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胃肠道腺瘤性多发息肉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璐 陈大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630-631,共2页
中医认为,胃肠道腺瘤性多发息肉的生成与气机阻滞,气滞血瘀有关。息肉的病机大概总结为:气滞、痰凝、血瘀。治宜理气行滞,化痰、活血祛瘀。临床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湿壅盛所致的脾胃系疾病,功能理气化痰和胃,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胃肠道 腺瘤性多发息肉 中医药疗法 温胆汤
下载PDF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稳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双梅 李慧臻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6期134-136,共3页
肿瘤微环境主要包括缺氧、酸性、炎性因子聚集等。这些特点与人体正常内环境是不同的,对肿瘤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抗肿瘤的临床疗效,能防治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转移。近年来中医药与肿瘤微环境成为防治... 肿瘤微环境主要包括缺氧、酸性、炎性因子聚集等。这些特点与人体正常内环境是不同的,对肿瘤的增殖、侵袭、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中医药具有抗肿瘤的临床疗效,能防治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转移。近年来中医药与肿瘤微环境成为防治肿瘤研究的焦点。本文就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常用中医治法为主的中药与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为临床防治肿瘤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微环境 中医药疗法 综述
下载PDF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郝莉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233-234,共2页
中药、中西药合用及针灸等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丰富了本病的治疗方法,增强了治疗效果。但在该病治疗研究上仍有不足之处,如缺少该病中药治疗机理研究及大多未对患者进行随访,以明确患者远期疗效。建议开展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规范化研究... 中药、中西药合用及针灸等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丰富了本病的治疗方法,增强了治疗效果。但在该病治疗研究上仍有不足之处,如缺少该病中药治疗机理研究及大多未对患者进行随访,以明确患者远期疗效。建议开展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规范化研究,并在治疗机理方面多做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1747-1749,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指排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西药尚缺乏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中医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医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因腹胀就诊消化科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翠华 岳妍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0期963-964,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5岁,因腹部胀满不适1月余就诊,患者自诉于入院1月余前因进食冷藏草莓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大便4d未行,遂就诊于某医院,查血常规示红细胞( RBC )2.78&#215;1012/L,血红蛋白(HGB)80 g/L,余正常,...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5岁,因腹部胀满不适1月余就诊,患者自诉于入院1月余前因进食冷藏草莓后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大便4d未行,遂就诊于某医院,查血常规示红细胞( RBC )2.78&#215;1012/L,血红蛋白(HGB)80 g/L,余正常,提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予中药汤剂治疗,服用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查立位腹平片后诊断为肠梗阻(可疑)、双侧骶髂关节退行性变、腰椎退行性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而转诊本院,入院时患者神清,精神可,腹胀,怕凉,腰痛明显,双下肢乏力。查体无特殊异常,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遗传史等。入院电子胃镜示食管炎( LA-A),糜烂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胀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韩玉山 杨强 +4 位作者 王东旭 张志广 张国梁 曹泽伟 文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639-3642,共4页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选择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者101例为试验组,予以荆花胃康三联疗法治疗;102例为阳性对照组,予以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62.4%和58.8%,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和1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三联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具有等效性,且不良反应率无差异,不良反应均较轻,故荆花胃康三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根除H.pylori的中西医结合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幽门螺杆菌 荆花胃康三联疗法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下载PDF
七蕊胃舒胶囊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随机、双盲、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韩树堂 陈静 +3 位作者 田旭东 刘启泉 刘铁军 周正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1435-1439,共5页
目的:评价七蕊胃舒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5家中心收治的慢性浅表性... 目的:评价七蕊胃舒胶囊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江苏省中医院、甘肃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5家中心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及安慰剂组。观察组口服七蕊胃舒胶囊,对照组患者口服三九胃泰胶囊,安慰剂组患者口服安慰剂,3组均为4粒/次,2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疗程28 d。观察用药后各项症状的改变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脘疼痛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黏膜糜烂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证候疗效的痊愈率及总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其中,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记录,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蕊胃舒胶囊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方面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蕊胃舒胶囊 慢性浅表性胃炎 糜烂 湿热瘀滞 随机 双盲 多中心
