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医治未病论治胎停育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文曼 曹保利 《包头医学》 2015年第2期77-78,共2页
将中医特色理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临床胎停育的防治中,通过孕前、孕后未病先防;胎停育后既病防变,预防性的治疗胎停育防止其再次发生。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 胎停育
下载PDF
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武文静 唐艳萍 《光明中医》 2017年第6期805-806,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PPI(兰索拉唑片)+自拟方外治穴位贴敷。中药配伍制成膏药,贴敷天枢(双侧)、中脘、关元,每天1次,2小时后取下,14...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PPI(兰索拉唑片)+自拟方外治穴位贴敷。中药配伍制成膏药,贴敷天枢(双侧)、中脘、关元,每天1次,2小时后取下,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以PPI类兰索拉唑药物治疗。。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药效发挥迅速,药物不良作用少,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是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腹痛 针灸疗法 中医辨证
下载PDF
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庆宏 江涛 粟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7-649,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两种腔内治疗方法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中心收治的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治...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两种腔内治疗方法治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天津市人民医院血管中心收治的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吻合口球囊扩张术组和支架成形术组。应用双腔取栓导管取出人工血管近远端血栓后,据吻合口治疗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吻合口球囊扩张术组36例,取栓后造影可见细窄血流信号,予以单纯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组42例,取栓后造影未见血流通过,应用导丝及导管配合技术开通吻合口闭塞段,经球囊扩张闭塞段后置入合适口径白膨式支架。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术后12、36个月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8±8)个月。12个月的通畅率球囊组91.7%,支架组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9,t=-0.761),36个月时累积通畅率球囊组33.0%,支架组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t=2.959),支架组术后累积通畅率高于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22,P〈0.05)。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通畅率高,对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再闭塞的治疗较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血管移植术 支架 股动脉 腘动脉
原文传递
白血病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特性及耐药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红玉 史哲新 沈继春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前人们已公认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干细胞(1eukemiastemcell,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 目前人们已公认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白血病干细胞(1eukemiastemcell,LSC)与正常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HSC)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有限的分化潜能,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LSC本身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使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分化失衡,导致细胞停滞在发育早期的不同阶段,虽然LSC存在分化受阻,不能向终末阶段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干细胞 分子生物学特性 耐药调控机制 骨髓微环境 细胞周期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蛋白组学和NCBI数据库探究反流性食管炎及细胞焦亡调控基因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思雨 唐艳萍 +4 位作者 刘磊 李培彩 刘茜 刘琰 杨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6-678,共3页
目的验证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并筛选出部分介导RE发病并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方法建立RE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细... 目的验证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并筛选出部分介导RE发病并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方法建立RE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食管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食管组织中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酶1(Caspase-1,CASP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组织中Gasdermin D(GSDMD)表达,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取大鼠食管下段组织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基于蛋白组学和NCBI数据库对RE调控基因及细胞焦亡相关基因进行比较,筛选出部分介导RE发病并调控细胞焦亡的基因。结果RE大鼠食管组织病理评分增高,肿大变形及破裂穿孔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数目增多,NLRP3、Caspase-1、GSDMD表达显著增加。蛋白组学分析获取的差异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NCBI中GENE数据库所获取的焦亡相关基因进行交叉分析,获取到9个重叠基因,其中6个表达上调,分别为半胱天冬酶8(Caspase-8,CASP8)、DExH-box解旋酶9(DHX9)、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3)、间隙连接蛋白α1(GJA1)、组织蛋白酶B(CTSB)、蛋白酶体20S亚基beta 8(PSMB8)。3个表达下调,分别为APAF1相互作用蛋白(APIP)、免疫球蛋白(BSG)、脂联素(ADIPOQ)。结论细胞焦亡在RE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ASP8、DHX9、CASP3、GJA1、CTSB、PSMB8、APIP、BSG、ADIPOQ这9个重叠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参与RE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细胞焦亡 蛋白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