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诊疗与分型 被引量:43
1
作者 马景鉴 杨树源 李庆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23,共2页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诊疗与分型马景鉴,杨树源,李庆彬自发性小脑出血为脑实质自发出血的常见部位之一。本文收集我院1981年1月~1992年3月经CT确诊小脑出血116例。根据CT扫描及颅内压(ICP)监护探讨小脑出血的分型... 自发性小脑出血的诊疗与分型马景鉴,杨树源,李庆彬自发性小脑出血为脑实质自发出血的常见部位之一。本文收集我院1981年1月~1992年3月经CT确诊小脑出血116例。根据CT扫描及颅内压(ICP)监护探讨小脑出血的分型、治疗及影响因素。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小脑 分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脑膜瘤与瘤周脑水肿 被引量:13
2
作者 滕良珠 浦佩玉 +2 位作者 薛庆澄 白景文 杨海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0-273,共4页
本文分析了132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影响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各种因素。发现:伴有瘤周水肿者,病程进展迅速,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癫痫、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病理反射的发生率随水肿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血管瘤型、间... 本文分析了132例脑膜瘤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探讨影响脑膜瘤瘤周脑水肿的各种因素。发现:伴有瘤周水肿者,病程进展迅速,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癫痫、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和病理反射的发生率随水肿程度的加重而增高。血管瘤型、间变型、合体型及血管成份增多的脑膜瘤易产生瘤周水肿;而纤维型和砂粒型则较少伴瘤周水肿。若肿瘤位于中颅窝底、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嗅沟和蝶骨嵴外侧部位时易产生瘤周水肿;而位于后颅窝、鞍结节和侧脑室部位时则不易产生瘤周水肿。大中型较小脑膜瘤易产生瘤周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脑水肿 脑水肿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不同CT表现的急性脑外伤对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滕良珠 薛庆澄 +3 位作者 马丽云 陈昆明 王俊生 孙贵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9-133,共5页
通过分析66例急性脑外伤病人和34例对照者的血清TSH、PRL和GH浓度变化与TRH兴奋试验的改变,探讨急性脑外伤时不同的CT表现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功能改变的某些联系。结果发现:CT所表现的损伤类型、脑中线移位程度及EDH血肿量与TRH兴奋试... 通过分析66例急性脑外伤病人和34例对照者的血清TSH、PRL和GH浓度变化与TRH兴奋试验的改变,探讨急性脑外伤时不同的CT表现与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功能改变的某些联系。结果发现:CT所表现的损伤类型、脑中线移位程度及EDH血肿量与TRH兴奋试验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反应不良出现率以SDH组及脑中线移位≥10mm组最高,EDH血肿量越大,TRH兴奋试验改变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CT 下丘脑 垂体前叶
下载PDF
利胆、理气中药和针刺日月、期门穴对人Oddi氏括约肌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齐清会 吴成中 陈灼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84年第11期662-665,643,共5页
胆汁的排泄和胆总管结石的排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Oddi 氏括约肌的机能状态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报告利用胆道灌注测压和胆道录象等手段,从机能和形态的两个角度观察、分析了临床常用的利胆、理气中药和针刺右日月、期门穴对人 Oddi... 胆汁的排泄和胆总管结石的排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 Oddi 氏括约肌的机能状态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报告利用胆道灌注测压和胆道录象等手段,从机能和形态的两个角度观察、分析了临床常用的利胆、理气中药和针刺右日月、期门穴对人 Oddi 氏括约肌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利胆、理气药都能松弛括约肌,降低胆压,且后者作用大于前者。针刺右日月,期门穴对正常人的 Oddi 氏括约肌的运动及胆总管压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括约肌 利胆药 消化药 ODDI 胆总管 胆管 理气药 针刺 中药 日月
下载PDF
脊柱肿瘤及肿瘤样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世绂 张义修 +2 位作者 刘松年 吴桂森 黄永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1981年第2期88-90,共3页
本文报告66例脊柱肿瘤及肿瘤样变,分为六大类,共累及84个脊椎骨。腰骶椎最好发病。从肿瘤种类来看,骨巨细胞瘤与血管瘤最多,各为11例。脊柱肿瘤诊断困难,必须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综合考虑。对骶骨肿瘤,指肛检查甚为重要。脊柱肿瘤大部... 本文报告66例脊柱肿瘤及肿瘤样变,分为六大类,共累及84个脊椎骨。腰骶椎最好发病。从肿瘤种类来看,骨巨细胞瘤与血管瘤最多,各为11例。脊柱肿瘤诊断困难,必须结合临床、X线及病理综合考虑。对骶骨肿瘤,指肛检查甚为重要。脊柱肿瘤大部分需行手术切除,为此应改进入路。为减少出血,采取控制性低血压麻醉,对骶骨肿瘤暂时阻断腹主动脉有一定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血管瘤 脊椎骨 病理 血管肿瘤 肿瘤样 骨巨细胞瘤 骶骨肿瘤 神经纤维瘤病
