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存在的敞开以及人的敞开
1
作者 卡尔·拉纳 戴劲(译) 《德国哲学》 2017年第1期175-193,共19页
本文译自1975年由Gerald A.McC ool编译出版的《拉纳读本》第I章。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存在之光",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3章;第二部分是"存在的模拟",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4章;第三部分是"作为灵在的人",来自《圣言的... 本文译自1975年由Gerald A.McC ool编译出版的《拉纳读本》第I章。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存在之光",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3章;第二部分是"存在的模拟",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4章;第三部分是"作为灵在的人",来自《圣言的谛听者》第5章。从本文题目即可看出,拉纳深受海德格尔思想之影响。拉纳区分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存在的敞开,存在的本性是在我们称之为存在的自我显现、存在的自我光照的原发性的统一性中认识和被认识,存在意味着认知与被认知的本源的统一性,存在隶属于存在自我显现的基本本性。这是一般存在学的首要陈述。第二层次为人的敞开,即人的本性是对所有存在者的绝对敞开。这是形而上学人类学的首要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纳 存在 灵在 存在学 形而上学人类学 圣托马斯
下载PDF
我的哲学密林
2
作者 戴劲 《德国哲学》 2015年第1期288-299,共12页
本文是作者将要出版的《哲学深渊:马克思与德国哲学家的对话》的导论部分。文章回顾了作者结合马克思与德国哲学家的关系来阅读马克思著作的历程,例如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与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的异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 本文是作者将要出版的《哲学深渊:马克思与德国哲学家的对话》的导论部分。文章回顾了作者结合马克思与德国哲学家的关系来阅读马克思著作的历程,例如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与胡塞尔现象学的"生活世界"理论的异同,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类"概念的发展,马克思的"主体"与黑格尔的"人格"的内在联系,马克思的存在观与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存在观的比较,另外还涉及维特根斯坦和分析哲学、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传统等等,都是作者所关注的话题,展示了马克思哲学的多方面的理论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国哲学家 关系 比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