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并发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冠 陈悦达 +4 位作者 王雪岩 周之煜 张启杨 冯宝儿 戴文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并发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77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并发肺炎的患者作为观...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法对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患者并发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77例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并发肺炎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8例)和中药治疗组(39例).两组均接受亚低温及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同时鼻饲参附汤(组成:人参15g、炮附子10g,应用全成分颗粒剂型,每日2次,每次100mL).观察两组亚低温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影像学、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炎严重指数(PSI)分级评分的变化.结果 随时间延长,两组亚低温治疗结束后体温逐渐恢复,于治疗后7d达到峰值,且中药治疗组体温开始低于亚低温治疗组〔(38.30±0.37)℃比(39.20±0.41)℃〕,随后两组体温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持续到治疗后14d,且中药治疗组体温明显低于亚低温治疗组〔(36.40±0.42)℃比(37.80±0.39)℃,P<0.05〕.两组治疗后1dWBC、CRP、IL-6、IL-8、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d两组WBC出现一过性升高,但治疗后7d开始降低,且中药治疗组WBC水平明显低于亚低温治疗组(×10^9/L:12.32±2.07比16.81±2.48);两组CRP、IL-6、IL-8、TNF-α呈进行性下降趋势,于治疗后7d开始中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亚低温治疗组〔CRP(mg/L):38.32±6.18比64.39±6.13,IL-6(ng/L):24.82±1.93比39.49±2.11,IL-8(ng/L):68.52±7.12比114.37±12.34,TNF-α(ng/L):34.83±4.13比49.39±5.09,均P<0.05〕.两组影像学比较,CT阴影完全消失(CR)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8%(9/39)比26.32%(10/38),P>0.05〕,中药治疗组CT阴影部分消失(PR)比例明显高于亚低温治疗组〔64.10%(25/39)比39.47%(15/38),P<0.05〕,中药治疗组CT阴影无明显变化(NR)比例明显低于亚低温治疗组〔12.82%(5/39)比34.21%(13/38),P<0.05〕.两组治疗后1dCPIS评分和PSI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7d两组CPIS评分和PSI分级评分均呈升高趋势,治疗后14d降低,且中药治疗组CPIS评分和PSI分级评分均明显低于亚低温治疗组〔CPIS评分(分):6.49±0.59比9.36±1.01,PSI分级评分(分):82.83±10.45比129.52±21.73,均P<0.05〕.结论 应用温阳益气中药参附汤对于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控制肺部感染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颅脑损伤 重型 肺炎 温阳益气法 参附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