下载PDF
急性头部外伤的垂体前叶机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滕良珠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89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综述头颅急性损伤后,垂体前叶机能的改变,重点介绍垂体前叶各种激素,包括GH、TSH、PRL.LH、ACTH等分泌的变化。此外,还对头部损伤引起的下丘脑、垂体损伤的病理、血循环障碍以及病理生理变化等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垂体损伤 病理 头部损伤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TPN治疗中的低血磷症及其防治
7
作者 齐清会 吴咸中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54-156,192,共4页
本文选择了16例腹部手术后TPN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补磷组(9例)及对照组(7例),连续测定血浆中磷水平和24小时尿中磷排出量。结果发现,对照组在TPN治疗后第4、7天血磷明显降低(P<0.01),既使无磷摄入,仍有相当的磷从尿排出... 本文选择了16例腹部手术后TPN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补磷组(9例)及对照组(7例),连续测定血浆中磷水平和24小时尿中磷排出量。结果发现,对照组在TPN治疗后第4、7天血磷明显降低(P<0.01),既使无磷摄入,仍有相当的磷从尿排出;而补磷组则无低血磷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TPN 低血磷
下载PDF
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活血化瘀药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清会 《天津中医》 1994年第1期38-38,28,共2页
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活血化瘀药的作用天津医学院附院外科齐清会几十年来,一直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首先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这些被激活的酶造成胰腺和周围组织的自我消化,导致胰腺和全身的严重损害。近些年来,... 胰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改变和活血化瘀药的作用天津医学院附院外科齐清会几十年来,一直认为急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首先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这些被激活的酶造成胰腺和周围组织的自我消化,导致胰腺和全身的严重损害。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又注意到胰腺血液动力学的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胰腺缺血 血管通透性 中药
下载PDF
当归、川芎嗪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亚卓 陈晓光 +1 位作者 薛庆澄 浦佩玉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10-213,310,共4页
小鼠腹腔注射KCN造成脑缺氧、双侧结扎颈动脉造成脑缺血后再通血,TBA反应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当归、川芎嗪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 小鼠腹腔注射KCN造成脑缺氧、双侧结扎颈动脉造成脑缺血后再通血,TBA反应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当归、川芎嗪对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脑组织MDA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p<0.05)。说明当归、川芎嗪合剂具有某种程度抗氧化、抑制自由基作用,从而减轻脑缺氧、缺血后再灌注损伤,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川芎嗪 脑缺氧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皮层损伤对听觉中潜伏期诱发电位的影响
10
作者 张亚卓 杨树源 薛庆澄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2期56-59,共4页
作者对经CT和手术证实的脑外伤致幕上皮层损害的病人应用MLAEP检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研究。采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0例(男15例,女5例)。结果提示不同病例组和对照组间Pa—PL和Pa—Amp有显著性差异。而Na—PL、Na—Amp多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对经CT和手术证实的脑外伤致幕上皮层损害的病人应用MLAEP检测,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研究。采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20例(男15例,女5例)。结果提示不同病例组和对照组间Pa—PL和Pa—Amp有显著性差异。而Na—PL、Na—Amp多在正常范围内,表现为Pa、Na的分离。结果支持Pa起源为非单一结构并为双侧性的观点,并提示Na起源可能位于脑的深在部位神经核团,Pa产生于双侧皮层和皮层下结构,此结果与国外学者报道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 损伤 诱发电位 听觉 颅脑损伤
下载PDF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表现与预后 被引量:46
11
作者 滕良珠 浦佩玉 薛庆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92,共2页
