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梯山石窟壁画病害及其修复 被引量:4
1
作者 卢秀善 《丝绸之路》 2015年第18期60-63,共4页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天梯山搬迁壁画病害及其成因进行科学分析,对其部分进行实验修复,可以为后期大规模的修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保障。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壁画修复 文物保护
下载PDF
试论天梯山石窟现状及保护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秀善 《丝绸之路》 2010年第16期36-37,共2页
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对天梯山石窟的自然环境、保护现状和主要病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抢救性保护、维修的对策。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保护现状 保护对策
下载PDF
浅谈天梯山石窟唐代彩塑及壁画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雪梅 《丝绸之路》 2020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主要阐述天梯山石窟的历史沿革,重要价值,唐代彩塑及壁画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唐代彩塑 壁画艺术
下载PDF
天梯山石窟精品塑像、壁画鉴赏
4
作者 董朝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0期46-47,共2页
天梯山石窟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武威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北凉窟开凿后,历经北魏、北周、北凉、隋、唐代、五代、西夏、宋、元、明、清各代,还一度影响了云冈、龙门两大石窟,以及河西走廊一带的诸多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 天梯山石窟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武威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北凉窟开凿后,历经北魏、北周、北凉、隋、唐代、五代、西夏、宋、元、明、清各代,还一度影响了云冈、龙门两大石窟,以及河西走廊一带的诸多石窟,素有“石窟鼻祖”之称。因历代战乱和地质状况不佳,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尤其是地震)等原因,现存洞窟18窟。文章从观赏角度,围绕天梯山石窟现存的两幅北凉精品壁画和一尊唐代塑像进行鉴赏,为专家和游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北凉 唐代 精品塑像 壁画 鉴赏
下载PDF
寄情天梯山石窟
5
作者 赵旭峰 《中国画画刊》 2016年第4期72-79,共8页
古洞窟壁画艺术,是中国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中国画界对它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多缺憾。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古洞窟壁画艺术再次引起美术界的高度关注。西域古洞窟壁画,是“一带一路”文化... 古洞窟壁画艺术,是中国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中国画界对它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而多缺憾。由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古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古洞窟壁画艺术再次引起美术界的高度关注。西域古洞窟壁画,是“一带一路”文化意义的美术呈现。最近,我历时两个月对西域古洞窟壁画艺术进行了几乎是全覆盖的准深度考察。亲临百余个古洞窟,并与洞窟的守护一研究者进行了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君直 武威市凉州区 译经 弘法 中心柱 马蹄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 法苑珠林 文殊山
下载PDF
天梯山石窟与蒙逊灭佛
6
作者 赵旭峰 《丝绸之路》 2010年第10期15-16,共2页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逊本人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北凉 蒙逊灭佛
下载PDF
天梯山石窟佛教养生旅游开发探讨
7
作者 王晓燕 《丝绸之路》 2017年第18期44-45,共2页
作为最早见于史册的皇家石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是云冈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当今史学界享有"石窟鼻祖""石窟源头"的美誉。天梯山石窟目前的旅游产品只是单纯的观光游览... 作为最早见于史册的皇家石窟,天梯山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是云冈和龙门石窟的源头,在当今史学界享有"石窟鼻祖""石窟源头"的美誉。天梯山石窟目前的旅游产品只是单纯的观光游览型,旅游链条尚不健全,旅游产品缺乏新意。本文通过对天梯山石窟的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深入挖掘佛教养生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天梯山石窟的发展瓶颈,对天梯山石窟发展佛教养生旅游提出新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佛教文化 养生旅游
下载PDF
天梯山石窟壁画保存环境中空气细菌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段育龙 武发思 +2 位作者 汪万福 贺东鹏 卢秀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8-480,共13页
【背景】微生物侵蚀是古代壁画常见生物病害,影响壁画的长久保存和安全陈展。空气微生物作为壁画病害菌的主要来源,近年在文物赋存环境监测和预防性保护中引起广泛重视。【目的】对天梯山石窟壁画的2处保存地,即天梯山原址和武威西夏博... 【背景】微生物侵蚀是古代壁画常见生物病害,影响壁画的长久保存和安全陈展。空气微生物作为壁画病害菌的主要来源,近年在文物赋存环境监测和预防性保护中引起广泛重视。【目的】对天梯山石窟壁画的2处保存地,即天梯山原址和武威西夏博物馆壁画保存环境中的空气细菌浓度、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气溶胶采样器,在2016年春、夏、秋、冬4季分别采集各位点空气样品;基于传统培养方法获得空气中细菌浓度及纯培养菌株;通过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等技术研究不同位点细菌群落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影响文化遗产地空气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空气可培养细菌的总浓度在16.7-1 451.8 CFU/m3范围内变动。原址第18窟和第13窟,各季节细菌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且呈明显季节性变动规律,总体特征为夏秋季低,冬春季高。西夏博物馆外空气细菌浓度在各季节均高于库房内,冬季最高。本研究共鉴定出19个细菌属,隶属于4个门;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考克氏菌属(Kocur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Pseudoclavibacter和薄层菌属(Hymenobacter)为优势属。【结论】天梯山石窟空气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对湿度、温度及季节性降水均会影响其变化;鉴定得到部分种属具备引起壁画生物腐蚀的潜势;本研究可为当地开展遗址和馆藏环境中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细菌 群落特征 古代壁画 监测预警