下载PDF
虎杖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脏病理评价及对脂质代谢酶SERSP-1c和PPAR-a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剑明 张声生 +3 位作者 李琳 郭前坤 高月 马增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01-1706,共6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善及保护机制。方法:1造模: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它4组给予...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病理的改善及保护机制。方法:1造模:健康雄性SD大鼠47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虎杖苷大剂量组(9只)、虎杖苷小剂量组(9只)和双环醇组(9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其它4组给予高脂饲料,4组共喂养10周后,从正常组与模型组中各随机挑选1只,取肝脏做病理切片,正常组大鼠肝脏切片作对照,证实模型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2治疗: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5 m L/次;虎杖苷大、小组分别以200 mg·kg-1·d-1和100 mg·kg-1·d-1的虎杖苷混悬液灌胃,双环醇组以100 mg·kg-1·d-1的双环醇混悬液灌胃。以上4组皆观察4周,期间各组大鼠统一用标准饲料饲养。3检测指标:在大鼠肝脏的同一部位取3块黄豆大小肝组织:一块投多聚甲醛浸泡,用于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SH临床研究网病理工作组指南》内容对肝组织切片在病理学和形态学上进行评价。另2块装Ep管,速投液氮。一份观察油红O染色观察肝细胞内脂质沉积状况;一份用于RT-PCR法检测肝脏脂质代谢关键酶:过氧化物酶之增殖活化受体a(PPAR-α),和脂质合成关键酶: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的mRNA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肝脏病理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在虎杖苷大、小剂量组、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改善,且N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脂质代谢关键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脂质代谢关键酶PPAR-α的基因表达经虎杖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0.01)。脂质合成关键酶的SREBP-1c在白藜芦醇、双环醇组中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虎杖苷可以改善脂肪肝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脂质沉积,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加脂质过氧化关键酶PPAR-α的基因表达和抑制脂质合成关键酶SREBP-1c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虎杖苷/中药单体 肝脏病理评价 保护机制
下载PDF
基于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洁 刘琳 李慧臻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基于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泻心汤组)和对照组(胃复春组),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在定标活检下观察胃镜下病... 目的:基于定标活检技术评价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泻心汤组)和对照组(胃复春组),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并在定标活检下观察胃镜下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临床症状:两组在改善症状方面均有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定标活检技术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剑明 王丙信 +6 位作者 伏爱国 李琳 郭乾坤 吴镇宇 谭洪玲 马增春 赵映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09-2712,I0008,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停止造模后自愈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1、2、3、4、5、6组,每组6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10周后改为标准鼠料喂...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和停止造模后自愈情况。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1、2、3、4、5、6组,每组6只。正常组予标准饲料,模型组均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10周后改为标准鼠料喂养。分别于实验第2、4、6、8、10、14周将模型1—6组依次全部处死,正常组于第14周处死,观察各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大鼠肝指数、Lee's指数于造模第4周时开始升高,到第8周达到高峰,于第14周(即停止高脂饲料4周后)有降低趋势。在肝组织切片在病理学和形态学上,造模组大鼠于第2周肝脏开始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气球样变、小叶炎症和门脉炎症,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上述病理改变加重,于造模第6周开始有大鼠肝脏出现纤维化,并呈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变化。而第14周(即停止高脂饲料4周后)肝脏自然愈合在组织病理学上不明显。结论:高脂饲料喂养8—10周内可以成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且模型在停止造模4周内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脂饮食 动物模型 动态研究
下载PDF
益气养血汤减轻胃癌患者癌症疲劳疗效及其相关细胞免疫学机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郝莉莉 刘小溪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汤减轻胃癌患者癌症疲劳的疗效及相关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将75例胃癌患者按疲劳程度和病情分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消癌平和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除上述治疗外,治...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汤减轻胃癌患者癌症疲劳的疗效及相关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方法]将75例胃癌患者按疲劳程度和病情分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消癌平和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除上述治疗外,治疗组每日还口服益气养血汤。采用多维度疲乏量表(MF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癌症治疗功能评估疲乏量表(FACT-F)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疲劳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取外周血,检测血常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的分布比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C反应蛋白、白介素(IL)-1β、IL-6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FI、HADS和FACT-F各项评分及总分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的MFI和HADS评分,提高FACT-F评分(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淋巴细胞数量、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提高CD3+和CD3+/CD4+T细胞、CD3-CD16+CD56+NK细胞的分布比例,提高CD4+/CD8+比值(P<0.05),且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P<0.05),且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血汤能有效降低胃癌患者疲劳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疲劳 胃癌 细胞免疫学 益气养血汤