本文总结1987年7月至1988年6月间收治的临床和 CT 资料完整的急性脑外伤179例,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的 CT 表现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外伤性 CT 预后 血肿
原文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CT 与颅内压的关系 被引量:20
12
作者 马景鉴 王明璐 +3 位作者 杨树源 薛庆澄 刘敬业 李牧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我院1984年5月~1988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737例中收集了145例持续 ICP 监护的病例。全组均行 CT 扫描并持续 ICP 监护。对意识与 ICP、CT 与 ICP 及 ICP 与预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意识、脑室和脑池形态、脑室颅腔比率、中... 我院1984年5月~1988年7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737例中收集了145例持续 ICP 监护的病例。全组均行 CT 扫描并持续 ICP 监护。对意识与 ICP、CT 与 ICP 及 ICP 与预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意识、脑室和脑池形态、脑室颅腔比率、中线结构移位以及预后与颅内压有一定的关系。但在临床上除以上关系外,与意识、预后有关的因素还很多。故 ICP 监护不是唯一判断预后的指标,必须结合临床才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T 诊断 颅内压
原文传递
急性脑外伤 TRH 兴奋试验改变及对伤情估价和预后判定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滕良珠 薛庆澄 +3 位作者 马丽云 陈昆明 王俊生 孙贵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9-183,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66例急性脑外伤病人和34例对照者的血清 TSH、PRL 和 GH 浓度变化及 TRH兴奋试验的改变,探讨 TRH 兴奋试验在急性脑外伤病人病情估计和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发现:TRH 兴奋试验改变与病情和预后的不同有关。13例对 TRH 无反... 本文通过分析66例急性脑外伤病人和34例对照者的血清 TSH、PRL 和 GH 浓度变化及 TRH兴奋试验的改变,探讨 TRH 兴奋试验在急性脑外伤病人病情估计和预后判定方面的意义。发现:TRH 兴奋试验改变与病情和预后的不同有关。13例对 TRH 无反应者中,10例见于特重组,13例全部死亡。随着伤情的加重,预后的变坏,TSH、PRL 和 GH 浓度也越来越高,TSH 和 PRL 对 TRH的反应也越来越差。应用激素计分法判定预后,正确率为82%。作者认为 TRH 兴奋试验可作为估价病情,判定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TRH兴奋试验 预后
原文传递
88例肢端肥大症的经蝶手术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涛 杨树源 孙银水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64-266,共3页
88例经蝶显微外科肿瘤切除的肢端肥大症,手术后67%的病人生长激素水平在10ng/ml以下,合并高泌乳素血症的病人60%恢复正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且无手术死亡者。有2例在术后随访期内肿瘤复发。疗效分析表明:... 88例经蝶显微外科肿瘤切除的肢端肥大症,手术后67%的病人生长激素水平在10ng/ml以下,合并高泌乳素血症的病人60%恢复正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且无手术死亡者。有2例在术后随访期内肿瘤复发。疗效分析表明:肿瘤分期(有无鞍外侵犯)及手术切除程度与治疗结果显著相关。认为经蝶显微外科是目前治疗肢端肥大症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肥大症 显微外科手术 经蝶入路
原文传递
颅内良性脑膜瘤全切除术后的复发问题 被引量:17
15
作者 梁冶矢 王明璐 浦佩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对14例颅内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原因进行了探讨。支持手术切除级别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的观点;认为受累硬膜明显增厚时,电灼处理可能残留肿瘤组织。肿瘤质软、包膜不完整、有脑浸润和颅骨受累时应注意避免残留。光镜下的灶性坏死... 本文对14例颅内良性脑膜瘤的术后复发原因进行了探讨。支持手术切除级别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的观点;认为受累硬膜明显增厚时,电灼处理可能残留肿瘤组织。肿瘤质软、包膜不完整、有脑浸润和颅骨受累时应注意避免残留。光镜下的灶性坏死,核多形性、细胞成分增多等表现可以作为肿瘤复发的预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切除 复发
原文传递
脑外伤后脑脊液乳酸、丙酮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牧 刘敬业 薛庆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5-209,共5页
对29冽严重脑外病人在伤后或术后24小时内和第3天测定了脑脊液和静脉血乳酸、丙酮酸含量同时进行了持续颅内压监测。 结果表明,脑脊液乳酸水平和乳酸/丙酮酸比值的增高是反映脑的病态氧化还原状态的可靠生化指标,它对判断脑外伤病情的... 对29冽严重脑外病人在伤后或术后24小时内和第3天测定了脑脊液和静脉血乳酸、丙酮酸含量同时进行了持续颅内压监测。 结果表明,脑脊液乳酸水平和乳酸/丙酮酸比值的增高是反映脑的病态氧化还原状态的可靠生化指标,它对判断脑外伤病情的轻重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脑脊液乳酸含量与颅内压之间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静脉血内乳酸、丙酮酸含量的变化不能完全反映脑的氧化——还原状态,不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脊髓液 乳酸 丙酮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