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引导与超声定位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白屏 薛文颖 温晓洲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引导与超声定位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以及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超声... 目的探讨实时引导与超声定位静脉穿刺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9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以及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超声定位继续静脉穿刺置管,实验组患者应用超声实时引导进行穿刺置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成功置管穿刺次数、手术时间、置管失败率、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成功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12±0.27)次显著少于对照组(1.52±0.36)次。而平均手术时间(22.36±2.02)min显著多于对照组(18.65±1.06)min;实验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91.43%(32/35)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24/34),而置管失败率2.86%(1/35)以及并发症发生率8.57%(3/3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6/34)、29.41%(6/34);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应用超声进行实时引导,可有效提高临床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穿刺次数,在控制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同样具有理想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引导 超声定位 静脉穿刺置管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在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技术在腹膜透析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海 王丽芸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2年第3期31-34,64,共5页
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麻醉技术在腹膜透析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以及需要置管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 目的分析在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麻醉技术在腹膜透析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以及需要置管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方式置入透析管,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实验组应用超声引导TAP阻滞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beat,HR)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0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间点,实验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与HR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过程中,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阻滞麻醉可起到理想的控制疼痛效果,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腹膜透析
原文传递
关节置换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治疗时间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立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2年第3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gradi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IPCD)治疗时间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采...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ittent gradi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IPCD)治疗时间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均给予两组患者IPCD治疗,对照组每日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1 h;实验组每日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 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肢体周径以及DVT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提高,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4 h/d的IPCD治疗,DVT预防效果显著优于2 h/d,同时可有效调节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缩短患者肢体周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间歇充气加压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