下载PDF
薏苡附子败酱散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附80例报告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志军 王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目的 观察中药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10 mg灌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用薏苡附子败酱散100 mL(薏苡仁30 g、制附子6 g、败酱草15 g、白芍15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生甘草6 g)联合地塞米松10 mg灌肠,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和便常规红细胞(RBC)以及白细胞(WBC)阳性患者数的差异,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ESR均较治疗前降低,便常规中RBC和WBC阳性例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ESR(mm/1 h):15.00±3.07比20.55±3.87,便常规中RBC阳性患者数:7例比21例,便常规中WBC阳性患者数:14例比21例,均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P〈0.05〕.结论 中药附子薏苡败酱散联合地塞米松灌肠对脾肾阳虚型UC的临床疗效优于仅应用激素治疗,且薏苡附子败酱散联合激素灌肠操作方法简便,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附子败酱散 脾肾阳虚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结合疗法
下载PDF
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调节T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郝莉莉 刘小溪 《天津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调节T细胞(Treg)功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健脾利湿组口服健脾利湿汤,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 [目的]观察健脾利湿汤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从调节T细胞(Treg)功能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例UC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健脾利湿组口服健脾利湿汤,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疗效指数、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采集正常人及患者外周血,ELISA法测定白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测定外周血Foxp3、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的水平。[结果]经治疗,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症状明显改善,且健脾利湿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在胃肠症状、全身症状、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健脾利湿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人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L-1β水平较高,而TGF-β水平较低;Foxp3 mRNA表达水平较低,而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均向相反方向变化,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健脾利湿组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健脾利湿汤通过调节Treg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抑制穿孔素/颗粒酶B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此减轻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调节T细胞 穿孔素 颗粒酶B
下载PDF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乳果糖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胡蓆宝 田晶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乳果糖、单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硫酸镁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脾胃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硫酸镁清肠...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乳果糖、单纯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硫酸镁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脾胃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26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口服硫酸镁清肠,观察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观察B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联合乳果糖清肠,根据Boston肠道准备量表对肠道进行分段评分,计算肠道清洁率,并记录患者在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3组的上述指标。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肠道清洁有效率分别为92.85%、95.24%,明显优于对照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B组在肠道清洁非常满意率明显优于观察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比观察A组不良反应率有所下降,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乳果糖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不仅能增加肠道清洁的有效率,还可以明显提高肠道清洁的质量,而且把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乳果糖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应用观察
下载PDF
化瘀通阳方药对UC大鼠L/M值及P选择素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施丽婕 白洁琼 +1 位作者 刘旭 郝冉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化瘀通阳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进行UC大鼠模型的制作,分别予化瘀通阳方药灌肠及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比较造模及治疗前后乳果糖/... [目的]观察化瘀通阳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进行UC大鼠模型的制作,分别予化瘀通阳方药灌肠及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比较造模及治疗前后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结果]造模后,大鼠L/M值及P-选择素较造模前明显增高,经化瘀通阳方药灌肠治疗,二者均明显减低,且与美沙拉嗪灌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瘀通阳方药可有效降低UC模型大鼠L/M值及P-选择素,且与美沙拉嗪灌肠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通阳方 溃疡性结肠炎 乳果糖/甘露醇值 P选择素
