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幻中的伪科学
- 1
-
-
作者
郑军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
中国未来学会会员
-
出处
《科技中国》
2005年第11期70-73,共4页
-
文摘
伪科学与科幻纠缠不清
中文“伪科学”对应的英文是“pseudoscience”,本身有中性色彩,指“一些貌似科学或者模拟科学建造的‘理论’体系”(田松《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在中文里,“伪”含有故意欺骗的意思,属贬意。然而,现实中有些人宣传某种伪科学理论并非有意欺骗谁,他们既真诚又饱含热情,只是本身缺乏科学素质,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视为科学。所以,大陆有的学者建议将“pseudoscience”一词译为“拟科学”、“类科学”。不过,“伪科学”一词的用法在我国已经约定俗成,所以本文也延用之。
-
关键词
伪科学
科幻
科学理论
科学素质
反科学
中文
欺骗
-
分类号
N49
[自然科学总论]
G301
[文化科学]
-
-
题名天津“芽鸟豆”
- 2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8年第7期50-51,共2页
-
文摘
“东风呀吹得那个风车转哪.蚕豆花儿香呀麦苗儿鲜。”这是建国初期经典故事片《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中的名句,平实直白,却寓意绵长。不过,久居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人们却无论如何也体味不到“蚕豆花儿”何以还会散发出清香?——天津人一般只知道有五香的“芽乌豆”。
-
关键词
天津人
建国初期
故事片
大都市
花儿
蚕豆
插曲
-
分类号
J95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天津麻酱面
- 3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8年第11期53-54,共2页
-
文摘
“阳春面”具有上海滩的地方特色:“炸酱面”笃定是北京城的“专利”;天津卫建城六百多年,要说最能突显沽水风味、又是家常便饭的,除了“贴饽饽熬小鱼儿”,那就是既中看又中吃、素雅超然的“麻酱面”了。
-
关键词
天津卫
地方特色
北京城
上海滩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928.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天津冬菜
- 4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9年第1期61-62,共2页
-
文摘
还在清末民初.天津的“五香冬菜”便已誉满沽上、驰名大江南北了。随后,又出口东南亚各国.为当地华侨格外垂青。
-
关键词
天津
清末民初
东南亚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京东第一镇——河西务
- 5
-
-
作者
王树森
陈铁英
-
机构
天津市档案馆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4年第6期42-42,共1页
-
文摘
天津市武清区北运河西岸的河西务,如果不从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凿通南北大运河时的河边上的小农村算起,而只从元代至元十九年(1282年)南粮北运,河西务设置漕运司算起,也已是有700余年的历史古镇了。
-
关键词
河西
隋炀帝
漕运
古镇
元代
北大
小农
农村
北运河
大运河
-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大糖墩儿”蹑踪
- 6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4年第4期45-46,共2页
-
文摘
当北京人调动演艺界大腕儿、借助高科技音像手段热切高歌“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边它裹着甜”之际,作为首都门户的天津卫,大街小巷、蓬蓬勃勃、质朴而简洁地依旧传递着:“糖墩儿,没核儿的大糖墩儿——”叫卖声。
-
关键词
冰糖葫芦
“大糖墩儿”
天津
小吃
丁伯璩
地方史志
-
分类号
TS972.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
K29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煎饼馃子香馥郁
- 7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8年第4期43-44,共2页
-
文摘
有人把它称作天津卫的。热狗。。殊不知以欧美人吃惯了冷餐的口味,热煎热吃是非同寻常、抑或不大对路的,他们早年是受了现做现卖热。煎饼保子”的启发、进而尝试热煎的香肠夹到面包里的吃法也说不定。
-
关键词
煎饼
天津卫
口味
吃法
面包
香肠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远去的声音(八)
- 8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2年第4期41-42,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大发财源的糕干——”“吉庆有余的糕干——”“招财进宝的糕干——”“合家欢乐的糕干——”“金玉满堂的糕干——”“日进斗金的糕干——”