原文传递
天梯山石窟北魏壁画艺术特征探究
9
作者 赵雪梅 《东方收藏》 2020年第9期74-75,共2页
天梯山石窟又叫凉州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源头。现存规模不大,但却十分重要;虽不如后期各大石窟有名,但深入其中会发现内敛中透露着夺目的光芒,朴实线条中展现着古人精湛的画技。在自身工作经验和大量文献基础上,试分析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叫凉州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源头。现存规模不大,但却十分重要;虽不如后期各大石窟有名,但深入其中会发现内敛中透露着夺目的光芒,朴实线条中展现着古人精湛的画技。在自身工作经验和大量文献基础上,试分析天梯山石窟北魏时期壁画的艺术特征。天梯山石窟俗名大佛寺,又称广善寺,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余年历史。因山峰陡峭,登临之难,犹如攀登天梯,故名天梯山,据《武威县志》记载,于民国十六年(1927),武威发生了8级地震,陡峭的山峰在地震中被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现存规模 石窟艺术 北魏时期 北魏壁画 北凉 文献基础 大佛寺
原文传递
天梯山石窟的自然病害
10
作者 赵旭峰 《陇右文博》 2010年第2期77-78,共2页
武威天梯山石窟自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的重视。窟区内现存的第十三号大佛窟与6个完整的小洞窟除外.还有1927年地震时塌陷的残窟十一个,加之窟区内红砂石... 武威天梯山石窟自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的重视。窟区内现存的第十三号大佛窟与6个完整的小洞窟除外.还有1927年地震时塌陷的残窟十一个,加之窟区内红砂石岩壁上隐约可见的小佛龛.足有二十个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病害 自然 2001年 1927年 专家学者 国务院
原文传递
浅论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第16期150-151,共2页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衍生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名胜古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的文物也成了我国的瑰宝。对这些文物的保护不仅是每一位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维系民族精神、弘扬我国优秀文...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衍生了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名胜古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优秀的文物也成了我国的瑰宝。对这些文物的保护不仅是每一位中国人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维系民族精神、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表现。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极为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同时积极倡导文化旅游景区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文物的保护工作,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融合发展目标。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导致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无法很好地融合发展,甚至还会对这两项工作的开展产生阻碍。文章主要就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的融合发展做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保护 文化旅游景区 融合 建设发展 策略
下载PDF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秀善 《丝绸之路》 2017年第12期40-42,共3页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现保存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碑文共计843字,立于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记述了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于天梯山石窟旧址重修广善寺的史事。对此碑文进行调查、考释... 《重修凉州广善寺碑》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现保存于武威天梯山石窟管理处,碑文共计843字,立于大明正统十三年(1448),记述了镇守甘肃太监刘永诚于天梯山石窟旧址重修广善寺的史事。对此碑文进行调查、考释,有助于推动天梯山石窟相关研究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广善寺碑 凉州石窟
下载PDF
武威古民居保护现状概述
13
作者 胡鼎生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6期47-49,共3页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武威在其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遗迹,令人叹为观止。本文从谢家园、墨家园、贾坛故居等武威古民居的保护现状入手,描绘并分析古代民居的范式、形制等状况。
关键词 武威 古民居 谢家园 墨家园 贾坛故居
下载PDF
浅谈武威下双大庙古建筑风格
14
作者 胡鼎生 《丝绸之路》 2014年第6期14-16,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武威下双大庙古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征及保存现状,由此反映出西北寺院古建筑的规模与风格。
关键词 武威 下双大庙 建筑风格
下载PDF
台风导致纪念碑倾斜的加固保护
15
作者 卢秀善 申喜旺 《甘肃科技》 2015年第5期108-110,共3页
我国的古建筑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存在倾斜等破坏,古建筑的纠倾是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广西贵港市石达开纪念碑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勘察,并利用手算和计算机数值相结合的手段,对纪念碑的倾斜原因进行了分析,手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很... 我国的古建筑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存在倾斜等破坏,古建筑的纠倾是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广西贵港市石达开纪念碑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勘察,并利用手算和计算机数值相结合的手段,对纪念碑的倾斜原因进行了分析,手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台风是引起纪念碑倾斜的主要因素。另外,给出了初步的纠倾方案,为纪念碑的纠倾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碑 纠倾 地基承载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浅谈武威秦延德故居建筑风格
16
作者 卢秀善 《丝绸之路》 2015年第4期36-37,共2页
本文通过阐述武威秦延德故居的历史沿革、建筑特征及保存现状,从而反映西北古民居的规模与风格。
关键词 武威 秦延德故居 建筑风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