下载PDF
软肝煎对高脂饮食肝纤维化大鼠HA、LN、PCⅢ、CⅣ及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静 王绪霖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软肝煎对高脂饮食肝纤维化大鼠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病理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确定肝纤维化模型成立后,分别对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以每日生药12.8 g/kg体质量和每日生药25... [目的]探讨软肝煎对高脂饮食肝纤维化大鼠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及病理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确定肝纤维化模型成立后,分别对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以每日生药12.8 g/kg体质量和每日生药25.6 g/kg体质量行中药灌胃,模型组、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治疗12周后处死,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取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放射免疫法测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结果]两治疗组大鼠血清TC、ALT、AST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TG明显高于高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血清HA、LN、PCⅢ、C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两治疗组。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肝组织纤维化计分(SSS)结果均显示模型组与中药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中药高剂量组低于模型组。[结论]软肝煎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TC、TG、HA、LN、PCⅢ、CⅣ含量,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抑制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肝煎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层连蛋白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下载PDF
化瘀通阳法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磊 施丽婕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101-1102,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对于轻中度患者,中医干预有一定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属卫阳郁滞、气滞血瘀,病性为虚实夹杂,且卫阳郁滞为发病关键。在临床中创立宣通卫阳、活血化瘀的化瘀通阳法,并以宣通卫阳...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对于轻中度患者,中医干预有一定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属卫阳郁滞、气滞血瘀,病性为虚实夹杂,且卫阳郁滞为发病关键。在临床中创立宣通卫阳、活血化瘀的化瘀通阳法,并以宣通卫阳为重点,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辨证论治了多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化瘀通阳法 宣通卫阳 活血化瘀
下载PDF
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9
18
作者 王威 周至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药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美... 目的 观察中药芍药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 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芍药汤(组成:芍药30 g、黄连15 g、当归15 g、槟榔6 g、大黄6 g、黄芩6 g、肉桂6 g、炙甘草6 g)加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差异,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IL-1、IL-8、TNF-α、CRP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IL-1(ng/L):8.48±3.05比9.38±3.37,IL-8(ng/L):10.15±2.23比11.94±2.30,TNF-α(μg/L):122.13±6.40比137.02±7.35,CRP(mg/L):7.16±1.93比8.02±2.6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84%(45/49)比77.55%(38/4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8%(2/49)比6.12%(3/49),P〉0.05〕.结论 芍药汤加减配合美沙拉嗪治疗UC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汤 美沙拉嗪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醋调吴茱萸末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1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盛隆 秦姿凡 岳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1,共2页
口腔溃疡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口腔溃疡的治疗疗效有限、周期较长且容易复发。醋调吴茱萸末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其中蕴含着中医处方简、便、廉、验的特性。该法体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上病下... 口腔溃疡是困扰现代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对口腔溃疡的治疗疗效有限、周期较长且容易复发。醋调吴茱萸末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其中蕴含着中医处方简、便、廉、验的特性。该法体现了中医学内病外治、上病下治及气机运动的方法论,并总结了去性取用、引火下行的实践经验,为临床治疗口腔溃疡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吴茱萸 涌泉穴
下载PDF
肠道微环境与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22
20
作者 周正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695-1700,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个亚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病变,多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甚则累及整个结肠.近年来,随着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一个亚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病变,多以溃疡为主,病变部位多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甚则累及整个结肠.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突破,其在UC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涌现出新的热点,包括肠道菌群的分类及其对肠道黏膜和肠道免疫的影响等,这可能会突破UC原有的诊疗方法,发展为研究UC诊治的新方向,本文就肠道微环境与UC的内在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环境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黏膜屏障 肠道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