解说词:此糕干并非“杨村糕干”:干米面、无糖、却有馅:后者干面有糖无馅而块儿小。正宗的天津糕干就是比扑克牌大一圈儿.抑或比斗十胡的纸牌长一块的形状。把干不呲咧的糕干吆喝出花儿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小机灵、小智慧,但却蕴含了商业文化的大道理:人啊,大都趋吉向善、祈福求安。这种花哨的叫卖.让人一听就愿意花钱买个吉利。
-
关键词
声音
商业文化
解说词
扑克牌
财源
大都
吉利
种花
-
分类号
F71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远去的声音(二)
- 9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1年第4期43-44,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糖咂面儿,来一袋儿,俩子儿一袋糖咂面儿。大闺女吃了我的糖咂面儿,又会扎花儿,又能纺线儿;小秃儿吃了我的糖咂面儿,明儿长寸毛儿、后儿梳小辫——”
-
关键词
吆喝声
糖咂面儿
卖报
水煎包
小贩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远去的声音(三)
- 10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1年第5期52-53,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零买针,光受裉;零买盐,不省钱。买针上线店,买菜去菜园。园子里买菜给得多,咱这里买针买得全。买的不全送的全,做起活儿来不犯难。做嘛活儿,用嘛针儿,七大八小几十根儿。”
-
关键词
《远去的声音》
小说
文学
韩冬
-
分类号
I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远去的声音(六)
- 11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2年第2期46-47,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盆儿糕、碗儿糕,发面儿的丝糕,还有黄米面儿的黏饽饽呀,——刚蒸得的盆儿糕、碗儿糕。”解说词:蒸糕物美价廉,多为黏秫米面等别样食材,蒸后现卖、热吃,香甜糯软、风味别具。用不着抬高嗓门儿.只须报出品种。奔此而来者就知道该掀盖儿揭屉了。平实的叫卖之声.彰显了市井中的那么一种平民精神,“吃着饽饽保平安”,五谷杂粮最养人。
-
关键词
声音
物美价廉
平民精神
解说词
平实
-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
-
题名远去的声音(十二)
- 12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3年第2期34-35,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打摸(磨)铜器,打摸(磨)锡器。有细有粗,有粗有细——”“打摸(磨)家伙儿的砂子,五分一包——”(春节前出现)
-
关键词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韩冬
-
分类号
I2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远去的声音(四)
- 13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1年第6期43-44,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熬一宿啦——蜜秋梨;都烂糊啦——剩锅底;挂黏汁儿啦——蜜秋梨;赛蜜甜呀——没的比:去咳嗽呀——蜜秋梨。”
-
关键词
《远去的声音》
故事
文学
韩冬
-
分类号
I247.8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远去的声音(五)
- 14
-
-
作者
韩冬
-
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2年第1期61-62,共2页
-
文摘
吆喝声:“骆驼鞍儿带绒绣球儿;老头儿乐的‘大云头儿’:毡窝儿实底儿棉靴头儿。”
-
关键词
随笔
杂文
杂谈
韩冬
-
分类号
I266.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沽水流经古陈塘
- 15
-
-
作者
谢存礼
-
机构
天津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04年第2期42-42,共1页
-
文摘
海河是天津人民的母亲河,进入21世纪,随着市委、市政府的海河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母亲河将更加焕发青春,津城将变得更加雄姿勃勃,繁荣美丽。
-
关键词
天津
海河
陈塘庄
《封神演义》
-
分类号
K928.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K928.4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乡村过年记忆
- 16
-
-
作者
杨世珊
-
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
出处
《天津档案》
2016年第1期52-53,共2页
-
文摘
年夕宰猪
我们这里说天津方言,年夕宰猪,究竟是年新宰猪,还是年夕宰猪,历来含糊不清。我就根据发音与意思,写了年夕宰猪。
-
关键词
记忆
过年
乡村
天津方言
-
分类号
B842.3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