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金海涵 林宝禄 刘树业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286-288,292,共4页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了解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2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型的检测,并对基因型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2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感染1b、1a、1c、2a、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了解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52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基因测序法进行HCV基因型的检测,并对基因型与其他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52例丙型肝炎患者分别感染1b、1a、1c、2a、2i、3a、3b、4a和6a共9种基因亚型,其中1b型占59.9%,其次是3a型,占12.7%。对1型、2型、3型和4型4种基因型进行肝功能、HCV RNA病毒载量比较,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HCV感染的不同肝病程度患者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天津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1b型为主,其次为3a型。HCV基因型与HCV RNA病毒载量、肝脏损伤指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测序 天津地区
下载PDF
联合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视黄醇结合蛋白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8
2
作者 曾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第7期1098-1099,共2页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逆转肾功能损伤、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血清标记物检测在临床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肾脏早期损伤检测率,其中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视黄醇...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易被漏诊,而延误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逆转肾功能损伤、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血清标记物检测在临床推广应用,有效提高肾脏早期损伤检测率,其中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临床常用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肾损伤 糖尿病肾病 抑素 肌酐 肾功能损伤 肾损伤患者 检测指标 肾小球滤过
下载PDF
比浊法检测血清IgG4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练明建 刘丹 +1 位作者 李丹 刘树业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31-1137,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4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ochrane等数据库,从建库到2014年9月22日...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4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ochrane等数据库,从建库到2014年9月22日关于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4对AIP诊断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对文献所列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合并敏感性、合并特异性、合并诊断比值比(DOR)分析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评价。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8篇文献可以提取出AIP与胰腺癌鉴别诊断的四格表数据。异质性检验提示没有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4对于区分AIP和所有对照组的合并敏感性、合并特异性分别为73%和94%,对于区分AIP和胰腺癌的合并敏感性和合并特异性分别为70%和92%。Deeks漏斗图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比浊法检测血清Ig G4对于AIP临床诊断价值较高,且用其鉴别诊断AIP和胰腺癌也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 META分析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下载PDF
CCNA2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信号通路和预后关系生物信息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结 刘树业 刘运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1490-1501,共12页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本文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CNA2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为HCC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CCNA2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进...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预后较差.本文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CCNA2基因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为HCC患者预后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CCNA2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目的探讨CCNA2在HCC中的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分析工具比对TCGA数据库中CCNA2基因mRNA在H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CCNA2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相关蛋白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根据CCNA2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比较CCNA2高低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疾病进展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是否不同.回顾性分析72例手术治疗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CCNA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在HCC中,CCNA2中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与CCNA2蛋白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蛋白10个,蛋白间相互作用关系edge=50,区域聚类指数为0.931,与CCNA2蛋白相互作用较为紧密的10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富集显著(P<0.05);TOP2基因mRNA与CCNA2正向相关表达(r=0.85,P<0.05),而CCL14基因与CCNA2负相关表达(r=-0.54,P<0.05).CCNA2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病毒致癌、乙型肝炎、p53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预后分析提示CCNA2基因mRNA高表达患者OS(HR=1.7,P=0.0037)和DFS低于低表达组(HR=1.6,P=0.0037).免疫组化显示CCNA2蛋白在HCC患者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4.7%(25/72).CCNA2蛋白高表达与HCC患者肿瘤直径(P<0.05)、DC浸润(P<0.05)、术后2年复发/转移(P<0.05)有关.结论CCNA2基因在H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并可作为HCC预后不良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CGA数据库 CCNA2基因 信号通路 预后
下载PDF
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阳性检出率的Meta分析
5
作者 刘婕 王嘉拾 +4 位作者 余文华 张磊 康华 范志娟 刘树业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001-1007,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抗F蛋白循环抗体的产生。方法检索1968年至2012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维普、SinoMED、Medline、Pubmed、Splingerlink、Cochrane、Science direct的相关文献...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体内抗F蛋白循环抗体的产生。方法检索1968年至2012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万方医学网、维普、SinoMED、Medline、Pubmed、Splingerlink、Cochrane、Science direct的相关文献,手工检索查全补充,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将最终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采用OQAQ量表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HCV感染者与健康人群对照,共纳入14项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 348例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合并率的优势比>1,总体比值比(OR)达64.81[95%可信区间(CI)为29.90~140.49];HCV感染者与非HCV感染者对照,共纳入11项对照研究,合计923例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HCV感染者F蛋白检出率是非HCV感染者的53.09倍(95%CI为23.56~119.66);HCV感染者F蛋白抗体检出率与核心蛋白抗体检出率对照,共纳入8项对照研究,合计770例HC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率差(RD)为-0.42(95%CI为-0.59^-0.25),核心蛋白抗体检出率比F蛋白抗体高42%。结论 HCV感染者体内抗F蛋白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和非HCV感染者。F蛋白可诱导HCV感染者产生抗F蛋白特异性循环抗体,是HCV产生的特异蛋白,可为实验室诊断HCV感染和监测干扰素联合治疗HCV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F蛋白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血小板的影响
6
作者 唐飞 梁静 +2 位作者 景丽 刘刚 王凤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4,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素-11(IL-1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肝衰竭(ALF)过程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生成素(TPO)、肝功能的动态变化,评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ALF大鼠PLT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TPO组及白细胞介素-11(IL-11)组,每组8只。所有大鼠经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1?500 mg/kg,72 h内分次给药)诱导构建ALF模型。制模后,TPO组皮下注射rhTPO 15 μg/kg,连续5 d;IL-11组皮下注射IL-11 0.45 mg/kg,连续5 d。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7、12 d静脉采血进行全血细胞检测,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TPO水平;于制模前及制模后1、3、5 d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并于制模后12 d处死大鼠,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3组大鼠均于制模后24~48 h各死亡2只。HE染色显示,3组ALF大鼠于制模后12 d均可见到肝细胞大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紊乱,网状支架塌陷,肝窦充血、出血,及炎症细胞片状浸润。各组大鼠制模后1 d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ALB水平于制模后1 d明显下降后回升,但3组间肝功能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大鼠制模后1 d PLT快速下降,之后随着肝功能改善逐渐恢复;其中制模后7 d TPO组PLT升至峰值并显著高于模型组〔PLT(×10^(9)/L):1?673.3±347.5比855.3±447.0,P<0.05〕,而IL-11组PLT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10^(9)/L):1?350.3±386.6比855.3±447.0,P>0.05〕。3组大鼠制模后1 d血清TPO水平均明显升高,随后下降,5 d时降至谷值,但3组间血清TPO水平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LF大鼠PLT早期快速下降,并随着肝功能改善而逐渐恢复,血清TPO水平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注射rhTPO可显著提升ALF大鼠PLT,但对肝功能及动物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血小板 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