳雅慧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大陆碰撞与隆升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1-1047,共17页
基金
科技部深地专项(编号:Y6jK011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472206)资助.
文摘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消亡的残余,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打开—闭合的全过程.本文以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南侧的纳久混杂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的放射虫年代学,砂岩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以及碎屑组分统计研究.我们的数据表明,纳久混杂岩中硅质岩含有大量保存较好的放射虫化石,包含Pseudodictyomitra carpatica带典型分子,根据放射虫时代组合确定其时代为早Barremian阶;混杂岩中砂岩岩块主要为岩屑砂岩,不同样品碎屑锆石得出的最大沉积年龄介于95~73 Ma之间.碎屑锆石U-Pb年龄源区分析表明,碎屑物质来自北侧的冈底斯岩浆弧和拉萨地体.纳久混杂岩南侧的砂岩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碎屑锆石U-Pb年龄源区表明具有典型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特征.我们的数据表明,纳久混杂岩基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砂岩岩块时代为晚白垩世,与北侧的早白垩世蛇绿岩共同组成了白垩纪的增生楔,随着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仰冲到特提斯喜马拉雅之上.
关键词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放射虫
海沟沉积
新特提斯洋俯冲
Keywords
Provenance analysis
Detrital zircon
U-Pb chronology
Radiolaria
Trench deposition
Neo-Tethys subduc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龙门山和鲜水河断裂带对区域构造加载作用的动态响应
王晓芳
肖捷
许鹤华
何建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频谱分析法在反演造山带地形高差演化中的应用--以中国大别山、米仓山和美国内华达山脉为例
苏哲
刘静
张鲁新
王二七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区俯冲—增生过程
郭旭东
丁林
蔡福龙
王厚起
岳雅慧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