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阳虚证复兴之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玉兴 曾又佳 段荣蓉 《天津中医药》 CAS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肺阳虚追溯其源为肺虚寒。历代著名方书具体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研究古代医家所著方书中蕴藏的效方,取其精华,借鉴前人成功的肺虚寒证治经验。同时,今人也初拟肺阳虚的诊断要点,并进行大量实验验证,以充实肺阳虚证的研究。所以,肺阳... 肺阳虚追溯其源为肺虚寒。历代著名方书具体论述其病因、临床表现。研究古代医家所著方书中蕴藏的效方,取其精华,借鉴前人成功的肺虚寒证治经验。同时,今人也初拟肺阳虚的诊断要点,并进行大量实验验证,以充实肺阳虚证的研究。所以,肺阳虚证非但古恒有之,且理法方药兼备,其证型建议纳入现代脏腑辨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肺阳虚 肺虚寒
下载PDF
对《内经》中“酸味相佐”的理解和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田露 肖照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59-560,共2页
《内经》中"酸味相佐"体现在酸味收敛散于诸经之热;酸味收摄肺肾之气;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淡润渗3个方面。
关键词 《内经》 酸味相佐 酸甘化阴 酸苦泄热
下载PDF
劳则气耗新解 被引量:4
3
作者 窦海云 赵健 +1 位作者 傅立新 田露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1期2071-2073,共3页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出自《素问·举痛论》。该句揭示了过度劳累会引起喘息、汗出的症状,喘息则肺气散失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散失而外气越,因而气为之耗散,此处所耗散之“气”,强调的是肺气和营卫之气。但作者认为,... “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出自《素问·举痛论》。该句揭示了过度劳累会引起喘息、汗出的症状,喘息则肺气散失而内气越,汗出营卫散失而外气越,因而气为之耗散,此处所耗散之“气”,强调的是肺气和营卫之气。但作者认为,一方面此处的劳不仅仅是过度劳累,还应涵盖形劳、房劳以及神劳;另一方面所耗之气也不单单指肺气和营卫之气;正所谓心藏神,过度劳神,心气则伤;久作劳累,思劳伤脾,脾失健运,脾气则伤;肝藏血,疲劳日久,伤及肝血,肝气则伤;房劳过度,肾气不固,气逆而喘,肾气则伤,因此“劳则气耗”所耗之气与肝气、脾气、心气、肾气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耗 五脏之气
下载PDF
升降散功效新探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兴 杨坤 曾又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0-61,共2页
升降散之名始见于清代杨璿(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据杨氏称"是方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两、变服法,名为赔赈散,……予更其名曰升降散,……又名太极丸。"《二分晰义》(又名《赔赈散论说》)系有清陈良佐所著。
关键词 升降散 气道高反应性 杨氏 功效 急性扁桃体炎 嗜酸性粒细胞 杨栗山 伤寒 太极 火热
原文传递
晋唐时期脏腑辨证学说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雪梅 李巧芬 +1 位作者 李德杏 王玉兴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7-70,共4页
晋唐时期是脏腑辨证学说形成并盛行的时期。不但首次出现辨证的理论总结,创脏腑辨证八纲,同时结合脏腑学说的脉诊达到新的高度,而处方用药也逐渐完备,脏腑辨证论治得以完全贯彻。道教独重脏腑辨证也扩大了该学说的影响,推动了它的... 晋唐时期是脏腑辨证学说形成并盛行的时期。不但首次出现辨证的理论总结,创脏腑辨证八纲,同时结合脏腑学说的脉诊达到新的高度,而处方用药也逐渐完备,脏腑辨证论治得以完全贯彻。道教独重脏腑辨证也扩大了该学说的影响,推动了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时期 脏腑辨证 道教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