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温病学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
被引量:5
- 1
-
-
作者
丁慧芬
王秀莲
常淑枫
张炳立
肖照岑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6-547,共2页
-
文摘
温病学网络课程是以全国统编规划教材<温病学>为蓝本,应用信息技术表现课程内容,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多种媒体合成处理并组成由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相结合的温病学交互式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经过3年实践应用及辅助教学试验研究,表明温病学网络课程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
关键词
温病学
网络课程
教学方法
中医
计算机辅助教学
-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
-
题名温病卫气营血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秀莲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01-503,共3页
-
文摘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对温病学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后世对此的研究从未间断过。近年来,在以传统理论为基础进行阐释、发掘的同时,广泛开展临床研究,扩大应用范围,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证的实质和治法的研究,以揭示卫气营血证的本质。现将近10年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
关键词
温病
中医病机
卫气营血证候
病理生理学
中医药治疗
-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温病学说和日本的后世派汉方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肖照岑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03-205,共3页
-
文摘
探讨了日本后世派与温病学说的渊源关系,介绍了温病学说在日本传播和发展情况,并提出温病学说今后在日本会以三焦辨治为主,与汉药提取剂和煎剂一起使用的看法。
-
关键词
温病学说
日本
-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温病湿热病证综合病理变化探讨
- 4
-
-
作者
常淑枫
肖照岑
邓添才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马来西亚研究生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646-647,共2页
-
文摘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 ,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 ,为中医难治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笔者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
-
关键词
温病
湿热证
病理
-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浅析《温热论》之湿热证治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张炳立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
文摘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疒咅)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
关键词
《温热论》
湿热
辨证证治
中医药疗法
温病学
-
Keywords
The Treatise on Warm and Heat Pathogens
Damp-heat pathogen/TCM pathogenesis
Damp-heat/TCM therapy
-
分类号
R254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非典”与温疫
被引量:3
- 6
-
-
作者
肖照岑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主任、教授
-
出处
《天津中医药》
CAS
2003年第b05期48-50,共3页
-
-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温疫
温疫学说
中医
辨湿热疫
暑燥疫
-
分类号
R259.63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苦辛法在脾胃病中的运用体会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马晓英
王秀莲
-
机构
天津市蓟县人民医院
天津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
出处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60-661,共2页
-
-
关键词
脾胃病
苦辛法
中医治法
调气机
湿热症
-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浅谈《内经》发热症
- 8
-
-
作者
魏玉琦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室
-
出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37-38,共2页
-
文摘
发热症首载于《内经》,散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评热病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及《灵枢·论疾诊尺篇》、《灵枢·热病篇》、《灵枢·刺节真邪篇》等篇。虽不是专题论述但对后世研究发热症。
-
关键词
发热症
阴阳应象
素问
疟论
《内经》
寒热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试论《伤寒论》中的神志证状
- 9
-
-
作者
朱鹏飞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室
-
出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28-32,共5页
-
文摘
《伤寒论》中谈到的神志证状大约有109条。所叙述的证状有心烦;心愦愦;心中懊恢;烦躁;谵语;如狂;发狂;如见鬼状;直视;卧起不安,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心烦不得眠;心烦不得卧;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捻衣摸床;手足躁扰:恍惚心乱;多眠睡;如惊痫;时瘈疭;但欲寐;烦惊;烦逆;郑声等等。
-
关键词
神志
《伤寒论》
伤寒论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伤寒论》六经实质的探讨
- 10
-
-
作者
杨锦堂
-
机构
天津中医学院伤寒温病教研室
-
出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2年第1期6-11,共6页
-
文摘
《伤寒论》以六经作为辩证施治的纲领,《伤寒论》的六经实质是历代医家所探讨的问题。有的以经络来解释,有的以气化来解释,有的以地面划分来解释,有的以病理层次来解释。还有的则认为是多种概念的综合休,或是对疾病抽象的概括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仅就个人陋见,试述如下:
-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病
病理
六经
《内经》
脏腑经络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